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酸雨对农作物以及一些建筑有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与酸雨的防治有关的是
A.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C.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 D.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
2.2022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开幕式的下列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雪花”飞舞
B.升奥运五环旗
C.点燃奥运圣火
D.放飞和平鸽
3.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A. B.
C. D.
4.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5.“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
B.不能向下水道扔烟花爆竹,以防沼气爆炸
C.进入面粉厂时应严禁烟火,以防粉尘爆炸
D.任何火灾,都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6.“航天点亮梦想”。搭载神舟飞船的火箭常用液氢作燃料,液氢的化学式是
A.H2 B.CH4 C.CO D.NH3
7.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 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盖灭
8.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9.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基本实验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火柴或打火机,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D.用完酒精灯后,既可用嘴吹灭,又可用灯帽盖灭
10.以科学武装头脑,用知识打造生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B.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炭火盆边放一盆水
1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12.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低碳生活、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
C.燃烧衣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D.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大力发展燃煤火力发电
13.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 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如图 1 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 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 1 在 20 s 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 2 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曲线 3 所示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是酒精没有与氧气接触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液体汽化吸热使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14.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着火了,在火的蔓延方向前面再点一条火线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15.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二、填空题
16.合理利用化石燃料资源,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课题。某城市家用燃料的使用经历了下图所示的过程,并将逐步向理想燃料发展。
(注:括号中的物质是对应燃料的主要成分)
(1)CH4、C3H8两种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填化学式)。
(2)倡导“家用燃料低碳化”的意义是______。
(3)一定条件下,仅用一个置换反应即可制得CO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______。
17.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
(1)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能源,“可燃冰”的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PM2.5是我国测定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___(填字母)。
A 化工厂加高烟囱 B 禁止焚烧秸秆 C 植树造林
(3)酸雨也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pH___5.6 (填“>”、“<”或“="),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含硫煤燃烧所产生的______气体(填化学式)。
18.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天然气等,是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解决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问题,目前,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请从原理或产品的角度分析该成果的意义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
19.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厨房中都备有食醋,食醋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近年,河南许多农村也使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0.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A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2)实验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C中,观察到气球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______(填“大”或“小”),因此实验室里常用向______排空气法收集CO2。
三、实验题
21.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设计B、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2.小刚同学欲用如下实验装置来探究气体的相关性质。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将装置A中的MnO2固体更换为CuO固体,也能观察到过氧化氢溶液的反应速率加快,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CuO固体可以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催化剂。
(3)装置B中开始无明显实验现象,打开仪器a的活塞后,观察到热水中的白磷开始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刚欲用装置C收集一瓶A中产生的气体,应将装置C的______(填“b”或“c”)端与装置A相连。
四、计算题
23.火山爆发时,大量水蒸气和二氧化硫混杂在火山灰中,随空气流动,大面积蔓延。
(1)二氧化硫()中硫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据专家估算,全球火山每年释放出数百亿千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变化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污染。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试计算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的质量______________。
(3)除火山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也会加剧酸雨的形成。写出一种有利于减少酸雨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B
5.D
6.A
7.B
8.C
9.B
10.C
11.C
12.B
13.C
14.D
15.C
16. CH4 缓解温室效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或“ ”等其他合理答案) 开发使用新能源(或其他合理答案)
17. 不可再生 BC <
18. 石油 不可再生 调大 CH4+2O2CO2+2H2O 缓解温室效应加剧(或减缓能源危机)
19. CH3COOH
20.(1)不能
(2) 试管 Ca(OH)2+CO2=CaCO3↓+ H2O
(3) 大 上
21.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A。
22. 分液漏斗 2H2O22H2O+O2↑ 不能 与氧气接触 b
23. 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