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32张PPT)+2内嵌式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32张PPT)+2内嵌式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6 15:0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 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程标准: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时空坐标
劳动工具:又称生产工具,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标志。
劳作方式:泛指劳动方式,包含劳动者和劳动工具,又包括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集体劳作:土地私有制产生前,劳动力聚集一起在土地上共同耕作,共同收获。
农业家庭式劳作: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家庭生产,自给自足。
庄园式劳作: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中进行大规模集体劳作
概念解析
材质
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
石器
时代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中国:石斧、石锄、石镰、骨耜、末期出现石犁)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中国:木、石、骨、蚌质农具为主,出现青铜铸造农具但数量有限(距今 5000年左右,己出现小件青铜器)
铜器
时代
铁器
时代
公元前15——前14 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治铁技术
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唐朝曲辕犁(标志步犁定型)
一、古代的生产工具
(一)农业工具
1、耕作工具
石锥
石凿
木耜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骨耜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藏
石耜
重庆三峡博物馆藏
铁耜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铲
铁犁铧(战国)
1万年年前
刀耕火种
七八千年前
锄耕
五六千年前
犁耕出现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材料 "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17世纪以前,西方各国一般都是采取熟铁低温冶炼的办法,钢铁不能熔化,铁和渣不易分离,碳不能迅速渗入。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中国发明了灌钢法,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为世界冶炼技术的发展做出划时代贡献。
灌钢法
灌溉工具 畜牧
中国 原始社会 陶器
先秦 杠杆原理 秦汉 —— 明清 ①东汉末—翻车 ②唐朝——筒车 世界 古埃及 ——杠杆 弓箭、网抓捕
厩、圈、槽饲养
2.灌溉工具与畜牧工具
圈厩
马槽
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桔槔(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翻车,三国马钧革新翻车
筒车
趋势: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②从人力到自然力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
使得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提高了灌溉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材料一:杜甫在田园诗《春水》中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己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材料二: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其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请思考材料反映的是哪两种生产工具的发明,生产工具的发明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综合探究
筒车、耧车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 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对社会转型的作用。
历程:①春秋末期,人们已开始用牛耕地。②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③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④唐朝曲辕犁的应用进一步完善铁犁牛耕。
作用:①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②开垦荒地、私田增多、各国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③诸侯争霸割据、各国变法,宗法分封制破环到封建制度逐步确立;④出现百家争鸣;制定成文法。
综合探究
(二)手工业工具
纺织 陶瓷 冶金
中国 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骨针 新石器晚期—陶纺轮 泥条盘筑 新石器晚期—坯车 新石器晚期
——冶铜
先秦 西周晚期——冶铁
秦汉 — 明清 汉朝——纺车、提花机 元朝——纺织机成为必备 南朝——匣钵 唐宋——支钉 东汉——水排
南北朝——灌钢法
世界 纺车 --------------- 小亚细亚率先掌握冶铁
骨针
陶纺轮
提花机
织布机
纺纱机
2013年,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
墓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机模型。这四件提花机模型是随葬用品,其形制前所未见,堪称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提花机模型。它们的出现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的空白,成为汉朝成都纺织业的重要见证。
工匠使用坯车制坯
匣钵
支钉
《农书》中的卧轮式水排图水排复原模型战国时期双镰铁范8
后母戊鼎




材料一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田。”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劳作方式是什么?农业集体劳作、农业家庭式劳作材料二“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汉书·食货志》二、劳作方式的发展(一)农业劳作方式农业庄园式劳作 背景 中央集权弱化,割据势力增强
特点
代表 罗马
中古西欧
魏晋南北朝
①奴隶或农奴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②经济生产市场化程度低,劳动者人身依附于庄园主。
大型奴隶制庄园
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坞堡,除军事作用外有庄园经济色彩
材料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产品。——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1、提高社会生产力;2、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革,推动社会前进;3、有利于社会稳定;4、为国家提供了税源;5、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商品经济,难以产生技术突破,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综合探究(二)手工业劳作方式
种类 生产方式 特点
家庭式劳作方式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一家一户进行生产 世代传承,以父子相继为主,产品供家庭使用
是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
民营作坊 集中生产,并且都固定在限定作坊里 也有世代传承的特点,大多是师徒相授,产品会投放市场,明朝中叶后占主导地位
官营作坊 官营为主,以统治者登记在册,大多也是师徒相授,产品不流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河南安阳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
出土动物骨骼重达32吨,其中绝大多数为骨料,多数经过加工。
① 为系统深入探讨晚商时期制骨工艺和手工业提供重要考古材料。
② 晚商都城制骨业具有惊人规模、高度的专业化水平和复杂的生产组织。
③ 骨制品数量巨大,远超过商王室与贵族的消费需要,生产的主要目的很可能是销售,以商品性生产为主。
④ 对于我们认识晚商社会的经济性质
或生产经济的复杂性有重要意义。
河北曲阳定窑作坊遗址
定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定窑作坊使用约700年,
代表了古代瓷器制造业的高超水平。
辽代定窑白瓷瓶
定窑是中国宋代北方地区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窑场,以烧造白瓷为主。
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经营 形态 出现 时间 生产经营 模式 产品及 流向 流通 方式 地位
官营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西周
春秋
战国
春秋
战国
政府直接
经营,集
中的大作
坊生产。
民间私人
经营
家庭副业
官府专用

皇帝私用
民间消费
的产品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不在市场流通
主要在市场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明中叶前,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最高水平;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明中叶后,在一些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孕育雇佣劳动关系
中国古代社会稳
定的重要因素,
到近代破产。
知识拓展
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
—— 《礼记·曲礼》
材料二:(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
—— 《管子·小匡》
材料三: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弱下去。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特点。
分工细密
技术水平高
经营规模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国家扶持;
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知识拓展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耕作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器)
农业工具的变化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灌溉工具(陶器、杠杆、翻车、筒车)
畜牧工具
农业家庭式、农业庄园式
劳作方式的发展
纺织工具、制陶瓷工具
冶铁工具
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式
课堂总结
1.下列图片可以直接用来印证我国古代(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石犁     骨耜   铁犁犁冠
D
2、唐朝王维有诗云:“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该诗体现出当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刀耕火种 B.集体耕作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C
B
3.旧石器时代盛行打制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等,新石器时代盛行磨制石器,常见的有斧、刀、镰、犁等。这变化反映了( )
A.早期生产工具受自然条件限制
B.早期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C.早期农业生产工具已发展成熟
D.早期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4.古代的赫梯王把铁视为专利,不许外传,以至
铁贵如黄金。当时他们所制造出来的铁兵器
——赫梯弯刀(见右图),曾使埃及等国为之胆寒。
这说明(  )
A.先进技术有利于军事扩张 B.铁器是权力和地位的唯一象征
C.赫梯王国阻止了铁器传播 D.赫梯弯刀是当时最先进的兵器
A
A.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5.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C
6.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1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00多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7、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反映了西欧庄园的一大特征是( )
A.开放性 B.商品经济为主
C.自给自足 D.集体式劳作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