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7 08:0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4.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5.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6.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经验积累
劳动工具改进
改变
劳作方式
生活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劳作方式
古代生产工具的变化
农业生产工具
手工业生产工具
手工业劳作方式
【课程标准】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古代两大主要生产部门:农业、手工业
推动
一、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
耕作工具
灌溉工具
畜牧业发展
(一)耕作工具的发展
种类繁多
特点:
材质:
代表性历程:
骨、木、竹、石、蚌、铜、铁等
石器、青铜器、铁制农具
1.石器农具
特点:质地坚硬,比竹、骨、木器更为耐用
制作方法:
②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①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
纲要上P2: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工艺:打制→磨制
2.青铜农具
概况:
特点:
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经出现小件青铜器。
青铜农具数量有限(资源有限、自身硬度问题)
纲要上P7:(商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金石并用(非金属工具依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主体)
3.铁制农具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②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世界:
中国:
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
灌钢法:
①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
②共同加热至生铁融化而灌入熟铁中去
③反复锻打至成分均匀,成钢材。
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P19:耕作、拓荒能力大幅度提高,省力易行(提高效率)
4.耕作方式的变化:
刀耕火种
锄耕
铁犁牛耕
距今约一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中期
春秋战国时期
结合【历史纵横】
梳理铁犁牛耕的
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
汉朝以后:逐步成为我国古代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唐朝: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耕犁基本定型)
人力→畜力
趋势
人力逐渐解放
新石器时代晚期
犁耕
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
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原始社会末期
三国时期
唐代
春秋时期
(二)灌溉工具的变化
桔槔(jie gao)
筒车
变化趋势
p20思考点: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发展的?
①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②扩大了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从人力到自然力
陶器
翻车(马钧改进)
“龙骨水车”
人力
自然力
世界许多文明地区都发明了灌溉工具……古埃及和中国等……
学习聚焦:不同文明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三)畜牧工具
豢养驯化工具 饲养禽畜
喂马
圈厩
马槽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纺织业
陶瓷业
冶金业
时 期 工 具
3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后期
汉朝
元朝以后
(一)纺织业工具的进步
用骨针缝制兽皮
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使用纺车纺纱;提花机(精美花纹)
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的生产工具
我国纺织原料经历过程:麻→丝→棉
纲要上:P60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元: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使得棉布成为人们的常用服装材料。
时 期 工具 用 途
新石器时代晚期
南 朝
唐 宋
(二)陶瓷业工具的进步
最初用泥条盘筑的方式制造陶器
坯车
匣钵
支钉
制坯(加速、定型)
防污损(外观质量)
防止粘连(提高成品率及数量)
许多地区用坯车制坯,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还能控制薄厚
南朝
为防止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件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
唐宋时期
为了使器物在烧纸过程中不粘连,在器物底部仿制烧制好的支钉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
铸造 (大型)
(三)冶炼工具
土炉

坩锅


水排
熔化
打击
磨平
熔化
成型,商周时制作青铜器
定型,战国后制作铁农具
冶铁鼓风工具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东汉杜诗 水力风箱:水排
水排的发明,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探究:谈谈你对古代生产工具发展的认识
①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②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③生产工具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促进了生产生活的发展(提高效率);
④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着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⑤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劳作方式
手工业劳作方式
家庭式劳作
庄园式劳作
家庭式劳作
作坊式劳作
民营
官营
古代生产工具的变化
推动
②古希腊罗马:
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日渐普及。
(一)农业家庭式劳作(普遍)
条件:
②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表现: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战国后到工业时代来临之前。
时代:
①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①中国战国时期:
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史料阅读”:“分异令”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特点:
“历史纵横”
作用
积极:
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有利于社会稳定;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发展;
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消极:
农业家庭式劳作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科技发展。
p22【学思之窗】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思考: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分散性:
封闭性:
落后性:
脆弱性:
生产规模小、生产水平低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家庭式劳作的局限
(二)农业庄园式劳作(存在过)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表现:
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战争给罗马带来大量奴隶,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
③中国魏晋南北朝: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①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集中劳作;
(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劳动具有强制性)
②生产力低下; ③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自给自足);
④国家权力弱而割据势力强;
青瓷坞堡
三国时期的青瓷坞堡,是一件能充分反映当时地主庄园经济缩影的典型器物。长方形。由围墙、前门楼、四隅角楼、左右厢房和四个盖钵式谷仓组成。门楼内站立一个武士俑,周边一圈有回廊栏板。
特点:
比较家庭式劳作方式与庄园经济异同
相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都受地租剥削。
不同:劳作方式不同:一家一户家庭式劳作;集中劳作。
积极性不同: 相对较高;缺乏。
种类 特点
家庭式劳作 (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 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作坊式劳作 民营作坊 官营作坊 阅读教材p23最后一段,梳理古代手工业劳作方式的分类。
回顾选必1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元朝:诸色户计(按职定籍)
(三)手工业劳作方式劳作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耕作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器)
农业工具的变化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灌溉工具(陶器、桔槔、翻车、筒车)
畜牧工具
农业:
劳作方式的发展
纺织业工具
陶瓷业工具
冶铁业工具
手工业:
小结
家庭式劳作
庄园式劳作
家庭式劳作
作坊式劳作(民营和官营)
古代的
生产工具
推动
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方式 技术水平/作用
民间私人经营
家庭副业
民间消费
自己消费;
交纳赋税
主要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不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前占据主导地位,代表古代最高水平;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明中叶后,在一些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催生了自由佣劳动关系
世代传承,父子相继、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拓展:
家庭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官营
手工业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主要是自然经济而非小农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小农经济并不是自然经济,三大改造完成后,被农业合作社取代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分及演变
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落后性: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