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物质的分类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基本概念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对于宏观的物质,根据组成成分的种类,可分为:
1、纯净物:只有____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____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①碘酒 ②矿泉水 ③蒸馏水 ④冰水混合物 ⑤牛奶 ⑥二氧化碳
3、自然界中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纯净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对于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的种类,可分为:
1、单质:由____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元素的性质,单质可进一步分为__________单质和__________单质。
2、化合物:由____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三)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 )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纯净物,可以是混合物。
②( )在生成碳酸的过程中的水是纯净物。
③( )两种离子可以构成纯净物。
④(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⑤( )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是单质。
⑥( )只含有一种原子的物质是单质。
⑦( )空气中含有多种元素,属于化合物。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属于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是_________。
A B C D
二、物质的分离
(一)粗盐提纯——过滤法
1、过滤的原理:利用物质在水中的_________不同,将物质分离的操作。
2、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滤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粗盐提纯的三个流程:(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1)将粗盐转移至烧杯,并加入清水,用玻璃棒搅拌。
(2)①将滤纸进行两次折叠并打开,嵌套入________中。
②用水润湿滤纸,使之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置各实验装置,原则是自____而____上安装。
④将玻璃棒末端________________处,将混合液沿着玻璃棒缓慢倒下,直至得到全部滤液。
(3)将滤液转移至________,并用酒精灯加热。待_____________后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注意点①:“一贴”指的是让________紧贴___________;“二低”指的是滤纸的上边沿要低于___________,过滤时漏斗内的液面要低于____________;“三靠”指的是在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紧靠________处,倾倒的烧杯要紧靠__________,以及漏斗末端要紧靠承接滤液的__________。
注意点②:玻璃棒在三个步骤中的作用依次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纸上层析
1、层析的原理:__________现象。展开剂在滤纸中沿着其内部的空隙向上移动,遇到溶解物后,易被滤纸吸附的成分移动得____,难被滤纸吸附的成分移动得____,进而实现分离。
2、具体步骤可分为(1)准备 (2)点样 (3)展开
注意点①:点样时,所点的斑点不能太____;斑点的位置不能离纸的末端太____,一般相距2cm。
注意点②:展开时,将纸条末端浸入展开剂,但是试样点不能接触展开剂。(共32张PPT)
沙子
铁粉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第六章 物质的构成
混合物中物质的特点: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混合物中各个不同物质,都保持原有不同性质
利用
分离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分离方法
化学分离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方法和原理
二、物理分离方法
物理性质
溶解度、熔点、沸点、密度、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延展性等诸多方面。
根据熔点不同
——熔化法
根据沸点不同
——沸腾法
——蒸馏法
——溶解法
、过滤法
根据溶解度不同
——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
沙子
白糖
案例一
基本原理是糖与沙子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 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这种方法涉及的基本操作有:溶解、过滤、蒸发
案例二
氮气
氩气
氮气
氧气
沸点-196℃
沸点-186
沸点-183℃
精馏塔
液态空气
-200℃
冷空气
热空气
沸点不同——沸腾法
如何分离空气中的氧气?
案例三
如何得到自来水中的水?
沸点不同——蒸馏法
注意水流方向
案例四
红墨水和蓝墨水混合了,你能分离吗?
纸上层析法是一种用于分离色素的方法。
根据滤纸的吸附能力
——纸上层析法
物理分离方法
实验步骤
1. 配制展开剂(流动相)、试样溶液
2. 裁纸 1.5cm×20cm
3. 画原点 离滤纸末端约2cm处用铅笔
4. 点样 用毛细管取样品溶液,轻轻点样于原点上,
晾干,重复3~5次。斑点直径需<0.4cm
5. 取展开剂 不能粘到试管壁上
6. 展开 滤纸不可触及试管的内壁,纸条末端浸入
展开剂约1cm,不能让试样点浸入展开剂
7. 层析显色
原理:滤纸对于被分离物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
那些容易被滤纸吸附的成分移动得慢,
难被滤纸吸附的成分移动得快,
于是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在纸上移动的距离不等,
混合物得到了分离。
为什么液体在滤纸上会自行上升?
毛细现象:
滤纸多孔易渗水,水或其他溶剂能沿着滤纸中的细孔往上移动
案例五
你知道他们在干嘛吗?
晒盐
粗盐
精盐
思考 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
问题与讨论:
1、粗盐中的杂质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2、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溶解 过滤
1、溶解
将粗盐投入水中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
*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
搅拌的时候往一个方向,
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
2、过滤
(1)过滤器制作
①先将滤纸折叠成圆锥状
两次对折后,打
开后的滤纸一面
单层,一面三层。
②将滤纸尖端向下伸入漏斗,并用水润湿滤纸使其
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2)过滤操作
①由下至上安置各仪器,要求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②将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④缓慢倾倒液体,过程中滤纸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④中为什么漏斗末端要紧靠杯壁?
防止液体飞溅
引流
③将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下部;
概括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滤纸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盛混合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思考1:过滤后的澄清液体叫滤液,
如果滤液浑浊,则可能原因是什么?
1.滤纸破损
2.滤液高出滤纸边缘
3.过滤时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侧
思考2:得到澄清的滤液后,接下来该如何?
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结晶
水
蒸发
精盐
分析
3、蒸发结晶
①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将蒸发皿放在
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②蒸发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③待蒸发皿中已析出大量固体时,停止
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滤液蒸干
*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使滤液受热均匀,防止飞溅
蒸发皿是可直接加热的仪器,倒入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4、转移固体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比较提纯前后食盐的状态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把固体转移到纸上
精盐的质量
粗盐的质量
影响粗盐产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溶解过程中,有未完全溶解的食盐,导致产率降低;
过滤过程中,液体溅出,导致产率降低;
蒸发过程中,液体(或固体)飞溅,导致产率降低;
过滤后液体尚浑浊时,就进行蒸发水分,导致产率升高;
蒸发后固体还比较潮湿,导致产率升高。
粗盐提纯
溶解度不同——溶解法、过滤法、蒸发结晶法
归纳一下 粗盐提纯
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 B.食盐和白糖混合
C.食盐和泥沙混合 D.泥沙和水混合
D
2.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发现老师给他的仪器中还缺少一种,老师给的仪器为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缺少的仪器是( )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B
3.下列过滤操作的步骤错误的是( )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
练习
4.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C
练习
①太阳中最多的元素是氢(H),其次是氦(He)
②地壳中元素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
O、Si、Al、Fe 、Ca、Na、K、Mg
③地核中的元素主要有铁(Fe)、镍(Ni)
④的元素主要有铁(Fe)、镍(Ni)
⑤海水中的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 O、H 、Na、Cl
⑥植物生长中需要量最大的是含N、P、K 元素的无机盐。
⑦人体中的元素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 O、C、H
知识回顾——元素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