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创新发展联盟高二阶段检测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舞台艺术的戏剧,绝不能成为剧场里的教科书、活报剧,必须突显其艺术性和观赏性。
现实题材戏刷作品直接取材于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活生生的真实人物,依托感人的动人
事迹,还要把题材自身的优势转化为艺术上的优势。戏剧艺术绝非徒有形式的纯技艺的展示和
堆砌,相反,历史上经典剧目的铸就都离不开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人生感悟。然而,人们
在注重其思想性的同时,还必须强调其作为艺术作品在艺术处理、艺术表现、艺术创造方面的审
美特性一艺术性。没有了艺术美感的戏剧剧目如同失去翅膀的雄鹰,再怎么拥有雄心壮志也
无济于事了。有些剧目以某位干部为对象,命题作文般恨不得满台宣杨这位干部一心为公、勤
勤恳恳、废寝忘食、积劳成疾,最终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类似情节的作品并不少见,恰似“失去翅
膀的雄鹰”。主人公甚至在剧中就是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工作狂,不管父母、老婆、孩子,还要
独断专行洒牲家人的合法利盖以突显其高尚品格。毫不客气地讲,这种塑造方法绝不是在树立
榜样,甚至可以说是在简单化、脸谱化地异化他们,即便真实生活中就是这样大公无私到铁面无
情的人,也必须在戏剧舞台上完成艺术性的处理和审美转化。
艺术性是审美领域强烈的感染力,应该包括:形象的典型性和生动性,情节的曲折性和传奇
性,结构的完整性和紧凑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鲜明性,手法的独创性和多样性及审美的愉悦性和
观赏性,等等。知名剧作家郑怀兴用傅山的话来谈编剧创作,“曲尽人情,愈曲愈折:戏推物理,
越戏越真”,情节越曲折,人物形象越鲜明,戏才越好看,“即此半假半真局面,却是大开大合文
章”。写文章要明白晓畅、条理清晰;写戏却正好相反,要千回百转、不厌其烦、曲折不前、峰回路
转。这就是戏剧艺术创作的规律,曲折的戏刷性的表达既构建了其艺术性,同时又是艺术性的
内在约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只有不断地深入现实生活当中挖
掘好的题材,不断通过现代生活故事、人物情感、思想命运,以新的手段和方法展现时代精神,才
能实现戏剧艺术新的突破和建设。现实题材戏剧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艺术问题要
不断探索,让我们发扬戏剧艺术精神,不断攻克前进路上的困难,创造性地运用戏剧艺术独特手
段表现一个个具体人物的生活和心灵世界,竭力构建舞台艺术的审美空间,表达独特的艺术发
现,从而推动创作繁荣发展。
(摘编自智联忠《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几点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必须突显其艺术性和观赏性,不能成为剧场里的教科书、活报剧。
B.戏剧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聚焦真实人物,还要把题材自身的优势转化为艺术上的
优势。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3-176B+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创新发展联盟高二阶段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戏剧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概念上以偏概全,原文讲
的是“现实题材戏剧作品”。
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论证了当下简单化、脸谱化地异化脚中人物的
作品并不少见”说法错误,是为了论证戏剧要有艺术美感,要在戏剧舞台上完成艺术性的处理和审美转化。B
项“都是为了论述戏剧艺术创作和写文章的不同”错误,“都是”过于绝对,末段的引用即不然。C项“认为虽
是在树立榜样”错误,肯否不当,原文是“这种塑造方法绝不是在树立榜样”。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A项“所以”说法错误,原文并没有这种因果关系。
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由材料“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弃风、弃光高峰时段,可将原本无法上
行电网的绿电暂存”可知,“弃风弃光”的是“新能源发电厂”,故选B项。
5.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由材料二“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
主的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约1亿千瓦项日已全部开工,第二批基地项日正在积极推动前期工作,部分已
开工”可知该项“已经完成了第一、二批”错误。C项由材料三“各方合力探索攻关,就能利用技术手段把成本
降下来,把效益提上去”可知,该项“得到了改善”错误。D项,材料一侧重介绍“上海电气格尔木美满闵行储
能电站”的储电能力:材料二侧重介绍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材料三侧重介绍新能源电站成本、效益问
题,由此可见三则材料都涉及“储存”问题,而不仅仅是“消纳”问题。
6.①利用闲置仓库,降低储能电站的成本;②建设输电通道和调峰能力的配套设施,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③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储能电站的短板,把中转仓效益提上去。(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
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可见耿淑春在指导田宏绘画方面不称职”分析有误,原因应
是田宏心思没放在绘画上。
8.①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扶助田宏担任县美协主席、引荐田宏拜耿淑春为师、同意推荐田宏担任市美协副主席
等情节中,江明都起了很大的作用。②衬托人物。江明的潜心艺术、唯才是举和田宏的溜须拍马、逢场作戏
形成了反差,进一步突出了田宏“变色鸟”的形象。③揭示主旨。小说的结尾,江明想起“变色鸟”,并认为田
宏就是一只“变色鸟”。田宏的“变色”,江明是见证人,也是当事人。(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可以从情节、人物和主题三个方面来探究。
9.①“变色鸟”善于变换着羽毛的颜色来伪装自己,文中的主人公田宏就是一只善于伪装的“变色鸟”。②田宏
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极力伪装自己,讨好能提拔他的人:而一旦达到目的,就不再尊重甚至诋毁曾经有恩于
他的人。③讽刺了生活中惯于溜须拍马、逢场作戏的一群人,揭露出他们的丑恶嘴脸。(每点2分,意思答对
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作用的能力。该题要求由表人里、由此及彼,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
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A项中第一个“之”是“的”
的意思,第二个“之”是代词“它”的意思。
1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直言陈事”说法错误,文中多处运用举例,类比
等手法,且从武帝人身安全的角度来论证禁猎的观点,可见是委婉劝谏。
13.(1)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奉孝景帝,做了武骑常待,但这并非他的爱好。
(2)大概明察事物的人,都能在事情还没有萌发的时候就能远远地预见;聪明的人也能在危害还没有形成之
时便能躲避灾祸。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3-17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