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5.2.13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1·鞍山)读世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印度,该国服务外包产业发达,被形象地称为“ ”。
(2)B地区农业以 业为主,人们把 称为“绿色金子”。图中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C是 (填国家名称)。
(3)2010年,D国总人口3.1亿,是世界第 人口大国,移民是该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E国北部分布的地形区是 平原。D、E两国所在大洲的分界线甲是 。
(4)F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年平均降水量极少,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 ”。
2.(2019·云南)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读“北极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①处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 洲。
(2)若夏季在两条航线上航行,乘客可能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
①可爱的企鹅 ②漫长的极夜 ③因纽特人在捕鱼 ④漂浮的冰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北极地区都是海洋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冷
C.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
D.北极地区可大量建居民点,发展旅游业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都具有 、 、多狂风的特点。
二、图文分析题
3.(2022·阳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冰海霸王”——北极熊】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生物与环境
北极熊即白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素有“冰海霸王”之称。北极熊毛长而稠密,全身白色,稍带淡黄,皮下脂肪层厚达6~7厘米。
(1)根据北极熊的体貌特征,推测其栖息地的自然环境。
(2)探究二环境与生活
读图说出北极熊栖息地所涉及的大洲、大洋。
(3)探究三气候变化与环境
北极熊常在较低纬度陆地和较高纬度海区之间南北迁徙,海冰是其在海上觅食、繁殖、休憩的主要场所,冬季是北极熊海上捕食的黄金期,主要以海豹为食;夏季海冰大量消退时,北极熊南撤回到陆地,主食植物。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气候变化对北极熊栖息地的影响很大,简析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4.(2022·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冰海霸王”——北极熊】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1)探究一生物与环境
北极熊即白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素有“冰海霸王”之称。北极熊毛长而稠密,全身白色,稍带淡黄,皮下脂肪层厚达6~7厘米。
根据北极熊的体貌特征,推测其栖息地的自然环境。
(2)探究二环境与生活
读图说出北极熊栖息地所涉及的大洲、大洋。
(3)探究三气候变化与环境
北极熊常在较低纬度陆地和较高纬度海区之间南北迁徙,海冰是其在海上觅食、繁殖、休憩的主要场所,冬季是北极熊海上捕食的黄金期,主要以海豹为食;夏季海冰大量消退时,北极熊南撤回到陆地,主食植物。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气候变化对北极熊栖息地的影响很大,简析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5.(2021·宁夏)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将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
(1)图中甲处为 海峡,它沟通了太平洋和 洋,是亚洲与 洲的分界线。
(2)北极地区主要位于 以北,图中乙处是我国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 ,在科考期间可能会见到 等野生动物。
(3)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里程较_ ▲(长或短),但是由于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_ ▲ _,通航时间较短。为什么说全球气候变暖将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
6.(2021·齐齐哈尔)“双龙”探极,彰显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10月,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与“雪龙”号相互配合,形成双船作业模式,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在南极地区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2009年2月,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正式开站。
材料二
材料三: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没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 。
(2)由材料二可知,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是 ;南极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 、铁、石油。
(3)由材料三可知,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 、 ;南极地区被称为“ ”和“ ”。
(4)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7.(2020·晋中)(案例分析)
名称:“双龙”探极 彰显实力
资料:
资料一
2019年10月15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水船“雪龙2”号与10月22日出发的“雪龙”号相互配合,形成双船作业模式,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双龙”白夜行冰区航行4900海里,创造了破冰历史性一刻,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雪龙2”号凭借强大的破冰能力首航南极,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取得新的突破,极大提高了极地科考效率,开启中国极地科考新格局。
资料二
“南极地区”示意图
思考:
(1)请分别说出我国纬度最高和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南极科考站。
(2)“双龙”探极创造了破冰历史性一刻。请说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3)南极地区被誉为自然资源的“大仓库”。请说出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4)有人提议大力开发南极地区的旅游资源,请谈谈你的看法。
8.(2020·铜仁)依据所提供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2020年1月份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成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巴西科学家近日表示,在南极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南极有的地方2019年还覆盖了很厚的冰雪,2020年已经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由于气候变暖,海象栖息范围变小,变的无家可归!
材料2: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常年被冰雪覆盖,可谓寸草不生,但是近日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6159米处发现了植物,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居然长草了,这是谁也没想到的,可事实不容争辩,全球变暖可见一斑!
(1)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被称为“白色荒漠”和“风库”
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C.是地球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应大力开采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2)南极迎来最热1月,温度破20℃;珠峰6159米处长草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
D.“温室效应”,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致
(3)请结合上述材料,写出两句相关的宣传标语。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世界办公室
(2)畜牧;牧草;澳大利亚
(3)三;亚马孙;巴拿马运河
(4)白色沙漠
【知识点】美国概况;印度的工业和服务外包产业;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是印度,印度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达,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2)读图可知,B位于欧洲西部,这里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这里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图中C是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3)2010年,D美国总人口3.1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美国移民增长快,是造成该国家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E国是巴西,巴西北部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马孙平原。D美国位于北美洲,E巴西位于南美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甲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4)读图可知,F位于南极地区,这里纬度高,且为高原大陆,终年被冰雪覆盖,年平均降水量极少,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点评】(1)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十分发达,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发源于印度的班加罗尔,在20世纪80年代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在人才聚集,技术发达的大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在原先已有的产业中心周围的城市。在21世纪初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形成在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 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北部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均匀,该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该区发达国家众多,经济发达,尤其是制造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如挪威的峡光、巴黎铁塔、威尼斯水城等。
2.【答案】(1)欧
(2)D
(3)C
(4)酷寒;降水稀少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1)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连通亚欧及北美。狭义的北极航线分为西北航线和东北航线两部分,由图可知,图中①处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欧洲。
(2)夏季在两条航线上航行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可以看到漂浮的冰山和因纽特人在捕鱼;
(3)北极地区就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以海洋为主;由于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而不适宜人类居住,暖季时,可以发展旅游业;2004年中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也我国唯一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处高纬度,太阳辐射少,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
【点评】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3.【答案】(1)冰雪世界;严寒;大风;干燥等
(2)亚洲;北美洲;欧洲;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3)人口不断增加;滥砍乱伐;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空调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
(4)植树造林;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熊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之一,由图可知,北极熊脂肪很厚,可推测其栖息地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冰雪世界;严寒;大风;干燥等。
(2)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由图可知,北极的位置为亚洲、北美洲、欧洲的北极圈内的部分地区,北极所在的地区的大洋主要是北冰洋,还有大西洋、太平洋的北极圈内少部分海域。
(3)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有:人口不断增加,生活生产的需要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使气温上升;滥砍乱伐,破坏森林,气候失调;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空调大量使用破坏了臭氧层;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我们应该植树造林,让森林调节气候;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较少污染;加大监管力度,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维护好地球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点评】(1)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4.【答案】(1)冰雪世界;严寒;大风;干燥等
(2)亚洲;北美洲;欧洲;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3)人口不断增加;滥砍乱伐;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空调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
(4)植树造林;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熊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之一,由图可知,北极熊脂肪很厚,可推测其栖息地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冰雪世界;严寒;大风;干燥等。
(2)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由图可知,北极的位置为亚洲、北美洲、欧洲的北极圈内的部分地区,北极所在的地区的大洋主要是北冰洋,还有大西洋、太平洋的北极圈内少部分海域。
(3)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有:人口不断增加,生活生产的需要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使气温上升;滥砍乱伐,破坏森林,气候失调;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空调大量使用破坏了臭氧层;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我们应该植树造林,让森林调节气候;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较少污染;加大监管力度,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维护好地球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5.【答案】(1)白令;北冰;北美
(2)北极圈;黄河站;北极熊
(3)短 低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气温升高,北极部分冰川融化,通航时间延长,货运量增加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甲是白令海峡,是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是北极航道上的重要交通要道。
(2)读图可知,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和附近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一部分。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是乙黄河站。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所以最有可能见到北极熊。
(3)传统航线从东亚到欧洲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里程较短,但是由于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通航时间较短。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造成航道变宽,通航时间延长等,所以说全球气候变暖将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
【点评】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有两条航道,分别是俄罗斯北部沿海的"东北航道",以及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的"西北航道"。北极航道的开通,将改变长期以来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要道的局面,使航程大大缩短,不仅能减少运输成本,而且可以避开索马里海盗和印度洋海盗的威胁。因为北极地区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都结着厚厚冰层,所以航道大部分时间不能通航,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解冻,将大大延长通航时间,预期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6.【答案】(1)昆仑站
(2)长城站;煤
(3)干燥;烈风(前后顺序可颠倒);白色荒漠;风库(前后顺序可颠例)
(4)企鹅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2009年2月,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正式开站”,据此判断,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昆仑站。
(2)极昼极夜现象应该发生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图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据图例可知,南极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
(3)由材料三可知,“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4)企鹅能够在严寒的气候中生活、繁殖,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2)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其他的矿产资源还正在勘测过程中。在南极地区,有望发现更多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3)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为白雪和冰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寒流降温减湿,使南极更加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南极地表被冰雪覆盖,对风的摩擦阻力较小,加剧了风势。
(4)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7.【答案】(1)昆仑站 长城站
(2)气候酷寒;多狂风(或风力最大):降水稀少(或降水最少);风暴最多;多暴风雪;“冰雪高原”等
(3)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
(4)看法一:开发南极地区的旅游资源,可以感受冰雪世界、观赏冰山景观;近距离观看企鹅、海豹等动物;有极光;极昼或极夜:自然环境独特等。看法二:由于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不易恢复;大力开发容易导致垃圾增多,污染环境;企鹅等动物的栖息环境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看法三:要科学合理开发,注重保护:欣赏独特风光的同时保护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严禁伤害动物;限制游客人数等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在我国已经建成的南极科考站中(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昆仑站纬度最高,长城站纬度最低,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2)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酷寒;多狂风(或风力最大):降水稀少(或降水最少);风暴最多;多暴风雪;“冰雪高原”(南极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等。(3)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矿产资源(如煤);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如企鹅等);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4)对于大力开发南极地区旅游资源的看法是:看法一:开发南极地区的旅游资源,可以感受冰雪世界、观赏冰山景观;近距离观看企鹅、海豹等动物;有极光;极昼或极夜;自然环境独特等。看法二:由于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不易恢复;大力开发容易导致垃圾增多,污染环境;企鹅等动物的栖息环境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看法三:要科学合理开发,注重保护:欣赏独特风光的同时保护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严禁伤害动物;限制游客人数等。
【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2)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3)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淡水资源。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上尽管降水少,但是由于气候严寒,积雪长久不化,蒸发量很小。南极大陆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储存了全世界约72%的可用淡水。此外南极大陆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和铁矿,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
(4)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8.【答案】(1)A
(2)D
(3)南极是地球人的南极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A、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被称为世界风库。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沙漠。故符合题意;
B、南极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故不符合题意;
C、南极气候条件恶劣,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故不符合题意;
D、南极洲上已发现220多种矿物,除煤储藏丰富外,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南极洲目前以科学考察为目的。故不符合题意。(2)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温室效应。近几十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这是南极迎来最热1月,温度破20℃;珠峰6159米处长草的形成原因。(3)两极地区有原始、严酷的自然环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人类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从学生认识世界,面向未来考虑,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一节具有重要意义。标语的形式不唯一,符合南极保护的观点即可。如“南极是地球人的南极”、“南极是人类最后的净土”、“保护南极、人人有责”等。
【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1 / 1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5.2.13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1·鞍山)读世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印度,该国服务外包产业发达,被形象地称为“ ”。
(2)B地区农业以 业为主,人们把 称为“绿色金子”。图中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C是 (填国家名称)。
(3)2010年,D国总人口3.1亿,是世界第 人口大国,移民是该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E国北部分布的地形区是 平原。D、E两国所在大洲的分界线甲是 。
(4)F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年平均降水量极少,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 ”。
【答案】(1)世界办公室
(2)畜牧;牧草;澳大利亚
(3)三;亚马孙;巴拿马运河
(4)白色沙漠
【知识点】美国概况;印度的工业和服务外包产业;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A是印度,印度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达,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2)读图可知,B位于欧洲西部,这里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人们把牧草称为“绿色金子”这里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图中C是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3)2010年,D美国总人口3.1亿,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美国移民增长快,是造成该国家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E国是巴西,巴西北部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马孙平原。D美国位于北美洲,E巴西位于南美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甲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4)读图可知,F位于南极地区,这里纬度高,且为高原大陆,终年被冰雪覆盖,年平均降水量极少,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点评】(1)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十分发达,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发源于印度的班加罗尔,在20世纪80年代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在人才聚集,技术发达的大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在原先已有的产业中心周围的城市。在21世纪初形成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形成在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 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北部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丰沛且均匀,该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该区发达国家众多,经济发达,尤其是制造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如挪威的峡光、巴黎铁塔、威尼斯水城等。
2.(2019·云南)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读“北极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①处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 洲。
(2)若夏季在两条航线上航行,乘客可能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
①可爱的企鹅 ②漫长的极夜 ③因纽特人在捕鱼 ④漂浮的冰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北极地区都是海洋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更冷
C.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
D.北极地区可大量建居民点,发展旅游业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都具有 、 、多狂风的特点。
【答案】(1)欧
(2)D
(3)C
(4)酷寒;降水稀少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解:(1)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连通亚欧及北美。狭义的北极航线分为西北航线和东北航线两部分,由图可知,图中①处沿东北航线航行,终点为欧洲。
(2)夏季在两条航线上航行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可以看到漂浮的冰山和因纽特人在捕鱼;
(3)北极地区就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以海洋为主;由于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而不适宜人类居住,暖季时,可以发展旅游业;2004年中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也我国唯一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科考站;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处高纬度,太阳辐射少,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
【点评】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二、图文分析题
3.(2022·阳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冰海霸王”——北极熊】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生物与环境
北极熊即白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素有“冰海霸王”之称。北极熊毛长而稠密,全身白色,稍带淡黄,皮下脂肪层厚达6~7厘米。
(1)根据北极熊的体貌特征,推测其栖息地的自然环境。
(2)探究二环境与生活
读图说出北极熊栖息地所涉及的大洲、大洋。
(3)探究三气候变化与环境
北极熊常在较低纬度陆地和较高纬度海区之间南北迁徙,海冰是其在海上觅食、繁殖、休憩的主要场所,冬季是北极熊海上捕食的黄金期,主要以海豹为食;夏季海冰大量消退时,北极熊南撤回到陆地,主食植物。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气候变化对北极熊栖息地的影响很大,简析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冰雪世界;严寒;大风;干燥等
(2)亚洲;北美洲;欧洲;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3)人口不断增加;滥砍乱伐;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空调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
(4)植树造林;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熊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之一,由图可知,北极熊脂肪很厚,可推测其栖息地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冰雪世界;严寒;大风;干燥等。
(2)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由图可知,北极的位置为亚洲、北美洲、欧洲的北极圈内的部分地区,北极所在的地区的大洋主要是北冰洋,还有大西洋、太平洋的北极圈内少部分海域。
(3)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有:人口不断增加,生活生产的需要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使气温上升;滥砍乱伐,破坏森林,气候失调;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空调大量使用破坏了臭氧层;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我们应该植树造林,让森林调节气候;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较少污染;加大监管力度,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维护好地球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点评】(1)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4.(2022·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冰海霸王”——北极熊】
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1)探究一生物与环境
北极熊即白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素有“冰海霸王”之称。北极熊毛长而稠密,全身白色,稍带淡黄,皮下脂肪层厚达6~7厘米。
根据北极熊的体貌特征,推测其栖息地的自然环境。
(2)探究二环境与生活
读图说出北极熊栖息地所涉及的大洲、大洋。
(3)探究三气候变化与环境
北极熊常在较低纬度陆地和较高纬度海区之间南北迁徙,海冰是其在海上觅食、繁殖、休憩的主要场所,冬季是北极熊海上捕食的黄金期,主要以海豹为食;夏季海冰大量消退时,北极熊南撤回到陆地,主食植物。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
气候变化对北极熊栖息地的影响很大,简析气候变化的人为原因。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冰雪世界;严寒;大风;干燥等
(2)亚洲;北美洲;欧洲;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3)人口不断增加;滥砍乱伐;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空调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
(4)植树造林;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北极熊是现今体型最大的陆上食肉动物之一,由图可知,北极熊脂肪很厚,可推测其栖息地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冰雪世界;严寒;大风;干燥等。
(2)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由图可知,北极的位置为亚洲、北美洲、欧洲的北极圈内的部分地区,北极所在的地区的大洋主要是北冰洋,还有大西洋、太平洋的北极圈内少部分海域。
(3)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地区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导致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有:人口不断增加,生活生产的需要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使气温上升;滥砍乱伐,破坏森林,气候失调;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工业废气,空调大量使用破坏了臭氧层;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环境,我们应该植树造林,让森林调节气候;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推广清洁能源;废气经环保处理后排放,较少污染;加大监管力度,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提高环保意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等,维护好地球环境,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
【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5.(2021·宁夏)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将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
(1)图中甲处为 海峡,它沟通了太平洋和 洋,是亚洲与 洲的分界线。
(2)北极地区主要位于 以北,图中乙处是我国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 ,在科考期间可能会见到 等野生动物。
(3)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里程较_ ▲(长或短),但是由于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_ ▲ _,通航时间较短。为什么说全球气候变暖将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
【答案】(1)白令;北冰;北美
(2)北极圈;黄河站;北极熊
(3)短 低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气温升高,北极部分冰川融化,通航时间延长,货运量增加
【知识点】七大洲的位置、分布及轮廓特点;世界的海陆分布;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甲是白令海峡,是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是北极航道上的重要交通要道。
(2)读图可知,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包括北冰洋和附近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一部分。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是乙黄河站。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所以最有可能见到北极熊。
(3)传统航线从东亚到欧洲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里程较短,但是由于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通航时间较短。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造成航道变宽,通航时间延长等,所以说全球气候变暖将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
【点评】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有两条航道,分别是俄罗斯北部沿海的"东北航道",以及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的"西北航道"。北极航道的开通,将改变长期以来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要道的局面,使航程大大缩短,不仅能减少运输成本,而且可以避开索马里海盗和印度洋海盗的威胁。因为北极地区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都结着厚厚冰层,所以航道大部分时间不能通航,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解冻,将大大延长通航时间,预期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6.(2021·齐齐哈尔)“双龙”探极,彰显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10月,我国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与“雪龙”号相互配合,形成双船作业模式,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在南极地区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2009年2月,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正式开站。
材料二
材料三: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在这样低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没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 。
(2)由材料二可知,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是 ;南极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 、铁、石油。
(3)由材料三可知,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 、 ;南极地区被称为“ ”和“ ”。
(4)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
【答案】(1)昆仑站
(2)长城站;煤
(3)干燥;烈风(前后顺序可颠倒);白色荒漠;风库(前后顺序可颠例)
(4)企鹅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2009年2月,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正式开站”,据此判断,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昆仑站。
(2)极昼极夜现象应该发生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图中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没有极昼极夜。据图例可知,南极地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
(3)由材料三可知,“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南极地区显著的气候特征是严寒、干燥、烈风;“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南极地区被称为“风库”。
(4)企鹅能够在严寒的气候中生活、繁殖,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
【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2)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其他的矿产资源还正在勘测过程中。在南极地区,有望发现更多更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科学依据。
(3)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为白雪和冰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寒流降温减湿,使南极更加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很大,多产生大风。南极地表被冰雪覆盖,对风的摩擦阻力较小,加剧了风势。
(4)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7.(2020·晋中)(案例分析)
名称:“双龙”探极 彰显实力
资料:
资料一
2019年10月15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水船“雪龙2”号与10月22日出发的“雪龙”号相互配合,形成双船作业模式,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双龙”白夜行冰区航行4900海里,创造了破冰历史性一刻,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雪龙2”号凭借强大的破冰能力首航南极,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取得新的突破,极大提高了极地科考效率,开启中国极地科考新格局。
资料二
“南极地区”示意图
思考:
(1)请分别说出我国纬度最高和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南极科考站。
(2)“双龙”探极创造了破冰历史性一刻。请说出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3)南极地区被誉为自然资源的“大仓库”。请说出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4)有人提议大力开发南极地区的旅游资源,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昆仑站 长城站
(2)气候酷寒;多狂风(或风力最大):降水稀少(或降水最少);风暴最多;多暴风雪;“冰雪高原”等
(3)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
(4)看法一:开发南极地区的旅游资源,可以感受冰雪世界、观赏冰山景观;近距离观看企鹅、海豹等动物;有极光;极昼或极夜:自然环境独特等。看法二:由于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不易恢复;大力开发容易导致垃圾增多,污染环境;企鹅等动物的栖息环境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看法三:要科学合理开发,注重保护:欣赏独特风光的同时保护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严禁伤害动物;限制游客人数等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1)在我国已经建成的南极科考站中(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昆仑站纬度最高,长城站纬度最低,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2)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酷寒;多狂风(或风力最大):降水稀少(或降水最少);风暴最多;多暴风雪;“冰雪高原”(南极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等。(3)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矿产资源(如煤);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如企鹅等);气候资源;海洋资源等。(4)对于大力开发南极地区旅游资源的看法是:看法一:开发南极地区的旅游资源,可以感受冰雪世界、观赏冰山景观;近距离观看企鹅、海豹等动物;有极光;极昼或极夜;自然环境独特等。看法二:由于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不易恢复;大力开发容易导致垃圾增多,污染环境;企鹅等动物的栖息环境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看法三:要科学合理开发,注重保护:欣赏独特风光的同时保护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严禁伤害动物;限制游客人数等。
【点评】(1)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2) 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居多。
(3)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淡水资源。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南极大陆上尽管降水少,但是由于气候严寒,积雪长久不化,蒸发量很小。南极大陆98%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储存了全世界约72%的可用淡水。此外南极大陆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和铁矿,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
(4)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南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圣地,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休戚相关的最后疆土。
8.(2020·铜仁)依据所提供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2020年1月份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成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巴西科学家近日表示,在南极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南极有的地方2019年还覆盖了很厚的冰雪,2020年已经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由于气候变暖,海象栖息范围变小,变的无家可归!
材料2:珠穆朗玛峰作为世界最高峰,常年被冰雪覆盖,可谓寸草不生,但是近日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6159米处发现了植物,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居然长草了,这是谁也没想到的,可事实不容争辩,全球变暖可见一斑!
(1)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被称为“白色荒漠”和“风库”
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C.是地球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应大力开采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2)南极迎来最热1月,温度破20℃;珠峰6159米处长草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
D.“温室效应”,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致
(3)请结合上述材料,写出两句相关的宣传标语。 。
【答案】(1)A
(2)D
(3)南极是地球人的南极
【知识点】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解析】【分析】(1)A、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被称为世界风库。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沙漠。故符合题意;
B、南极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故不符合题意;
C、南极气候条件恶劣,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故不符合题意;
D、南极洲上已发现220多种矿物,除煤储藏丰富外,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南极洲目前以科学考察为目的。故不符合题意。(2)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温室效应。近几十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这是南极迎来最热1月,温度破20℃;珠峰6159米处长草的形成原因。(3)两极地区有原始、严酷的自然环境,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人类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从学生认识世界,面向未来考虑,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一节具有重要意义。标语的形式不唯一,符合南极保护的观点即可。如“南极是地球人的南极”、“南极是人类最后的净土”、“保护南极、人人有责”等。
【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较弱,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