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1-13 17: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宜春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须看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的大小
B.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2.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对于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是:气态>液态>固态
B.焓变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自发反应的反应速率肯定很快
4.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B. 使用环形玻璃棒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
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
D.测了酸后的温度计要用水清洗后再测碱的温度
5.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ΔH=-285.8 kJ/mol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57.4 kJ/mol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6.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下列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C—H
C—F
H—F
F—F
键能/(kJ·mol-1)
414
489
565
155
根据键能数据估算下列反应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ΔH为( )
A. 1940kJ·mol-1 B. -1940kJ·mol-1 C.-485kJ·mol-1 D.485kJ·mol-1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mL 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8.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g)+2B(g)3C(g)+D(g)在恒容容器中进行,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B,同时消耗3n molC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B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9.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 +3H2(g)2NH3(g) ,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催化剂能加快正反应速率v正,不影响v逆,所以缩短了反应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B.将lmol和3mol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等于92.4kJ
C.平衡时增大氮气的浓度,达新平衡时N2 转化率减小,H2转化率增大
D.当c(N2):c(H2):c(NH3)=1:3:2时,反应就达到平衡状态
1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lmo1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1/(L·S)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正反应方向的△H>O
11.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 2C(g) ΔH<0,反应过程中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反应达平衡后在t1、t2、t3、t4时分别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B的浓度
C.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此时c(B)不变
D.t4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此时c(B)不变
12.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O2+HbCO,3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K=
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
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13.在0.10 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 +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水稀释时,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随之减小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右移动
C.加入少量0.10 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不变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右移动
14.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下列有关的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NaCN+HNO2===HCN+NaNO2,
NaCN+HF===HCN+NaF, NaNO2+HF===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HF)=7.2×10-4 B.K(HNO2)=4.9×10-10
C.相同条件下HCN的酸性最弱 D.K(HCN)<K(HNO2)<K(HF)
15.关于小苏打水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存在的电离平衡为: HCO+H2OH2CO3+OH-
B.c(Na+)+c(H+)=c(HCO)+c(CO)+c(OH-)
C.HCO的电离程度大于HCO的水解程度
D. c(Na+)=c(HCO)+c(CO)+c(H2CO3)
16.常温下,向100mL0.01mol/L的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的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为弱酸
B、在N到K间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中:
c(M+)+c(H+) = c(OHˉ)+c(Aˉ)
C、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c(Aˉ)
D、常温下,MA溶液的pH>7
第II卷(非选择题 每空2分,共52分)
17.(12分)回答酸碱滴定实验中的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 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 ④滴定操作 ⑤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始读数) ⑥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④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⑤①②③⑥
(2)下图Ⅰ表示10 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 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mL。
(3)下图Ⅱ表示25.00 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____。
A.a mL B.(25-a) mL C.大于a mL D.大于(25-a)mL
(4)上图Ⅲ为用一标准浓度NaOH溶液滴定20.00 mL未知浓度的盐酸时的滴定曲线。则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c(HCl)=________,c(NaOH)=_______________。
(5)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有______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润洗
B.锥形瓶内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平视刻度读数
18.(6分)(1)在25℃、101kPa下, 1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55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 已知:2H2(g) + O2(g) == 2H2O(g);△H= –483.6 kJ·, H2(g) + 1/2O2(g) == H2O(l)的△H= –285.8 kJ·,由此可知,在等温下蒸发45g液态水需吸收___ kJ的热量。
(3) 右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9.(10分)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A和2molB两种气体相混合后于容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以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min),请填写下列空白:
(1)x值等于______ (2)A的转化率为_____
(3)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从逆反应开始进行,开始加入C和D各mol,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原平衡时完全相等,则还应加入____物质____mol
20.(10分)某温度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可逆反应:
CO(g)+H2O(g)CO2(g)+H2(g) △H<0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起始时c(CO)=2 mol·L-1,c(H2O)=3 mol·L-1,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在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在相同温度下,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c(H2O)=2mol·L-1 ,c(CO)=c(CO2)=1 mol·L-1, c(H2)=1.5 mol·L-1 ,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选填“是”与“否”),此时v正 v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平衡时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 移动(选填“正向”、“逆向”或“不”)。
21.(14分)(1)常温下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 Na+ NO3- Cl- B.K+ Na+ Cl- NO3-
C.K+ Na+ Cl- CO32- D.K+ NH4+ I- NO3-
(2)某温度(t ℃)时,水的离子积为KW =1×10-13,若将此温度下pH =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等于
(3)25℃时,如果取0.5mol/LHA溶液与0.5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pH=10。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0.1mol/L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
②用方程式解释为什么混合后溶液的pH﹥7 。
③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 c(OH-)-c(HA)= mol/L。
(4)已知NH4A溶液为中性,又知将HA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试推断(NH4)2CO3溶液的pH 7(填“<”、“>”或“=”) ;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四种盐溶液按pH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填序号)。
a.NH4HCO3 b.NH4A c.(NH4)2CO3 d.NH4Cl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 每空2分,共52分)
17.(12分)(1)_____ (2)____ ___ (3)______
(4)c(HCl)=___ _____,c(NaOH)=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
18.(6分)(1) 。
(2) ___ (3) 。
19.(10分)(1)___ ___ (2)___ __ (3)_________
(4)__ __ _ __
20.(10分)(1) K = (2)
(3)
21.(14分)(1) (2)
(3)①_______ ② ③
(4)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 每空2分,共52分)
17.(12分)(1)_____ (2)____ ___ (3)______
(4)c(HCl)=___ _____,c(NaOH)=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
18.(6分)(1) 。
(2) ___ (3) 。
19.(10分)(1)___ ___ (2)___ __ (3)_________
(4)__ __ _ __
20.(10分)(1) K = (2)
(3)
21.(14分)(1) (2)
(3)①_______ ② ③
(4)

宜春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3)NO2(g)+CO(g)===== CO2(g)+NO(g) ΔH = —234 kJ/mol
宜春中学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A B A C A B D C C A D C B B D B
第II卷(非选择题 每空2分,共52分)
17.(1)B(2)3.2 mL(3)D(4)c(HCl)=1.0mol/L,c(NaOH)=0.5mol/L(5)AD
18.(1)CH4(g)+2O2(g)===== CO2(g)+ H2O(l) ΔH = —880 kJ/mol
(2)110
(3)NO2(g)+CO(g)===== CO2(g)+NO(g) ΔH = —234 kJ/mol
19. (1)2 (2)60% (3)不变 (4)B
20.(1)1 (2)否;大于 (3)增大;正向
21. (1)B(2)10 : 1(3)① ﹥ ② A-+H2OHA+OH- ③ 1×10-10
(4) > , cab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