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透镜及其应用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上海市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学期(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 透镜及其应用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上海市各地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学期(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15 22: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透镜及其应用
1.(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如下图所示,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  )
A.等于10 cm B.小于10 cm C.大于20 cm D.在10 cm与20 cm之间
2.(2022·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光学器具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是
A.简易潜望镜 B.穿衣镜 C.放大镜 D.汽车后视镜
3.(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一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时,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像,对于该透镜的焦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可能为3厘米 ②可能为5厘米 ③可能为10厘米 ④可能为8厘米
A.只①有正确 B.只有①、②和④正确
C.只有②和④正确 D.①、②、③、④均正确
4.(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在距凸透镜3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像时,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3厘米 B.13厘米 C.23厘米 D.33厘米
5.(2022·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期末)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35厘米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
6.(2022·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
7.(2022·上海长宁·八年级期末)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 厘米 B.8 厘米 C.10 厘米 D.15 厘米
8.(2022·上海徐汇·八年级期末)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3厘米
B.13厘米
C.23厘米
D.33厘米
9.(2022·上海市罗星中学八年级期末)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厘米 B.厘米 C.厘米 D.厘米
10.(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手影
B. 用放大镜看字
C. 水中筷子“弯折”
D.湖中倒影
11.(2022·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小美同学需要用一块焦距为15厘米到7.5厘米之间的凸透镜.她利用光具座做实验,保持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15厘米,更换透镜a、b、c,调节光屏,结果a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b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c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符合要求的透镜的是(  )
A.a凸透镜 B.b凸透镜
C.c凸透镜 D.三者都可以
12.(2022·上海杨浦·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与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5厘米,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12厘米 B.20厘米 C.24厘米 D.35厘米
13.(2022·上海奉贤·八年级期末)某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时,(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14.(2022·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八年级期末)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厘米处,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40厘米 B.3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15.(2022·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小强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他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5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20厘米 B.30厘米 C.40厘米 D.50厘米
16.(2022·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三件光学仪器中,能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是( )
①平面镜 ②凸透镜 ③凹透镜
A.只有① B.只有①和② C.只有①和③ D.有①、②、③
17.(2022·上海市罗星中学八年级期末)年爱迪生利用凸透镜、灯泡和电动机等器材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若放映机镜头的焦距为厘米,则放电影时,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在___________厘米范围内,若要使荧幕上的画面正立,胶片必须___________放(选填“正”或“倒”),如果换一块更大尺寸的幕布,为了使画面布满荧幕,需将放映机___________荧幕(选填“靠近”或“远离”)。
18.(2022·上海市崇明区横沙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块透镜中,甲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乙透镜叫做_______透镜。照相机的镜头由一组透镜制成,其原理相当于图中透镜_______。
19.(2022·上海奉贤·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人的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__透镜,它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但部分同学由于日常不良习惯导致了眼睛近视,光线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的前面成一个缩小的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若要使成的像在视网膜上,则需要选择___________透镜(选填“甲”或“乙”)来矫正。
20.(2022·上海奉贤·八年级期末)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昼夜更替,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引起四季变化,以月球为参照物,地球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月球正好运动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则有可能会观察到日食现象,其原理与图中__________图相同,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谈话,是因为声音无法在__________中传播。
21.(2022·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蜡烛位于光具座的A点时,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在______厘米两条刻度线之间移动(选填“50~60”、“60~70”或“70~100”),所成的像一定是______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22.(2022·上海长宁·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块透镜,乙是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它对光有______作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能作放大镜的是______(后两空选填“甲”或“乙”)。
23.(2022·上海杨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小玲手持的是一个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若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_______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______立(选填“正”或“倒”)的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24.(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太空老师王亚平制作了一个完美的水球,这个水球相当于是一个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透过水球,我们看到了倒立的、______的像,生活中与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5.(2022·上海市西南模范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则凸透镜的精确位置在______点的______侧。(选填“左”或“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放大镜看邮票时,邮票的像是正立放大虚像,所以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小于焦距,即小于10cm。
故选B。
2.C
【解析】
潜望镜、穿衣镜都是平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放大镜是凸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汽车后视镜是凸面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只有C符合题意.
3.B
【解析】
一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时,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
u>2f
10cm+f>2f
10cm>f
所以焦距可能为3厘米、5厘米、8厘米;不可能为10厘米,这样物距就等于两倍焦距了,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B
【解析】
凸透镜的焦距f=10cm,像距
v=30cm>2f=2×10cm
则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
f
10cm所以u=13cm符合题意,即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解析】
已知f=10cm,u=35cm>2f,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A
【解析】
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2f>20cm>f,得到20cm>f>10cm.蜡烛向透镜移动8cm,物距是20cm﹣8cm=12cm,20cm>f>10cm,物距和焦距关系有两种可能: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7.D
【解析】
当物体距凸透镜焦点10cm处,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物体距凸透镜焦点10cm处,所以物距u=10cm+f,即2f>10cm+f>f,解得f>10cm,所以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5cm,故D正确。
故选D。
物体距凸透镜焦点1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确定凸透镜物距和焦距的关系,从而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取值范围。
8.B
【解析】
由题意可知,像距大于30cm也就是像成在了二倍焦距以外,此时的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也就是物距应大于10cm,而小于20cm,故B符合题意.
9.A
【解析】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物距,即
解得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10.A
【解析】
A.手影是光射到不透明的手上,在手后面留下阴影,所以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用放大镜看字,是透镜的应用,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筷子弯折,是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湖中倒影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A。
11.B
【解析】
三次实验的物距都是15cm,透镜a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体处于a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即
解得
透镜b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体处于b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
解得
透镜c使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体处于c透镜的焦距之内,则c透镜的焦距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解析】
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像距是 25cm,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12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解析】
物体由15cm即大于一倍焦距处向30cm即大于二倍焦距处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都是实像,而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也变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A
【解析】
在凸透镜成像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体位于一倍焦距以内,即
u=30cm则f>3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A
【解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小强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50cm>2f,所以f<25cm.
故选A.
16.D
【解析】
平面镜对光起反射作用,使光返回到原来介质中,能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是通过对光的折射实现的,只要不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都会发生改变;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是通过对光的折射实现的,只要不经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都会发生改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 17~34 倒 远离
【解析】
[1]若放映机镜头的焦距为17厘米,则放电影时,物距应该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在17~34厘米范围内。
[2]由于投影仪成的是倒立的实像,若要使荧幕上的画面正立,胶片必须倒放。
[3]如果换一块更大尺寸的幕布,为了使画面布满荧幕,像变大了,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需将放映机远离荧幕。
18. 会聚 凹 甲
【解析】
[1][2]由图示可知,甲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乙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3]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利用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因此其原理相当于图中透镜甲。
19. 凸 会聚 实 乙
【解析】
[1]人的眼球结构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形成一个缩小的,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实像。
[4]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若要使成的像在视网膜上,需要选择凹透镜来矫正。
20. 运动 (c) 真空
【解析】
[1]以月球为参照物,地球相对于月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地球相对于月球是运动的。
[2]日食现象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a)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b)是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c)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谈话。
21. 60~70 缩小
【解析】
[1][2]因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蜡烛位于光具座的A点时,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即物距u=30cm,此时
u>2f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屏应该在60~70厘米两条刻度线之间移动。
22. 凹透镜 发散 甲 甲
【解析】
[1][2]如图所示甲、乙两块透镜,甲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乙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所以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乙是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
[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即甲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放大镜是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能作放大镜的是甲。
23. 凸 小于 正 虚
【解析】
[1][2][3][4]图中通过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可知此透镜是凸透镜,此时左眼应该在焦距以内,故凸透镜离左眼距离小于15厘米,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玲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4. 凸透镜 会聚 缩小 照相机
【解析】
[1][2][3][4]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像的形成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5. A 左
【解析】
凸透镜既可使物体成实像,也可成虚像;成实像时,像与物分居凸透镜两侧;成虚像时,物与像在凸透镜同一侧。如果凸透镜放在A点左侧,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符合成虚像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同一侧,且物距越大像距越大的特点,故符合题意。如果凸透镜放在AB之间,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则此时成的像是实像,AB两点均在一倍焦距以外;因此光源在B点时,成的像为实像,像与物在凸透镜两侧,即光源在B点时的像应该在B点左侧,不可能在C点,故不符合题意。若凸透镜在BC之间或在C点右侧,光源在A点时,若成虚像,则像点在A点的左侧;若成实像,则像点在透镜右侧,不可能在B点,故不符合题意;因此凸透镜在A点左侧。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