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四单元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读
02
名师导练
03
课外技法专练
04
群文阅读推荐
05
名师导学
语文要素 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
(1)由事及理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先叙述事情,然后自然生发议论,并在议论中揭示主题。
(2)由事及理写法的特点:①由事及理,事是议的依托、基础,议是叙的深化、目的。叙事,是为了说理;说理,是叙事的自然生发。“理”是所叙之事包含的理。②这类文章中,叙事占很大的比重,不仅要具体,更要生动。具体,说理才能水到渠成;生动,才能让读者在愉悦中感悟道理。③这类文章阐述的“理”,有着作者自己的体悟和发现,应该是普遍的道理,是真理。
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
课文主要叙写了“我”小时候一次攀崖脱险的经历,“我”从中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碰到怎样的危险与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就能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
技法点睛 如何清晰地叙述一件事:
(1)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可以借用表示时间转换的词语写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
(续表)
技法点睛 (2)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完成,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会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使文章的层次清楚、明了。
(3)可以借助时空转换,呈现事情的不同阶段,如设置伏笔和悬念。
(续表)
名师导读
1.背景解读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他早年曾经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曾发表百余篇短文,在美国文化学术界声望极高,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课文记叙了“我”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步脱险的经历,从这次经历中,“我”悟出了一个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无论是多大的困难,我们只要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此后,这个道理成了“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冒险:同伴爬悬崖,“我”犹豫不决——担心、害怕
叙事 遇险:进退两难,孤立无援——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脱险: 父亲指导,摆脱困境——③_____________→ 信心萌发→
④_____________→巨大的成就感
说理: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成大胜—达成远大目标
恐惧
无助
毫无信心
信心大增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一个kù rè( )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
(2)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yàn juàn( )了玩弹珠。
(3)“我们走吧!”有人fù hè( )着。
(4)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tū wù( )地耸立在岩石中。
(5)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cēn cī bù qí( )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酷热
厌倦
附和
突兀
参差不齐
(6)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pēnɡ pēnɡ( )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7)他们开始cháo xiào( )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
(8)我往下看,感到阵阵yùn xuàn( )。
(9)我听见有人在kū qì( )、shēn yín( )。
(10)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huǎnɡ hū( ),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11)mù sè( )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怦怦
嘲笑
晕眩
哭泣
呻吟
恍惚
暮色
(12)他用非常正常的、ān wèi( )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13)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línɡ luàn( )的岩石……然后令人jīnɡ yà( )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14)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wèi jù( )的情境,当我感到jīnɡ huānɡ shī cuò( )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
安慰
凌乱
惊讶
畏惧
惊慌失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B.我认出,那些雪地上凌乱闪烁的脚印,是诗,落在树上的雪,不是嫁接,而是塑造。
C.江寺公园这株白兰花的花期就快到了,而且能从5月持续到10月, 参差不齐地开出数百朵花。
D.懂得承受的人,看着青春的脚步越走越远时,不会惊慌失措,更不会郁郁寡欢,而是牢牢捉住时代的脉搏,在分分秒秒间追逐,尽显人生的色彩纷呈。
C
·
·
·
·
·
·
·
·
·
·
·
·
【解析】C.搭配不当。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不能形容“开出”。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成了互联网的顶流,他呆萌的形象变成了人们的青睐,各大特许销售店都已售罄。(把“变成”改为“受到”)
B.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这是教育系统目前的当务之急。(把“扩散”改为“传播”)
C.为了家乡经济,彰武县县长开启直播带货模式,为彰武特色农产品代言。(在“经济”后加上“的发展”)
D.随着中、高考对阅读能力考查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家长们开始重视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删去“使”)
B
【解析】B.重复啰唆。应删去“目前”。
4.仿照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
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 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情。
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
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
新题特训
5.(2022广东中考新题型)《西游记》中有很多经典情节值得精读精思,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精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果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的潜台词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八戒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唐僧说“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则表明了他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不走西边(或:不往西天取经了)
一遇到困难就想着“散伙”
有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课内精读
①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③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
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
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
又能怎样?
④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⑤“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⑥“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⑦“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⑧“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⑨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⑩“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6.根据文意,写出选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毫无信心—信心萌发—信心大增—有巨大的成就感(或:骄傲)。
运用心理描写,细致地写出了“我”紧张、害怕、恐惧的心情,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
(2)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我”在父亲的引导下脱险的经历使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至少写出两点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不敢大胆向前迈步的情态,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
示例:①无论是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小步一小步地解决,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②路要自己走,但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和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从父亲的教育方法谈亦可)
课外技法专练
守候一株水仙(15分)
朱钟洋
①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茉莉等在暖暖的春风里,长得郁郁葱葱,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②忽然,母亲看着窗台一角的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子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富贵和灿烂。
——体会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
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早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腐朽、干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赖以生存的根须已被掏空了养分。
③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适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黏在水仙的根须上。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慌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宝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闲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④看着母亲执着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只任由母亲去折腾。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可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会不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⑤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即便水仙长出了绿叶,也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果然,一切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在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然后在春日里悄然落尽。尽管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开花的迹象。
⑥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我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在我们这里种植的水仙不是不能开花吗?这株水仙是怎么开花的?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连呼吸都屏住了。我的眼睛一眨也不敢眨地看着水仙花,生怕转眼之间这位落入凡间的仙女就要离我而去。
⑦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在即将变成一株干草的时候,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
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
⑧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着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也能像一株水仙?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珍惜生命里所有的好,让生命极致绽放。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
·
·
·
·
·
·
1.感知全文,从所给词语中选择合适的三个词填空。(3分)
放弃 惊叹 折腾 随便 呵护 不懈
(1)母亲:执着守候——__________________生命
(2)水仙:__________________生长—— 绽放生命
(3)“我”: 难信事实——__________________生命
2.选文运用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全文作了哪些对比?(至少列出两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护
不懈
惊叹
示例:①“我”与母亲对待水仙的态度、言行形成对比;②“我”对水仙前后不同的认识、理解形成对比;③春天时节打蔫的水仙与窗台上其他郁郁葱葱的盆花形成对比;④水仙春天时节打蔫与最终绽放出美丽之花形成对比。
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水仙花出人意料地绽放及其超凡脱俗之美,同时表达出“我”的惊叹、赞美之情。(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恣意”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仙花任意、随性的特点,表现了它要展现自我价值的姿态和愿望,表达了作者的惊叹、赞美之情。)
(2)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姿态展现自己的价值。(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题型)选文最后由事及理,谈到了怎样对待生命和人生。其中最能引起你共鸣的是哪个观点?为什么?(3分)【体会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表明时间之久,反映了水仙在母亲的呵护下不放弃生命,也写出主人之执着,突出水仙花得以绽放的来之不易。
示例:“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坦然;少一些嫉恨,多一些珍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感动” 这一观点最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因缺乏这“三少三多”而导致了爱心的缺失。
·
·
·
·
·
·
·
·
群文阅读推荐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阅读练习推荐
《会飞的蒲公英》 (潘晓娴) 借物说理:文章写了童年—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一年后的不同时期,母亲对“我”进行的有关蒲公英的无声教育,揭示了“我”整个求知阶段的全过程。
《贫寒是凛冽的酒》 (王磊) 借事说理:文章通过生活小事,阐述真正的财富不是对金钱的拥有,而是在贫寒中磨炼了意志的人生道理。
《世间最贵的书》
《只要翻过那座山》 (杉美树子) 体会心理描写:文章通过对主人公(少年)内心活动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坚定执着的性格。 —
(续表)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阅读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