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真题源讲义之语文-话题:《红楼梦》女性品质探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真题源讲义之语文-话题:《红楼梦》女性品质探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5 19:5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作文备考
话题:《红楼梦》女性品质探讨
素材转自 湘语文
【真题再现】【2023届高三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郡中学月考一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群才华横溢、风格各异的女子形象,并常常借助人物所做的诗句来表现她们的品质特点。
如薛宝钗咏柳絮:“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林黛玉葬花:“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史湘云咏菊:“萧疏篱畔科头①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注】①科头,不戴冠帽,裸露头髻)
贾探春咏菊:“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红楼群芳虽然都凋零了,但她们的优秀品质却千古流芳。你认为以上哪种品质是当下女性最应该拥有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女性形象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
2022全国甲卷作文题借用了《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引出“移用”“化用”“独创”的作文话题。
大多数考生都不太熟悉这个红楼细节,但只要围绕作文话题构思成文即可。但这不意味着熟读《红楼梦》的考生,没有写作优势。真正了解宝玉个性特点,熟悉“题对额”以及其他凸显宝玉性格的情节(如轻视经典、厌弃科考、尊重个性),有助于准确深刻地分析“沁芳”的内涵意蕴, 也为考生在“就事论事”的环节提供了极好的解读路径。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高中新课改“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书目之一,因此,这道作文题也被视为新高考关联整本书阅读(经典阅读)的新尝试。
2023届高三长郡月考一作文题,延续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的命题思路,关注经典阅读,要求考生对名著当中主要人物形象一定的了解与品鉴,对学生古诗词阅读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这道作文题材料同样来自《红楼梦》。如果说全国甲卷只是以红楼梦材料做话题的“引子”,那么这道作文题可谓真正关联了《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而认真研读了《红楼梦》的考生,将在审题立意、构架文章、运用素材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同时,此题还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引导考生关注自身价值,正确认识新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
【审题立意】
根据材料提供的诗歌内容,可概括出四个人物的四种品质。
①薛宝钗:善借外力,成就自我,志向高远,不惧困难勇往直前。
②林黛玉:高洁傲岸,人格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③史湘云:真名士自风流,有傲气也有豪气,豁达乐观,潇洒恣意。
④贾探春:精明能干,自信刚强,巾帼不让须眉,不因出身和性别而贬低自己。
题目有明确的写作要求——“你认为以上哪种品质是当下女性最应该拥有的”,所以考生应明确选择一种品质,并适当联系比较另几个女性的品质,以突出“最”的涵义。
【拟题参考】
智者借力上青云(宝钗)
纵展青云之志(宝钗)
金簪岂应雪里埋?(宝钗)
豁达人生更出彩(史湘云)
真名士自风流(史湘云)
人淡如菊,心素至简(史湘云)
有一颗赤子心(史湘云)
霁月光风耀玉堂(史湘云)
人间潇洒走一回(史湘云)
洁身自好,不染流俗(林黛玉)
世外仙姝不寂寞(林黛玉)
洁来洁去,永葆初心(林黛玉)
人言不足恤,自能成羽翼(探春)
志存高远,何惧人言?(探春)
不妄自菲薄,要迎难而上(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探春)
【考场佳作】
“探”得一片新天地
文 /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考生 湘语文升格
一卷红楼,千古奇书。有人当“彻头彻尾的悲剧”,有人视之为“文化小说”,有人当历史读,而我想,读红楼就是读人生。
你看,红楼群芳各个风采迷人,品质卓然:宝钗巧借外力纵青云,黛玉孤高傲岸弃流俗,史湘云风流不羁男儿气……不过,在我这个00后眼里,贾探春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志,以庶女身份,有一番作为,开一片天地,最为可贵。
今天,不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式社会,“她时代”已来临,“她力量”在崛起,那么,一名新女性,到底可以向贾探春学什么?
一学探春不惧冷眼,逆流而上。探春是贾政和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她没有弟弟宝玉的嫡系男儿身,也不像大姐元春那样“贤孝才德”,她虽也以“庶出”为耻,但并不因此自弃。哪怕才情“不入时人眼”,纵然有人拍手笑路旁,我只要做好我自己。她骨子有一股自信不服输的劲儿。相比懦弱的迎春和沉郁的惜春,或者中庸圆融的薛宝钗、敏感多愁的林黛玉、不谙世事的史湘云,她都多了一份志气、雄心与豪情。当今女性,生来显贵的又有几人?能学探春,敢想敢为,自然是难得品质。
二学探春才能全面,文功武治。我说探春“文功武治”,一点不虚。假若探春是男儿,很可能是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大将军。不信你看,探春“文”能写诗作词,读书用功,知书达理,她倡议发起海棠诗社,感召着一群姐妹们,踊跃展示文才。探春“武”可齐家治府,管理大观园的那一阵,事无巨细,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这又哪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宝玉能比的?就算钗、黛也逊色几分。这样的奇女子,可惜生错了时代啊!
三学探春不失棱角,处事有度。探春是有个性,有棱角的,她不是牡丹,不是海棠,不是芍药,而是带刺的玫瑰,她不喜欢生母赵姨娘,瞧不起胞弟贾环,这点固然有些过分。但她能得到王夫人、凤姐还有贾府各个派系的支持,是需要很好的交际沟通能力的。她有凤姐的能干,该罚的罚,该赏的赏,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又比刁蛮专横的凤姐,多了三分通融和谐和,所以众人对她,多数在内心里是服气的,她的命运也好过凤姐的“误了卿卿性命”。放到今天,探春可是难得的管理人才!
“元迎探惜”四千金,无奈生于末世运偏消,最终不过是沉重的“原应叹息”。但我们还是从探春这里,感受到了一份最难得的孤勇,一种最可贵的逆袭,一股“探得一片新天地”的女中豪杰气。
今天的女性朋友们,舞台更大,天地更广,何不学学探春,放手一“探”?
世外仙姝,清尘脱俗
【湘语文点评:标题简洁精致,朗朗上口。】
湖南师大附中2002班 李睿杰 湘语文修改
《红楼梦》里的她,是灵河畔的孤木,是根植污泥的芙蓉。她清纯得好似不是世间人物,不过是一阵清冽的春风,不过是一场少年人暧昧难言的梦。她便是林黛玉。
【湘语文点评:引出话题,明确作文角度。】
她不似宝钗有借风而上的世故,也不似湘云那般豪放不羁,不似探春那般精明能干。她是自然的精灵,她为落花哀吟行葬,她是只忠于自己的孩子,永远保存着心灵的洁净。相比红楼群芳,黛玉有一份谪仙般的脱俗。
【湘语文点评:将黛和钗、湘、探做对比,突出“最应该拥有的”的“最”。】
以现代的视角看,黛玉未免有些不接地气,远离生活。但也恰恰说明,黛玉的金玉品质,是这个喧嚣时代所稀缺的,而宝钗、湘云、探春式的女性不少。新时代女性们,阅历了时尚,体验了繁华,见多了热闹,面对黛玉的脱俗之美,是否也该停下来静观一番,乃至于也会心有向往?
【湘语文点评:以“新时代女性形象”的视角,分析解读,切合作文要求。】
黛玉的脱俗,源于她诗性的眼。她拥有“咏絮”之才和与生俱来满怀诗意的眼。正如王小波所言:“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她还应拥有诗意的世界。”林黛玉无疑拥有诗意的世界,于是她为落花而吟,为一切伤感而哭,为一切喜悦而笑。她在意草木,怜恤虫鱼,与俗世间隔着一层厚厚的障壁。她的精神世界如此充盈,就像头顶的月亮,皎洁而不耀眼。
【湘语文点评:从“诗性的眼”的角度,写黛玉的脱俗品质。】
黛玉的脱俗,源于她自由的心。她缺了宝钗的“停机德”,她不在意封建功名。她与宝玉共读西厢,也不会劝他归依正统,极心疼了也不过一句“你可改了吧”。林黛玉无论肉体如何病弱,内心世界始终顽强坚韧。她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城邦。社会的黑暗,宗族的高压,旁人的言语,都无法改变她那颗自由的心。
【湘语文点评:从“自由的心”的角度,继续写黛玉的脱俗品质。】
现实的物质世界,遍布着麻木的魂灵,横亘着种种潜规则。现代女性们难免会有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的,“装模作样的早熟”。现实所迫,很多人乐于做老到的苏文纨、孙柔嘉,甚至做开放的鲍小姐,而很少人屑于做“摩登文明社会里的那桩罕物”——林黛玉般纯洁的唐晓芙。
【湘语文点评:回到现实世界、现代视角,并引入《围城》的相关内容,强调现代女性最该学黛玉。】
而在内心呢?新时代女性们何尝不羡慕黛玉的仙姝气质?也最该学黛玉,怀着诗意看待生活与世界,不溺亡于庸常的物质生活;守住自由的内心,不被社会舆论绑架,不为旁人言语改变。纵使会被众人非议、不解,甚至尝到所谓的“代价”,也如冯至所说:“你超越了他们,他们已不能 / 维系住你的向上,你的旷远。”
【湘语文点评:联系上文几段“诗性”“自由”的内容,做个小结。引用冯至诗句,体现作者的文学积累。】
那副水做的身躯终究消陨了,但我们始终不忘那“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清尘脱俗的倩影,并不遗世独立,而是投映在每个凡俗你我的心间。
【湘语文点评:结尾虽是重申观点,总结全文,但能写得不拘一格,有一定的文艺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