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6 09: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全文30个字。选自《宋史司马光传》中的一则小故事。故事讲的就是家喻户晓的《司马光砸缸》,但和民间流传的《司马光砸缸》故事所不同的是,这一篇课文是文言文。
统编教材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增加了古诗文的阅读篇目,而且将文言启蒙第一课提前到了三年级上册,这是统编教材选编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怎样给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这对孩子以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将发生重大的影响。所以,我就将此课的教学目标明确界定为: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学习文言文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教材中接触文言文这种文体,教学时要注意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借助文白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从孩子认知出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从而在走进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悟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讲述故事。除此之外,由于是首篇小古文的学习,可以在学习中适当总结阅读小古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流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聊姓名,师生互动。
出示图片,引出故事《司马光砸缸》。
2.了解姓名的构成,认识复姓“司马”。
3.指导书写“司”,字理识字,认识字形、了解字义。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并指导生字“司”的写法及理解字义,感受汉字字形之美。
板块二:初读感受,了解大意
1.浏览,发现文本特点。
个人写的文章是古文,短小的古文就叫小古文,也叫文言文。
2.初读,借助拼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正音。
(1)指名多人读课文。
(2)正音:“没水中”“儿得活”。结合图片理解多音字的读音选择原因。
(3)指导读出古文的韵味来。
①出示节奏,教师教读。
②指名读(多人)。
③去节奏再读,保证读通、读顺。
④竖排生读,了解古书排版。
⑤竖排去标点再读,考查对小古文的熟悉度。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读。本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训练学生把文言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停顿,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感,并积累语言。形式多样的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板块三:学习课文,读懂内容
1.学习古文内容。
这个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呢?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再来把古文读一读,边读边把这些人物圈出来,想一想,他们分别做了什么。师相机板书。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他们在玩什么游戏,相机补充:群儿戏于庭,一儿躲于 ,一儿藏于 ,一儿隐于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2)结合课本插图认识“瓮”,相机补充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举一反三运用:群儿 于 ,一儿 ,一儿 。
(4)德育——助人为乐:当我们的朋友遇到危险,我们会不会抛下他离开,会怎么做,理解“众皆弃去”不是大家都抛下他跑了,相机运用:一儿 ,一儿 ,一儿 。
(5)读懂人物品格:大家慌忙求助、找工具之际,司马光做了什么?相机理解“持石击瓮”,区分“持”、“拿”、“抱”等动作,想象画面,区分“持”、“拿”、“抱”等动作,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首先对比在危机面前其他孩子的表现和司马光的表现。让学生把其他孩子的办法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办法进行对比和辨析,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和聪明机智。
板块四:丰富画面,讲好故事
1.出示连环画部分内容,请学生根据对古文内容的理解,说一说:如果要修复这本画作,你准备在空白处画上什么。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3.借助评价标准,生生互评。
4.借助连环画,背诵文言文《司马光》。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能够读懂这篇短小的文言文了,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一些空白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同时借助同伴的评价来助学,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碰撞中得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讲述故事中得到发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作业布置:
1.把《司马光》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对比阅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龟兔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