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光现象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上海市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学期(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 光现象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上海市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学期(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15 22: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光现象
1.(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A.绿光 B.黄光 C.紫光 D.橙光
2.(2022·上海长宁·八年级期末)我们的彩色电视机的荧光屏上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A.红、蓝、黄 B.红、绿、蓝 C.黄、绿、蓝 D.红、绿、黄
3.(2022·上海长宁·八年级期末)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时,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50°,在两镜面夹角的角平分线上有一个点光源S,如图所示,它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个数为(  )
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5.(2022·上海徐汇·八年级期末)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会比实际高度要高,图中符合该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6.(2022·上海奉贤·八年级期末)一束光从水里斜射入空气中,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为(  )
A.0° B.15° C.30° D.40°
7.(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为30 ,折射角可能为(  )
A.0 B.15 C.30 D.45
8.(2022·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铅笔“折断”
D.日食形成
9.(2022·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期末)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0°,则折射角为
A.0° B.30° C.60° D.90°
10.(2022·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当入射角变化时,则 ( )
A.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发生变化
B.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
C.反射角发生变化,折射角不变
D.折射角变化,反射角始终不变
11.(2022·上海市罗星中学八年级期末)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
A.黄、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绿 D.红、绿、蓝
12.(2022·上海市罗星中学八年级期末)在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B.
C. D.
13.(2022·上海市罗星中学八年级期末)月夜,平静的水面可以倒映出天空中的月亮。我们看到的月亮的像(  )
A.与月亮本身一样大,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B.比月亮本身小,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C.与月亮本身一样大,到水面的距离远远小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D.比月亮本身小,到水面的距离远远小于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14.(2022·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水杯中笔“断了”
B.水中倒影
C.倒立的“烛焰”
D.日食美景
15.(2022·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为光线在界面AE两侧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CG为法线,则折射角是( )
A.30° B.40° C.50° D.60°
16.(2022·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湖面“月影”
B.杯中“断笔”
C.墙上“孔雀”
D.镜中“风景”
17.(2022·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从玻璃砖中的A点发出的光线,在通过界面MN射入空气中时,( )
A.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折射角一可能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可能等于入射角
18.(2022·上海杨浦·八年级期末)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A.平面镜中的像 B.竖直杆的影子
C.放大的邮票 D.拱桥的倒影
19.(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M点 B.N点
C.P点 D.Q点
20.(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面镜,像面镜,像变大
21.(2022·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八年级期末)皮鞋上擦过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A.反复擦可增加漫反射效果
B.反复擦可使鞋油充填皮革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鞋油的颜色好,所以越擦越亮
D.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
22.(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一个身高为h(可看成是眼睛到地面的高度)的人面对竖直墙站立,身后有一棵高为H的树,人到墙和人到树的距离相等,在墙面上挂一面镜子,为了使人能从镜子中看到树的最高点,则平面镜的最高点离地面的最小高度是
A. B. C. D.
23.(2022·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一束日光经过______后,在屏上形成由红到紫连续排列的七彩光带,这叫做光的______现象,此现象最早是由物理学家______发现的;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______、蓝叫做光的三原色。
24.(2022·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玻璃板应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物体需放在______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用玻璃板代替______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5.(2022·上海市罗星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_;若光线AO绕O点顺时针旋转1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到___________。
26.(2022·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八年级期末)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这现象说明太阳光是_______光,此种现象一般称为______,其原理与图中____图相同。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_____、蓝叫做三原色光。
27.(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白光是______(选填“单色”或“复色”)光。在不同色光中,红、绿、______是三原色光。
28.(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红色斜屋顶,屋顶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______现象,所成的倒影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已知斜屋尖顶到水面的垂直距离为9.7米,则尖顶的倒影到水面的垂直距离为______米。
29.(2022·上海杨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界面MM′的______是空气(选填“左侧”或“右侧”)。
30.(2022·上海徐汇·八年级期末)太阳下池塘边有一棵6米高的大树,树顶上停着一只小鸟,地上留下了树的影子,池塘里有树和鸟的倒影,池塘水深2米,鸟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米。当小鸟飞向水面的时候,小鸟的像离水面的距离将______,像的大小将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地上树的影子是光的______现象。
31.(2022·上海徐汇·八年级期末)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说明太阳光是______光。光的色散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发现,光的三原色是红,蓝和______。
32.(2022·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某人身高1.70米,站在平面镜前10米处,像离镜______米,像高______米,当他沿垂直于镜面的方向靠近镜面移动2米后,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若入射角为,则反射角为__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则反射光线逐渐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反射角为______度。
34.(2022·上海长宁·八年级期末)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如图所示的粗糙表面上时,被射向各个方向的反射光线______(选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相比光滑镜面,人们______(选填“更容易”或“不容易”)看清粗糙表面上的文字。一束光线与镜面成40度角入射时,反射角是______度,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______度。
35.(2022·上海长宁·八年级期末)如图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是法线,界面______半部分是空气(选填“上”、“下”、“左”、“右”)。
36.(2022·上海长宁·八年级期末)九寨沟“镜海”的湖面平静如镜,站在湖边你能看到“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奇特美景。这里,你所看到的“鸟”是光的______形成的,“鱼”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前者是个______像,后者是个______像。(后两空均选填“虚”或“实”)
37.(2022·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八年级期末)身高1.7米的中学生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像离镜面的距离是_____米,像高是_____米;若人离镜远去,人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8.(2022·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期末)高1.7米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米处,则像与人的距离为____________米,像高______米.人向镜走近时,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像和镜之间的距离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9.(2022·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小明在家里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他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3米,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______米;“鱼翔浅底竞自由”这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40.(2022·上海杨浦·八年级期末)某同学身高为1.7 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米处,他的像高为______米,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米。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 米,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米,他的像高为______米。
41.(2022·上海奉贤·八年级期末)“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了自然中的美景,在我们能看到的各种色光中,红、__________和蓝称为光的三原色。日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多种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__________,它的成因是三棱镜对不同色光__________的程度不同。
42.(2022·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棱镜对不同色光的______程度不同,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说明太阳光是______光(选填“单色”或“复色”)。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______、蓝叫做三原色光。
43.(2022·上海徐汇·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如图可知:_________是法线,_________是入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折射角为_________度,界面的_________边是玻璃(选填“左”“右”“上”“下”)。
44.(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则______是法线,折射角为______度,界面的______(选填“上”、“下”、“左”、“右”)边是玻璃。
45.(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小明在家里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他看到的其实是吊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3米,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______米。
46.(2022·上海奉贤·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已知∠2=∠3=40°,∠1=50°,FG⊥DE,则界面为_____,反射光线为_____,折射角为_____度。
47.(2022·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如图(a)所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ead Up Display),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b)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像如图(c)所示。
(1)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_度;若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2)车窗“智能玻璃”在使用时反射面必须在车窗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根据图(c)可知,当车外光照度为12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故选A。
2.B
【解析】
解答: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彩,色电视机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合成了五彩斑斓的各种颜色的.故答案为B
3.C
【解析】
根据光的折射特点可知,光线由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处于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故选C。
4.B
【解析】
如图:
5.C
【解析】
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会比实际高度要高,是因为树反射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先下偏折,而潜水员在水中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则会看到的树的位置比时间位置偏高,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
由光的折射规律知,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为30度,则折射角大于30度,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解析】
玻璃对光的折射率大于空气,则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会减小,当入射角为30 时,折射角可能为15 比较合理,只有垂直入射面时折射角为0 。
故选B。
8.A
【解析】
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铅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铅笔“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若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便为日食;若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则为月食,日食、月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解析】
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0°,说明光线垂直射向水面,此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因此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则入射角、折射角都为0°;
故选A。
10.A
【解析】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化时,反射角随着入射角变化而变化;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故选项BCD错误,A正确为答案.
11.D
【解析】
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红、绿、蓝.
故选D.
12.C
【解析】
A.放大镜看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
B.用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本质也是光的折射;
C.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一些,是光从水中折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形成的.
13.A
【解析】
平静的水面可以倒映出天空中的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的大小与月亮本身相同,月亮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应等于月亮到水面(即地球)的距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14.B
【解析】
A.水杯中笔“断了”,是光在水面发生了折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蜡烛的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小孔沿直线传播,属于小孔成像,成倒立烛焰,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日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美景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解析】
如图知,BO为入射光线,OD为反射光线,则另一条光线为折射光线。折射角为折射光线与法线(OG)之间的夹角,所以折射角为40°,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解析】
A.湖面“月影”是月亮在水面上成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杯中“断笔”是水中的笔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属于光的折射,故B符合题意.
C.墙上“孔雀”,实际上是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镜中“风景”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D
【解析】
解答:当从A发出的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于MN射出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两个角是相等的,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18.C
【解析】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不符合题意;
B.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 放大镜观察邮票是利用了物体在1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D. 拱桥在水面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B
【解析】
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N点.故选B.
20.B
【解析】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所以ACD说法错误。
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所以B说法正确。
故选B。
21.B
【解析】
平时皮鞋不发亮,是因为皮鞋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线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涂鞋油后反复擦几下可使鞋油充填皮革的凹坑,增加皮鞋表面的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所以越擦越亮,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2.B
【解析】
设人离墙的距离是S,树离墙的距离为2S,对墙上的镜子作树的虚像,虚像距人的距离为3S,过人的眼睛A点作地面平行线,与树的虚像交于B点,
设树在镜中的虚像顶为C点,连接ABC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E,然后即可求得平面镜的最高点离地面的最小高度,如图所示:

(1)设人离墙的距离是S,树离墙的距离为2S,对墙上的镜子作树的虚像,虚像距人的距离为3S,过人的眼睛A点作地面平行线,与树的虚像交于B点,
(2)设树在镜中的虚像顶为C点,连接ABC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AB与墙壁交于D,AC与墙壁交于E,底边BC=H-h,
因为树的虚像与墙壁平行,而人与墙的距离AD为S,人与虚像的距离AB为3S,由相似三角形定理,可得,所心需要的镜面上缘与地的距离.
故B正确.
运用镜面对称性质,得到三角形相似,再由相似比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最后结果,运算过程比较简单,但画出图形,是个难点,此题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3. 三棱镜 色散 牛顿 绿
【解析】
[1][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3]光的色散现象,是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最早发现的。
[4]我们把红、绿、蓝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也叫光的三基色。而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24. 竖直##垂直 不同 平面镜 位置
【解析】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目的是为了使成的像也在水平桌面上,方便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
[2]为了使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具有普遍性,需要改变物体的位置多次实验。
[3][4]因为玻璃板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看清玻璃板背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5. 60° 减小 90°
【解析】
[1]由图可知,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为,法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则入射角为
90°-30°=60°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60°。
[2][3]若光线AO绕O点顺时针旋转15°,此时的入射角变为
60°-15°=45°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4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和,反射角和入射角都减小,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减小。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45°+45°=90°
26. 复色 色散 C 绿
【解析】
[1][2]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说明太阳光是各种不同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此种把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3]A.如图为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为人的影子,则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图杯中的筷子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在各种色光中,红、绿、蓝三种光不能被分解为其它色光,称为三原色。
27. 色散 复色 蓝
【解析】
[1][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由于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现象,也说明白光是复色光。
[3]在各种不同色光中,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8. 反射 虚 9.7
【解析】
[1][2]屋顶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屋顶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3]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斜屋尖顶到水面的垂直距离为9.7米,尖顶的倒影到水面的垂直距离也为9.7米。
29. BO OA OC 60° 35° 左侧
【解析】
[1][2][3]由图可知,NN′是∠AOB的角平分线,因此NN′是法线,MM′是界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所以法线的一侧只有一条光线是入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
[4][5]∠BON是入射角,度数是
90°-30°=60°
∠AON是反射角,度数是
90°-30°=60°
折射角为∠CON′,则
∠CON′=90°-55°=35°
[6]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界面MM′的右侧为玻璃,左侧是空气。
30. 6 变小 不变 直线传播
【解析】
[1]小鸟停在树顶,距离水面的距离为6米,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等距,所成的像为虚像。所以鸟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6米。
[2][3]当小鸟飞向水面的时候,小鸟与水面之间距离减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等距,像物等大。所以小鸟的像离水面的距离将变小,像的大小不变。
[4]光线照射在树上,被树挡住了,形成了影子,说明地上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31. 复色 牛顿 绿
【解析】
[1]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复色光。
[2]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研究了这一光的色散现象。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2. 10 1.70 不变
【解析】
[1]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0m,根据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m。
[2][3]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某人身高1.70m,像高1.70m,当他沿垂直于镜面的方向靠近镜面移动2m后,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33. 25 靠近 0
【解析】
[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若入射角为,则反射角为25度。
[2]如果入射光线还渐靠近法线,入射角变小,则反射角减小,则反射光线逐渐靠法线。
[3]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则入射角为0度,则反射角为0度。
34. 遵守 更容易 50 80
【解析】
[1]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如图所示的粗糙表面上时,会发生漫反射,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人们更容易看清粗糙表面上的文字。
[3][4]当一束光线与镜面成40度角入射时,故入射角为
90°-40°=5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50°;如图所示:
入射光线延长线的方向与反射光线的方向的夹角为
180°-50°-50°=80°
即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80度。
35. EO AB 左
【解析】
[1][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GO和OE关于AB对称,所以AB是法线,CD是界面,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法线的一侧只有一条光线是入射光线,所以EO是入射光线,OF是折射光线。
[3]∠EOA是入射角,∠BOF是折射角,∠EOA>∠BOF,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界面的左侧是空气,右侧是玻璃。
36. 反射 折射 虚 虚
【解析】
[1][3]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表面时,会有一部分光被介质表面反射回原介质中,这种传播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由题意可知,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水中的“鸟”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2][4]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高了,所以人看到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37. 1 1.7 不变
【解析】
[1]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离镜1m,像离镜也应是1m;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即像高是 1.7米;
[3]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所以当人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38. 6 1.7 不变 变小
【解析】
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故像与人的距离为6m;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和像大小相等,所以一位身高1.7m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镜中的像高也是1.7m;
当人向镜走近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所以镜中像的大小不变.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减小,故镜中的像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39. 虚 6 折射 虚
【解析】
[1]光亮的瓷砖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通过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由于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并非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故像为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即
所以像到吊灯的距离为
[3][4]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进入空气中后会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到的是位于物体上方的虚像。
40. 1.7 1.5 0.5 1.7
【解析】
[1]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大小相等,故某同学身高为1.7 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米处,他的像高为1.7m。
[2]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依题意得,该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5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5m。
[3]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 米,像也像平面镜移动1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4]该同学移动过程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仍为1.7m。
41. 绿 色散 折射
【解析】
[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3]光的色散是因为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颜色色光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光谱。
42. 折射 复色 绿
【解析】
[1]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由于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因此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
[2]因太阳光能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故可知太阳光是复色光。
[3]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绿、蓝三种色光无法被分解,故红、绿、蓝叫做三原色光。
43. BF##FB GO##OG 60 右
【解析】
[1]由图可知,BF是∠GOE的角平分线,因此BF是法线,AD为界面。
[2][3][4]因为GO和EO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且同种介质中,又∠GOF=∠EOF,则在GO、EO光线中,一条光线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由 OC为折射光线,得GO为入射光线。∠BOC为折射角,大小为
∠BOC=90°-30°=60°
∠GOF为入射角,大小为
∠GOF=90°-60°=30°
由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光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界面的左边是空气,界面的右边是玻璃。
44. BF 60° 右
【解析】
[1][2]由图可知,∠EOF与∠GOF相等,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BF为法线,AD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GO为入射光线,OE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
[3]当光线从其它介质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即右面是玻璃。
45. 正立 虚 6
【解析】
[1][2]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地面3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也应是3m;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6m。
46. FG OB 40
【解析】
[1][2][3]仔细分析题图,先分析哪是界面,AO、BO、CO不可能是界面,只有FG或DE是界面;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必在同一种介质内,并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已知
∠2=∠3=40°

∠COD=∠BOD=90°﹣40°=50°
那么∠COD和∠BOD,就是入射角或反射角,可确定DE是法线,FG就是界面,那么CO应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则∠AOE为折射角,已知
∠1=50°

∠AOE=90°﹣50°=40°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关键是要先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找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然后即可确定法线、界面,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47. 45 靠近 外 50%
【解析】
(1)[1]由题可知,显示器与像的方向相互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显示器与像的位置关于挡风玻璃对称,所以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
[2]若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要便于观察,则像要降低,即像要靠近挡风玻璃,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则物也要靠近挡风玻璃。
(2)[3]由题意可知,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且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则迎光面在车窗玻璃的外侧,即车窗“智能玻璃”在使用时反射面必须在车窗玻璃的外侧。
[4]由题意可知,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并且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那么把这个车内的光照度定值求出来,观察图(c),提取相关数据,当透明度为40%时,车外光照度为150Lx,则车内的光照度为
车内的光照度为60Lx,当车外光照度为12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
“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50%。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