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15 23:2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京版小学数学教材9册第30页例2
指导思想:
《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要学生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对于学生而言,问题解决是学生的难点,就如同语文中的写作一样。它们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既包括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还包含了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小数乘除法运算之后,利用小数乘除法进行
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是感受小数乘除法的价值。从例题的呈现形式来看:本题是一个问题和解题思路比较开放的是实际问题。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中年级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但低、中年级的解决问题较为简单,大多解题步骤只有一步或二步;而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相比较而言会稍微复杂,大多解题步骤在三步。当碰到这样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如何解决是学生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生长点,也是本节课的生长点。
教学目标:
利用条件问题联想,培养学生提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
生的应用意识。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同上1、2
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回顾旧知。
导入语:今天我们的学习从一幅图配字开始,你们想看吗?
师:谁能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又写了些什么?
师:你觉得在解决芳芳和妈妈爬山问题时,会用到哪些数学知识?
预设1:速度、时间、路程;
师:你能说说你怎么想到这组数量关系的吗?
生:通过5千米、1.5小时,我想到了这组数量关系。
师:你是通过芳芳说的两个条件想到这组数量关系的。那通过妈妈说的条件,
你又会想到了什么数量关系?
预设2:部分、部分、整体;
师: 谁能完整地画批一下本题的数量关系?
生:平均每小时走5千米-------速度
1.5小时-------时间
我们已经走了6千米-------已走的路程(部分)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让学生筛选出解决爬山问题所需的数量关系,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条件、问题联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师:通过画批,这些条件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根据这种联系,你能提出一步就
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1:从山脚到山顶有多少千米?
师:这个问题谁来列式解答,说明列式依据!
生:求这个问题就是在求路程,因此,速度×时间=路程 5×1.5
预设2:她们已经走了几小时?
师:这个问题谁来列式解答,说明列式依据!
生:求这个问题就是在求已走的时间,因此,已走路程÷速度=已走
时间 6÷5=1.2
评价语:通过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并解答,我觉得你们一下就找到条件之间存在
的关系,而且你们提的问题真是有理有据!除了可以提这两个问题,我
们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3:她们还需要走多少千米才能到达山顶?
预设4:她们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山顶?
师:这两个问题好像比较复杂了,我们选取最后一个问题进行研究!
独立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知道些什么?
小组合作:1、讨论解题思路 2、记录解题过程 3、说清算式含义
[设计意图]
利用条件联想让学生理解条件之间的关系,问题联想确定解题思路。从而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汇报交流,展示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汇报要求:先说解题思路,说清算式含义。
预设1:
师:这种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 谁能把这个方法对应的解题思路变成支字图吗?
预设2:
师:这种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 谁能把这个方法对应的解题思路变成树形图吗?
对比:同学们一下想到了用两种方法来解答,真了不起!观察算式最后一步,它们都在求剩下的时间,为什么一个用除法,一个用减法解决呢?
师:谁能把这个方法对应的解题思路变成树形图吗?
评价:看来我们对问题理解角度不同,解题思路就不同。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我们一起来看“每小时行5千米”这个条件,老师把这个条件变成了线段图。
线段图演示:
师:通过这个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她们行1千米需要几小时?
师:观察图,5千米变成了1千米了,那“行1千米需要几小时”这个问题你会
解答吗 谁能上来指图说一说!
生:1÷5=0.2(小时)
师:通过行1千米需要0.2小时这个条件,你还能想到其它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吗?
请你把过程写在学习单上在!
预设3:
预设4:
对比:同学们又想到了两种方法来解答,真了不起!观察算式最后一步,它们都在求剩下的时间,为什么一个用减法,一个用乘法解决呢?
评价语:通过你们的汇报,看来我们对条件、问题的理解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
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
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收获与体会
师:课上到这里已接近尾声,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在解决问题时,
我们都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1:画批数量关系
生2:条件问题联想
生3:画图
生4:枝字图
总结:看来方法的学习和灵活应用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今
天的学习可以对你以后的学习有帮助,下课!
五、课后作业,能力提升。
[设计意图]
练习反馈,检验学生利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情况。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数量关系
条件问题联想
画图
本节课设计特点:
以数量关系为依据,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应用意识;
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展示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利用枝字图理解每种思路
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在教学过程,教学学生解题的策略,即利用条件问题联想解决实际问题;
芳芳
妈妈
她们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山顶?
1小时
5千米
小时
1千米
下山的速度是上山的1.2倍
她们下山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