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6 18: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二单元复习课
单元主题:提高阅读速度
第一部分
单元要素回顾
1、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单元人文主题: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单元语文要素: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单元习作要求:
结合具体实例写出人物特点。
2、单元要素梳理
3、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 集中注意力读。
2. 暂时忽略不懂的地方,不回读。
3. 连词成句读。
4. 结合段落特点,抓关键句读,把握课文内容。
5. 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
第二部分
课文基础知识掌握
5课《搭石》掌握要求
1.把握课文围绕“搭石”描写的画面。
2.能够从作者描写的画面当中,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品质。
3.掌握本课中学习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读准字音挽(wǎn)裤  懒惰(duò) 人影绰(chuò)绰
同音字
xùn 汛(防汛) hénɡ 衡(平衡) 讯(讯息) 横(横线)
多音字
间jiàn(间隔)
jiān(中间)词语搭配
轻快的(音乐)   (美好)的情感嗒嗒的(声音) (协调有序)的动作俗语拓展
“紧走搭石慢过桥。”我也会写俗语:瑞雪兆丰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5.搭石
作者简介:
刘章 著名诗人,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刘章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文集《燕山春》《南国行》《北山峦》等。
炼主旨:
本文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家乡的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理层次
搭石
看得见的景
看不见的景
美丽风景
美好情感
摆搭石 修搭石 走搭石 让搭石 过搭石
细心观察 认真细致 默契平和 谦让平和 尊老爱幼
1.说说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
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
2.说说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哪些?
集中注意力,遇到不会的地方,不回读。
3.说说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体会到乡亲们怎样的美好的品质?
示例1:摆搭石(第2自然段)
①“如果……唯独……人们会……”写出了摆搭石已经成为家乡人的生活常态。
无论……只要……一定……”写出了老人摆搭石时的认真细致,从中能看出乡亲们纯朴善良、与人为善的品质。
②从摆搭石的动作“放下”“找来”“踏上几个来回”可以看出摆搭石的老人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示例2:走搭石(第3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清晨或者傍晚,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走搭石的一行人的倒
影,嗒嗒嗒,轻快的脚步声和着哗哗的流水声……
②这一自然段不仅描写了美的画面,还描绘了美的情感:人们走搭石时前后照应,快慢适当,动作“协调有序”,这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体现。
6课《将相和》掌握要求
1.《将相和》中的“将”“相”分别指谁?
2.文章写了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是什么关系?
3.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4.将相和的原因是什么?
5.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实例说一说。
6.本课中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是什么?
读准字音
和氏璧(bì) 削(xuē)弱 蔺(lìn)相如
侮辱(rǔ) 擅(shàn)长 上卿(qīng)
多音字
强 qiáng(强大)   划 huá(划船) 削xuē(剥削)
qiǎng(勉强) huà(划归) xiao(削皮)
jiàng(倔强)
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完璧归赵)
2.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无价之宝)
3.这件事情绝对不和别人说。(绝口不提)
4.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心协力)
6.将相和
作者简介:
司马迁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书中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炼主旨:
本文通过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串联起将相由“不和”到“和”的情节,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理层次
将相和
完璧归赵 (1-9) :机智勇敢斗秦王 完璧归赵封上大夫(智勇双全)
渑池会面(10-14):针锋相对逼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维护尊严)
负荆请罪(15-17):廉颇不服相如忍 负荆请罪将相和(顾全大局)
以国为重
品格高尚
知错就改
勇气可嘉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战国) 时期。
(2)秦国提出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
(3)( 蔺相如 )出使秦国,并设法将和氏璧完好地送回了赵国。
(4)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蔺相如要求秦王( 击缶)。
(5)“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这句话是(蔺相如)对
(自己的门客们)说的
(6)“负荆请罪”说的是( 廉颇)向(蔺相如)请罪。
从课文中学答题
1.《将相和》中的“将”“相”分别指谁?
“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
2.文章写了哪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之间是什么关系?
(1)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2)①这三个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述的,每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联系密切。
②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引起了廉颇的不满,
才会有第三个故事。
③前两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是将相由“不和”到“和”的故事。
表现了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
3.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屡次立功,被封为上卿,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引起了廉颇的不满。
4.将相和的原因是什么?
表面原因是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蔺相如心胸宽广 ,原谅廉颇。
实际原因是他们的爱国思想以及都认识到“将相不和,赵国危矣”。
5.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实例说一说。
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宽容大度
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共同:爱国主义、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
6.本课中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是什么?
连词成句的读
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快》掌握要求
1.按照速度的快慢,给下面的事物排序。
光/游隼/火箭/猎豹/人/流星体/鸵鸟/喷气式飞机
2.文章中“大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3.体会文章以感叹句结尾的好处。
4.阅读本课的过程中,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哪些?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炼主旨:
本文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速度非常快的事物,表明了自然万物的神奇,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读准字音
鸵(tuó)鸟 输赢(yíng) 浩瀚(hàn)
多音字
冠 guān(花冠)
guàn(冠军)
词语积累
形容速度快的成语:
风驰电掣 疾走如飞 雷厉风行
大步流星 日行千里 一日千里
追风逐电 健步如飞
理层次
(1-3): 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猎豹>鸵鸟>人
(4-8):
探索自然
其乐无穷
光的传播速度最快——光>流星体>火箭>高速喷气式
飞机>声音>游隼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按照速度的快慢,给下面的事物排序。光/游隼/火箭/猎豹/人/流星体/鸵鸟/喷气式飞机
人、鸵鸟、猎豹、鹰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
2.文章中运用到了“大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怎样的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体会文章以感叹句结尾的好处。
使感情表达更加强烈,把得知宇宙中最快的居然是光时惊讶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同时,也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4.阅读本课的过程中,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哪些?
借助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1.课文是从人奔跑的速度开始写的,为什么却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为题目
答:因为猎豹是人们最熟知的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用“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为题目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从课文中学答题(阅读检测)
2.本文的段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这对你把握文章内容有什么帮助
答:本文段落的表达方式相似,都是运用准确的数据,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这样表达脉络清晰,只要抓住每一自然段的关键词句,就能快速了解整个自然段的意思,从而较快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8课《冀中的地道战》掌握要求
1.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地道是什么样的
3.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
4.本课中学习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读准字音
岔(chà)道  拐(guǎi)弯  堡垒(lěi)
形近字
侵(侵略)  拐(拐杖) 陷(陷阱) 浸(浸泡) 招(招手) 馅(肉馅儿)
词语搭配
粉碎阴谋  创造奇迹  发现敌情
坚持生产  打击敌人  封锁消息
词语拓展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八字成语)
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8.冀中的地道战
作者简介:
周而复(1914-2004)原名周祖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法家。代表作有《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等。
炼主旨:
本文介绍了冀中地道战的产生、地道的式样和结构特点以及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的惊人奇迹,歌颂了我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顽强的斗志
无穷的智慧
火攻:土和沙
毒气:放掉板阻止
水攻,连通枯井暗沟
“无线电:吆喝
“有线电:拉铃
理层次
地道战的产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
地道的式样
地道战的历史地位:惊人的奇迹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隐秘性强
地洞:功能齐全
气孔:漏光透气
出口:设下陷阱
通道:易守难攻
地道的功能
防御敌人
联络通讯
1.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
②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③中国人民在艰苦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力量,这是智慧的源泉。
2.地道是什么样的 (第四段)
(1)隐秘性强,在街道下面和庄稼地下面;
(2)较为舒适,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四尺,有通到地面的气孔,能从气孔里漏下光线来;
(3)功能齐全,地洞众多,可以住人、拴牲口、搁东西、作厕所。
3.在地道里怎么打仗呢 (五六段)
(1)打击敌人。地道的出口非常隐蔽、安全,出口旁堆满荆棘,有的旁边还有陷坑;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迷惑洞”,让敌人分不清死道和活道;同时,地道里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孑口”。
(2)防御敌人的破坏。对付火攻有土和沙,对付毒气攻有吊板,对付水攻有枯井暗沟。
4.本课中学习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带着问题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在错误的句子后面×。
(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创造的新的斗争方式。 ( )
(2)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 )
(3)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况。 ( )
(4)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 )
从课文中学答题
(5)本文以地道的结构特点为线索,介绍了冀中地道战的产生背景、作用以及意义。 ( )
(6)文中说地道战是一个“奇迹”,是因为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建筑。 ( )
(7)地道战的意义在于,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 )
(1)√(2)×(3)×(4)√(5)√(6)×(7)√
从课文中学答题
第三部分
语文园地知识掌握
交流平台
快速阅读的作用
1.提高阅读效率
2.改善记忆力
3.增强理解力
4.集中注意力
5.提高视觉能力
6.积累知识经验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直接的语言描写
概括出廉颇的本意
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还要快几千倍! ( )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 )
挖的地道多而广
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加快阅读的速度。
概括方法
1.一边读一边思考。
2.抓住关键词。
3.从具体的描述中概括出主要意思。
4.要在阅读实践中不断训练自己的概括能力。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左右为难
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
读一读,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语言描写
赵王的矛盾心理
杨靖宇正在奋力还击敌人,右手腕忽然受了伤,他就用左手继续向敌人射击。不多时,他的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猛然起身,连发两枪,击毙了两个日本鬼子。
奋不顾身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伤情
动作
妈妈一看我看电视就在那里说个没完没了,一会儿说:“你作业做完了吗?”一会儿说:“错改正了吗?”一会儿又说:“哎,你这个孩子,光知道看电视,不认真读书……”
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语言描写
小练笔
根据词语写出它所表现的具体情景。
暴跳如雷
暴,暴烈,急躁。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听说儿子上课时睡大觉不听讲,他气得一跳三尺高,双眼瞪成了铜铃,口里喘着粗气,一拳头下去,把桌子的一角打裂了。
动作
神态
1.不饱食以( ),不弃功于( )。 ——葛洪
2.( )不重来,( )难再晨。
及时当( ),岁月不( )。 ——陶渊明
3.莫( ), 白了少年头,空( )。——岳飞
日积月累
日终
寸阴
盛年
一日
勉励
待人
等闲
悲切
4.多少事,从来急;转( ),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 )。 ——毛泽东
朝夕
天地
光阴
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