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6 14:5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复习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某历史文件中有这样的表述:“现在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工人阶级应时刻的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些内容应出自(  )
A.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B.八七会议文件《告全党党员书》
C.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
D.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2.“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这种“新”的核心内容是(  )
A.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B.民主与科学的时代情怀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3.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为1∶30,1928年到1938年间,中外商标比例变为1∶4。这反映出(  )
A.列强侵略的加剧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的抵制 D.官僚资本的压榨
4.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留下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里所说“共同奋斗”的主要成果是(  )
A.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
D.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5.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其最大革命成果是(  )
A.革命势力从长江流域发展到黄河流域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黑暗统治
C.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并消灭陈炯明势力
D.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革命目标
6.下面漫画为《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作如是想》。图中文字为:大拉司存在外国银行最靠得住了。其中拉司为上海话,意为钞票、金钱。漫画表明(  )
A.北洋军阀鱼肉百姓投降卖国
B.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腐败严重
C.中国财政金融被列强所控制
D.官僚资本主义日益发展壮大
7.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8.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9.毛泽东主义决不只是苏维埃战略的创新版,也不是正统列宁主义的范例,而是一种为适应中国20到30年代之军事政治国情而作出的原创性思想。此评价主要是基于毛泽东(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作用
C.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10.1923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以“党内合作”方式与国民党合作,对中共的反对意见未予理睬;孙中山则拒绝“联合”而认同“党内合作”,最终中共遵照组织原则,以“党内合作”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突出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
A.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 B.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
C.孙中山的革命性丧失 D.国民党对中共的合并
11.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蒋介石曾说,“我们中国要在20世纪的世界谋生存,没有第二个适合的主义”,必须确立三民主义“为中国唯一的思想,再不许有第二个思想来扰乱中国”。这一言论可以用来说明蒋介石 ( )
A.坚定地捍卫三民主义
B.表达争取独立的决心
C.借此树立民众的信心
D.为专制独裁制造舆论
12.20世纪前期,上海很多工厂职工热衷于自发组织兄弟会、姐妹会和关帝会等,以及加入广东帮、宁波帮和山东帮等地方帮口,希望以这些组织为靠山。这说明了,当时(  )
A.成立共产党组织的必要性
B.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上海的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D.上海的社会治安比较混乱
13.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14.北伐战争虽然取得胜利,但我们仍说国民革命是失败的,其最主要的理由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被俘就义
B.国共合作破裂
C.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
D.蒋介石、汪精卫篡夺了革命领导权
15.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下列有关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会师是克服右倾错误的成果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吴起镇
C.会师意味着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D.会师后我党实现了伟大转折
16.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17.《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8.中共二大发表的宣言说,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工人阶级将会变成推倒在中国的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领袖军。由此可知,中共二大(  )
A.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B.认为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
C.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D.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19.观察图片,对图中历史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秋收起义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南昌起义后,主动向广州转移
C.按八七会议精神开展土地革命
D.运用游击战术粉碎国民党“围剿”
20.“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歌词描绘的场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国民革命军北伐失败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红军创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井冈山,我们来了!”2010年3月28日,著名词作家陈晓光、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徐沛东、叶小钢等我国音乐界领军人物刚到井冈山,就迫不及待直奔井冈山五指峰、毛泽东同志旧居等革命历史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井冈山红色文化,听取井冈山精神报告会,寻求创作素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井冈山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出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勇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材料二,谈谈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做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
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须符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夏,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认为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他们放弃以往毛泽东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阵地战代替游击战或运动战,主动出击敌人防守坚团的阵地。进攻受控后,又采取消极防御方针,实行分兵把守,短促突击。结果,红军奋斗一年,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摘编自《历史(Ⅰ).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征胜利的标志,并简析长征胜利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解析:根据题干“现在中国革命的根本内容是土地革命”“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把发动秋收起义作为最主要任务,故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建党内容,排除A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此时土地革命已经结束,排除C项;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旨在为中共工作中心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做准备,排除D项。
2.C 
解析:五四运动暴露了帝国主义的虚伪,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并成为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故选C项。
3.B 
解析:由材料商标比例的变化说明民族工业的数量明显增多,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从材料比例来看,列强的企业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民族工业的速度,排除A项;“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只能说明中外工商业企业的发展情况,无法说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排除C项;“1923年以前”从时间上判断,官僚资本尚未形成,排除D项。
4.B 
解析:孙中山遗嘱体现了新三民主义思想,在该思想指导下开展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B项;1915年护国运动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排除A项;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新道路,排除C项;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排除D项。
5.B 
解析: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故选B项;国民大革命促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排除A项;广州国民政府是在北伐之前就已经成立,排除C项;D项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的目标,不是成果,排除。
6.B
解析:《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作如是想》的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末,此时北洋军阀统治已基本被推翻,故A项错误;根据漫画的时空判断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再根据“大拉司存在外国银行最靠得住了”及“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可推知漫画映射的是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故B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的当权者转移财富不能说明中国财政金融被列强所控制,故C项错误;在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官僚资本主义还没有壮大,故D项错误。
7.B
8.D
解析: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D项。
9.A
解析:根据“而是一种为适应中国20到30年代之军事政治国情而作出的原创性思想”可知,强调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即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10.B
解析:“党内合作”并不意味着中共领导层的软弱妥协,故A项错误;中共当时十分弱小,而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有着较大的影响力,采取党内合作能够更好地使中共成长起来,为中共培养更多的组织内的人才,也能够更好地去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党内合作”方式是特定内外形势的产物,故B项正确;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体现了革命性,故C项错误;“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以成员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以国民党组织的名义展开工作,不是合并,故D项错误。
11.D
解析:蒋介石并非要坚定地捍卫三民主义,而是借三民主义来维护个人权威,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表达争取独立的决心,也无法体现借此树立民众的信心,故B、C两项错误;据材料“我们中国要在20世纪的世界谋生存,没有第二个适合的主义”和“为中国唯一的思想,再不许有第二个思想来扰乱中国”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蒋介石在为专制独裁制造舆论,故D项正确。
12.A 
解析:由材料“上海很多工厂职工热衷于自发组织兄弟会、姐妹会和关帝会等,以及加入广东帮、宁波帮和山东帮等地方帮口,希望以这些组织为靠山”可知工人团体的迅速发展促使代表工人阶级利益政党的建立,故选A项;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而非上海的阶级矛盾,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上海的社会治安,排除D项。
13.B 
解析:该会议先是在上海举行后又转移到嘉兴南湖举行可知是1921年召开的中共一大,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胜利是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排除D项。
14.C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中国社会性质未能改变最能说明国民革命的失败。
15.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长征会师是克服“左”倾错误的成果,故A项错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故B项错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意味着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中国革命新局面开始了,故C项正确;会师并不能说明我党实现了伟大转折,故D项错误。
16.C
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有人反对……有人主张……”说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了”表述太绝对,故D项错误。
17.A
解析:“八七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故选A项。
18.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共二大上,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做了正确分析,说明对国情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故选C项。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没有居于领导地位,排除A项;资产阶级当时是可以团结的对象,而非是革命的敌人,排除B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以后,排除D项。
19.A
解析:从图中信息“长沙”“文家市”“井冈山”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率领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乡村进军,从此,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故A项正确。
20.D
解析:材料“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描绘的是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是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
(2)“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对革命充满信心。
“勇闯新路”:抛弃城市中心论,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
“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革命因素。
(3)井冈山精神是今天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利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革命传统的弘扬。
解析:第(1)问,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具有开创性的革命贡献的角度来归纳。第(2)问,根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的背景、斗争的史实来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型设问,可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2.(1)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
(2)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23.示例一
主题: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说明: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总之,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示例二
主题:江西省是中国红色摇篮。
说明: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江西是人民军队的摇篮;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江西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江西是苏维埃共和国的摇篮。
总之,江西省是我国“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苏维埃共和国的摇篮”。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主题须符合材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例如,“主题”由三幅图可以得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或江西省是中国红色摇篮。“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如何探索革命道路或三个事件的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即可。
24.(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失败);“左”倾错误影响。
(2)标志:1936年10月3大主力会宁会师。
意义:摆脱了狭小的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为抗日战争准备条件。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红军奋斗一年,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可归纳出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的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3大主力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长征的意义可从为革命培养骨干力量、开辟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为抗日战争准备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