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13 19: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选择(21分,每题3分)
1、下面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浸渍(zhì)  蓬蒿(hāo)   忤视(wǔ)    草芥(jiè)
B、胡诌(zhōu)  奢侈(chǐ)  长歌当哭(dāng) 酗酒(xù)
C、彳亍(chìchù) 蕴藉(jiè)  殒身不恤(yǔn)  倒涎(xián)
D、迤逦(yǐ)   喋血(dié)  目眦(zhì)尽裂  熟稔(rěn)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80、90后担当了此次国庆阅兵的重任,尽管训练强度、训练难度都比较大,但他们却甘之如饴。
B.目前,黑龙江传来一则耸人听闻的消息,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已有108人遇难。
C.从电影院出来,有人说:“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D.2009年央视中秋晚会总导演郭霁红处心积虑,使整台晚会无论是气韵、情趣,还是形式、内容,都无可挑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时下,“苏珊大妈”现象备受关注,有评论称,许多人被感动的原因是苏珊颠覆了“以貌取人”的大众娱乐文化的缘故。
B.学术界中频频出现论文抄袭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因为,抄袭严重地越出了社会道德的底线。
C.2009年10月25日,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刘翔成功卫冕,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110米栏三连冠选手。
D.河南一彩民获得88注一等奖,累计3.599亿元一举取得了新中国彩票发行以来单张彩票获头奖金额最高的新纪录。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成为当代最遭 和最受 的人。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是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 他, 他。
A.忌恨 诬蔑 诅咒 诽谤 B.诬蔑 忌恨 诽谤 诅咒
C.诬蔑 忌恨 诅咒 诽谤 D.忌恨 诬蔑 诽谤 诅咒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C.步余马于兰皋兮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不同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B.《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宋的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乐府”原指一种官署,后指一种新诗体。
C.《左传》也称《左氏春秋》,为“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的“传”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传”都是一种史书体例。
D.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鑱,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节选自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1)微行入古寺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B、(1)而目不可开 (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C、(1)史噤不敢发声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D、(1)使史更敝衣 (2)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左忠毅公在风雪天“微行入古寺”,发现了“伏案卧,文方成草”的史可法,当即“解貂覆生,为掩户”,表现了左忠毅公爱才之心。
B.对史可法,左忠毅公不仅“呈卷,即面署第一”,而且“召入,使拜夫人”,并断言“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则表现了他具有知人之明。
C.从“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句可以看出,“逆阉”对左公用刑之酷和左公面对酷刑的意志之坚。
D.“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表现了左公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并对史可法给自己平反昭雪寄予厚望。
第Ⅱ卷 非选择题(120分)
三、(26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题2分)
(1)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2)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12.下列句子都出自教材中,请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分)
(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2分)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2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拟行路难(其六)
鲍 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diéxiè):小步走路的样子。
(1)联系鲍照出身“孤门细族”的身世和下面的诗句看,作者“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作者已经在享受“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的天伦之乐,为什么还要发出“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的自嘲?“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二句对揭示全诗的主题有什么作用?(4分)
14.名句名篇默写(10分,每空1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驾一叶之扁舟, 。《赤壁赋》
(3)昔我往矣, ; ,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4)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榆柳荫后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7)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 , 。《荆轲刺秦王》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②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③在报纸的头版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④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大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⑤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木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15.联系上下文看,“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一句的含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6.作者在第二段未尾写道:“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对这个疑问,作者其实已经作出了回答。联系全文,以“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在……里”的句式,分条写出这些回答。(6分)
17.在最后一段,作者写道:“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作者为什么对“那冷雨”不仅要“听听”“看看”,而且要“嗅嗅闻闻”,甚至“舔舔”呢?(4分)
18.文中的“他”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你心目中的“他”的形象。(6分)
五、(14分)
19.根据下面提供的景物及要求拓展语句,不少于30个字(任选一题做答)。(4分)
景物:校园里的白杨树
(1)在你高兴时,你眼中的白杨树(运用拟人)
(2)在你悲伤时,你眼中的白杨树(运用比喻)
20、认真观察右面一幅漫画,写出其寓意。(4分)
21、 读下面一句话,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以“溪流”或“春笋”为讯问对象,完成它的续写。我问翱翔的雄鹰:怎样才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雄鹰拍打着翅膀告诉我:坚定信心,努力向上,放远眼光,让视野更加开阔!(6分)
(1)我问潺潺的溪水:
(2)我问破土的春笋: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缕阳光、一抹微笑、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次送饭,总是让我们暖在心头。一次跌倒时的搀扶、一次失意时的鼓励、一次语重心长的告诫,甚至一次不留情面的批评,事后想起来,也可以叩击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记忆。
在成长岁月的长河里,你一定有过这样心动的时刻;在平泉中学的校园里,你一定见过家长送馍送饭的场景。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以“星期三的温暖”为题,写下你的甜蜜与温馨,留下你的震撼和感恩。
要求:必须有精彩的细节描写,感情真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语文上期末答题卡
一、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翻译:
11.(1)2分 ?
(2)2分 !
12.(1)2分 。
(2)2分 。
(3)2分

13.(1)2分 。

(2)4分, 。



, 。
14.名句名篇默写(10分,每空1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2)驾一叶之扁舟, 。
(3)昔我往矣, ; ,雨雪霏霏。
(4) ,哀民生之多艰。
(5)榆柳荫后檐, 。
(6)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7)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 , 。
15. 。

16.(6分) ,

17. 4分 ,

18. 6分 ,

19.(1)2分 ,
(2) 2分 。

20. 4分 ,

21. (1)3分 ,
(2) 3分 , 。

22、作文60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高一语文上期末试卷答案
14.(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略 (3)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4)长太息以掩涕兮(5)桃李罗堂前 (6)因人之力而敝之(7)略
17.因为在作者看来,“那冷雨”是从自己日思夜想而不得见的祖国大陆那边飘过来的,“那冷雨”里包含了来自祖国大陆的气息,成为作者可以寄托对大陆的思念的寄托物,因此,作者对“那冷雨”不仅要“听听”“看看”,而且要“嗅嗅闻闻”,甚至“舔舔”,借以慰藉自己思念祖国大陆的赤子之心。这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铭心刻骨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