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5.2.13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2·赤峰)我国第4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74°S,77°E)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有关泰山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泰山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B.泰山站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C.科考人员在泰山站工作的时段主要集中在6~8月
D.为防大风积雪掩埋,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
(2022·长春) 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考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图为南极温室大棚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大风②暴雨③严寒④湿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2·咸宁) 2022年4月26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了第38次科考任务,本次科考历时173天。一位参与本次科考的湖北籍队员说:“一到中山站,可爱的南极动物就向我们迎面走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 一到中山站,迎接本次科考队员的动物是( )
A. B.
C. D.
5. 以下有关南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环境恶劣②淡水储量巨大③平均海拔最低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福建) 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正值南极磷虾产卵期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7. 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低的海域扇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 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 )
A.企鹅数量减少 B.生物种类增多
C.海洋污染减轻 D.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9.(2022·哈尔滨)我国科考队在南极地区考察时,可能看到的是( )
A.穿着厚重的因纽特人 B.憨态可掬的企鹅
C.悠然自得的白熊 D.飘扬在黄河站上空的五星红旗
10.(2022·海南)据图可知,南、北极地区( )
A.植物丰富 B.气候严寒 C.淡水匮乏 D.纬度较低
(2022·临沂)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于2021年11月5日出发,2022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基地码头。图为2022年5月30日我国南极科考站实时气温监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每年1月至2月是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段,原因是( )
A.气候寒冷,冰层厚 B.处于暖季,白昼长
C.气候寒冷,降水少 D.处于暖季,炎热干燥
12. 图示科考站实时气温监测数据说明南极地区( )
A.酷寒 B.干燥 C.降雪多 D.烈风
13.(2022·黑龙江)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极地区纬度高 B.南极中心是陆地
C.南极地区降水少 D.北极地区纬度高
(2022·广东) 南极洲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各国开展科研活动的热点区域。下图为南极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属于南极洲气候特征的是( )
A.冷湿 B.多雨 C.光照强 D.酷寒
15. 在南极洲进行研学活动,可行的项目有( )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④探访因纽特人的民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2022·泰安)罗斯海新站是我国在南极即将建成的又一个科考站,“五朵金花”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新成就。读南极中国科考站位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夏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②罗斯海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③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④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资阳)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 南极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这些海洋是( )
①北冰洋②大西洋③太平洋④印度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 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的时间为2月份,主要因为南极地区此时( )
A.气温较温和 B.降水较丰富 C.大气较洁净 D.冰雪已融化
19. 中国南极科考员在科学考察期间,会面临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
A.淡水缺乏 B.酷寒烈风 C.闷热潮湿 D.高寒缺氧
(2022·成都)下图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21.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此时南极地区( )
A.正值暖季 B.出现极夜 C.降水丰富 D.风平浪静
22.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
A.焚烧废弃物品 B.捕捉喂养企鹅
C.运回生活垃圾 D.掩埋老旧设备
(2021·本溪) 极地科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2020年4月24号,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首次“双龙探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南极洲陆地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
A.煤铁资源 B.油气资源
C.森林资源 D.固体淡水资源
24.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B.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C.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D.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
25.(2021·长春)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表动物是企鹅 B.最佳科考时间为7~8月
C.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D.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
26.(2021·营口)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下列关于极地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熊
B.北极地区中心是陆地,南极地区中心是海洋
C.南极地区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2021·东营)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7.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的最佳时期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8.温室大棚内蔬菜的生长得益于下列哪些条件的改变( )
①光照②水分③市场④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1·通辽) 大学生小赵利用暑假进行了一次环球之旅,读下图,关于他的见闻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29.小赵对下列国家和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A国家有些本土文化与本国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例如:温泉沐浴春天赏樱花等
②B所在的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和自然景观大体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③C国家北部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部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巴西高原
④D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0.小赵对下列国家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A国家人口超过1亿,国内市场广阔,工业制成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
②近年来,E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产业
③目前,C国家基本建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比较发达,成为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④F国家工业门类比较齐全,重工业突出,民用工业相对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2021·海南)下列关于南极、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7月是极地科考的最佳时间 B.气候干冷,水资源贫乏
C.企鹅为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D.光照充足,天然林茂密
(2021·福建)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下图示意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罗斯海新站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33.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34.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的变化②企鹅的生活习性③煤炭资源的勘探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1·成都) 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近几年前往北极旅游人数增多,“北极游”逐渐兴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北极游”中,可能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36.“北极游”的兴起,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能是( )
A.加快冰川积雪融化 B.利于研究原始的自然环境
C.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D.利于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
(2021·黔江) 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由”。下图示意南极智慧温室大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在南极建设温室大棚的最佳时期应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38.在南极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台风②酷寒③暴雨④狂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9.南极科考队员得以实现“蔬菜自由”的关键因素是( )
A.劳动力增加 B.交通发展 C.市场扩大 D.科技进步
(2021·临沂)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船由上海出发,于2021年5月6日安全返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科学考察站,主要原因是南极地区( )
A.严寒、烈风、白色荒漠,自然环境恶劣
B.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丰富,且拥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C.能观察到极昼、极夜、极光等自然现象
D.不受地震、火山等活动的影响,地壳较稳定
41.2021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用“警示”一词报道了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现象,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该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
A.南极烈风带来了有颜色的颗粒物
B.夏半年积雪融化变薄露出下面岩石的颜色
C.气候变暖,导致微型藻类在雪中生长繁殖
D.南极考察人员乱扔生活垃圾导致积雪受污染
(2021·云南)2020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启程,2021年5月圆满完成第37次科考任务。我国实施南极科考的时间都选在该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
A. 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长
B.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
C.此时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
D.降水丰富,淡水资源充足
42.(2021·苏州)2018年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捉出我国的北极政策目标: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图14为北极航线与传统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的优势为( )
A. 途经国家更多,贸易往来更频繁
B.高纬航行,气温低利于节省燃料
C.可以常年通航,有利于北极资源开发
D.缩短东亚和欧洲西部之间航程,节省时间
43.(2020·永州)有关南、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D.去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该选择在8月份
44.(2020·深圳)近年来,南极旅游不断升温。据统计,2018年中国赴南极旅游人数达8149人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
A.11月至次年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8月至10月
(2)对于登陆南极游玩,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南极有极昼现象,气温高,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
B.南极野生动物缺乏食物,建议携带食物投喂企鹅
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
D.南极多暴雨,建议携带雨伞和雨衣
45.(2020·齐齐哈尔)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磷虾 D.鲸
46.(2020·牡丹江)下列对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原始 B.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 D.陆地生物种类众多
47.(2020·日照)造成南极洲气候酷寒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有巨厚的冰层 B.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
C.地形以高原为主 D.地处高纬,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48.(2020·沈阳)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均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经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上述材料中体现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
A.“冰雪高原” B.“风库”
C.“白色荒漠” D.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49.(2020·昆明)南极比北极干燥的原因是( )
①南极比北极纬度高 ②南极以陆地为主
③南极比北极风力强 ④南极比北极海拔低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50.(2020·云南) 2019年12月3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雪龙2号”科考船,到达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队员到达南极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是( )
A.极夜现象 B.企鹅在游泳
C.因纽特人在捕鱼 D.北极熊在散步
(2)下列行为利于极地保护的是( )
A.大规模开采两极地区矿产资源
B.大量捕杀极地海洋生物用于科研
C.进行国际合作,保护极地生态环境
D.科考为大量移民到两极地区做准备
51.(2020·内江)近年来南极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图a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和南极洲年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每间隔2小时拍摄中山站一天的太阳运动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极科考站均位于( )
A.高纬度 B.中纬度 C.低纬度 D.中、低纬度
(2)南极洲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沿海多内陆少 D.内陆多沿海少
(3)南极旅游旺季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4)图b拍摄当天中山站的夜长约( )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52.(2020·临沂) 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携“雪龙2”号回到上海,标志着首次“双龙探极”任务圆满完成。下图为“雪龙2”号南极科考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2”号到达中山站后,大致向西航行,最后到达罗斯海新站。期间经过的大洋依次为( )
A.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B.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C.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D.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2)下列框图体现了南极地区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①②③④处用词准确的一项是( )
A.①低 ②低 ③高 ④减弱 B.①高 ②低 ③高 ④加剧
C.①高 ②低 ③低 ④减弱 D.①高 ②高 ②低 ⑨加剧
53.(2020·聊城)读极地地区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中储量居各大洲首位的是( )
A.煤炭 B.铁矿
C.石油和天然气 D.淡水
(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更为寒冷,其原因是南极地区( )
①以陆地为主且海拔较高 ②大部分陆地被冰雪覆盖 ③风暴更多,风力更大 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4.(2020·菏泽)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南、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的区域
B.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
C.南、北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少
D.企鹅和海象是南、北极地区共有的代表性动物
(2)我国在南、北极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图中距离黄河站(79°N,12°E)最近的地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5.(2020·宁夏) 2019年10月,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与“雪龙”号科考船一起进行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开启了中国极地考察的新格局。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能看到企鹅、北极熊等珍稀动物
B.距离极点最近的是昆仑站
C.长城站的工作人员可以看到极昼现象
D.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偏北方向
(2)我国同时使用两艘科考船开展科考活动,主要是因为南极地区( )
A.多浮冰 B.多狂风 C.酷寒 D.降水稀少
(3)下列说法符合南极科考内容的是( )
A.考察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分布
B.为向南极移民做好准备
C.考察原始的自然地理环境特
D.寻找处理生产生活垃圾最合适的场所
56.(2020·营口)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没有长期定居的居民 B.都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C.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57.(2020·北京)近年来,极地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1979-2013年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光照强
C.陆地广,风力大 D.海域小,降水足
(2)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 )
A.淡水资源增多 B.海域面积减小
C.陆地植物减少 D.适航范围扩大
(3)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 )
A.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B.改变极地生态环境
C.大量捕捞海洋生物 D.开采极地矿产资源
58.(2020·绵阳)上海某学校“小小科考队”计划随我国科考队到南极开展科考,并为我国南极地区第六个科考站设计建筑方案。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小小科考队”队员若到南极考察,最应该准备( )
A.氧气袋 B.淡水 C.防寒服 D.防晒霜
(2)为抵御强风,“小小科考队”在设计该科考站建筑方案时可借鉴( )
A.竹楼 B.茅草屋 C.窑洞 D.蒙古包
59.(2019·绥化)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海牛 D.大熊猫
60.(2019·梧州)下图是我国建于南极大陆的泰山科考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最常见的动物是大象
B.南极地区降水极少,淡水资源匮乏
C.南极素有“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
D.南极无人类常住,科考时可以随意扔垃圾
(2)建筑物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推测图6泰山站架空的房屋设计主要目的是( )
A.利于防洪水冲击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观测 D.防紫外线辐射
61.(2019·龙东)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说法合理的是( )
A.南极地区更冷干,科学考察站更多
B.都有企鹅、海豹、蓝鯨
C.今天南极科学家可能遇到极昼现象
D.南北两极地区不存在环境污染
62.(2019·东营)酷寒、烈风,神秘的南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高
B.气候干燥,淡水资源缺乏
C.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
D.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
63.(2019·张家界)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8月,某探测队正在A大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一群憨态可爱的企鹅在散步
B.北极熊在海冰上觅食
C.害羞的太阳公公露了一下脸马上躲进地平线以下
D.随着狂风暴雨的来临,正在捕鱼的因纽特人赶紧回家
64.(2019·湘西)下列关于两极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极中心是陆地,南极中心是海洋
B.北极特有动物是北极熊、南极特有动物是企鹅
C.两极地区酷热、多狂风、气候湿润
D.我国在南北极点均建有科学考察站
65.(2019·德州)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科学考察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关于南极地区科考,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南极洲的“杀人风”能把科考人员吹跑
②气候最寒冷的大洲,酷寒往往给科考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③为避免被积雪掩理。科考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關通常高出地面1-2米
④平均海拔最高,素有“冰雪高原”之称,积雪、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科考人员
⑤科考站的房屋必须使用防火材料.因为南极洲风大且极度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
⑥南极洲是世界面积最小的大洲,无常住人口,科考人员会遭到熊的袭击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66.(2019·河南) 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如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时,南极地区( )
A.风和日丽 B.正值极昼 C.正值极夜 D.狂风暴雨
(2)我国已建成的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67.(2019·通辽) 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在难言岛选址奠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原因是此时南极( )
A.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B.风力较小
C.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 D.降水较多
(2)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
B.探索和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
C.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
D.为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
68.(2019·岳阳)如图中,F半岛的天然气资源蘊藏量丰富,但开采难度大。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可知,F半岛位于( )
A.北极地区 B.南极地区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在F半岛开采天然气,遇到的困难可能有( )
A.多火山地震 B.多台风肆虐
C.气候寒冷而漫长 D.雨林茂密路难行
69.(2019·新疆)当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洲考察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
A.藏羚羊 B.牦牛 C.企鹅 D.北极熊
70.(2019·龙岩)读下图“南极地区主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位置最南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东方站 C.和平站 D.昆仑站
(2)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
A.袋鼠 B.斑马 C.企鹅 D.鸸鹋
(3)当南极地区暖季时,周围海域的浮冰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影响海洋浮冰界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海底地形 D.人类活动
71.(2019七下·德州期中)我国南极泰山站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开站,结合如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南极洲被A,B,C三个大洋环绕,其中表示世界最大洋的是( )
A.A洋 B.B洋 C.C洋 D.都不是
(2)关于我国这四个南极科考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四个科考站中,唯一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长城站
B.我国最早建立的南极科考站是长城站
C.从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都位于东半球
D.泰山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南方
(3)有关南极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世界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其淡水资源居各大洲之最
C.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所以站在南极点,其四周都是南方
D.南极洲是地球最寒冷的地区,其代表动物是企鹅
72.(2018·云南)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酷寒、烈风 B.缺少淡水资源
C.此时处于极夜 D.正值雨季,多暴雪
(2)下列关于我国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罗斯海新站所处纬度最低
C.最靠近南极点的是昆仑站
D.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
73.(2018·滨州)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罗斯海新站(164°E,75°S)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纬度位置最高的科考站 B.位于东半球
C.位于南寒带 D.濒临大西洋
(2)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平均降水量少,淡水资源丰富
B.科考的最佳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
C.为了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
D.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极地区几乎没有生物资源
74.(2018·沈阳)南极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结合南极地区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不丰富 B.我国的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C.7月到9月为该地区暖季 D.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75.(2018·扬州)去南极地区旅游是很多人的梦想。读某旅行社“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完成小题。
(1)前往南极地区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一次年2月
(2)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 )
A.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
B.动植物资源丰富,堪称“白色宝库”
C.地面泥泞,游客鞋子易弄脏
D.气候寒冷,很多旅行者感冒
(3)“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你看我像不像身穿白衬衣、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这里的“我”是图中的( )
A. B.
C. D.
76.(2018·恩施)北极航线是指往来于欧洲和亚洲或者北美洲和亚洲之间,穿越北极地区的航线,节省了航行时间。读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更低 B.海洋面积更大
C.地形更平坦 D.植被覆盖率更高
(2)北极航线开辟的主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
B.便于人们欣赏高大的冰山和成群的企鹅
C.为了开发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D.降低亚洲到北美洲或亚洲到欧洲的往来成本
77.(2018·龙东)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
A.海豹 B.企鹅 C.北极熊 D.鯨
78.(2018·遵义)被称为“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的地区是( )
A.北极地区 B.中东地区 C.南极地区 D.西亚地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采用架空离地的方式。泰山站位于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科考人员在泰山站工作的时段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这段时间是南极的暖季,依据题意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2.B
3.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其自然环境特征是酷寒、烈风、干燥,所以在南极地区建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大风和严寒,不需要担心湿热和暴雨,故①③正确,故选B。
3.我国对南极地区的考察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南极地区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故①②④正确,故选B。
【答案】4.C
5.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4.由题目可知,一到中山站,迎接科考队员的动物是C图所示的企鹅,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有“南极的主人”称号;A图所示的是生活在中国的熊猫,B图所示的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D图所示的是生活在亚热带和非洲热带湿热地区的大象,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
5.南极洲的绝对最低气温在88℃以下,该大洲是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地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故①正确。南极地区拥有着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故②正确。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因冰雪厚度平均达到2000米,故③不正确。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铁矿等资源,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6.A
7.B
8.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6.由题干可知,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南极地区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2月是南极的暖季,故A正确;5月、8月、10月是南极的寒季,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7.由图可知,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平均密度最高的海域扇区是丁海域扇区,其次是甲海域山区,然后是丙海域山区,乙太平洋海域山区平均密度最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8.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企鹅数量减少,因为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故A正确;南极磷虾平均密度降低可能会减少生物种类,南极磷虾的多少与海洋污染、南极冰川面积无关,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A错误;企鹅是南极地区代表动物,B正确;白熊生活在北极地区,C错误;黄河站在北极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0.【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企鹅和北极熊皮肤下都有厚厚的脂肪,是为了抵御严寒,南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B符合题意。极地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植物种类稀少,AD错误,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覆盖厚厚的冰层,淡水资源丰富,C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11.B
1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1.每年1月至2月是南极的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出现极昼现象,白昼长,气温相对其他月份较高,处于暖季,B正确,AC错误;因纬度高,暖季温度也较低纬度地区低,不会出现炎热天气,D错误。故答案为:B。
12.图示科考站实时气温监测数据显示,科考站中纬度最低的长城站为-3℃,中山站为-8℃,罗斯海新站为-18℃,另两个科考站更低,说明南极地区气温较低,气候寒冷,酷寒,故A正确。图中没有显示干燥程度、降雪情况、风力情况,BCD错误。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气候更寒冷。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比北极更冷的原因:
①南极洲是陆地,北极则是海洋——北冰洋。由于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快,因此冬季的南极比冬季的北极更冷。
②南极洲是高原大陆,平均海拔为2350米,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北极近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海洋,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这点也是南极比北极更冷的重要因素。
【答案】14.D
15.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4.南极洲位于高纬度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再加上南极洲海拔高,地面覆盖这厚厚的冰川,所以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等科学考察站,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所以到南极进行研学活动,可以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也可以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故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16.【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夏季时,南极地区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不适合考察,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我国冬季时;从经度位置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的经度在东经150°至180°之间,位于太平洋沿岸;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故②③④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答案】17.D
18.A
19.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7.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南极大陆周围被②大西洋、③太平洋、④印度洋包围,北冰洋与南极大陆分处在地球的北极和两极两端,北冰洋不可能包围南极大陆,故②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18.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的时间为2月份,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份时是北半球的冬季,但南极洲此时是暖季,气温较高,并且有极昼现象,适合考察和建站。南极大陆降水稀少,有“白色荒漠”称号;建站的选择时间与大气洁净无关;图示显示最热月均温为-30℃左右,说明南极大陆气候严寒,95%以上的地区被冰雪覆盖,冰雪未融化。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19.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大陆,图示显示最热月均温为-30℃左右,是世界最寒冷的大陆,在科考期,会面临酷寒、烈风等恶劣天气;南极地区淡水十分丰富;全年寒冷, 不会有闷热潮湿的天气;南极地区平均海拔两千多米,不存在高寒缺氧的问题,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20.C
21.A
2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读图可知,图中,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位于80°S以南地区,最靠近南极点,纬度最高,长城站位于62°S附近,纬度最低,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1.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2月份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而且是极昼期,有利于建站工作的开展,A正确、B错误。南极气候干燥, 降水极少,有“白色荒漠”之称,降水多也不利于建站,C错误。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2月份不会风平浪静,D错误。故答案为:A。
22.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运回生活垃圾,减少南极的环境污染,C正确。焚烧废弃物品会造成空气污染,A错误。捕捉喂养企鹅会破坏南极的生态平衡,B错误。掩埋老旧设备会造成长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23.D
24.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南极地区降水量虽然很少,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蒸发极强,降雪基本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时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被称为“冰雪高原”。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
23.南极地区虽然气候虽然,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固体淡水资源,约占了球上淡水的三分之二,故答案为:D。
24.南极是地球最后一块净土,许多国家在南极只进行和科考察,大力发展种植业、大规模猎捕鲸鱼和进行核试验都是错误的做法,只有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是正确的做法,故答案为:C。
25.【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A正确;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C正确;南极地区终年多大风天气,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D正确;7~8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正值南极的极夜期,气温最低,不适合科考,南极最佳科考时间为11月~次年3月,B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6.【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故A错误。北极地区中心是海洋,南极地区中心是陆地,故B错误。南极地区属于寒带冰原气候,故C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2)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其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海象、海豹、雪兔、北极狐等。
【答案】27.A
28.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种植历史与经验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7.1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并且气温较高,适宜施工,A对;4月属于南半球的秋季,7月属于南半球的冬季,10月属于南半球的春季,以上三个季节南极地区的白昼时间较短,甚至有极夜现象,并且气温较低,不适宜建设温室大棚,BCD错。故答案为:A。
28.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通过技术条件可以改变温室内蔬菜生长的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但不能改变市场条件,①②④对,③错。故答案为:B。
【答案】29.D
30.C
【知识点】美国发达的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日本概况;俄罗斯的工农业;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日本领土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沿海平原狭小,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较为凉爽,全年降水充沛,具有海洋性特点。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2)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军事技术和尖端技术领域处在世界领先的重要地位。同时,美国是非常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称为民族的大熔炉。巴西的人种构成非常复杂,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占40%,黑种人占6%,黄种人和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通用葡萄牙语,信奉天主教。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形平坦适合发展农业,巴西生产木材,甘蔗,橡胶,金刚石等农矿产品,二战之后,巴西工业化进程加快,逐渐发展成一个工农业大国。俄罗斯的工业特点是重工业发达但是轻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29.由图可知,A国为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多火山地震,同时也多温泉等、赏樱花也是其重要的文化活动,①对;B大洲为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②错;C国为巴西,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高原,③错;D地区为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有寒极、风极、白色沙漠之称,其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④对,故答案为:D。
30.A国是日本,国内市场狭小,①错;E国是美国,科学技术发达,近年来,其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产业,②对;C国是巴西,是南美洲最发达的国家,基本建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比较发达,③对;F国家是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国家工业门类比较齐全,重工业突出,但轻工业等民用工业相对落后,④对,故答案为:C。
31.【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7月,北极附近出现极昼,适合科考,但南极附近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A错误;南极地区固体水资源丰富,北极地区地处海洋,B错误;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有北极熊等动物,C正确;极地地区酷寒,不适合森林生长,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1)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答案】32.D
33.B
34.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2.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圈内的南寒带,D项正确。故答案为:D。
33.南极地区的暖季时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这时有极昼,且是全年较温暖的时期,有利于科考站的建设,B项正确。故答案为:B。
34.在罗斯海新站可以考察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①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动物,因此可以考察企鹅的生活习性,②正确;南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可以进行煤炭资源的勘探,③正确;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④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5.D
36.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海洋生物相当丰富,北极熊是典型大体型动物,其次还有雪兔、北极狐、驯鹿等。
(2)北极被科学家们比喻为整个地球的“空调”,而北极海冰减少造成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将会直接影响到北半球国家。如北半球的冷空气会更容易向南侵袭,寒潮发生概率增大。不过,北极海冰缩减也会在航道通行方面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
35.熊猫主要位于我国,北极地区无分布,A错误;企鹅主要在南极地区,B错误;长颈鹿主要在热带草原区,C错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北极游”中,可能看到的动物是北极熊,D正确。故答案为:D。
36.“北极游”的兴起,会使得北极地区人类活动增多,北极航线上船只增多,热量排放多,加快冰川积雪融化,A正确;人类活动增多,可能会破坏原始的自然环境,不利于科学研究,B错误;人类活动增多,会干扰野生动物,破坏生物生存环境,C错误;“北极游”的兴起是旅游业发展与矿产资源开采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7.D
38.C
39.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7.冬至日前后,南极出现极昼,白天时间长,且气温高,适宜施工,D正确,夏至前后南极出现极夜,且气温很低,不方便施工,春分和秋分,南极地区的昼夜平分,气温相对冬至低,ABC错误。故最好的时期为冬至前后,故答案为:D。
38.南极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故酷寒和狂风是影响施工的主要因素,②④正确。南极没有台风,降水少,①③错误。故答案为:C。
39.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能实现蔬菜的自给,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使蔬菜能在此低温环境下成长,D正确;劳动力不是主导因素,A错误;交通发展是辅助因素,B错误;不需要市场,是自给, 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40.B
41.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40.严寒、烈风、白色荒漠,自然环境恶劣是限制南极科考的因素,不是科考的主要研究对象,吸引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研究的对象应该对经济促进有所帮助,A错误。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这里独特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地质、冰川、生物、能源的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大陆周围的海洋里,仍然生活着无数的海洋生物;南极地区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丰富且拥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是吸引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主要原因,B正确。北极也可以能观察到极昼、极夜、极光等自然现象,这不是吸引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主要原因,C错误。板块内部地壳都较稳定,板块内部地震、火山活动少,这不是南极独有的,D错误。故答案为:B。
41.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现象,说明积雪的颜色变深,会积雪导致对热量的吸收增加,加剧冰雪融化;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现象的原因是气候变暖,温度上升利于微型藻类生长,导致微型藻类在雪中生长繁殖,导致雪颜色加深,C正确。南极烈风是由南极大陆吹向四周海洋地区,不利于有颜色的颗粒物在南极积累,且绿色和红色现象是微型藻类在雪中生长繁殖导致的,A错误。南极冰雪较厚,夏半年积雪融化量较小,不会大面积露出下面的岩石,B错误。南极考察人员较少,乱扔生活垃圾现象较少,不会导致积雪受污染进而出现冰雪消融失控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我国选择在11月-次年5月实施南极科考。时间都选在该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长,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42.【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 途经国家更少,A不符合题意;
B. 高纬航行,气温低不利于节省燃料,B不符合题意;
C. 由于结冰期长,不可以常年通航,C不符合题意;
D. 缩短东亚和欧洲西部之间航程,节省时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的优势,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北极东北航道,和北极西北航道统称为北极航道。从海上运输效率的角度,北极航道较传统航线可减少12至15天航程,所以航海界也把北极航道称为“黄金水道”。北极航道一旦开通,世界海上运输格局将发生较大改变,中国与欧洲、北美等市场的距离将大大拉近;北极航线的开通,将最大限度地缩短航程,减少船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经营效益。
43.【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南极地区适宜在11月至次年的2月考察,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 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44.【答案】(1)A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而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故A符合题意。
(2) A. 南极尽管有极昼现象,但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A不符合题意;
B.南极野生动物丰富,也不缺乏食物,所以不需要携带食物投喂企鹅.,B不符合题意;
C. 南极多狂风,因此建议携带防风大衣,C符合题意;
D. 南极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伞和雨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更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45.【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46.【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由于气候严寒,动植物稀少,因此自然环境较为原始,故A正确。南极覆盖着厚厚的冰山,是世界最大的固体淡水资源库,故B正确。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称为南极铁山,故C正确。南极气候恶劣,动植物种类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47.【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位于南极点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高的地区,离太阳直射点就越远,太阳高度角就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就很少,导致气温很低。再加上地形以高原为主,使南极洲气候酷寒。根据题意选D。故答案为:D。
【点评】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48.【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A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每/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每/秒,故B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故C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藏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教无数的海洋生物,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49.【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陆,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虽然与北极地区一样都是高纬度,但由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海拔比北极地区更高、气温更低、气压更高、风力比北极地区更大,所以比起北极地区来说更为干燥,有“白色沙漠”、“风库”称号,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由于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寒流降温减湿,使南极更加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
50.【答案】(1)B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南极小主人”是指企鹅。近些年来,科考队员到达南极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是企鹅在游泳;“南极小主人”的栖息地正在减少,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12月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因纽特人主要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B对,ACD错。故答案为:B。(2)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极地地区的和平开发备受世界关注。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保护极地生态环境;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做法,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1)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
(2)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51.【答案】(1)A
(2)C
(3)D
(4)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0-30°是低纬,30-60°是中纬,60-90°是高纬,由图可知,我国南极科考站位于60°S以南地区,属于高纬度。故答案为:A。(2)由图可知,南极洲临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故答案为:C。(3)南极旅游比较理想的时间是12月~次年3月,该时间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故答案为:D。(4)由图可以看出,图b拍摄的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时间约为4个小时,其他时间在地平线以上,故答案为:A。
【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2)南极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降雪)。极地东风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地区,不易形成降水。 南极漂流流经降温减湿,使南极的气候更加干燥。
(3)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52.【答案】(1)B
(2)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雪龙2”号到达中山站后,大致向西航行,最后到达罗斯海新站,期间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2)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使该大洲的冰雪积累厚,导致海拔高,加剧了气候的寒冷。
故答案为:(1)B;(2)B;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53.【答案】(1)D
(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冰川广布,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原因主要有①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海拔较高,海拔高,气温低;②南极大部分陆地被冰雪覆盖,冰雪反射部分太阳光线因此气温较低;③南极风暴更多,风力更大,进一步使得气温降低。故意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1)D;(2)A;
【点评】南极比北极更冷的原因:
①南极洲是陆地,北极则是海洋——北冰洋。由于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快,因此冬季的南极比冬季的北极更冷。
②南极洲是高原大陆,平均海拔为2350米,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北极近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海洋,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这点也是南极比北极更冷的重要因素。
54.【答案】(1)C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海洋,A错;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包括周围的陆地,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包括周围的海洋,B错;南、北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少,C对;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D错。
(2)由图可知,黄河站位于我国北极地区,图中甲和丁位于南极地区,距离黄河站很远,AD错;丙处位于0°—30°E,70°N—80°N之间,乙处位于30°W—60°W,70°N—80°N之间,所以距离黄河站最近的是丙,C对,B错。
故答案为:(1)C;(2)C;
【点评】(1)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55.【答案】(1)B
(2)A
(3)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我国在南极的四个科考站可以看到企鹅,但看不到北极熊,故A错误。距南极点最近的是纬度最高的昆仑站,故B正确。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不可能看到极昼现象,故C错误。昆仑站是位于中山站的偏南方向,故D错误。故答案为:B。(2)我国同时使用两艘船进行科考活动,这是由于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多浮冰,两艘船同时进行更有保障,故答案为:A。(3)我国在南极地区进行考察主要目的是考察南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C对;南极没有森林分布,A错;现在南极不具备移民条件,B错;南极地区是地球上受人类活动破坏最小的地区,不适宜做生产生活垃圾的场所,D错;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56.【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地区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故A错误。近年世界各国在南北极地区建立了多个科学考察站,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故B正确。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资源,故C正确。南北两极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故D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57.【答案】(1)A
(2)D
(3)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大范围的海冰,海冰的形成受光照、风力和降水条件影响小,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海域面积扩大,适航范围扩大,淡水资源不会增多,对陆地植物影响小,故答案为:D。(3)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说明全球变暖,所以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故答案为:A。
【点评】(1)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其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以下。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随全球变暖,极地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极地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极地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58.【答案】(1)C
(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解: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气候寒冷;“小小科考队”队员到南极考察,最应该准备防寒服;故答案为:C正确,符合题意。
(2)解:南极地区气候非常寒冷,经常有暴风雪天气;南极地区的风很大风会把雪卷起来;如果南极地区修建其他类型的房子,风吹起雪可能很快就会把房子淹没;修建竹楼式的房子,底下是中空的,风吹着雪可以从房子下面的空处穿过,建筑物不容易被风吹倒,大雪也不容易淹没房子;故答案为:A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59.【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解:随着人类日益广泛地进入两极地区,那里原有的安宁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大批极地野生动物遭到残酷的猎杀。如今,人类已经懂得极地野生动物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一系列保护法规。北极熊、海象、海豹、企鹅、鲸等,都被列为保护动物。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企鹅长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和密实的羽绒,具备高强的御寒本领。
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基本是陆地为主,北极基本是海洋为主,南极气候比北极更寒冷,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
60.【答案】(1)C
(2)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冰层厚,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该地区的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征,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所以有“风库”之称;南极大陆降水稀少,冰雪遍布,被称为“白色荒漠”;
(2)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减少风阻,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故答案为:(1)C ;(2)B;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61.【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干,科学考察站更多,故A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B错误;今天是6月30日,此时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故C错误;南北极地区都有环境污染的现象,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1)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62.【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故A错;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但南极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故B错误;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故C正确;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保护,合理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故D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两极地区都是大部分位于极圈内,但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所以北极地区有面积广阔的海洋,而南极地区则是气温最低的大陆,覆盖着两千多米厚的冰雪,有“冰雪大陆”的称号;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极地处的季节相反,所以科学考察的时间也不同,北极地区最佳时间是6-8月,而南极地区最佳时间则是气温最高的12月-次年的2月.
63.【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A错;北极熊在海冰上觅食,B正确;考察期间,北极地区是极昼现象,太阳公公始终在地平线以上,C错;考察期间,北极地区主要是晴天,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64.【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南极地区中心为南极洲,周围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北极地区中心为北冰洋,周围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A错;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北极狐、海象。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和磷虾,B正确;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C错;我国在南北极点没有科学考察站,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 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厚的冰雪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大风。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鸟类以企鹅为多。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储热的能力大,而且南极地区海拔高,反射阳光的能力强,所以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略高一些。
65.【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洲是世界上风速最大的大洲,因此南极洲的“杀人风”能把科考人员吹跑;南极洲是气候最寒冷的大洲,酷寒往往给科考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素有“冰雪高原”之称,积雪、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科考人员,为避免被积雪掩埋,科考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南极洲风大且极度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因此科考站的房屋必须使用防火材料;
南极洲在七大洲中面积居第五位,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66.【答案】(1)B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2月7日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的部分地区有极昼现象,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结合题意。
(2)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纬度是90°S,距离南极点越近,纬度就越高。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极圈内是昆仑站(80°S,77°E)、中山站(69°S,76°E)和泰山站(76°58′E,73°51′S),昆仑站的纬度最高,结合选项。
故答案为:(1)B;(2)C;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67.【答案】(1)C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我国的南极考察站如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建站都选在2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5.2.13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2·赤峰)我国第4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74°S,77°E)主楼建筑架空离地。有关泰山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泰山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B.泰山站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C.科考人员在泰山站工作的时段主要集中在6~8月
D.为防大风积雪掩埋,泰山站主楼建筑架空离地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采用架空离地的方式。泰山站位于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科考人员在泰山站工作的时段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这段时间是南极的暖季,依据题意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22·长春) 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考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图为南极温室大棚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大风②暴雨③严寒④湿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2.B
3.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其自然环境特征是酷寒、烈风、干燥,所以在南极地区建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大风和严寒,不需要担心湿热和暴雨,故①③正确,故选B。
3.我国对南极地区的考察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南极地区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故①②④正确,故选B。
(2022·咸宁) 2022年4月26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了第38次科考任务,本次科考历时173天。一位参与本次科考的湖北籍队员说:“一到中山站,可爱的南极动物就向我们迎面走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 一到中山站,迎接本次科考队员的动物是( )
A. B.
C. D.
5. 以下有关南极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自然环境恶劣②淡水储量巨大③平均海拔最低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4.C
5.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4.由题目可知,一到中山站,迎接科考队员的动物是C图所示的企鹅,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有“南极的主人”称号;A图所示的是生活在中国的熊猫,B图所示的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D图所示的是生活在亚热带和非洲热带湿热地区的大象,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
5.南极洲的绝对最低气温在88℃以下,该大洲是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地区,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故①正确。南极地区拥有着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故②正确。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因冰雪厚度平均达到2000米,故③不正确。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铁矿等资源,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2022·福建) 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正值南极磷虾产卵期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7. 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低的海域扇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 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 )
A.企鹅数量减少 B.生物种类增多
C.海洋污染减轻 D.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答案】6.A
7.B
8.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6.由题干可知,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南极地区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2月是南极的暖季,故A正确;5月、8月、10月是南极的寒季,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7.由图可知,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平均密度最高的海域扇区是丁海域扇区,其次是甲海域山区,然后是丙海域山区,乙太平洋海域山区平均密度最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8.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企鹅数量减少,因为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故A正确;南极磷虾平均密度降低可能会减少生物种类,南极磷虾的多少与海洋污染、南极冰川面积无关,故BCD错误。故答案为:A。
9.(2022·哈尔滨)我国科考队在南极地区考察时,可能看到的是( )
A.穿着厚重的因纽特人 B.憨态可掬的企鹅
C.悠然自得的白熊 D.飘扬在黄河站上空的五星红旗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A错误;企鹅是南极地区代表动物,B正确;白熊生活在北极地区,C错误;黄河站在北极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0.(2022·海南)据图可知,南、北极地区( )
A.植物丰富 B.气候严寒 C.淡水匮乏 D.纬度较低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企鹅和北极熊皮肤下都有厚厚的脂肪,是为了抵御严寒,南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B符合题意。极地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植物种类稀少,AD错误,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覆盖厚厚的冰层,淡水资源丰富,C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22·临沂) 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队于2021年11月5日出发,2022年4月26日返回上海基地码头。图为2022年5月30日我国南极科考站实时气温监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每年1月至2月是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段,原因是( )
A.气候寒冷,冰层厚 B.处于暖季,白昼长
C.气候寒冷,降水少 D.处于暖季,炎热干燥
12. 图示科考站实时气温监测数据说明南极地区( )
A.酷寒 B.干燥 C.降雪多 D.烈风
【答案】11.B
1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1.每年1月至2月是南极的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出现极昼现象,白昼长,气温相对其他月份较高,处于暖季,B正确,AC错误;因纬度高,暖季温度也较低纬度地区低,不会出现炎热天气,D错误。故答案为:B。
12.图示科考站实时气温监测数据显示,科考站中纬度最低的长城站为-3℃,中山站为-8℃,罗斯海新站为-18℃,另两个科考站更低,说明南极地区气温较低,气候寒冷,酷寒,故A正确。图中没有显示干燥程度、降雪情况、风力情况,BCD错误。故答案为:A。
13.(2022·黑龙江)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极地区纬度高 B.南极中心是陆地
C.南极地区降水少 D.北极地区纬度高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南极地区的地势比北极地区高;南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气候更寒冷。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比北极更冷的原因:
①南极洲是陆地,北极则是海洋——北冰洋。由于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快,因此冬季的南极比冬季的北极更冷。
②南极洲是高原大陆,平均海拔为2350米,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北极近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海洋,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这点也是南极比北极更冷的重要因素。
(2022·广东) 南极洲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各国开展科研活动的热点区域。下图为南极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属于南极洲气候特征的是( )
A.冷湿 B.多雨 C.光照强 D.酷寒
15. 在南极洲进行研学活动,可行的项目有( )
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 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④探访因纽特人的民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14.D
15.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4.南极洲位于高纬度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再加上南极洲海拔高,地面覆盖这厚厚的冰川,所以南极洲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特殊,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等科学考察站,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所以到南极进行研学活动,可以①参观中国南极科考站;②观察企鹅的生活习性 ;也可以③考察南极洲地形特征 。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故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根据题意选A。
16.(2022·泰安)罗斯海新站是我国在南极即将建成的又一个科考站,“五朵金花”标志着我国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新成就。读南极中国科考站位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的夏季是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②罗斯海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③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④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我国夏季时,南极地区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不适合考察,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我国冬季时;从经度位置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的经度在东经150°至180°之间,位于太平洋沿岸;位于西半球的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科学考察的任务有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故②③④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22·资阳)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和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 南极大陆四周被海洋包围,这些海洋是( )
①北冰洋②大西洋③太平洋④印度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 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的时间为2月份,主要因为南极地区此时( )
A.气温较温和 B.降水较丰富 C.大气较洁净 D.冰雪已融化
19. 中国南极科考员在科学考察期间,会面临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
A.淡水缺乏 B.酷寒烈风 C.闷热潮湿 D.高寒缺氧
【答案】17.D
18.A
19.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17.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南极大陆周围被②大西洋、③太平洋、④印度洋包围,北冰洋与南极大陆分处在地球的北极和两极两端,北冰洋不可能包围南极大陆,故②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18.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的时间为2月份,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份时是北半球的冬季,但南极洲此时是暖季,气温较高,并且有极昼现象,适合考察和建站。南极大陆降水稀少,有“白色荒漠”称号;建站的选择时间与大气洁净无关;图示显示最热月均温为-30℃左右,说明南极大陆气候严寒,95%以上的地区被冰雪覆盖,冰雪未融化。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19.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的大陆,图示显示最热月均温为-30℃左右,是世界最寒冷的大陆,在科考期,会面临酷寒、烈风等恶劣天气;南极地区淡水十分丰富;全年寒冷, 不会有闷热潮湿的天气;南极地区平均海拔两千多米,不存在高寒缺氧的问题,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2022·成都)下图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中山站 B.泰山站 C.昆仑站 D.长城站
21.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此时南极地区( )
A.正值暖季 B.出现极夜 C.降水丰富 D.风平浪静
22.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
A.焚烧废弃物品 B.捕捉喂养企鹅
C.运回生活垃圾 D.掩埋老旧设备
【答案】20.C
21.A
2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0.读图可知,图中,我国南极科考站中,昆仑站位于80°S以南地区,最靠近南极点,纬度最高,长城站位于62°S附近,纬度最低,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1.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2月份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而且是极昼期,有利于建站工作的开展,A正确、B错误。南极气候干燥, 降水极少,有“白色荒漠”之称,降水多也不利于建站,C错误。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2月份不会风平浪静,D错误。故答案为:A。
22.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运回生活垃圾,减少南极的环境污染,C正确。焚烧废弃物品会造成空气污染,A错误。捕捉喂养企鹅会破坏南极的生态平衡,B错误。掩埋老旧设备会造成长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本溪) 极地科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2020年4月24号,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首次“双龙探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读南极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南极洲陆地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
A.煤铁资源 B.油气资源
C.森林资源 D.固体淡水资源
24.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许多国家在这里进行科学考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发展种植业,解决粮食问题
B.大规模猎捕鲸鱼,丰富食物来源
C.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
D.利用南极广阔的空间,进行核试验
【答案】23.D
24.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南极地区降水量虽然很少,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蒸发极强,降雪基本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时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被称为“冰雪高原”。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20世纪中,已有4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
23.南极地区虽然气候虽然,但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固体淡水资源,约占了球上淡水的三分之二,故答案为:D。
24.南极是地球最后一块净土,许多国家在南极只进行和科考察,大力发展种植业、大规模猎捕鲸鱼和进行核试验都是错误的做法,只有研究南极冰川,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是正确的做法,故答案为:C。
25.(2021·长春)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代表动物是企鹅 B.最佳科考时间为7~8月
C.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D.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A正确;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C正确;南极地区终年多大风天气,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D正确;7~8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正值南极的极夜期,气温最低,不适合科考,南极最佳科考时间为11月~次年3月,B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6.(2021·营口)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下列关于极地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熊
B.北极地区中心是陆地,南极地区中心是海洋
C.南极地区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长城站无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故A错误。北极地区中心是海洋,南极地区中心是陆地,故B错误。南极地区属于寒带冰原气候,故C错误。长城站位于南温带,无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2)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其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海象、海豹、雪兔、北极狐等。
(2021·东营)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7.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的最佳时期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8.温室大棚内蔬菜的生长得益于下列哪些条件的改变( )
①光照②水分③市场④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27.A
28.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种植历史与经验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7.1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并且气温较高,适宜施工,A对;4月属于南半球的秋季,7月属于南半球的冬季,10月属于南半球的春季,以上三个季节南极地区的白昼时间较短,甚至有极夜现象,并且气温较低,不适宜建设温室大棚,BCD错。故答案为:A。
28.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是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通过技术条件可以改变温室内蔬菜生长的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但不能改变市场条件,①②④对,③错。故答案为:B。
(2021·通辽) 大学生小赵利用暑假进行了一次环球之旅,读下图,关于他的见闻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29.小赵对下列国家和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A国家有些本土文化与本国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例如:温泉沐浴春天赏樱花等
②B所在的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和自然景观大体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③C国家北部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部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巴西高原
④D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0.小赵对下列国家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A国家人口超过1亿,国内市场广阔,工业制成品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
②近年来,E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信息技术产业
③目前,C国家基本建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比较发达,成为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④F国家工业门类比较齐全,重工业突出,民用工业相对落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29.D
30.C
【知识点】美国发达的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日本概况;俄罗斯的工农业;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1)日本领土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沿海平原狭小,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较为凉爽,全年降水充沛,具有海洋性特点。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2)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能源、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军事技术和尖端技术领域处在世界领先的重要地位。同时,美国是非常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称为民族的大熔炉。巴西的人种构成非常复杂,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占40%,黑种人占6%,黄种人和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通用葡萄牙语,信奉天主教。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地形平坦适合发展农业,巴西生产木材,甘蔗,橡胶,金刚石等农矿产品,二战之后,巴西工业化进程加快,逐渐发展成一个工农业大国。俄罗斯的工业特点是重工业发达但是轻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29.由图可知,A国为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多火山地震,同时也多温泉等、赏樱花也是其重要的文化活动,①对;B大洲为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②错;C国为巴西,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高原,③错;D地区为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有寒极、风极、白色沙漠之称,其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④对,故答案为:D。
30.A国是日本,国内市场狭小,①错;E国是美国,科学技术发达,近年来,其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产业,②对;C国是巴西,是南美洲最发达的国家,基本建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比较发达,③对;F国家是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国家工业门类比较齐全,重工业突出,但轻工业等民用工业相对落后,④对,故答案为:C。
31.(2021·海南)下列关于南极、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7月是极地科考的最佳时间 B.气候干冷,水资源贫乏
C.企鹅为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D.光照充足,天然林茂密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7月,北极附近出现极昼,适合科考,但南极附近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A错误;南极地区固体水资源丰富,北极地区地处海洋,B错误;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有北极熊等动物,C正确;极地地区酷寒,不适合森林生长,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1)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021·福建)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下图示意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罗斯海新站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33.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是因为( )
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34.某科考小组在罗斯海新站可能开展的考察项目有( )
①冰川面积的变化②企鹅的生活习性③煤炭资源的勘探④因纽特人的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32.D
33.B
34.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2.读图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圈内的南寒带,D项正确。故答案为:D。
33.南极地区的暖季时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这时有极昼,且是全年较温暖的时期,有利于科考站的建设,B项正确。故答案为:B。
34.在罗斯海新站可以考察冰川面积的变化情况,①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动物,因此可以考察企鹅的生活习性,②正确;南极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可以进行煤炭资源的勘探,③正确;因纽特人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④错误。故答案为:A。
(2021·成都) 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近几年前往北极旅游人数增多,“北极游”逐渐兴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北极游”中,可能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36.“北极游”的兴起,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能是( )
A.加快冰川积雪融化 B.利于研究原始的自然环境
C.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D.利于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
【答案】35.D
36.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海洋生物相当丰富,北极熊是典型大体型动物,其次还有雪兔、北极狐、驯鹿等。
(2)北极被科学家们比喻为整个地球的“空调”,而北极海冰减少造成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频发,将会直接影响到北半球国家。如北半球的冷空气会更容易向南侵袭,寒潮发生概率增大。不过,北极海冰缩减也会在航道通行方面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
35.熊猫主要位于我国,北极地区无分布,A错误;企鹅主要在南极地区,B错误;长颈鹿主要在热带草原区,C错误;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北极游”中,可能看到的动物是北极熊,D正确。故答案为:D。
36.“北极游”的兴起,会使得北极地区人类活动增多,北极航线上船只增多,热量排放多,加快冰川积雪融化,A正确;人类活动增多,可能会破坏原始的自然环境,不利于科学研究,B错误;人类活动增多,会干扰野生动物,破坏生物生存环境,C错误;“北极游”的兴起是旅游业发展与矿产资源开采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黔江) 随着智慧温室大棚在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建立,科考队员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由”。下图示意南极智慧温室大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在南极建设温室大棚的最佳时期应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秋分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
38.在南极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台风②酷寒③暴雨④狂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9.南极科考队员得以实现“蔬菜自由”的关键因素是( )
A.劳动力增加 B.交通发展 C.市场扩大 D.科技进步
【答案】37.D
38.C
39.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7.冬至日前后,南极出现极昼,白天时间长,且气温高,适宜施工,D正确,夏至前后南极出现极夜,且气温很低,不方便施工,春分和秋分,南极地区的昼夜平分,气温相对冬至低,ABC错误。故最好的时期为冬至前后,故答案为:D。
38.南极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故酷寒和狂风是影响施工的主要因素,②④正确。南极没有台风,降水少,①③错误。故答案为:C。
39.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能实现蔬菜的自给,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使蔬菜能在此低温环境下成长,D正确;劳动力不是主导因素,A错误;交通发展是辅助因素,B错误;不需要市场,是自给, C错误;故答案为:D。
(2021·临沂)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船由上海出发,于2021年5月6日安全返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科学考察站,主要原因是南极地区( )
A.严寒、烈风、白色荒漠,自然环境恶劣
B.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丰富,且拥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C.能观察到极昼、极夜、极光等自然现象
D.不受地震、火山等活动的影响,地壳较稳定
41.2021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用“警示”一词报道了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现象,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该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
A.南极烈风带来了有颜色的颗粒物
B.夏半年积雪融化变薄露出下面岩石的颜色
C.气候变暖,导致微型藻类在雪中生长繁殖
D.南极考察人员乱扔生活垃圾导致积雪受污染
【答案】40.B
41.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40.严寒、烈风、白色荒漠,自然环境恶劣是限制南极科考的因素,不是科考的主要研究对象,吸引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研究的对象应该对经济促进有所帮助,A错误。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这里独特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地质、冰川、生物、能源的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大陆周围的海洋里,仍然生活着无数的海洋生物;南极地区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丰富且拥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是吸引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主要原因,B正确。北极也可以能观察到极昼、极夜、极光等自然现象,这不是吸引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主要原因,C错误。板块内部地壳都较稳定,板块内部地震、火山活动少,这不是南极独有的,D错误。故答案为:B。
41.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现象,说明积雪的颜色变深,会积雪导致对热量的吸收增加,加剧冰雪融化;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现象的原因是气候变暖,温度上升利于微型藻类生长,导致微型藻类在雪中生长繁殖,导致雪颜色加深,C正确。南极烈风是由南极大陆吹向四周海洋地区,不利于有颜色的颗粒物在南极积累,且绿色和红色现象是微型藻类在雪中生长繁殖导致的,A错误。南极冰雪较厚,夏半年积雪融化量较小,不会大面积露出下面的岩石,B错误。南极考察人员较少,乱扔生活垃圾现象较少,不会导致积雪受污染进而出现冰雪消融失控现象,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云南)2020年11月中国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启程,2021年5月圆满完成第37次科考任务。我国实施南极科考的时间都选在该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
A. 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长
B.动物冬眠,对人类威胁小.
C.此时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
D.降水丰富,淡水资源充足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我国选择在11月-次年5月实施南极科考。时间都选在该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白昼长,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42.(2021·苏州)2018年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捉出我国的北极政策目标: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图14为北极航线与传统航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的优势为( )
A. 途经国家更多,贸易往来更频繁
B.高纬航行,气温低利于节省燃料
C.可以常年通航,有利于北极资源开发
D.缩短东亚和欧洲西部之间航程,节省时间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 途经国家更少,A不符合题意;
B. 高纬航行,气温低不利于节省燃料,B不符合题意;
C. 由于结冰期长,不可以常年通航,C不符合题意;
D. 缩短东亚和欧洲西部之间航程,节省时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的优势,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北极东北航道,和北极西北航道统称为北极航道。从海上运输效率的角度,北极航道较传统航线可减少12至15天航程,所以航海界也把北极航道称为“黄金水道”。北极航道一旦开通,世界海上运输格局将发生较大改变,中国与欧洲、北美等市场的距离将大大拉近;北极航线的开通,将最大限度地缩短航程,减少船舶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企业经营效益。
43.(2020·永州)有关南、北极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B.南极地区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D.去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应该选择在8月份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南极地区适宜在11月至次年的2月考察,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 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44.(2020·深圳)近年来,南极旅游不断升温。据统计,2018年中国赴南极旅游人数达8149人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 )
A.11月至次年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8月 D.8月至10月
(2)对于登陆南极游玩,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南极有极昼现象,气温高,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
B.南极野生动物缺乏食物,建议携带食物投喂企鹅
C.南极多狂风,建议携带防风大衣
D.南极多暴雨,建议携带雨伞和雨衣
【答案】(1)A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旅游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2月,因为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而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故A符合题意。
(2) A. 南极尽管有极昼现象,但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仍需要携带保暖衣物,A不符合题意;
B.南极野生动物丰富,也不缺乏食物,所以不需要携带食物投喂企鹅.,B不符合题意;
C. 南极多狂风,因此建议携带防风大衣,C符合题意;
D. 南极降水稀少,不需要携带雨伞和雨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更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45.(2020·齐齐哈尔)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磷虾 D.鲸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周围的岛屿。
46.(2020·牡丹江)下列对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原始 B.固体淡水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 D.陆地生物种类众多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由于气候严寒,动植物稀少,因此自然环境较为原始,故A正确。南极覆盖着厚厚的冰山,是世界最大的固体淡水资源库,故B正确。南极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称为南极铁山,故C正确。南极气候恶劣,动植物种类少,故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47.(2020·日照)造成南极洲气候酷寒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表有巨厚的冰层 B.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
C.地形以高原为主 D.地处高纬,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位于南极点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高的地区,离太阳直射点就越远,太阳高度角就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就很少,导致气温很低。再加上地形以高原为主,使南极洲气候酷寒。根据题意选D。故答案为:D。
【点评】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48.(2020·沈阳)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均有2/3的时间刮大风,法国南极观察站曾经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上述材料中体现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
A.“冰雪高原” B.“风库”
C.“白色荒漠” D.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大陆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故A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每/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每/秒,故B符合题意。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故C不符合题意。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藏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教无数的海洋生物,故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49.(2020·昆明)南极比北极干燥的原因是( )
①南极比北极纬度高 ②南极以陆地为主
③南极比北极风力强 ④南极比北极海拔低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陆,也是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虽然与北极地区一样都是高纬度,但由于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海拔比北极地区更高、气温更低、气压更高、风力比北极地区更大,所以比起北极地区来说更为干燥,有“白色沙漠”、“风库”称号,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由于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寒流降温减湿,使南极更加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
50.(2020·云南) 2019年12月3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雪龙2号”科考船,到达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队员到达南极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是( )
A.极夜现象 B.企鹅在游泳
C.因纽特人在捕鱼 D.北极熊在散步
(2)下列行为利于极地保护的是( )
A.大规模开采两极地区矿产资源
B.大量捕杀极地海洋生物用于科研
C.进行国际合作,保护极地生态环境
D.科考为大量移民到两极地区做准备
【答案】(1)B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南极小主人”是指企鹅。近些年来,科考队员到达南极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是企鹅在游泳;“南极小主人”的栖息地正在减少,这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12月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因纽特人主要生活在北冰洋沿岸,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B对,ACD错。故答案为:B。(2)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极地地区的和平开发备受世界关注。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保护与和平利用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因此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履行《南极条约》,保护极地生态环境;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做法,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1)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
(2)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51.(2020·内江)近年来南极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图a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和南极洲年降水量分布图,图b为每间隔2小时拍摄中山站一天的太阳运动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极科考站均位于( )
A.高纬度 B.中纬度 C.低纬度 D.中、低纬度
(2)南极洲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沿海多内陆少 D.内陆多沿海少
(3)南极旅游旺季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4)图b拍摄当天中山站的夜长约( )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答案】(1)A
(2)C
(3)D
(4)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0-30°是低纬,30-60°是中纬,60-90°是高纬,由图可知,我国南极科考站位于60°S以南地区,属于高纬度。故答案为:A。(2)由图可知,南极洲临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故答案为:C。(3)南极旅游比较理想的时间是12月~次年3月,该时间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长。故答案为:D。(4)由图可以看出,图b拍摄的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时间约为4个小时,其他时间在地平线以上,故答案为:A。
【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2)南极地区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降雪)。极地东风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地区,不易形成降水。 南极漂流流经降温减湿,使南极的气候更加干燥。
(3)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进行科学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人们去南极旅游的最佳时期。
52.(2020·临沂) 2020年4月23日,“雪龙”号携“雪龙2”号回到上海,标志着首次“双龙探极”任务圆满完成。下图为“雪龙2”号南极科考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2”号到达中山站后,大致向西航行,最后到达罗斯海新站。期间经过的大洋依次为( )
A.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B.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C.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D.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2)下列框图体现了南极地区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①②③④处用词准确的一项是( )
A.①低 ②低 ③高 ④减弱 B.①高 ②低 ③高 ④加剧
C.①高 ②低 ③低 ④减弱 D.①高 ②高 ②低 ⑨加剧
【答案】(1)B
(2)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雪龙2”号到达中山站后,大致向西航行,最后到达罗斯海新站,期间经过的大洋依次是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2)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使该大洲的冰雪积累厚,导致海拔高,加剧了气候的寒冷。
故答案为:(1)B;(2)B;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53.(2020·聊城)读极地地区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中储量居各大洲首位的是( )
A.煤炭 B.铁矿
C.石油和天然气 D.淡水
(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更为寒冷,其原因是南极地区( )
①以陆地为主且海拔较高 ②大部分陆地被冰雪覆盖 ③风暴更多,风力更大 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D
(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冰川广布,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温低,原因主要有①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海拔较高,海拔高,气温低;②南极大部分陆地被冰雪覆盖,冰雪反射部分太阳光线因此气温较低;③南极风暴更多,风力更大,进一步使得气温降低。故意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1)D;(2)A;
【点评】南极比北极更冷的原因:
①南极洲是陆地,北极则是海洋——北冰洋。由于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快,因此冬季的南极比冬季的北极更冷。
②南极洲是高原大陆,平均海拔为2350米,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北极近三分之二的面积都是海洋,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这点也是南极比北极更冷的重要因素。
54.(2020·菏泽)读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南、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至南极点之间的区域
B.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
C.南、北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少
D.企鹅和海象是南、北极地区共有的代表性动物
(2)我国在南、北极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图中距离黄河站(79°N,12°E)最近的地点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C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泛指南极圈以南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海洋,A错;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包括周围的陆地,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包括周围的海洋,B错;南、北极地区共同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少,C对;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D错。
(2)由图可知,黄河站位于我国北极地区,图中甲和丁位于南极地区,距离黄河站很远,AD错;丙处位于0°—30°E,70°N—80°N之间,乙处位于30°W—60°W,70°N—80°N之间,所以距离黄河站最近的是丙,C对,B错。
故答案为:(1)C;(2)C;
【点评】(1)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55.(2020·宁夏) 2019年10月,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与“雪龙”号科考船一起进行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开启了中国极地考察的新格局。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能看到企鹅、北极熊等珍稀动物
B.距离极点最近的是昆仑站
C.长城站的工作人员可以看到极昼现象
D.昆仑站位于中山站的偏北方向
(2)我国同时使用两艘科考船开展科考活动,主要是因为南极地区( )
A.多浮冰 B.多狂风 C.酷寒 D.降水稀少
(3)下列说法符合南极科考内容的是( )
A.考察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分布
B.为向南极移民做好准备
C.考察原始的自然地理环境特
D.寻找处理生产生活垃圾最合适的场所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我国在南极的四个科考站可以看到企鹅,但看不到北极熊,故A错误。距南极点最近的是纬度最高的昆仑站,故B正确。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不可能看到极昼现象,故C错误。昆仑站是位于中山站的偏南方向,故D错误。故答案为:B。(2)我国同时使用两艘船进行科考活动,这是由于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多浮冰,两艘船同时进行更有保障,故答案为:A。(3)我国在南极地区进行考察主要目的是考察南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C对;南极没有森林分布,A错;现在南极不具备移民条件,B错;南极地区是地球上受人类活动破坏最小的地区,不适宜做生产生活垃圾的场所,D错;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56.(2020·营口)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没有长期定居的居民 B.都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C.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地区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故A错误。近年世界各国在南北极地区建立了多个科学考察站,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在北极建立了黄河站,故B正确。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煤、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资源,故C正确。南北两极都需要注重环境保护,故D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
57.(2020·北京)近年来,极地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下图为1979-2013年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地区有大范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光照强
C.陆地广,风力大 D.海域小,降水足
(2)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 )
A.淡水资源增多 B.海域面积减小
C.陆地植物减少 D.适航范围扩大
(3)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 )
A.研究全球气候变化 B.改变极地生态环境
C.大量捕捞海洋生物 D.开采极地矿产资源
【答案】(1)A
(2)D
(3)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大范围的海冰,海冰的形成受光照、风力和降水条件影响小,故答案为:A。(2)读图可知: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海平面上升,海域面积扩大,适航范围扩大,淡水资源不会增多,对陆地植物影响小,故答案为:D。(3)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减小,说明全球变暖,所以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故答案为:A。
【点评】(1)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其陆地部分分属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以下。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随全球变暖,极地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极地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极地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
58.(2020·绵阳)上海某学校“小小科考队”计划随我国科考队到南极开展科考,并为我国南极地区第六个科考站设计建筑方案。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小小科考队”队员若到南极考察,最应该准备( )
A.氧气袋 B.淡水 C.防寒服 D.防晒霜
(2)为抵御强风,“小小科考队”在设计该科考站建筑方案时可借鉴( )
A.竹楼 B.茅草屋 C.窑洞 D.蒙古包
【答案】(1)C
(2)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解: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气候寒冷;“小小科考队”队员到南极考察,最应该准备防寒服;故答案为:C正确,符合题意。
(2)解:南极地区气候非常寒冷,经常有暴风雪天气;南极地区的风很大风会把雪卷起来;如果南极地区修建其他类型的房子,风吹起雪可能很快就会把房子淹没;修建竹楼式的房子,底下是中空的,风吹着雪可以从房子下面的空处穿过,建筑物不容易被风吹倒,大雪也不容易淹没房子;故答案为:A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A;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59.(2019·绥化)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海牛 D.大熊猫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解:随着人类日益广泛地进入两极地区,那里原有的安宁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大批极地野生动物遭到残酷的猎杀。如今,人类已经懂得极地野生动物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一系列保护法规。北极熊、海象、海豹、企鹅、鲸等,都被列为保护动物。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企鹅长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和密实的羽绒,具备高强的御寒本领。
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基本是陆地为主,北极基本是海洋为主,南极气候比北极更寒冷,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
60.(2019·梧州)下图是我国建于南极大陆的泰山科考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最常见的动物是大象
B.南极地区降水极少,淡水资源匮乏
C.南极素有“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
D.南极无人类常住,科考时可以随意扔垃圾
(2)建筑物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推测图6泰山站架空的房屋设计主要目的是( )
A.利于防洪水冲击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观测 D.防紫外线辐射
【答案】(1)C
(2)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冰层厚,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该地区的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征,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所以有“风库”之称;南极大陆降水稀少,冰雪遍布,被称为“白色荒漠”;
(2)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减少风阻,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故答案为:(1)C ;(2)B;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61.(2019·龙东)比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说法合理的是( )
A.南极地区更冷干,科学考察站更多
B.都有企鹅、海豹、蓝鯨
C.今天南极科学家可能遇到极昼现象
D.南北两极地区不存在环境污染
【答案】A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干,科学考察站更多,故A正确;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B错误;今天是6月30日,此时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故C错误;南北极地区都有环境污染的现象,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1)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2)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62.(2019·东营)酷寒、烈风,神秘的南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高
B.气候干燥,淡水资源缺乏
C.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
D.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故A错;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但南极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故B错误;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故C正确;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保护,合理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故D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两极地区都是大部分位于极圈内,但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所以北极地区有面积广阔的海洋,而南极地区则是气温最低的大陆,覆盖着两千多米厚的冰雪,有“冰雪大陆”的称号;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极地处的季节相反,所以科学考察的时间也不同,北极地区最佳时间是6-8月,而南极地区最佳时间则是气温最高的12月-次年的2月.
63.(2019·张家界)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8月,某探测队正在A大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一群憨态可爱的企鹅在散步
B.北极熊在海冰上觅食
C.害羞的太阳公公露了一下脸马上躲进地平线以下
D.随着狂风暴雨的来临,正在捕鱼的因纽特人赶紧回家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企鹅是南极的代表动物,A错;北极熊在海冰上觅食,B正确;考察期间,北极地区是极昼现象,太阳公公始终在地平线以上,C错;考察期间,北极地区主要是晴天,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64.(2019·湘西)下列关于两极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极中心是陆地,南极中心是海洋
B.北极特有动物是北极熊、南极特有动物是企鹅
C.两极地区酷热、多狂风、气候湿润
D.我国在南北极点均建有科学考察站
【答案】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南极地区中心为南极洲,周围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北极地区中心为北冰洋,周围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A错;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北极狐、海象。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和磷虾,B正确;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C错;我国在南北极点没有科学考察站,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 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厚的冰雪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大风。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鸟类以企鹅为多。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储热的能力大,而且南极地区海拔高,反射阳光的能力强,所以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略高一些。
65.(2019·德州)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科学考察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关于南极地区科考,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①南极洲的“杀人风”能把科考人员吹跑
②气候最寒冷的大洲,酷寒往往给科考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③为避免被积雪掩理。科考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關通常高出地面1-2米
④平均海拔最高,素有“冰雪高原”之称,积雪、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科考人员
⑤科考站的房屋必须使用防火材料.因为南极洲风大且极度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
⑥南极洲是世界面积最小的大洲,无常住人口,科考人员会遭到熊的袭击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南极洲是世界上风速最大的大洲,因此南极洲的“杀人风”能把科考人员吹跑;南极洲是气候最寒冷的大洲,酷寒往往给科考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素有“冰雪高原”之称,积雪、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科考人员,为避免被积雪掩埋,科考站的房屋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南极洲风大且极度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因此科考站的房屋必须使用防火材料;
南极洲在七大洲中面积居第五位,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综合分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地区处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环境:①南极洲的气候通常较同纬度的北极区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区;②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③南极常年刮大风,最大风速每秒可达百米左右,比每秒33米的12级大风还高出近3倍;由此可见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旱。
66.(2019·河南) 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如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时,南极地区( )
A.风和日丽 B.正值极昼 C.正值极夜 D.狂风暴雨
(2)我国已建成的科考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昆仑站 D.泰山站
【答案】(1)B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2月7日地球运行在冬至日与春分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的部分地区有极昼现象,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结合题意。
(2)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纬度是90°S,距离南极点越近,纬度就越高。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位于极圈内是昆仑站(80°S,77°E)、中山站(69°S,76°E)和泰山站(76°58′E,73°51′S),昆仑站的纬度最高,结合选项。
故答案为:(1)B;(2)C;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67.(2019·通辽) 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在难言岛选址奠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原因是此时南极( )
A.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 B.风力较小
C.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 D.降水较多
(2)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
B.探索和保护丰富的森林资源
C.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
D.为今后向南极地区移民做准备
【答案】(1)C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我国的南极考察站如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建站都选在2月份的原因是该季节是南极洲的暖季,且又有极昼现象,便于考察。故选C。(2)南极地区原始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资源,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等提供了天然实验室,所以我们进行南极科考主要是为了开展对特殊自然环境的研究和保护。故选C。
【点评】(1)我国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时间,最好为南半球的夏季,我国的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此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繁忙的时期。
(2)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68.(2019·岳阳)如图中,F半岛的天然气资源蘊藏量丰富,但开采难度大。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可知,F半岛位于( )
A.北极地区 B.南极地区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2)在F半岛开采天然气,遇到的困难可能有( )
A.多火山地震 B.多台风肆虐
C.气候寒冷而漫长 D.雨林茂密路难行
【答案】(1)A
(2)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依据图中的经纬度,读图可知,该地区有北极圈穿过,经度范围为是60°E 80°E,由此可知,F半岛位于北极地区;结合题意。
(2)该地地处高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图中F位于北冰洋沿岸,属寒带气候,气候寒冷而漫长对开采天然气非常不利;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C;
【点评】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69.(2019·新疆)当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洲考察时,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是( )
A.藏羚羊 B.牦牛 C.企鹅 D.北极熊
【答案】C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解: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纬度高,且以高原为主,因此气温低;这里有耐寒的企鹅,被称为“南极小主人”;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南极基本是陆地为主,北极基本是海洋为主,南极气候比北极更寒冷,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
70.(2019·龙岩)读下图“南极地区主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位置最南的科学考察站是( )
A.长城站 B.东方站 C.和平站 D.昆仑站
(2)生活在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
A.袋鼠 B.斑马 C.企鹅 D.鸸鹋
(3)当南极地区暖季时,周围海域的浮冰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影响海洋浮冰界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海底地形 D.人类活动
【答案】(1)D
(2)C
(3)B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读图可知,位置最南的科学考察站是昆仑站离南极点最近,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故答案为:C。(3)南极地区的暖季是11月至次年的2月,此时气温相对较高,该地区的浮冰最少,影响海洋浮冰界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故答案为:B。
【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
(2)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
(3)随全球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