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1-13 20: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涟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
生物试题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 B.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ATP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A—P~P~P D.ATP中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
2.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分子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
B.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C.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D.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3.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右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C.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D.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B.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C.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
D.任何一个活细胞都能产生酶,酶在细胞内才起催化作用
5.下图中纵坐标表示酶的催化活性,横坐标表示pH值,将肠淀粉酶(最适pH约为8)溶液的pH值由1.8调至12,能正确描述其催化活性变化的是
6.下列关于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B.高等生物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释放少量能量 D.与有氧呼吸反应的部位相同
7.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下列物质不属于运动员呼吸作用产生的产物是
A.二氧化碳 B.水 C.乳酸 D.酒精
8.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02或抽掉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 促进无氧呼吸
9.为了尽量延长新鲜水果的贮藏时间,贮藏条件最好是        
A.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上低温 B.低O2、适当的湿度、零下低温
C.无O2、保持干燥、零上低温 D.无C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
1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完全不同
C.高等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11.有氧呼吸细胞特有的分解产物是
A.二氧化碳 B.酒精 C.水 D.乳酸
12.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A.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3.植物在有氧呼吸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ATP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H]和ATP
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14.下列不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相同点的是
A.都产生C02 B.都需要酶
C.都产生ATP D.反应过程中都有丙酮酸生成
15.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吸入的氧气和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是
A.1︰1 B. 3︰1 C.2︰3 D.3︰4
16.在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一些特殊的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C. 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D. 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17.在自然条件下,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B.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H]的阶段是第二和第三阶段
C.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
D.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不产生C02
18.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19.对于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的不正确解释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有利于释放氧气,降低有机物消耗
C.有利于吸收较多的C02,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D.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20.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参与ATP的分解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21.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22.右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改进装置。
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B.应将滤液滴在b处,而不能滴在a处
C.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
D.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大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23.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24.右图表示植物光合作高考资源网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场所高考资源网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B.C3生成C6H1206需要[H]、ATP和多种酶
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
25.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
A.H2O、CO2、ADP B.CO2、[H]、ATP
C.H2O、CO2、ATP D.[H]、H2O、ADP?
26.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0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途径是
A.C02→叶绿素→ADP B.CO2→叶绿体→ATP
C.CO2→乳酸→糖类 D.CO2→C3化合物→糖类
27. 关于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同一种物质 ②不同种物质 ③形态相同 ④形态不同 ⑤同时出现
⑥出现在不同时期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28.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C.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D.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29.间期细胞内发生复杂的变化,其中复制的结果是
A.DNA分子数增加了一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B.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目都增加一倍
C.DNA含量不变,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不变?
30.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裂期的
A.前期和末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 前期和中期
3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和CO2 B.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内膜
C.光反应离不开色素的作用 D.暗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
32. 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③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下图是科学家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A.1∶2 B.8∶9 C.2∶1 D.9∶8
34.对右图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
B.④是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的两条染色体
C.该图为细胞分裂的中期
D.图中有4个DNA分子
3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B.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物质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6分)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含蛋白酶的洗衣粉。请回答以下问题:
(1)质检局为了检验该洗衣粉中是否真的含有蛋白酶,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如果出现的结果是 ▲ ,则说明该洗衣粉中有蛋白酶。
(2)一学生为探究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将结果用右上图表示。
①该洗衣粉中的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 ▲ ℃。
②用该洗衣粉洗衣服时不能用60℃以上热水的原因是 ▲ 。
③该实验可用 ▲ 作为酶活性高低的观察指标。
④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是 ▲ 。(写出一种即可)
(3)该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原因是 ▲ 。
37. (6分)下图一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图二表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该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CO2浓度的关系。分析回答:
(1)图一中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 ▲ 阶段,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 ▲ 。
(2)图一中产生ATP的过程有 ▲ (填序号)。
(3)据图二,若植物从C点状态突然变化到B点状态,在此过程中,叶肉细胞中的C3化合物含量变化为 ▲ 。若从A点状态变化到B点状态,图一①-④过程中 ▲ (填序号)过程反应速率首先加快。
(4)根据图二信息,在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 ▲ 。
38. (6分)右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的某生理过程图解。
请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 。
(2)图中④和⑥表示葡萄糖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④ ▲ ⑥ (填“多于”或“少于”)。
(3)图中①、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 ▲ , 物质③从产生部位进入到该细胞的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需要穿过 ▲ 层生物膜。
(4)图中所示过程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生命活动提供 ▲ 。
39. (6分)下图为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据图回答:
(1)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 ▲ 图所示的时期。该细胞中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三者之间的数量之比为 ▲ 。取其染色体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的不断裂的长丝状物质是 ▲ 。
(2)无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图 ▲ 。
(3)出现的染色体和纺锤体的时期是 ▲ 。
(4)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 ▲ 期。
40. (6分)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之一,某同学利用洋葱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1)培养洋葱根尖时,如果没有经常换水,会出现烂根现象,原因是 ▲ 。
(2)利用洋葱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 ▲ 。最后在载玻片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并用拇指压片的目的是 ▲ 。
(3)在用低倍镜观察装片时,应找到 ▲ 部位,在观察时,发现大部分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原因是 ▲ 。
(4)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不到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原因是 ▲ 。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模块检测(二)
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2013-12.12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B C C D A A A C A D A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A B B B B C B B D C D A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D B C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 (6分)
(1)光反应 叶绿体基质 (2)①②④ (3)增加 ①
(4)提高CO2浓度、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答对一点即给分)
38.(6分)
(1)线粒体 (2)少于 (3) 丙酮酸 CO2 4 (4)能量
39.(6分)
(1)甲 2︰l︰2   DNA  (2)丙和丁(缺一不得分)
(3)乙 (4)分裂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