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一、二单元练习题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是( )
A.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
B.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C.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有史学家说:“到了19世纪,来和我们打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近代最先“来和我们打麻烦”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日本
3.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下面为鸦片战争前后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变化表。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输华商品总值(英镑)
1837年 90多万
1843年 145.6万
1845年 239.4万
A.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赔款2 100万银元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
5.“当我们走进行宫的时候,火声劈劈啪啪,很是使人震惊。殷红的火焰映在放火的军人们的面庞上,使他们看起来仿佛恶魔一样。虽是毁坏他们所不能恢复的东西,却洋洋自得地觉得很是光荣。”19世纪中期西方随军记者的这一描述反映了( )
A.英国军队攻陷镇江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日本军队攻占旅顺
D.八国联军进占北京
6.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条款是( )
①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增加大量赔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7.《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8.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着双重的历史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失败的根源是内外夹击
9.奕 排行第六,又力倡洋务,于是被称为“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之称;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晚年则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是由外国侵略者领导的
B.发展近代军事、民用、交通工业,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用西方先进技术进行自救之过程阻力重重并不一帆风顺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10.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11.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曾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他这样说的依据是左宗棠( )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新疆
C.在新疆设立行省 D.收复台湾
12.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雅克萨之战
C.黄海海战 D.《马关条约》
13.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13%,到19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3%。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B.中俄《瑷珲条约》的影响
C.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
D.《北京条约》的影响
14.条约的签订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过程。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清史纪事本末》:“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材料中的“志士”包括( )
①康有为 ②梁启超 ③谭嗣同 ④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1898年,清政府发布谕令:“图治之法,以农为体,以工商为用……兼采中西各法,讲求利弊,有能创制新法者,必当立于优奖。”清政府在这一谕令中( )
A.提倡发展工商业
B.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
C.主张重农抑商
D.否定洋务运动
17.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②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③它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
18.“庚子之岁,洋兵到处掳掠,奸淫烧杀,民不聊生。当时有血气者,号称义民,组织人们奋起反抗。先生当时年五十四岁,即参加该团张德成部……尤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一役……(洋兵)弃曳而窜,时人称快。”材料反映的抗争是( )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台湾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19.“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至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这是一位记者目睹发生在光绪二十六年的一场战争后记录下来的,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
A.外来侵略客观上促进国家意识的觉醒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21.“经过这场战争,北京的官员就这样创立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新秩序,而滞留在长城以外承德避暑山庄的朝廷则怀恨在心。随着新条约的履行,热河和北京之间的观点分歧不断扩大。”这场战争使(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中国出现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2.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后,一边进行海防整顿工作,逮捕烟贩,一边通知限令外国鸦片贩子将所有鸦片尽数上缴。然后,他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此历史事件( )
①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②标志着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 ③成为英法联军发动战争的借口 ④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严惩外国侵略者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反对封建统治 D.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24.近代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下示意图反映的现象是( )
A.列强在中国侵占了大量的领土
B.列强所获赔款迅猛增长
C.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沿海深入腹地
D.列强接连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5.某条约的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这规定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 )
A.增加了中国劳动人民沉重的负担
B.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C.使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6.美国某学者评价洋务运动时说,洋务运动既不是政变、革命,也不是一个新的时代,只不过是依仗全体士大夫的能力与努力,在历史难以避免的没落过程中留下的一个小阳春,是企图重新建立“中国保守主义的立足点”。对这些言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B.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主要是封建的统治阶级
C.洋务运动最终没有让中国富强起来
D.洋务运动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宣告全面破产
27.下图中空白处应填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非选择题
2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和民族屈辱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在此以前,中国是东方的庞然巨物,亚洲最大一个封建制度的堡垒。但是,英国兵船鼓浪而来,撞倒了堡垒的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简表
项目 1894年前 1895—1900年
外国在华开设工厂 80件 933家
外国资本在华 投资总额 2 800万元 5.2亿元
——周一良《新编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894—1900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材料三 第十二款:西历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中国六月初九日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全权大臣奕劻、李鸿章电报》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趋势;分析造成近代中国历史现状的根本原因。
29.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 洋务军事企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先。
——李鸿章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以及主要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
(3)材料三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 试从目的和影响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民族复兴。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1)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 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
材料二 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它也力图将朝鲜据为己有,在各国列强钩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意图一决雌雄。
(2)材料二中“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指向谁 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上述材料反映出在侵华过程中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案
1-5DAACB 6-10AABCC 11-15BCCCA 16-20AAADA 21-25BADCD
26-27DD
(1)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原料产地和商
趋势: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与投资总额快速增长;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或《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列强也可在华开厂)。
趋势: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原因: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
29、(1)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2)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民用企业为军事企业的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缓解清朝的财政紧张状况。
(3)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0、(1“自强、求富”。①创办军事和民用企业。②建立新式海陆军。③创办新式学校(教育)。
(2)开国会,立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目的都是救亡图存,影响上都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勇于创新,敢于变革;等等。(任答一点即可)
31、(1)《马关条约》。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等等。救亡图存。
(2):帝国主义。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等。
(3)钩心斗角、你争我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