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5.2.11撒哈拉以南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人口、粮食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5.2.11撒哈拉以南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人口、粮食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31 22:21:57

文档简介

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5.2.11撒哈拉以南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人口、粮食与环境
一、单选题
1.(2022·兴安盟)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对解决上述三种问题能起到显著作用的是(  )
A.保护森林和草场,禁伐禁牧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C.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自然灾害
D.大量垦荒,增加耕地面积
(2022·东营) 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被称为“钻石之国”,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当地人采集钻石的最佳时期是(  )
A.1~3月 B.4~5月 C.6~9月 D.11~12月
3. 下列关于塞拉利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南部濒临印度洋 B.经济落后,粮食短缺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D.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4.(2022·大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文化独特,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突出。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种人占总人口比重小
B.进口初级农矿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C.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
D.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突出
5.(2022·绥化)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  )
A.石油、天然气 B.铁矿石
C.黄金、金刚石 D.铝土矿
6.(2022·益阳)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区全部位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
B.赤道在本区穿过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两大热带雨林区
C.工业制成品在本区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D.中国在本区的投资和贷款对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7.(2022·湘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广泛采用改良的小麦和水稻品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自给能力。读图可知,该地区(  )
A.小麦生产量高于水稻 B.小麦消费量逐年下降
C.水稻生产量逐年上升 D.水稻生产量小于消费量
(2022·娄底) 位于非洲西部的加纳,农矿产品和森林资源卡富,经济来源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可可为常绿乔木,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读加纳可可带分布及可可带降雨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加纳居民大多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9. 推测加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  )
①采矿业 ②木材加工业
③汽车制造业 ④农产品加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分析图文信息,推测加纳可可带位于哪两种气候类型的过渡区域(  )
A.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2022·福建) 近20年来,中国成为非洲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图示意2017年非洲四个国家的中资企业数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国家中,中资企业数量最多且临海的是(  )
A.南非 B.赞比亚 C.尼日利亚 D.坦桑尼亚
12. 中国制鞋、服装等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主要是因为非洲(  )
A.制造业水平高 B.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C.劳动力素质高 D.现代交通运输发达
(2022·临沂)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的东北部建设了大规模光伏发电站,电站的修建大大降低了当地清洁能源的价格,图为非洲主要矿产分布图,图为肯尼亚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为光伏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富、高”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热——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黑——以黑色人种为主
C.富——矿产、生物资源丰富
D.高——出口工业产品,经济收入高
14. 肯尼亚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太阳能资源丰富②政府支持③降水季节变化大④地形平坦开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2·黑龙江)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是(  )
A.肯尼亚 B.尼日利亚 C.安哥拉 D.南非
(2021·济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高、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热——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黑——黑土地分布广泛
C.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D.富——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
17.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的原因有(  )
A.野生动物争夺人类生存空间 B.长期的殖民统治
C.气候湿热,不利于发展经济 D.过分依赖出口工业制成品
18.(2021·襄阳)对下列国家和地区地理事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巴西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对雨林的保护
B.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C.过度捕杀极地动物,将破坏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D.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日本海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19.(2021·湘潭)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世界最高的高原 B.是黑种人的故乡
C.资源缺乏,经济落后 D.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20.(2020·日照)“黑非洲”经济落后的最重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 B.民族不团结
C.自然灾难频繁 D.长期的殖民统治
21.(2020·达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大多是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下图中的纳米比亚于1990年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大部分国土是荒漠,钻石矿丰富,经济却十分落后。假如你当选为纳米比亚的总统,可采取那些措施来带领人民脱贫致富(  )
①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②尽量多开采钻石,加大出口量;
③加强国际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等; ④发展钻石深加工,实现产品多样化;
⑤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⑥多垦荒,多种粮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⑥
22.(2020·孝感)读图1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图2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矿产资源丰富
C.很多国家经济比较单一 D.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2)图2反映了图1中(  )地的气候特征
A.① B.② C.③ D.④
23.(2019·广安)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B.被誉为“天然野生动物园”
C.大部分处于热带
D.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24.(2019·龙东)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缓慢,许多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其中肯尼亚迅速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
A.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 B.冶金业
C.采矿业 D.花卉业和旅游业
25.(2019·岳阳)如图所示区域中,E水电站是我国承建的西非最大水电站,目前已投产发电。结合该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E水电站所在地的年降水量(  )
A.小于500毫米 B.小于1000毫米
C.小于2000毫米 D.大于2000毫米
(2)该水电站投产发电,对当地产生的作用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增加水旱灾害
C.改善能源结构 D.改变宗教信仰
26.(2019·大庆)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干旱、能源和资源问题 B.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C.人口、粮食和能源问题 D.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
27.(2018·广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经济特征是(  )
A.服务业十分发达
B.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C.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
D.经济发达,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28.(2018·德州)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积雪
B.世界上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
C.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经济发达
D.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的原产地
29.(2018·连云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是(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二、图文分析题
30.(2022·济宁)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非洲还有大量可耕地有待开发,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1)非洲大陆的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对称轴为   。
(2)赤道穿过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甲地气候具有较明显的   两季。
(3)目前,非洲粮食还不能自给,但生产潜力很大,体现在   。
(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与非洲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其中,非洲的优势是   ,我国的优势是   。
31.(2021·阳泉)(案例分析)
主题
区域经济发展
资料一
撒哈拉以南非洲物产丰富,被称为“富饶的大陆”。当地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尤其是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还是咖啡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
资料二
为努力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充分利用本区丰富自然资源和潜在巨大市场的优势,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促进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料三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对外贸易示意图。
思考完成:
(1)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称为“富饶的大陆”,谈谈你的理解。
(2)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对外贸易特点。
(3)提出应对“在对外贸易中,我们总是吃亏的”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以及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等是改变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现状采取措施,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非洲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答案】2.D
3.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部,结合气候统计图可知,当地雨季为5~10月,河流进入汛期,河水往往会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沉积物,汛期过后11~12月,水位下降,河滩出露,便于进行钻石采集和筛洗。故答案为:D。
3.读图可知,塞拉利昂濒临大西洋,故A错误;塞拉利昂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人口增长快,面临粮食短缺问题,故B正确;塞拉利昂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故C错误;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塞拉利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故D正确。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比重大,A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很快,C错误。撒哈拉以南人口增长速度快,粮食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导致过度开垦等,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5.【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其中金刚石和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故答案为:C。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6.【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小部分位于南温带,地形以高原为主,A错误;赤道在本区穿过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两大地形区,其中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B错误;该地区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C错误;中国在本区的投资和贷款对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7.【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非洲小麦生产量总体上低于水稻,小麦消费量并不是逐年下降,水稻生产量不是逐年上升的,水稻生产量小于消费量。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答案】8.C
9.D
10.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排除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排除B;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加纳居民多为黑种人,C正确;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地区,排除D,故答案为:C。
9.读题干材料可知,加纳农矿产品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来源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据此推测加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可能是①采矿业、②木材加工业、④农产品加工业,①②④正确;加纳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因此支柱产业不可能是汽车制造业,排除③,故答案为:D。
10.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读图可知,加纳主要位于5°N~11°N,应该是位于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的过渡区域,排除BCD,A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11.C
12.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1.由图可知,中资企业数量最多且临海的是尼日利亚,有317个中资企业,故C正确;南非中资企业210个,故A错误;赞比亚中资企业198个,坦桑尼亚159个,赞比亚没有临海,故BD错误。故答案为:C。
12.中国制鞋、服装等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主要是因为非洲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故B正确;非洲主要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农矿产品,大量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故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D
14.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3.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富、高”的特点,热: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气温高;黑:以黑色人种为主; 富: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丰富,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故A、B、C正确,高:海拔高,多高原。故D错误,故答案为:D。
14.肯尼亚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纬度低,热量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方便修建光伏发电站,故①④正确,政府支持属于社会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大和光伏发电无关,故②③排除。故答案为:B。
15.【答案】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肯尼亚被赤道穿过,位于东非高原上,气候温和宜人,四季鲜花怒放,其首都内罗毕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大力发展了花卉业、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和著名的旅游国家。故BCD错误,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16.B
17.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6.由图可知,“热”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A对;“黑”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B错;“高”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富”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CD对。故答案为:B。
1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进而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B对,ACD错。故答案为:B。
18.【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日本的工业;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巴西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对雨林的保护,故A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严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故B正确。过度捕杀极地动物,将破坏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故C正确。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日本地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大多依赖进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工业集中分布在海运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便于原料的进口和工业品的出口。日本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煤炭主要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东南亚。
19.【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A.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分布在亚洲,A不符合题意;
B. 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种人为主, 是黑种人的故乡,B符合题意;
C. 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丰富,经济落后,C不符合题意;
D.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非洲矿物资源丰富,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大。目前已知的石油、铜、金、金刚石、铝土矿、磷酸盐、铌和钴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比重; 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世界首位;名贵树种有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0.【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黑非洲”是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因该地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是黑色人种,有“黑非洲”称号,该地区由于长期受到殖民统治的影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至今居民中仍以黑种人占绝大部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其中有31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有些国家靠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材料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21.【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针对纳米比亚等国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的现状,应该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等;发展钻石深加工,实现产品多样化;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多开采钻石多垦荒是错误的做法,故答案为:C。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经济发展落后,有些国家靠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材料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此外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粮食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人们不断破坏生存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需要从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科技兴农等方面促进经济的改善。
22.【答案】(1)A
(2)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故A不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黄金和金刚石产量居世界首位,故B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国家经济比较单一,故C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受纬度位置影响,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故D正确。根据题意选A。(2)读图2可知,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根据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图1中②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答案为: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3.【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解:撒哈拉以南是黑种人的故乡,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誉为“天然野生动物园”,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处于热带,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非洲经济落后,一些国家是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与欧洲相望,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性气候为主,南部好望角地区有部分地中海气候。
24.【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解: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肯尼亚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旅游业较发达,为主要创汇行业之一,肯尼亚迅速发展的经济部门是花卉业和旅游业。
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与欧洲相望,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性气候为主,南部好望角地区有部分地中海气候。
25.【答案】(1)D
(2)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据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可得,E水电站所在地的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结合题意。
(2)读图可知,E水电站是我国承建的西非最大水电站,目前已投产发电,能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水旱灾害,但不能控制人口增长、改变宗教信仰;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C;
【点评】几内亚湾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以进行相应的开发应用,有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变。
26.【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经济发展落后。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其中有31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
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现阶段非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科技兴农等,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非洲人民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27.【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长期侵略、压迫和掠夺,大部分国家为单一的商品经济,主要依靠生产和输出一种或几种矿产原料或农产品来维持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情况,“单一商品经济”是最常考的内容,学生要有敏感性,这部分内容学生多看书即可,不用刻意背诵。
28.【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A、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海拔高、气温低,山顶终年积雪,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除发展畜牧业外,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多已开垦为耕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非洲是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的原产地,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根据教材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9.【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是黑色人种,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属于基础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30.【答案】(1)赤道
(2)东高西低;干湿
(3)非洲很多地区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潜力大
(4)资源丰富;资金充足,技术、管理水平高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非洲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南北回归线穿过的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草原气候,在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是地中海式气候。
(2)在非洲,赤道自西向东主要穿过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两大地形区,地势东高西低。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3)目前,由于非洲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还不能自给,但非洲很多地区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潜力很大。
(4)在中非经济合作中,非洲农牧、矿产资源丰富,中国资金、技术、管理方面优势大,我国与非洲优势互补,有利于合作共赢。
【点评】(1)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31.【答案】(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动植物资源丰富;咖啡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
(2)出口初级产品;进口粮食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价格低,工业制成品价格高;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样性农业;发展多元化工业和旅游业;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资料一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咖啡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因此被称为“富饶的大地”。
(2)根据资料三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初级产品价格低,因此收入低;主要进口粮食和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的价格高,因此支出多。收入低,支出多,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根据资料二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要想发展经济,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样性农业;发展多元化工业和旅游业;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 / 1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5.2.11撒哈拉以南的地形、气候、经济发展、人口、粮食与环境
一、单选题
1.(2022·兴安盟)撒哈拉以南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下列措施中,对解决上述三种问题能起到显著作用的是(  )
A.保护森林和草场,禁伐禁牧
B.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C.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自然灾害
D.大量垦荒,增加耕地面积
【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以及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等是改变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现状采取措施,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非洲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结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2022·东营) 非洲西部的塞拉利昂被称为“钻石之国”,河流汛期之后往往是钻石采集的高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当地人采集钻石的最佳时期是(  )
A.1~3月 B.4~5月 C.6~9月 D.11~12月
3. 下列关于塞拉利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南部濒临印度洋 B.经济落后,粮食短缺
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D.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答案】2.D
3.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塞拉利昂位于非洲西部,结合气候统计图可知,当地雨季为5~10月,河流进入汛期,河水往往会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沉积物,汛期过后11~12月,水位下降,河滩出露,便于进行钻石采集和筛洗。故答案为:D。
3.读图可知,塞拉利昂濒临大西洋,故A错误;塞拉利昂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人口增长快,面临粮食短缺问题,故B正确;塞拉利昂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故C错误;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塞拉利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故D正确。故答案为:B。
4.(2022·大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文化独特,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突出。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种人占总人口比重小
B.进口初级农矿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C.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
D.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突出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比重大,A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速度很快,C错误。撒哈拉以南人口增长速度快,粮食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导致过度开垦等,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5.(2022·绥化)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产量和储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  )
A.石油、天然气 B.铁矿石
C.黄金、金刚石 D.铝土矿
【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其中金刚石和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故答案为:C。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6.(2022·益阳)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区全部位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
B.赤道在本区穿过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两大热带雨林区
C.工业制成品在本区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D.中国在本区的投资和贷款对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小部分位于南温带,地形以高原为主,A错误;赤道在本区穿过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两大地形区,其中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B错误;该地区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在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C错误;中国在本区的投资和贷款对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7.(2022·湘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广泛采用改良的小麦和水稻品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自给能力。读图可知,该地区(  )
A.小麦生产量高于水稻 B.小麦消费量逐年下降
C.水稻生产量逐年上升 D.水稻生产量小于消费量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非洲小麦生产量总体上低于水稻,小麦消费量并不是逐年下降,水稻生产量不是逐年上升的,水稻生产量小于消费量。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2022·娄底) 位于非洲西部的加纳,农矿产品和森林资源卡富,经济来源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可可为常绿乔木,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读加纳可可带分布及可可带降雨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加纳居民大多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9. 推测加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  )
①采矿业 ②木材加工业
③汽车制造业 ④农产品加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 分析图文信息,推测加纳可可带位于哪两种气候类型的过渡区域(  )
A.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8.C
9.D
10.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概况(位置和范围、国家、居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
8.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排除A;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排除B;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加纳居民多为黑种人,C正确;混血人种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地区,排除D,故答案为:C。
9.读题干材料可知,加纳农矿产品和森林资源丰富,经济来源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据此推测加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可能是①采矿业、②木材加工业、④农产品加工业,①②④正确;加纳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因此支柱产业不可能是汽车制造业,排除③,故答案为:D。
10.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读图可知,加纳主要位于5°N~11°N,应该是位于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的过渡区域,排除BCD,A正确,故答案为:A。
(2022·福建) 近20年来,中国成为非洲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图示意2017年非洲四个国家的中资企业数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国家中,中资企业数量最多且临海的是(  )
A.南非 B.赞比亚 C.尼日利亚 D.坦桑尼亚
12. 中国制鞋、服装等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主要是因为非洲(  )
A.制造业水平高 B.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C.劳动力素质高 D.现代交通运输发达
【答案】11.C
12.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1.由图可知,中资企业数量最多且临海的是尼日利亚,有317个中资企业,故C正确;南非中资企业210个,故A错误;赞比亚中资企业198个,坦桑尼亚159个,赞比亚没有临海,故BD错误。故答案为:C。
12.中国制鞋、服装等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主要是因为非洲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故B正确;非洲主要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农矿产品,大量进口机械、汽车等工业制成品。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故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临沂)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的东北部建设了大规模光伏发电站,电站的修建大大降低了当地清洁能源的价格,图为非洲主要矿产分布图,图为肯尼亚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为光伏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富、高”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热——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黑——以黑色人种为主
C.富——矿产、生物资源丰富
D.高——出口工业产品,经济收入高
14. 肯尼亚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太阳能资源丰富②政府支持③降水季节变化大④地形平坦开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3.D
14.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点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3.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富、高”的特点,热: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气温高;黑:以黑色人种为主; 富: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丰富,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故A、B、C正确,高:海拔高,多高原。故D错误,故答案为:D。
14.肯尼亚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纬度低,热量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方便修建光伏发电站,故①④正确,政府支持属于社会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大和光伏发电无关,故②③排除。故答案为:B。
15.(2022·黑龙江)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是(  )
A.肯尼亚 B.尼日利亚 C.安哥拉 D.南非
【答案】A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肯尼亚被赤道穿过,位于东非高原上,气候温和宜人,四季鲜花怒放,其首都内罗毕被誉为“阳光下的花城”。大力发展了花卉业、旅游业、成为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和著名的旅游国家。故BCD错误,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021·济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高、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热——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黑——黑土地分布广泛
C.高——地形以高原为主 D.富——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
17.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的原因有(  )
A.野生动物争夺人类生存空间 B.长期的殖民统治
C.气候湿热,不利于发展经济 D.过分依赖出口工业制成品
【答案】16.B
17.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6.由图可知,“热”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A对;“黑”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B错;“高”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富”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丰富,CD对。故答案为:B。
1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民族经济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得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片面发展一种或几种面向出口的农矿初级产品,成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市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单一经济形态还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进而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国家比较贫穷,B对,ACD错。故答案为:B。
18.(2021·襄阳)对下列国家和地区地理事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巴西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对雨林的保护
B.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过快,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C.过度捕杀极地动物,将破坏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D.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日本海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日本的工业;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巴西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对雨林的保护,故A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严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故B正确。过度捕杀极地动物,将破坏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故C正确。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日本地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大多依赖进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工业集中分布在海运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便于原料的进口和工业品的出口。日本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煤炭主要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东南亚。
19.(2021·湘潭)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世界最高的高原 B.是黑种人的故乡
C.资源缺乏,经济落后 D.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A.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分布在亚洲,A不符合题意;
B. 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种人为主, 是黑种人的故乡,B符合题意;
C. 撒哈拉以南非洲资源丰富,经济落后,C不符合题意;
D.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非洲矿物资源丰富,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大。目前已知的石油、铜、金、金刚石、铝土矿、磷酸盐、铌和钴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比重; 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居世界首位;名贵树种有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0.(2020·日照)“黑非洲”经济落后的最重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 B.民族不团结
C.自然灾难频繁 D.长期的殖民统治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黑非洲”是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因该地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是黑色人种,有“黑非洲”称号,该地区由于长期受到殖民统治的影响,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区,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至今居民中仍以黑种人占绝大部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其中有31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有些国家靠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材料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21.(2020·达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大多是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下图中的纳米比亚于1990年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大部分国土是荒漠,钻石矿丰富,经济却十分落后。假如你当选为纳米比亚的总统,可采取那些措施来带领人民脱贫致富(  )
①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②尽量多开采钻石,加大出口量;
③加强国际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等; ④发展钻石深加工,实现产品多样化;
⑤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发展生态旅游; ⑥多垦荒,多种粮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⑥
【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针对纳米比亚等国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的现状,应该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国际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等;发展钻石深加工,实现产品多样化;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多开采钻石多垦荒是错误的做法,故答案为:C。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经济发展落后,有些国家靠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材料作为主要经济来源。此外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粮食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要,人们不断破坏生存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需要从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科技兴农等方面促进经济的改善。
22.(2020·孝感)读图1撒哈拉以南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图2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矿产资源丰富
C.很多国家经济比较单一 D.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2)图2反映了图1中(  )地的气候特征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A
(2)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故A不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黄金和金刚石产量居世界首位,故B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国家经济比较单一,故C正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受纬度位置影响,气候南北对称分布,故D正确。根据题意选A。(2)读图2可知,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根据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图1中②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答案为: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23.(2019·广安)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
B.被誉为“天然野生动物园”
C.大部分处于热带
D.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解:撒哈拉以南是黑种人的故乡,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誉为“天然野生动物园”,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处于热带,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非洲经济落后,一些国家是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与欧洲相望,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性气候为主,南部好望角地区有部分地中海气候。
24.(2019·龙东)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缓慢,许多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其中肯尼亚迅速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
A.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 B.冶金业
C.采矿业 D.花卉业和旅游业
【答案】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解: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肯尼亚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旅游业较发达,为主要创汇行业之一,肯尼亚迅速发展的经济部门是花卉业和旅游业。
故答案为:D
【点评】撒哈拉以南非洲俗称"黑非洲",意为"黑种人的故乡",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海峡与欧洲相望,地形以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主要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性气候为主,南部好望角地区有部分地中海气候。
25.(2019·岳阳)如图所示区域中,E水电站是我国承建的西非最大水电站,目前已投产发电。结合该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E水电站所在地的年降水量(  )
A.小于500毫米 B.小于1000毫米
C.小于2000毫米 D.大于2000毫米
(2)该水电站投产发电,对当地产生的作用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增加水旱灾害
C.改善能源结构 D.改变宗教信仰
【答案】(1)D
(2)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据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可得,E水电站所在地的年降水量大于2000毫米,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结合题意。
(2)读图可知,E水电站是我国承建的西非最大水电站,目前已投产发电,能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水旱灾害,但不能控制人口增长、改变宗教信仰;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C;
【点评】几内亚湾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水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以进行相应的开发应用,有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变。
26.(2019·大庆)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干旱、能源和资源问题 B.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C.人口、粮食和能源问题 D.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
【答案】B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经济发展落后。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其中有31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
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现阶段非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元化经济;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科技兴农等,其中控制人口增长是非洲人民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27.(2018·广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经济特征是(  )
A.服务业十分发达
B.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C.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
D.经济发达,进口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
【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国家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长期侵略、压迫和掠夺,大部分国家为单一的商品经济,主要依靠生产和输出一种或几种矿产原料或农产品来维持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经济情况,“单一商品经济”是最常考的内容,学生要有敏感性,这部分内容学生多看书即可,不用刻意背诵。
28.(2018·德州)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积雪
B.世界上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
C.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经济发达
D.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的原产地
【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A、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海拔高、气温低,山顶终年积雪,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除发展畜牧业外,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方多已开垦为耕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使非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个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非洲是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的原产地,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知识,根据教材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9.(2018·连云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是(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
【答案】C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
【解析】【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是黑色人种,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属于基础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二、图文分析题
30.(2022·济宁)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非洲还有大量可耕地有待开发,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1)非洲大陆的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对称轴为   。
(2)赤道穿过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甲地气候具有较明显的   两季。
(3)目前,非洲粮食还不能自给,但生产潜力很大,体现在   。
(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与非洲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其中,非洲的优势是   ,我国的优势是   。
【答案】(1)赤道
(2)东高西低;干湿
(3)非洲很多地区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潜力大
(4)资源丰富;资金充足,技术、管理水平高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非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非洲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南北回归线穿过的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草原气候,在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是地中海式气候。
(2)在非洲,赤道自西向东主要穿过刚果盆地、东非高原两大地形区,地势东高西低。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3)目前,由于非洲人口众多,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粮食还不能自给,但非洲很多地区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潜力很大。
(4)在中非经济合作中,非洲农牧、矿产资源丰富,中国资金、技术、管理方面优势大,我国与非洲优势互补,有利于合作共赢。
【点评】(1)非洲大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部个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邻,非洲大陆轮廓比较完整,简单,以高原地形为主,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非洲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及东非高原,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和南回归线附近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南角,而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埃塞尔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上的部分地区。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目前的人地关系非常不和谐,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都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使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合理放牧和种植,保护环境,加强团结与合作,互利共赢,大量引进人才和技术。
31.(2021·阳泉)(案例分析)
主题
区域经济发展
资料一
撒哈拉以南非洲物产丰富,被称为“富饶的大陆”。当地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尤其是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还是咖啡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
资料二
为努力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充分利用本区丰富自然资源和潜在巨大市场的优势,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促进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料三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对外贸易示意图。
思考完成:
(1)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称为“富饶的大陆”,谈谈你的理解。
(2)归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对外贸易特点。
(3)提出应对“在对外贸易中,我们总是吃亏的”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动植物资源丰富;咖啡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
(2)出口初级产品;进口粮食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价格低,工业制成品价格高;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样性农业;发展多元化工业和旅游业;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资料一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咖啡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因此被称为“富饶的大地”。
(2)根据资料三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初级产品价格低,因此收入低;主要进口粮食和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的价格高,因此支出多。收入低,支出多,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3)根据资料二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要想发展经济,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样性农业;发展多元化工业和旅游业;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中部,绝大部分为于热带,地形以高原未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其中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90%以上为黑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出口初级农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因此导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财富流失迅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