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景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
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证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
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
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
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
继者如孟子、苟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中说。与儒家学派有颜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
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
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
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通家学派虽然在诸多思想现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
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于
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于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于以厚德载物”。张岱
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
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刷、民间
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
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
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
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
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本为做人的圭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
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
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