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冷 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冷 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6 15:2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
第16课 冷 战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学习目标
1、掌握“冷战”的含义以及“冷战”的原因。
2、知道“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影响;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
3、知道德国分裂,基本形成欧洲冷战对峙局面。
4、分析冷战的影响,启发学生感受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①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了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被称为“冷战”。
③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947年—1991年
②冷战: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⑦冷战的状态: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④冷战的双方: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⑤冷战的手段:除了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⑥冷战的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一、冷战的发生
1、冷战的含义:
2、背景
美国 苏联
二战后,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称霸欲望强烈。
二战后,边界向西推移,在东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观念最优越,全世界都应推行。
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产物,美国是潜在防御对象。
双方国家战略对立、社会制度不同→对抗、冲突
一、冷战的发生
熊牛相争夺取霸权
“非战争”:排除直接交战
“非和平”:有局部热战
3.冷战的原因: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③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④国家利益的冲突;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的合影。对手同盟一、冷战的发生4.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⑤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根本目的:称霸世界熊牛相争夺取霸权目的:“遏制”共产主义为了称霸世界。冷战实质: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
矛盾(根源)
国家战略的对立
一、冷战的发生
4.美国采用的形式:
1、苏、美势均力敌。美国不敢贸然直接武装对抗。
2、大战刚结束,人心思和平。
盟友为何成为敌人?
“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前首相 帕默斯(1784~1865)
目的:“遏制”共产主义.为了称霸世界。
美:资本主义制度
苏:社会主义制度
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进行了回击,他说丘吉尔“是要在盟国中散播纠纷的种子”,“是号召同苏联进行战争”。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在苏联的范围之下 —丘吉尔“铁幕演说”
丘吉尔演说中的铁幕是指什么?
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欧洲分为
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
5.“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称霸世界
一、冷战概况
“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丘吉尔号召西欧和美国联合对付苏联
6、概况
(1)时间:
1947-1991年
(2)双方:
美国 VS 苏联
(3)手段:
非战争、对峙、竞争
(4)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国政策
苏联应对
杜鲁门主义 VS 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VS 经互会
北约 VS 华约
一、冷战概况
7、开始: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1)时间:1947年3月
(2)出处:美国总统杜鲁门国会演说
(3)内容:
①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拨款援助
②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营垒
③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5)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一、冷战概况
“自由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
“极权政体”: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4)实质: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8、发展: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1)时间:1947年
(2)出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3)目的:
①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②以“恢复欧洲”为名,试图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
(5)影响:①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②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各国政局的稳定。
杜鲁门总统签署“马歇尔计划”
一、冷战概况
援助西欧→→控制西欧,对付苏联,称霸世界
(4)实质: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欧洲复兴计划
1、基本形成:德国的分裂
(1)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
②处理德国问的分歧越来越大;
③1948年 “柏林危机”爆发。
(2)概况:
①1949年9月 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 西德)
②1949年10月 在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东德)
(3)影响:
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4)实质:
冷战的产物
(德国成为美苏冷战的主要地点)
二、德国的分裂
①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②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3.德国的分裂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1961年柏林墙)
4.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冷战开始,德国问题成为焦点。美英法苏在各自的占领区推行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德国分裂是四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
2:德国的分裂
二、德国的分裂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柏林危机
(1)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 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2)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
(3)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二、德国的分裂
柏林墙阻碍了东、西柏林之间人们的交流
二、德国的分裂
苏联没有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资。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苏联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留有余地。11个月后(1949年5月12日)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危机的解除
二、德国的分裂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西德”。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东德”。
(1961年柏林墙)
雅尔塔会议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1)1949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2)1949年10月,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3)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德国的分裂
二、德国的分裂
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
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北大西洋公约》内容: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主导的军事政治集团
北约的旗帜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北约、华约建立
北约建立
1999年3月~6月,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空袭。
北约军事开支占世界国防开支的70%。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北约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工具。
1.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北约、华约建立
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互会”
军事上:1955年,成立华约(华沙条约组织)
苏联的针锋相对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苏联人对美国人说“你最好别惹我!”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政治集团。
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对策:
签订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55年)
华约的建立
时间:
地点:
标志:
控制:
1955年
波兰华沙
《华沙条约》
苏联(苏联、东欧8国,抗衡北约)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苏联联合东欧国家成立华约;既用来同美国和西欧抗衡;也可以进一步控制东欧。
华约是为苏联所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1.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北约、华约建立
成立
性质
规定
1955年,建立华约组织
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军事政治集团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2.阵营对峙:北约与华约
北约 华约
成立时间
总部
参与国家
签署文件
规定
影响 1949年
1955年
比利时 布鲁塞尔
苏联 莫斯科
美、英、法等12国
苏与东欧社会主义7国
《北大西洋公约》
《华沙条约》
①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②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华约 VS 北约


波 兰
民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 典
芬 兰
法 国
意 大 利
土 耳 其
西 班 牙
希 腊
丹麦
英 国
冰岛
挪 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南斯拉夫
北约
华约
标志着 格局最终形成。
两极
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对比
北约、华约的成立
两极格局:
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冷战实质
实质: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专夺
影响: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3、相关史事:
越南战争单兵装备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
①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侵越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3、相关史事:
苏联进攻与阿富汗反击
里根提出星球大战
②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
③80年代:星球大战、军备竞赛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3、结束: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瓦解。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结束
冷战的阴影,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
消极:造成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的长期对峙,德国朝鲜的分裂,引发了局部战争,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国际关系特点:全面冷战,局部(亚洲)热战,冷热交织。
积极: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对峙
朝鲜分裂
德国分裂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苏联入侵阿富汗
古巴导弹危机
美星球大战计划
美苏双方核弹头竞赛
争锋相对两阵营
冷战其他表现:
朝鲜战争
苏联出兵阿富汗
越南战争
星球大战--反弹道导弹军事战略计划
世界局势特点:局部热战,全面冷战
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美苏军备竞赛,客观上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消极影响:
美苏两强相争,霸权主义存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局部“热战”时有发生。
启示:1.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2.反对霸权主义
3.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冷战的影响


含义
开始
表现




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经济上:1947年,实施“马歇尔计划”
政治上:1947年,出台“杜鲁门主义”
军事上:1949年,成立“北约”
军事上:1955年,成立“华约”
美苏两极格
局最终形成
课堂小结
1.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其实施时间主要在冬季 B.其手段是采取直接的武装侵略
C.其对象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D.其途径是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敌对行动
D
当堂练习
2.1947年,美国总统提出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冷战战略是( )
A.成立欧共体 B.成立华约组织
C.成立北约组织 D.出台杜鲁门主义
D
3.1949年初,苏联在联合国大会发表声明:“美国正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材料中”渗透”是指( )
A.马歇尔计划 B.关贸总协定
C.杜鲁门主义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
4.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治
A
5.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推向高潮的事件是 ( )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6.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苏联解体B.北约组织的建立、华约组织的建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解体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