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课件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7 08:0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前后生产方式有何变化?
家庭式劳作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机器大生产(工厂)
手工劳动(分散)
机器大生产(集中)
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程标准】
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2.理解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e7d195523061f1c01ef2b70529884c179423570dbaad84926380ABC1F97BAEF0C8FC051856578EAB7874501A1FFE158C4981707381814BCC4D9A8E3554438DEE4FBCF5A5B4D2A8B0989AB57E8BAC65EB486172191761AFEFAD98399B7F929649E3C9CC3C2EDB05375483D52C873C1D6A323B353A12750684349CA2B1649B470708ACE6AB0C23D190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生产力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
1.工厂制度产生条件
生产力变化:
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生产组织形式(劳作方式)变化:
工厂制度(集中劳作)取代零碎分散的劳作
概念解析
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聚集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②工厂的出现:
①生产专业化的实现:
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从分散→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WORKSHOP)
手工劳动
技术分工
资本主义工厂(FACTORY)
机器生产
技术分工
e7d195523061f1c01ef2b70529884c179423570dbaad84926380ABC1F97BAEF0C8FC051856578EAB7874501A1FFE158C4981707381814BCC4D9A8E3554438DEE4FBCF5A5B4D2A8B0989AB57E8BAC65EB486172191761AFEFAD98399B7F929649E3C9CC3C2EDB05375483D52C873C1D6A323B353A12750684349CA2B1649B470708ACE6AB0C23D190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生产力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取代人力、兽力、水力、风力……把大量的机器和人力集中在厂房里,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机器合理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生产的流水线,科学计算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合理安排劳动力。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诞生了……”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2.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1.工厂制度产生条件
特点
影响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阅读教材p24-25,归纳工厂制度的特点。
工人倒班制
严格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
生产流水线广泛应用
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参考资料——标准化生产
伊莱·惠特尼(美)
1798年在武器工业中用互换性原理以批量制备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公差与配合标准。
美国西北部的农民,离机械商店有几百里之遥,却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用电报告知所损害的机械上的部件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一件新的机械部件,他自己就能够将它安装上。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美)
1911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标准化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规范,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
亨利·福特(美)
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把生产过程的时空统一起来创造了连续生产流水线。
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3.工厂制度引入中国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近代的本质含义:机器大生产
取代手工劳动
工厂制度最早是
如何进入中国的?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前面有各种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描述
结合教材,归纳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
工业革命
劳作方式变化
生活方式变化
这个时代:英国工业革命
巴黎和伦敦
【史料阅读】p26
(伦敦)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德】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思考:材料中的城市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应对?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
应对: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蒸汽火车
远洋货轮
旅行者以往靠双腿、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各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闭塞、孤立、结构简单的经济单位,被交通大动脉以及无数个“毛细血管”连成高等的经济生命体。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
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大量人口从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来,开阔了眼界。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田园》
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一幅田园画卷展现在主体育场内,马拉动的耕犁的工具,辛勤的挤奶妇女、野餐的家庭。
田园风光被高耸的烟囱取代,象征着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方式。
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工厂的汽笛声从早响到晚,在一整天里,工人的步伐都要跟上机器单调的运转。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
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
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
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
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工厂法》,规定限制童工劳动时间并提出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教育。国家干预教育始于19世纪30年代。从1833年起,议会开始拨款补助教育事业,其拨款数量逐年增加,并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
对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现:19世纪,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与财政推行初等教育;
20世纪,中国推行“癸卯学制”以来出现了大量中、小学堂。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在19世纪,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1856-1882年的(报纸销售)增长率高达600%。……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
——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前面有各种事物,人们前面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描述
你如何理解狄更斯《双城记》对工业革命时期“最坏的时代”描述?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英国工业革命
表现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结果
小结
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的进步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