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件 25.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课件 25.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13 07:5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赤色黎明》,又名《天狐入侵》,是由美国米高梅公司拍摄于1984年的电影。该片虚构了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小镇遭到苏联和古巴军队的入侵,一群高中生联合起来组成游击队反抗苏联入侵的故事。 该电影的拍摄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冷战 美国正处于 “冷战”方酣之中。
——美国政论家斯沃普(1947.6)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联人民举国欢庆。而当时美国驻苏参赞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苏 “冷战”在这两次“战争”中,美苏关系有何不同?二战中美苏均为正义并肩战斗,为人类和平创造了条件,为何战后双方却形成对峙?
曾经的盟友,正义的象征请思考: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奠定框架: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建立起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丘吉尔
丘吉尔的话是对二战后大国间
力量对比变化的一种感慨,
你能具体说说二战后各国力量
的变化吗?
二战,不仅重创了新兴大国德国和日本,同时也使传统大国英国和法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了。 欧洲是二战的主战场,战争给欧洲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战争结束时,欧洲满目疮痍,西欧国家普遍存在财政危机,物资贫乏等问题,国民经济呈现出一片衰微破败的现象。 拥有1200多万军队,
驻军56个国家
海外拥有484个军事基地
49年以前唯一拥有原子弹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独占鳌头 苏军总数达1140万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显示巨大能量,国际政治地位空前提高空前强大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2.客观原因:战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1.奠定框架: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战后美苏关系转变的根源是什么?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存在冲突。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最大的障碍。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奠定框架:雅尔塔体系确立
2.客观原因:战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3.主观原因: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日益加剧。
找一找)为什么采取“冷战” ?什么是“冷战”?“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活动。二、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1.“冷战”的含义:①世界人民在战后的和平思潮、反战思想。②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发起者对象方式二、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2.“冷战”的信号:1946年 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的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最初信号。“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 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政治经济军事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的成立(1947)杜鲁门主义(1947) 经互会(1949)
马歇尔计划(1947)北约组织(1949)华约组织(1955)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开始标志扶植控制西欧加剧冷战程度打破经济封锁最终形成二、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美国及其盟国方面苏联及其盟国方面1.“冷战”的含义:
2.“冷战”的信号:
3.“冷战”的表现: (世界已经分成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国家”,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公开打出反共、反苏的旗号(1)“自由国家”指什么? “极权政权 ”“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
苏联的影响
(2)材料表明了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称霸全球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
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
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
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美国是慈善家吗?
美国实行此计划想达到什么目的?
它有没有进步作用?
与“杜鲁门主义”有什么关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行霸权政策
实现称霸战略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 复兴欧洲经济
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的演说 苏 联波 兰民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瑞 典芬 兰法 国意 大 利土 耳 其西 班 牙希 腊丹麦英 国 冰岛挪 威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爱尔兰阿尔巴尼亚中立国北约成员国华约成员国北约华约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两极格局的影响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 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整个 “冷战”时期是二十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你如何理解上述这段话? “冷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自主探究】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两极格局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两强相争——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
“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德国分裂1949朝鲜半岛分裂
1945古巴导弹危机
1962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两极格局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两强相争——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
“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2.积极影响:
①两强对峙——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②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材料: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德国分裂修建柏林墙眺望封锁墙外的人古巴导弹危机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结果:1962年美苏核力量比较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了什么?战略优势在美国社会主义阵营东欧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资本主义阵营西欧欧 洲 冷 战西德东德亚洲亚洲美洲美洲美国苏联冷战:朝鲜分裂
热战:朝鲜和越 南战争冷战:古巴
导弹危机【巩固复习】【拓展延伸】朝、韩分离50多年的兄妹短暂重逢2009年 靖国神社前2003年 伊拉克战争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
冷战后,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北约的不断东扩,日美两国“在军事同盟中抱得更紧”,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冷战的阴影仍时常笼罩着我们。 世界需要和平,人民渴望和平。在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关系中,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你能给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吗?(结合今天所学知识)
合作 对话 尊重 理解 包容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 互利共赢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