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15 22:2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8~P49 吉林省教育社区%u P%oK.r[ub!y
教学目标:
"i2fj-oH1a6{i0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经历猜测、验证、总结、应用等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7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数学思考能力,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6r WxH
o2{ NV0s(~(@%\教学重点:探索和归纳乘法分配律,亲历规律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探索和归纳乘法分配律。 吉林省教育社区"_ i$X
T~ i&vz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 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算式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购买玩具”,在解决购物问题的过程中生成三组算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情境,以购物总价这个典型问题,构造出一个能够呈现乘法分配律的生活实例。)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从三组算式入手,寻找结构上的共同点。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建模)
2、从算式的意义来理解三组等式的相等关系。
左边表示几个几,右边表示几个几?
(设计意图:将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放到乘法意义的框架之下,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本质。)
3、猜左猜右游戏:出示等号左边部分,猜右边。或出示等号右边部分,猜左边。
师:你是如何想到的?(引导学生从算式的意义、左右两边的联系角度来表述。)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从算式表征的发现,升华到结合乘法分配律意义的主动建构。)
三、举例验证,总结规律
1、举例验证
师:同学们,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等式来吗?试着写一写。
师:他写的对不对呢?咱们来分析一下:
学生用分析的方法自己检查订正。
(设计意图: 通过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让学生在大量实例中,真切感受到乘法分配律的真实存在,同时积累更多的感性材料与学习体验。)
2、符号表示
师:能否写出一个等式,能表示出我们刚刚写出的所有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个性化符号表示,让学生亲历“具体事物—个性化符号表示—数学地表示”这一符号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揭示课题
四、反馈练习、实践应用
给大家准备了两个数学小游戏,你们想尝试一下吗?
游戏一:热身游戏 填填看。
(12+17)×9=□×9+□×9
25×(□+□)=25×4+25×7
6×(5+7)=□×□+□×□
(设计意图:乘法分配律的简单应用,意在加强学生对其结构的熟练掌握。)
游戏二:快速抢答。
(25+21)×4=25×4+21×4的得数是多少?
用那个算式计算的?为什么
(设计意图:体验恰当地使用乘法分配律能够使运算简便,感受学习的价值。)
五、总结学法,评价激励
回顾这节课,在经历了猜测、验证、总结后,我们又研究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你们喜欢这种学习方法吗?既然这样,就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继续探究和发现数学规律,好吗?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所进行的猜测、验证、总结、应用等学法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体验进行提炼,从而掌握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
附录1:板书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30+22)×2=30×2+22×2
(30+10)×22=30×22+10×22
(25+21)×4=25×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