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标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观察实验现象以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11~P14有关“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部分,并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做上记号。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展示】两支蜡烛,一支是完整的,一支是燃烧后剩下的小段。
【提问】这是什么?
【追问】它们有什么不同?
【继续延伸问题】一支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为什么会变短呢?烧掉的那一段蜡烛就这样无故的消失,还是变成了什么物质呢?好,今天我们共同来寻找这个答案。指导学生检查桌上的用品是否齐全,仪器有无损坏。
【学生活动】学生一看,都会说是蜡烛。回答:一支长,一支短。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检查器材仔细聆听。
知识点1:探究步骤
【演示实验】(1)提出实验探究的要求:
①要求学生按照教材P12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探究实验。
②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小组记录得多。
(2)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①观察火焰: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
②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
③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且倒置过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并且推断生成物是什么。
熄灭后观察现象: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参与学生讨论。
(4)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整理桌上的仪器和药品。
(5)布置学生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变短?燃烧后可能生成了哪些物质?
【交流与讨论】各组畅所欲言说出遇到的疑问,大家讨论解决。
【小结】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所以会变短。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水。
【归纳与板书】蜡烛燃烧探究实验。
知识点2: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引入】在实验过程中要关注以下事项,然后分析总结出实验结论。
(1)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
【交流与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自己的探究经历总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归纳与板书】实验探究活动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