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8.1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8.1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15 22:3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课名 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数学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四年级 授课日期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张丹教授在《统计与概率内容分析》中指出: 使学生树立数据分析的观念,最有效地方法是使他们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不仅仅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将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中,学到新知,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学段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第二学段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第三学段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本节课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顾数据统计的简单方法的价值,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直观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习风格/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经验,掌握了搜集整理数据的一些方法。 【学习本知识的前期知识掌握情况】 并能在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但还不能清晰的体会今天所学的《条形统计图》所拥有的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技术使用能力】 利用paid辅助教学,创设了适合中年级学生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习(教学)目标分析
1、 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数据的大小,便于观察和比较。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进行直观的分析。 2、 经历统计图的形成过程,通过讨论理解直条的长短与纵或横轴有关,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3、 在读图,画图以及对图中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基于数据做出判断,预测等活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4、 通过应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教学)重难点分析
1、经历统计图的形成过程,通过讨论理解直条的长短与纵或横轴有关,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2、在读图,画图以及对图中信息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基于数据做出判断,预测等活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学习(教学)方法、媒体、资源分析
【学习(教学)方法】 在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演示、分析、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学习,主体建构数学知识。 【媒体/终端/网络环境等】 利用paid辅助教学,创设了适合中年级学生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资源/软件等】 教学课件,paid
学习(教学)过程分析
学习(教学)阶段 学习(教学)活动 教师作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活动一: 请你统计一下,每项世界遗产的数量,并尝试用画图,画线段等方式,直观的表示这些数据? (或这样提问:请你统计一下,每项世界遗产的数量,并想一想,如何能更直观地表示数据呢?) 学生活动。 预设1:统计表 预设2:可以用直条表示或者用线段表示。文化遗产较多,直条或线段较长,文化景观遗产较少,线段或直条就较短。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初识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利用paid推送学习任务。 8分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初识条形统计图: (1) 怎样表示更直观: (学生介绍自己对统计图的认识和理解) 预设:一个小格,表示一项文化遗产的时候,更方便了。 师:像这样用长短不同的直条表示数据多少的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 看图能知道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对比:这个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内容相同,与统计表相比,统计图什么特点? (板书:直观,便于比较)。 2、 深入认识条形统计图: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并动手画一画。 汇报小组探究结果:展示绘图结果。 生1:每一个小格代表两个。 师:那文化遗产只有3项,该如何表示呢? 生:要占一个半小格。 生2:每个小格代表4个,文化遗产要占6个半小格。文化景观遗产要张4分之三个小格。 生3:每个小格,代表5个。 预设: 生:如果每一个小格表示啊2,数量是3的话,就把第2个小格,平均分成2份,涂色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师:我们可以把大家说的方法,绘制成图,你能看懂吗? 出示“中国世界遗产统计图”(截至2011、6) 师:第一条表示文化遗产的数量有多少项。这里还有一条从下向上的数轴,叫纵轴,告诉了我们什么?有什么作用? 师:(出示下表和下图),一共统计了多少了项目?每个小格代表多少人? 师:观察这个统计图,我认为,表示文化遗产的这一竖条,太高了,能把这个条形统计图,稍作改变,让它看起来更简洁吗? 师:在同学们想办法的过程中,有的不是正好涂满一个小格,你是怎么确定的? 师:思考,数据条的高度,和什么有关系呢? 师小结: 用直条表示数据大小的时候,小格帮了我们很大的忙,但是我们要会根据数据具体情况来确定1个小格表示几,让小格合理的发挥作用,统计图才能更简洁实用 经历统计图的形成过程,通过讨论理解直条的长短与纵或横轴有关,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在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单位的大小,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设计,使学生经历确定数据条高度,位置,并给数据条涂色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地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进行数学分析。 ppt教学课件。 22分钟
三、拓展提高 1、 读图能力。 出示下图:看图分析信息: 师:这幅图,跟我们刚刚见过的统计图很像,但又不完全一样,你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 “某小学2013年5——8月份用水量统计图” 师:5月份的数据大约是多少?你还能从图中知道什么? 生1:这幅图的每一个单位代表500. 生2:6月份用水量最多。 2、2012年5月4日《新京报》报道: 2001年——2011年北京市民用蜂窝煤年销量统计图 预设:煤炭燃放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会严重污染空气,造成空气质量下降。为了提高空气质量,北京市近几年大力压减燃煤总量,已取得显著效果。燃煤消费量的减少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条件。 2、 根据数据完善统计图: 出示下图:题目中,统计图的数据条横过来了,你还能看懂吗?请将他补充完整。 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师:从以上的报道中,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为什么要压减燃煤总量? 师:你能看出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从形式的变化中感受条形统计图不变的直观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利用paid推送学习任务。 10分钟
评价与修正分析
【学习效果分析】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的理解还存在问题。 【媒体使用效果分析】 本节课利用paid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向每个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当学生利用paid作为学习的工具时,极大了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热情。 【评价量规】 问卷测试题: 1、 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大家比赛踢毽子,记录能一次连续踢的个数。比赛结果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课后教师围绕本节课的三维目标,采用问卷测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后测。 测试结果表明,第1题,全班51人当中,有47人能够准确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正确率达到92.2%, 第2题,有45人能够正确解答,正确率是88.2%,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的理解还存在问题。 总之,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
1. 统计观念的培养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通过怎样使数据更直观的表示出来的问题,将学生带入了条形统计图的学习,然后围绕数据进行讨论,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逐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数学活动经验,完成描述性数据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2.素材的选择 本节课更加注重学习素材的选择,在引入部分利用假期旅游这一热门话题作为素材,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分析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感受其直观的特点,在拓展部分,选取了三个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研究的内容,在绘制统计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发现,当遇到数据偏大时,可以通过改变纵轴单位“单位”,(即每格代表几),使统计图更简洁,通过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统计在日常应用的广泛性。 3、 paid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利用paid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向每个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当学生利用paid作为学习的工具时,极大了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热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