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2——材料综合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周末到了,小科一家在吃火锅,他一边吃一边观察,有了很多发现。
1.小科往锅里加入冷水然后加热,在加热过程中,他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气泡越来越多 B.气泡越来越少 C.气泡上升的速度越来越慢
2.过了不久,水沸腾了,此时水的温度最接近( )。
A.30℃ B.60℃ C.100℃
3.与此同时,火锅的上方热气腾腾,这些“白汽”是( )。
A.小水滴 B.水蒸气 C.白烟
4.于是,小科往锅里放食盐,为了让食盐溶解更快一点,他会选择( )。
A.粗盐、搅拌 B.细盐、搅拌 C.粗盐、不搅拌
5.一家子吃着吃着,发现食材变得越来越咸了,要想让锅里的汤吃起来淡一点,可以用( )方法来解决。
A.不断搅拌 B.让锅里的水再变少 C。往锅里加水
接下来,彩虹科学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两支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橡皮胶堵住管口。
6.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到图10的现象。由图10可知,第________支注射器装的是空气。
7.下面三幅图中的“O”表示空气微粒。正常情况下,房间里的空气微粒分布情况如图A。如果把房间里的空气进行压缩,这时空气微粒分布情况可能是图________。(填字母)说明空气被压缩后,微粒之间的距离会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图A 图B 图C
8.最后,彩虹科学小组的同学又研究了“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一问题,记录了以下数据:
与20筒空气相当的物品 物品名称 数量
回形针 15个
绿豆 30粒
在用物品恢复天平平衡时,我们应该选择( )。
A.一个一个地加入 B.多个一起加入 C.一次性全部加入
9.在天平两端分别放入充气的皮球和若干绿豆,使天平达到平衡,接着向皮球中打入20筒空气,我们能看到( )
A.皮球一端下沉 B.皮球一端上翘 C.仍然保持平衡
10.根据科学小组的实验数据,估计60筒空气的质量大约等于( )个回形针的质量。
A.15 B.30 C.45
11.本实验中,我们用简易天平来测量空气的质量,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 )证明空气有质量。
A.勺子 B.气温计 C.精密电子秤
有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1号杯里加自来水、2号杯是空杯子、3号杯装着冰块,都放在室温26℃左右的桌子上。
12.隔几分钟后,观察到杯子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的是( )号杯。
13.隔3天后,不能观察到杯子中水位逐渐下降的是( )号杯。
14.如果把3号杯分别放在温度不同的房间中,冰块融化的最快的是( )。
A.5℃房间 B.15℃房间 C.30℃房间
15.冰块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杯中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读数是( )。
A.0℃ B.大于0℃ C.低于0℃
16.为了减慢冰块融化的速度,我们可以( )。
A.摇晃冰块 B.对冰块吹气 C.用毛巾包住冰块
妈妈在做家务时,不小心将一袋白糖混入了绿豆。小科想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妈妈分离白糖和绿豆。
17.在分离白糖和绿豆的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A.过滤—溶解—蒸发 B.蒸发—溶解—过滤 C.溶解—过滤—蒸发
18.在溶解白糖的实验中,下面( )的实验设计溶解速度最快。
A. B. C.
19.在做蒸发实验时,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能让蒸发皿均匀受热的仪器是( )。
A.石棉网 B.三脚架 C.酒精灯
20.如图,过滤后,在滤网和下面的杯子里分别是( )。
A.绿豆、白糖 B.绿豆、糖水 C.绿豆、水
21.小科对厨房里的这些物品进行了实验,发现都能溶于水的是( )
①食用油 ②食盐 ③面粉 ④绿豆 ⑤酱油 ⑥白糖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⑤⑥
空气的研究。
22.小明在注射器里抽好一定量的空气(如图1),堵住注射器管口后,用力压活塞,能压但压不到底,看到的现象(如图2),说明空气( )。
A.有固定形状 B.占空间 C.能被压缩
23.压下去的注射器活塞在手放开后又弹了上来(如图3),说明压缩后的空气( )。
A.比空气轻 B.会流动 C.有弹性
24.小明又用注射器抽取了半管水,堵住注射器管口后,用力压活塞,发现( )。
A.活塞无法压下去 B.活塞能压下去,但不能压到底 C.活塞能压到底
25.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装着充气的皮球,想要让天平平衡,则最合适放天平右边的是( )。
A.石头 B.绿豆 C.桔子
26.如果平衡后继续往左边的皮球里打了20筒空气,此时天平( )。
A.左边下沉 B.右边下沉 C.保持平衡
27.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再倒过来插入水中,纸却不会湿。这是因为( )。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B.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C.空气会流动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呼吸的氧气就是空气
B.空气和我们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C.空气的气味有时是淡淡的,有时是香的,有时是臭的
29.水和空气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会流动的 B.都是摸不到的 C.都是白色的
观察天气。下面是一份天气日历,从记录中获取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
时间 气温 降水量 风向风速 云量
2019年1月9日 -2℃~7℃ 8毫米 东北风2级 多云
30.从日历中,我们可以知道当天的最高气温是( ),最低气温是( )。
A.2℃ B.7℃ C.-2℃
31.你估计,当天晚上室内的温度要比室外的温度( )。A.高 B.低 C.一样
32.当天的降水属于( )等级。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33.你认为下面哪个符号可以代表当天的降水量?( )
A. B. C.
34.观察一天中的降水总量所需的时间为( )。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35.当天吹的风是从( )方向吹来的风。
A.东北 B.西南 C.东
36.下面哪个符号可以代表当天的风速?( )
A. B. C.
37.下面哪个符号可以代表当天的云量?( )
A. B. C.
38.气象中心制作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是( )。
A.数据收集 B.数值天气预报 C.发布天气预报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面是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纪录了临安区10月1日至10月6日的每天最高气温,并制成如下表格。请完成下列题目:
日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最高气温 31℃ 33℃ 34℃ 35℃ 32℃ 28℃
39.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发现这6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是( )。
A.先上升后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40.用气温计测量时,应该选择( )。
A.操场阳光下 B.树荫下通风处 C.教室里
41.在测量10月6日气温时,兴趣小组成员小明面向东方站着,风从她的左边吹来,则此时的风向是______(填北风或者南风)
42.用气温计读数时,下面图中正确的方法是_____。
A.A B.B C.C
43.如果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阴影部分代表了云朵的数量。10月4日这天为晴天,下面图中( )可以代表当天的云量。
A. B. C.
44.请根据如下天气日历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时间 气温 降雨量 风速 云量
2021年9月5日 18-26℃ 8毫米
(1)从日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天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__。
(2)根据降雨量等级标准,当天的降雨等级属于__________(填大雨、中雨、小雨)。
(3)根据云量判断,当天属于__________(填“晴”“多云”或“阴”)。
(4)综合分析上述信息,当天人们对天气的综合感受是__________(填“寒冷”“舒适”或“闷热”)。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倡议民众少出门。在家里,探探在厨房里帮妈妈煮蔬菜汤。他先在汤锅里放入清水,过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水开始沸腾了起来,探探马上对水沸腾的现象和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进行了记录。
45.下列所示情景中,水沸腾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B. C.
46.探探想测量沸腾时的水温,他应该选测量范围是( )的温度计。
A.35℃—42℃ B.0℃—100℃ C.-40℃—50℃
47.如果持续给汤锅里的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的温度(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保持不变
48.如图所示,探探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他观察到袋子膨胀,说明( )。
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B.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小
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不变
被封闭在注射器中的一段空气,可以用来表示空气微粒。这段空气柱初始状态,被压缩、被拉开时状态用下图表示。仔细读图,大胆想象,回答问题。
49.由图示可推测,组成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 )。
A.间隙很大,可自由变化
B.间隙很小,不能自由变化
C.无法推测
50.被压缩时,越压越困难,是由于空气微粒( )。
A.几乎挨在一起了,没有空间了
B.手压累了
C.无法推测
51.如果注射器足够长,活塞能一直拉,那空气( )。
A.能无限填满拉开的空间
B.不能无限填满拉开的空间
C.无法推测
52.被压缩的活塞松手后,又自动回到了初始位置,这可能是( )。
A.一个个空气微粒本身有弹性,就像跳跳球
B.压缩后微粒之间空隙太小,要恢复原来空隙
C.无法推测
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风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53.如图,为了看清塑料筒筒内空气流动情况,可将点燃的蚊香放在( )。
A.侧面圆洞旁 B.上面圆洞旁 C.两个地方都可以
54.蚊香的烟可以让我们看清空气流动的路线,其中路线正确的是( )。
A. B. C.
55.点燃蜡烛后,透明塑料筒内外的空气不同的是( )。
A.筒外的空气热 B.筒内的空气热 C.筒内外的空气温度一样
56.将透明塑料筒侧面的圆洞闭上,我们会看到( )。
A.纸条依然不断飘动 B.纸条马上不再飘动,蜡烛马上熄灭
C.纸条还飘动几次,再停止飘动
57.做了这个模拟实验,我们认为“风”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
探究“称空气的质量”。选择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里。(共7分)
58.下面的实验器材,在这个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是( )。
A.蜡烛 B.打气筒 C.注射器
59.首先,把瘪气的皮球和装有绿豆的塑料杯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端,如图如示,此时能说明( )。
A.天平平衡了
B.绿豆的质量等于球内空气的质量
C.绿豆的质量等于皮球的质量
60.接着,我们往图中的皮球打入20筒空气,天平会( )。
A.向左倾斜 B.向右倾斜 C.不会发生倾斜
61.实验可知,打入20筒空气后,需要再加入大约( )颗绿豆天平会再次平衡。
A.3 B.30 C.300
62.这个实验说明了( )。
A.空气没有质量 B.空气的质量很轻 C.空气的质量很重
63.这个实验天平的右边除了用绿豆,我们还可以选用哪一种材料?( )
A.铁钉 B.乒乓球 C.书本
64.假设要测量100 筒空气的质量,最合适的方法是( )。
A.将100 筒空气打进皮球用上面的方法测量
B.用上面的方法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再乘以5
C.装100 筒空气的塑料袋里用弹簧称测量
水的研究。
65.要测量三杯水的水温,应该选用( )。
A.气温计(-30℃到50℃) B.体温计(35℃到42℃) C.温度计(-5℃到110℃)
66.经过测量,A、B、C三杯水的温度分别如下图所示,请在括号中写出温度计的读数。
( ) ( ) ( )
67.把A杯放入一个装有大量冰块的杯子中,并在冰块中加入大量食盐,发现杯内的水开始结冰,水完全变成冰后体积(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68.下列物体的变化与水结冰相似的是( )。
A.放烟花 B.木条燃烧 C.将纸片撕碎
69.下表记录的是冰融化过程的温度变化:
时间∕分钟 0 1 2 3 4 5 6 7
温度∕摄氏度 -4 -2 0 0 0 0 1 2
冰在融化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下降”或“不变” )。
70.在此实验中,第6—7分钟时,物体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
71.冰在没有完全融化成水时,温度( )。A.始终保持在0℃ B.逐渐升温 C.逐渐降温
天气预报。小红在早上收听了当地的天气预报:“早晨最低温度-2~0℃,白天最高温度7~12℃;阴转中雨;东北风3~4级。”根据天气预报选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72.早上出门她穿什么外套最合适? ( )
A.衬衫 B.羽绒服 C.T恤
73.由降水量等级表可知,当天的降水量可能是多少? ( )
A.1.5毫米 B.15毫米 C.150毫米
74.根据当天的风向,你认为校园里的国旗会飘向哪个方向? (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75.当天“阴转中雨”如果用天气符号表示,下面哪一项最合适? ( )
A. B. C.
76.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当天我们可能会观察到什么形态的云?( )
A.均匀似雾 B.羽毛状 C.大团堆积
77.根据天气预报,当天中午的气温最有可能是下面哪一项?( )
A. B. C.
78.上面第6小题所示的仪器叫做什么?( )
A.水温计 B.体温计 C.气温计
风的形成。
79.请在图中用箭头表示蚊香烟雾的的流动方向。
80.实验中,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是为了( )。
A.观察空气的流动 B.形成风 C.使实验更有趣
81.这个实验中的蜡烛相当于自然界中的( )。
A.太阳 B.月亮 C.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
82.通过实验,我们推测大自然中的风是由( )形成的。
A.雷电 B.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 C.太阳
83.拿一架纸风车靠近B孔,若蜡烛燃烧地更旺,则风车的转动会( )。
A.更快 B.更慢 C.不变
参考答案:
1.A 2.C 3.A 4.B 5.C
【分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不会随着水的蒸发而蒸发。蒸发是分离水和食盐的方法。加热、搅拌和研碎是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
1.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气泡越来越多。
2.通常情况下,水温达到100℃发生沸腾。过了不久,水沸腾了,此时水的温度最接近100℃。
3.与此同时,火锅的上方热气腾腾,这些“白汽”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结现象。
4.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影响溶解的快慢。为了让食盐溶解更快一点,他会选择细盐、搅拌。
5.一家子吃着吃着,发现食材变得越来越咸了,要想让锅里的汤吃起来淡一点,可以用往锅里加水的方法来解决。
6.2 7. C 变小 8.A 9.A 10.C 11.C
【解析】6.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第二支注射器中装的是空气。
7.如果把房间的空气压缩,这时空气微粒间距缩小,分布情况可能为图C;这说明空气被压缩后,微粒间的距离会变小。
8.利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在用物品来恢复平衡时,应选择一个一个加入,因为空气的重量很轻。
9.如果往天平左端皮球里再打20筒空气,由于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则天平的平衡被打破,皮球一端质量增加,那么天平往皮球一端下沉。
10.测得20筒空气的质量大约等于15个回形针的质量,根据这一资料,60筒空气的质量大约等于45个回形针的质量。
11.精密的电子称灵敏度高,可测量很轻的物体,可以直接测量空气的质量。
12.3 13.2 14.C 15.A 16.C
【分析】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这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因此冰融化需要加热以加快融化的速度。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由固态变成了液态,体积会变小。
有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1号杯里加自来水、2号杯是空杯子、3号杯装着冰块,都放在室温26℃左右的桌子上。
12.隔几分钟后,观察到杯子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的是3号杯,是冰融化导致的。
13.隔3天后,不能观察到杯子中水位逐渐下降的是2号杯,因为它是空杯子。
14.如果把3号杯分别放在温度不同的房间中,冰块融化的最快的是 30℃房间,温度越高,冰融化的越快。
15.冰块融化一半时,用温度计测量杯中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读数是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
16.为了减慢冰块融化的速度,我们可以用毛巾包住冰块,减缓热传递的发生。
17.A 18.C 19.A 20.B 21.C
【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17.白糖和绿豆混合后,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白糖的糖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绿豆,把绿豆分离出来;要将白糖从白糖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白糖慢慢结晶出来。
18.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所以热水家搅拌的实验设计溶解速度最快。
19.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在做蒸发实验时,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时能让蒸发皿均匀受热的仪器是石棉网;
20.白糖和绿豆混合后,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网过滤含有白糖的糖水时,最终留在滤网上的是绿豆,下面的杯子里的是糖水;
2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食盐、酱油、白糖都可以溶于水。
22.C 23.C 24.A 25.B 26.A 27.B 28.B 29.A
【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很轻,有一定的质量。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有一定的质量。
22.小明在注射器里抽好一定量的空气(图1),堵住注射器管口后,用力压活塞,能压但压不到底,看到的现象(图2),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23.空气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且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压下去的注射器活塞在手放开后又弹了上来(图3),说明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24.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有一定的质量,但是水不能被压缩;)小明又用注射器抽取了半管水,堵住注射器管口后,用力压活塞,发现活塞无法压下去,因为水不能被压缩;
25.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装着充气的皮球,想要让天平平衡,则最合适放天平右边的是绿豆,因为空气很轻,绿豆的重量也很轻;
26.空气虽然重量很轻,但是也是有重量的,如果平衡后继续往左边的皮球里打了20筒空气,此时天平的左边就很重,所以左边会下沉;
27.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再倒过来插入水中,纸却不会湿;
28.我们呼吸的空气里面有氧气,空气里还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候,空气和我们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9.水和空气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会流动。
30. B C 31.A 32.A 33.C 34.C 35.A 36.B 37.B 38.A
【解析】30.根据表中气温记录,当天的最高气温是7℃,最低气温是-2℃。
31.晚上室外的温度只有0℃左右,室内温度较高。
32.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0.1-9.9毫米是小雨,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100-249.9毫米是大暴雨,超过250毫米是特大暴雨。当天降水量是8毫米,为小雨。
33.小雨用云下边一滴雨的符号表示。
34.观察一天中的降水总量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
35.当天的风向是东北风,是从东北方向吹来的风。
36.当天风速是2级,微风,用B符号表示。
37.当天的云量是多云,用B符号表示。
38.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数据收集;②数值天气预报;③气象员做出预报;④天气会商;⑤发布天气预报。
39.A 40.B 41.北风 42.B 43.A
【分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把气温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39.(1)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发现这6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
40.用气温计测量时,温度计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所以应该选择树荫下通风处。
4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在测量10月6日气温时,兴趣小组成员小明面向东方站着,风从她的左边吹来,他的左面是北方,说明则此时的风向是北风。
42.用气温计读数时,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下面图1中正确的方法是B。
43.如果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阴影部分代表了云朵的数量。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以此分析10月4日这天为晴天,下面图2中A可以代表当天的云量。
44. 26℃ 小雨 阴 舒适
【分析】天气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从日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天的最高气温是26℃;
(2)降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5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当天的降雨量是8毫米,属于小雨;
(3)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根据云量判断,当天属于阴天;
(4)综合分析上述信息,当天气温合适、风力小、阴天小雨,人们对天气的综合感受是舒适的。
45.B 46.B 47.C 48.A
【解析】45.根据对水沸腾现象的认识,沸腾后容器内各部分水的温度都相同,水汽化后的蒸气形成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压强的影响,越往上水的压强越小,气泡就会逐渐变大。
46.测量物体冷热程度时应该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通常情况下,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所以应该选用测量范围在0℃~100℃的温度计。
47.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就是100摄氏度,开了之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上升。
48.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且现象比较明显,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空气受热膨胀,袋子会鼓起来变大了。
49.A 50.A 51.A 52.B
【分析】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空气会流动,可以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被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49.做空气压缩实验时,用注射器抽进一些空气,记下开始时的刻度,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记下刻度。观察发现,活塞向下压后空气微粒之间的间隙变小,这说明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向上拉得时候,空气间隙变大,发现颗粒的间距变大,说明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的间隙很大,可自由变化。
50.当空气被压缩时,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会缩短,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被压缩时,越压越困难,这是由于空气微粒几乎挨到一起了,没有空间了,拉的时候,气体扩张,间距变大。
51.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空气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扩张。如果注射器足够长,活塞能一直拉,那空气能无限填满拉开的空间,A是正确的选项。
52.堵住注射器的口,被压塞后的活塞松手,活塞会弹回去,又自动回到了初始位置,因为压缩后微粒之间空隙太小,要恢复原来空隙。
53.A 54.A 55.B 56.C 57.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分析】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特征比较明显,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受冷收缩下沉。风是空气的水平流动形成的,风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53.如图,为了看清塑料筒筒内空气流动情况,可将点燃的蚊香放在侧面圆洞旁。
54.为了看清筒内外空气流动状况,可将点燃的蚊香放在图1的侧面圆洞旁,看烟飘动路线。因为盒子内空气被蜡烛加热,空气膨胀上升运动,盒子内气压减小,盒外空气会从侧面小洞进入补充,因此蚊香的烟飘动路线正确的是A图。
55.点燃蜡烛后,透明塑料筒内外的空气不同的是筒内的空气热。
56.若将图3中的透明塑料筒的侧面圆洞封闭上,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圆筒内,圆筒内的氧气很快被蜡烛燃烧殆尽,氧气不足,蜡烛会熄灭。因此,最后会看到纸条还飘动几次,再停止飘动。
57.做了这个模拟实验,我们认为“风”的形成原因是: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58.B 59.A 60.A 61.A 62.B 63.B 64.A
【解析】58.这个实验中需要用到打气筒,可以往皮球里打入空气。
59.把瘪气的皮球和装有绿豆的塑料杯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端,天平两端平衡,说明两端的重量相等。
60.往图中的皮球打入20筒空气,天平会向左倾斜,因为左边变重了。
61.打入20筒空气后,需要再加入大约3颗绿豆天平会再次平衡。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3颗绿豆的质量。
62.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的质量很轻。
63.这个实验天平的右边除了用绿豆,还可以用乒乓球,因为乒乓球的质量很轻。
64.假设要测量100 筒空气的质量,最合适的方法是将100 筒空气打进皮球用上面的方法测量。
65.C 66. 37℃ 0℃ -6℃ 67.B 68.C 69. 吸收 升高 70.液态 71.A
【解析】65.水的温度范围大概是0℃~100℃,要测量水的温度,应该选择量程大于这个温度范围的温度计,C符合。
66.图一温度计越往上温度越大,表示0上温度,为37℃。图二是0℃。图三温度计越往下数值越大,表示0下温度,为-6℃。
67.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68.水结冰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将纸片撕碎也没有生成新物质。放烟花、木条燃烧产生了新物质。C符合题意。
69.冰在融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会升高。
7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第6—7分钟时,温度大约0℃,物质状态是液态。
71.冰在没有完全融化成水时,温度始终保持在0℃。
72.B 73.B 74.A 75.B 76.C 77.B 78.C
【解析】72.早晨最低温度-2~0℃,出门应该穿羽绒服。
73.24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0.1-9.9毫米是小雨,10-24.9毫米是中雨,25-49.9毫米是大雨,50-99.9毫米是暴雨,100-249.9毫米是大暴雨,超过250毫米是特大暴雨。当天是中雨,降水量可能是15毫米。
74.当天的风向是东北风,说明风是从东北方向吹来,国旗会飘向西南方向。
75.阴转中雨用天气符号表示应该是B选项。
76.云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大团、堆积的云,很可能是要下雨;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叫做层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常发生在晴天。当天阴转中雨,推测是大团堆积的云。
77.白天最高温度7~12℃,B符合。
78.图中 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气温计。
79. 80.A 81.A 82.B 83.A
【分析】风就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由于地表冷热不均或其他原因导致地表大气气压分布不均,水平方向上高压和低压间形成气压梯度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风。
79.点燃蜡烛后,蜡烛上方的空气被蜡烛加热,向上升起,顺着纸盒上侧面洞口流出,纸盒里空气数量减少,气压降低,纸盒外面的冷空气从下侧面洞口流入纸盒,可以看到蚊香的烟柱从纸盒下侧面洞口进入纸盒。将纸条放在纸盒上侧面洞口处,会看到纸条向远离纸盒的方向飘动,说明纸盒内的空气向外流出。如下图所示,图中用箭头表示蚊香烟雾的流动方向。
80.实验中,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主要是为了观察空气的流动情况,故A正确。
81.地球上的光热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图中这个实验中的蜡烛相当于自然界中的太阳,故A正确。
82.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推测大自然中的风是由地面受热不均,各地空气冷热不同,产生了空气流动。故C正确。
83.拿一架纸风车靠近图中纸盒上方的B孔,若蜡烛燃烧得更旺,空气流动速度变快,则风车的转动会更快,故A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