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1
碳 6 6 6 6
氧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氯 17 18 17 17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你发现了什么?
①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②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区分原子种类的依据:
原子的质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① 1 0 1 1
② 1 1 1 1
③ 1 2 1 1
区分原子种类的依据:原子的质子数
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
原子①②③
是同一种原子
原子①②③
不是同一种原子
元素
元素
第一课时
第六章 物质的构成
人们把原子核内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种原子归为一类,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一、元素的定义
区分原子种类的依据:原子的质子数
区分元素种类的依据:原子的质子数
完善为
研究表明同一种元素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几乎完全相同的性质
氢元素的三种氢原子
(质子数为1的,是氢元素)
氕
氘
氚
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
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互称同位素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 原子
定义
数量
领域
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既讲种类,又论个数。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①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 )
②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
③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
④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物质 ( )
⑤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
×
×
×
石墨和金刚石
课中小练
×
×
宏观:不涉及微粒的内容,描述结构组成时用“组成”
微观:涉及微粒的内容,描述结构组成时用“构成”
原子既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也可以先构成分子再构成物质,
或是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再构成物质,
因此——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描述)
自然界有几千万种的物质,但基本元素只有100多种。
目前已知化学元素已达112种,其中自然界中发现的元素有94种,其余18种为人工合成元素。
二、元素的分类
根据元素的性质,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
分类
非金属元素
常用“钅”偏旁,如钠、铁等。
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
组成元素名称常用“气”表示,如氢、氦、氮、氟、氖、氯、氩。
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
组成元素常用“氵”或“水”偏旁,如溴。
常温下呈固态的物质
组成元素常用“石”偏旁,如碳、硫、磷、硅等。
汞是唯一的常温下的液态金属。
课中小练
判断下列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
①钙
②磷
③碳
④氖
⑤锌
⑥汞
⑦氮
⑧金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元素。
元素符号
三、元素的符号
元素的表示:
道尔顿首创用符号表示元素,这样的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使用不方便且比较难记。
三、元素的符号
1811年 ,瑞典化学家柏齐力乌斯提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大写)。每个元素的拉丁文名都有一定的意义。
氢
硼
碳
氮
氟
磷
钾
如果两个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
第一个字母一样怎么办?
三、元素的符号
若有重复则取前两个字母,第二个字母小写。
氦
钠
镁
铝
氯
钙
铁
常用元素符号
金属:Na Mg Al K Ca Mn Fe Cu
Zn Ag Sn Ba Pt Au Hg Pb
钠
镁
钾
钙
锰
铁
铜
锌
银
锡
铝
钡
铂
金
汞
铅
非金属:H C N O F Si P S Cl Br I
氢
碳
氮
氧
硅
磷
硫
氯
溴
碘
稀有气体:He
氦
氟
四、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1省略不写)。
如:
H
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四、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1省略不写)
3、可表示某种原子物质
如:
Fe
铁元素
一个铁原子
铁
课中小练
说出下列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S 表示________________
3S 表示___________
注意:
符号前加系数n(n≠1),只能表示n个原子
Cu 表示________________
2Cu 表示___________
硫元素或一个硫原子
3个硫原子
铜元素或一个铜原子或金属铜
2个铜原子
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描述)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不均匀
五、元素的分布
太阳中
最多的元素是氢(H)其次是氦(He)
地壳中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 O、Si、Al、Fe 、Ca、Na、K、Mg
地核中
地核中的元素主要有
铁(Fe)、镍(Ni)
大气中
大气中的元素主要有
氮(N)、氧(O)
海洋中
元素在海水中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 O、H 、Na、Cl。
植物生长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元素,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N、P、K 元素的无机盐。农业上常用的肥料是氮肥、磷肥、钾肥。
人体内
元素在人体中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 O、C、H
1.某村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号召全村种植“富硒猕猴桃”,“富硒猕猴桃”
中的“硒”指( )
A.硒原子 B.硒元素
C.硒单质 D.硒分子
B
2.氧元素与硅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A
练习
3.国际通用的元素符号是用1个或2个拉丁字母表示的,其中第一个字母大写,
第二个字母小写。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Niccolum,则镍的元素符号为( )
A.Ni B.NI
C.n D.Na
A
练习
4.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
一些特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
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C
5.下列元素分类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钙、镁、钡、铜、铁、汞
B.非金属元素:碳、氢、氧、氮、磷、金
C.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氯、氡
D.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碘、氟、硒、钙、铅
A
6.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
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氢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
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A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