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共2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6 07:4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李凭箜篌引
李贺
一、知人论世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人,后世称李昌谷。 唐朝中期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之说。 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 李贺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著有《昌谷集》 。
李贺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 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 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后人誉为“诗鬼”。 27岁英年早逝。
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二、题解
李凭,当时供奉宫廷的梨园弟子,以善于弹奏箜篌著称。“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卧式箜篌
竖式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三、诵读体味
四、研读赏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高秋”点明演奏时间、环境(秋高气爽、明净高远)。“张”字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体现音乐的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空山”句写音乐效果(侧面衬托),诗人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落笔,以实写虚,移情于物,把云写得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颓”字和“张”字构成饱满和无力的对比,“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听到夺人魂魄的乐声为之凝神驻足、忘记流动。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江娥”句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点出了音乐的幽怨低回,仿佛湘夫人对竹挥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仿佛善鼓瑟的神仙素女愁容满面 。与“空山”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侧面写音乐效果。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融”字来极力渲染音乐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天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承接“紫皇”,想象声音高上天际,冲破了天空,让秋雨倾泻。
“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可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从天庭描写到神山,写出了音乐的感染力。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像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侧面写出了李凭弹奏乐曲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人间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天上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神山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
音乐效果
五、总结艺术特色
1.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2.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以行云为之静止、江娥为之啼哭、神女为之悲愁、月亮寒光因之融化、紫皇为之感感动、石为之破、天为之惊、雨为之降、老鱼为之跳跃、瘦蛟为之起舞、吴刚为之不眠等众多神话意象,来表现李凭弹箜篌的超凡技艺与神奇魅力。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通感的手法把诉诸听觉的音乐充分的形象化、视觉化,化无形为有形。
(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句,运用大胆的夸张,写出了音乐的非凡魅力。
(3)紫皇”一语双关,兼指当时的皇帝和天帝。
(4)“二十三丝”借代箜篌。
六、李贺经典名句积累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十三首·其五》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金铜仙人辞汉歌》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致酒行》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