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4-01-13 20: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科目:音乐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题选自高一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欣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刨洋芋》等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特点,体验西北“信天游”“花儿”的音乐风格及创作手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提问、比较等教学活动及方法,让学生感受作品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了解,发现孩子们的起点差,大部分学生在初中、 小学时没有过多的接触音乐课;通过观察,发现现在的孩子大都喜欢流行歌曲,可能有部分学生认为民间歌手演唱的很土,很落后,常常表现出不屑一顾。对于民歌了解颇少,导致兴趣不是很大。我们教师可以抓住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特征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使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我始终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根据音乐的艺术特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我运用比较法、探究法、聆听法、演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民歌,并在次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教学难点: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利用准备好的音响资源播放阿宝演唱的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引出课题。 学生聆听,分辨属于民歌还是通俗歌曲? 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阿宝演唱的民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鉴赏西北民歌1、出示地图2、欣赏《上去高上望平川》 (1)播放音乐 (2)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3)教师总结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 (4)介绍“花儿”3、欣赏《脚夫调》 (1)提问:什么是脚夫 (2)教师补充 (3)介绍“信天游” (4)播放音乐4、欣赏《刨洋芋》 (1)提问什么是洋芋 (2)播放音乐 (3)对比:与前面两首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总结 《刨洋芋》:轻快,活泼 前两首:深沉、自由 1、学生指出西北地区属于哪些地方 2、(1)学生聆听音乐 (2)学生回答问题 (3)学生聆听3、(1)学生回答 (2)学生聆听 (3)学生感受4、(1)学生回答 (2)学生聆听音乐并学唱 (3)学生思考并回答 出示地图让学生们了解西北地区,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欣赏作品时,运用提问法,聆听发,增强互动性,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与前面作品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并能体会出西北民歌的特点。
拓展研究 讨论西北民歌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以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性及自主能力。
课堂小结 民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学会鉴赏民歌的方法,学习兴趣更浓。 先由学生进行总结 由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进行补充,将学生遗漏点进行总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学生们的接受效果还是不错的。我运用检验法,播放作品,让学生说出有什么特点,从而总结出西北民歌的特征;并采用抽查的方式让孩子们演唱作品,效果良好。
八、板书设计
高亢的西北腔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欣赏 (1)《上去高山望平川》 1、旋律特点:高亢悠扬 2、演唱方法:真假结合 3、节 奏:自由 4、花 儿: (2)《脚夫调》 1、脚夫 2、信天游:节奏工整和节奏自由两类 (3)《刨洋芋》对比 《刨洋芋》:轻快、活泼 前两首: 高亢、自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