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6 10: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在交流平台部分,总结观察方法并学会运用。词句段运用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能迁移运用。借助动物的家的名称,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词准确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学习日积月累时,了解气象方面的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感受古代先民善于观察、总结的品质,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的内容训练。
2.总结连续观察的好处;积累词句和表达的准确性;背诵谚语。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交流运用细致观察的作用。朗读比较,体会句子不同意思的表达。积累与气象有关的谚语。
【教学难点】
了解各种动物的家,体会准确用词,理解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单元回顾:出示本单元的课文课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学生自主交流自己印象深刻、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
2.交流示例:出示教材第一个例子,学生先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品析,教师再进行引导。
(1)运用动词,描写细节,准确表达。
(2)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目的:让学生意识到准确的表达源于细致的观察。
3.小组合作:出示教材第二、三个例子,引导学生朗读语句,圈画关键词,交流探讨作者的观察方式。
(1)“不几天、后来”——连续观察
(2)“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视觉)、“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听觉)——调动多种感官,同时还要用心想。
4.观察方式小结:怎样细致地观察事物?
明确:(1)连续性观察:时间前后……
(2)调动多种感官:眼看、耳听、鼻闻、手摸……
(3)按规律观察:调查研究……
(4)……
5.补充拓展:怎样观察事物?
提示:多角度观察+有序观察+查阅资料→观有所得。
学生自主交流发言,教师再做点拨,引导学生围绕以上几点进行交流,使学生学会观察,有法可循。
6.迁移运用:出示范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文段中体会如何运用观察方法观察事物,准确地写出事物的变化。
点拨: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及时记录,为习作积累素材。
(二)词句段运用
1.交流讨论:出示教材示例,学生自主完成练习,交流自己的发现。
提示:动物的“家”有不同的叫法。
目的:使学生意识到用词准确的重要性。
2.补充说明:有些词语的搭配是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出示例子,加以说明,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进一步使学生意识到用词准确的重要性。
(1)“厩”只能与“马”搭配组成“马厩”。
(2)区别“狗洞”和“狗窝”。
(3)“窟”指洞穴,只能与“兔”搭配组成“兔窟”。
3.交流讨论:以鸡的“家”为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词语表达的丰富性,感受汉语文字的魅力。
提示:鸡窝、鸡笼、鸡舍、鸡圈、鸡棚、鸡场。
点拨:环境、材质、规模不同,那么名称也不同。
4.自由表达:联系实际,说说你知道的动物的家。
5.思维拓展:交流动物的“家”后,可以出示一些事物,提问学生“它的家在哪里了?”或“这是谁的家?”
目的: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灵活表达。
6.比较体会(一):对比朗读语句,理解加点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
(1)理解加点词“逐渐”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2)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7.迁移运用:先观察图片,再用文字描述图中气球大小的变化过程。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准确用词表达事物的变化。用不同的语句表达相同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8.比较体会(二):出示教材例子,对比朗读语句,理解加点词语“最多”,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
(1)理解“最多”的意思,体会用词准确的好处。(2)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三)日积月累
1.了解谚语:播放视频,了解谚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点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谚语积累:展示教材谚语,学生自主朗读,思考这是关于哪个方面的谚语。
3.理解含义:朗读谚语,联系生活,说说你的理解。(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前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交流教材中谚语的意思,教师点拨。了解教材中谚语的意思后,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先民善于观察和总结的品质。
4.背诵补充:学生齐读谚语后自主背诵,教师鼓励学生当堂背出来。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谚语。
5.拓展积累:关于气象方面的谚语还有……
学生自主发言分享,教师再做补充,学生朗读识记。鼓励学生课后积累摘抄更多的谚语,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