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历史 随堂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选择题
一、单选题(12题)
2022年8月,杭州某地理教师游富阳胥口镇“小叠空”景区时,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发现很多贝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地层都含有化石 B.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C.时代不同,化石不同 D.结构简单的化石形成晚
2.众多此类海洋生物化石的形成,证明了杭州市富阳区胥口镇当时( )
A.草原植被茂密 B.裸子植被繁盛 C.是温暖的浅海 D.处于深海环境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大约形成于45亿年前,38亿年前诞生生命,32亿年前出现细菌,10亿年前发展为多细胞藻美,直到5.4亿年前的前寒武纪才产生多样性骨骼生物,开始奠定生物界的基本面貌。从此地球生命演化异常迅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的“文字”,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的化石
B.所有地层都是连续不间断的
C.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D.在岩浆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
4.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期间的典型动物和所处的地质年代分别是( )
A.三叶虫古生代 B.爬行类动物中生代
C.哺乳类动物新生代 D.灵长类动物第四纪
2018年6月4日,法国巴黎拍卖行Aguttes在埃菲尔铁塔举办拍卖活动,一位法国化石收藏家以200万欧元价格拍下某块化石。该化石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化石对应生物生存的地质时期是指(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6.图中化石对应生物生存的地质时期被称为( )
A.爬行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7.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笔石动物是一类海生群体动物,种类繁多,最早出现于古生代寒武纪中期,奥陶纪及志留纪达到鼎盛,泥盆纪晚期开始衰退,到石炭纪灭绝。笔石动物的化石——笔石(下图)是重要的标准化石,被称为判断地层年代的“黄金卡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笔石动物同时期生存的有( )
A.三叶虫 B.恐龙 C.哺乳动物 D.被子植物
9.笔石成为标准化石的原因是笔石动物( )
A.分布集中,数量小,演化慢 B.分布集中,数量小,演化快
C.分布广泛,数量大,演化慢 D.分布广泛,数量大,演化快
10.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古生代时,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
B.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C.植物界经历了海生藻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
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
下图示意美国同一高原内发现的四个岩层露头(分别标记为1、2、3、4)和在某些岩层中发现的指示化石,岩层没有发生翻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岩层中的指示化石反映该高原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曾经是( )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冰川
12.图中最年轻的岩层是( )
A.岩层露头1中的岩层 B.岩层露头2中的岩层
C.岩层露头3中的岩层 D.岩层露头4中的岩层
非选择题(2题)
三、综合题
13.科考队在洛川县凤栖镇西沟发现大量古代动植物化石,从化石的种类看来,这些化石图案有树叶、竹子,珊瑚;大小尺寸,颜色各有不同;颜色大多呈黑褐色。其中,发现极其珍贵的恐龙化石。发现最大的一个恐龙化石,约重20吨。另有一种拟为翼龙,是比较少见。该恐龙化石是首次在陕北地区发现,对研究本地的古地质、古生态、古气候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1)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情况下,越老的岩层应在____(填“上”或“下”)。化石通常能在____岩中找到。
(2)恐龙出现在____代,恐龙达到最繁盛的时期是在____纪和____纪。
(3)恐龙生活的时期,____出现,____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也是主要的____期。
(4)由于____剧烈,联合古陆在____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澄江化石群凭借得天独厚的特异性埋藏,成为全世界为数寥寥的软体化石产地。其化石产出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化石,现今生物所有门类远祖代表都有发现,它们是5.3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爆发的证据,是人类得以窥见生物早期面貌的重要窗口。小壳动物化石形成的磷矿就埋藏在化石群之下。下图示意在澄江发现的某种生物化石。
宙 代 纪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 生物进化阶段
距今年龄 持续时间 植物 动物
显生宙 古生代(Pz) 二叠纪(P) 285 350 400 440 500 570 55 裸子植物 蕨类植物 裸蕨植物 两栖动物 鱼类 无脊椎动物
石炭纪(C) 65
泥盆纪(D) 50
志留纪(S) 40
奥陶纪(0) 60
寒武纪 70
(1)图示化石景观形成的地质年代为____代,该地质年代的动物演变历程为早期出现无脊椎动物,中期出现____,后期出现____动物。
(2)由图示化石可知,当时该地应为____环境,生物大多生活在____(填外部圈层);澄江磷矿埋藏在____(填内部圈层)。
(3)地球约38.5亿年前开始出现生命。简述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1.并不是所有地层都含有化石,A错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是地层,B错误;时代不同,化石不同,C正确;生物的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结构简单的化石形成越早,D错误。所以选C。
2.根据材料,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发现很多贝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当时是温暖的浅海环境,不是草原植被、裸子植物及深海环境,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3.C 4.A
【解析】3.地层中低级化石形成年代早,高级化石形成年代晚,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简单的化石,A错;地层会受海陆变迁、地质作用的原因可能会有间断,B错;同时代的地层中,环境相同,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中,不会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故 C对;岩浆岩是岩浆上升冷却形成的,岩浆岩中不能形成化石, D错。
4.寒武纪是显生宙最早的地质时代,而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个代,三叶虫是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无脊椎动物,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A对;BDC错。
【点睛】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中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5.C 6.A 7.B
【解析】5.化石图中显示,该地质时期动物以恐龙为主。恐龙繁盛的时代为中生代, C正确;前寒武纪和古生代恐龙没有出现,AB错误;新生代恐龙已经灭绝,D错误。故选C。
6.据图所知,该时期恐龙繁盛,而恐龙属爬行动物,恐龙繁盛的时代为中生代,因此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A正确;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是古生代早期, C错误;海生脊椎动物时代是古生代中期, B错误;灵长哺乳动物时代出现在新生代, D错误。故选A。
7.地球历史上在二叠纪末期和白垩纪末期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对应的时代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显生宙从古至今大致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依次分为寒武纪、奧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依次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依次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8.A 9.D 10.B
【解析】8.由题目“最早出现于古生代寒武纪中期、到石炭纪灭绝”可知,笔石属于古生代。结合所学知识,三叶虫生活在古生代,A对;恐龙和被子植物都是中生代的代表性生物,B、D错;哺乳动物出现于中生代,繁盛于新生代,D错。综上,本题选A。
9.地质学家选生存时代短,地理分布广,个体数量多,形态特征明显的化石来确定地层时代,用它们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他们把这样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由图和材料可知,笔石种类繁多,较容易获得,出现和灭绝都在古生代,生存的时间较短,演化快,所以笔石被称为标准化石。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10.结合所学知识,新生代时形成了现代海陆基本格局,A错;中生代植被茂盛,是重要的成煤期,B对;植物界经历了由海生藻类植物→蕨类陆上孢子植物→裸子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演化,C错;动物界经历了由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D错。所以选B。
【点睛】由地球的演化史可知,古生代的代表性植物是蕨类植物;中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是爬行动物、植物是裸子植物;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是哺乳动物,代表性植物是被子植物。
11.C 12.C
【解析】11.据图可知,岩层中的指示化石为海洋生物化石,反映该高原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曾经是海洋,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2.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岩层没有发生翻转,图中岩层露头3中生物化石生物等级最高,最年轻的岩层是岩层露头3中最上面的岩层,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露头是地层、岩体、矿体、地下水、天然气等出露于地表的部分。自然出露地表的称天然露头;经各种工程揭露的,称人工露头。氧化不深,仍保持原有成分 、结构构造等特点的,称原生露头或新鲜露头;遭受明显风化、氧化,其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均发生显著变化的,称风化露头或氧化露头。
13.(1) 下 沉积
(2) 中生 侏罗 白垩
(3) 小型哺乳动物 裸子植物 成煤
(4) 板块运动 三叠纪
【分析】本题以陕北地区发现化石等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地层和化石、地球演化历史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一般情况下,越老的岩层应在下,越新的地层在上。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或遗迹,通常能在沉积岩中找到。
(2)
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达到最繁盛的时期是在侏罗纪和白垩纪。
(3)
恐龙生活的时期,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也是主要的成煤期。晚古生代是另一个成煤期。
(4)
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最终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14.(1) 古生 鱼类 两栖
(2) 海洋 水圈 地壳(或岩石圈)
(3)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球周围,形成厚度和成分适宜的大气层;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适宜;有液态水。
【分析】本题以云南澄江化石群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进化、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读图可知,该化石为三叶虫化石,结合所学可知,三叶虫形成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古生代早期出现软体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期出现鱼类,后期出现两栖动物。
(2)
三叶虫和珊瑚虫都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由图示化石可知,当时该地应为海洋环境;由于为海洋环境,故生物大多生活在水圈之中;结合材料,小壳动物化石形成的磷矿就埋藏在化石群之下,化石位于地壳(或岩石圈)中,因此,磷矿埋藏在地壳(或岩石圈)之中。
(3)
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1.适宜的温度,主要是日地距离适中,使得接受太阳光照适中,地球温度适中,和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公转周期1年,两个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较小,保持平均地表温度在十五摄氏度左右,适合生物生长;2.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主要是得益于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厚度和成分适宜的大气层,以供生物呼吸;3.拥有液态水,使生物繁衍生息。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第一课时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年12月18日哈尔滨举行黑龙江海伦大峡谷生物群化石发布会。据推断该地区当时蕨类植物和松柏类裸子植物茂盛生长,湖岸有龟鳖类、恐龙类等其他脊椎动物生活和繁衍,形成良好的陆相生态系统。下表为部分地质年代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碳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该生物群化石的形成年代最可能是( )
A.奥陶纪 B.二叠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2.海伦地区当时的环境最可能是( )
①浅湖 ②深海 ③暖湿 ④冷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B.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C.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
D.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M地层形成的地质时期是(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5.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M、N、O、L B.O、N、M、L
C.N、O、M、L D.L、M、N、O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如果把地质年代比作一本4600页的书,那么地球演化历史的五个宙代中,占有页数最多的是(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
7.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
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
8.编制地质年代表的主要依据是( )
A.地层分布、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
B.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
C.化石种类和特点、地层分布、岩石年龄等
D.化石种类和特点、地层顺序、岩石类型等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的主要途径。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地编年,形成地质年代表。完成下面小题。
9.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是指( )
A.标本、化石 B.地层、化石 C.标本、地层 D.岩石、化石
10.下列地质年代由老至新排序正确的是( )
A.新生代—古生代—中生代 B.二叠纪—三叠纪—第四纪
C.太古宙—新生代—中生代 D.新近纪—白垩纪—第四纪
11.在地质年代表中,下列属于古生代的是( )
A.白垩纪 B.侏罗纪 C.古近纪 D.二叠纪
下图为地质年代表的一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2.据地质年代表推断,恐龙出现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3.如表所示地质年代( )
A.是主要的成煤期 B.蕨类植物极度兴盛
C.三叶虫空前繁盛 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读图a“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和图b“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生物的时期是( )
A.前寒武纪 B.寒武纪 C.志留纪 D.泥盆纪
15.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02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B.CO2的含量呈波动性上升
C.寒武纪时O2含量达到顶峰 D.植物的进化与O2含量成正相关
二、综合题
16.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A~G层中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 ,并说出理由 ?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
?
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
(3)说明A、D岩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仅写出“代”)并说出理由 ?
17.读“化石与地质年代表的内容逻辑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选项内容为图中数字内容的选项。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内容,使其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成立。
选项内容:生物;地理环境;地层;地球演化的阶段性①
② ③ ④
(2)在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中,时间最长的是 。写出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在地质年代表中该时间单位的名称。
简述①内容与化石之间的逻辑关系。
(4)说明化石与③内容之间的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根据黑龙江海伦大峡谷生物群化石推断,该地区当时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茂盛,且有恐龙生活和繁衍,根据生物演化规律判断,该地质年代应处于中生代。读表可知,奥陶纪和二叠纪处于古生代,白垩纪处于中生代,第四纪处于新生代,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材料信息显示,海伦地区动植物多样,具有良好的陆相生态系统,表明当时当地环境条件非常适合生物生长,因此应为浅湖、暖湿的环境,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的生态系统为陆相,因此不可能是深海环境,②不符合题意;冷干环境不适合多种生物生长,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3.D
【详解】不同地层往往是不同时代形成,沉积岩层一般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此岩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生物进化不可逆,因此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4.B
5.C
【解析】4.读图可知,M地层之下为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且之间有侵蚀面,之上为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三叶虫为古生代早期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恐龙为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则M形成年代处于古生代早期与中生代之间,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5.图中M、N、L三个地层呈水平层状分布,应为沉积岩层,一般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此这三个地层从先至后的形成顺序是N、M、L,图中O地层侵入至N地层之中,位于M地层之下,因此O地层形成于N地层之后、M地层之前,因此图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N、O、M、L,选项C正确,选项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6.B
7.A
【解析】6.占有页数最多即是表明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占据时间最长,根据图示可知元古宙所占历史最长,因此元古宙占有页数最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据图可知,从①到⑤,距离现今时间越来越近,故①最古老,⑤最近现代,地质时期的时间,从古至今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质年代是③古生代,B错误;含有恐龙化石的地质年代是④中生代,C错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⑤新生代,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质历史":46亿年前,地球形成;38亿年前,出现最简单的生命;5.6亿年前,出现海洋动物;3.9亿年前,一些海洋的动物爬上陆地生活;2.5亿年前,出现恐龙;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哺乳类动物开始兴盛;几十万年前:出现人类。
8.B
【详解】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9.B
10.B
11.D
【解析】9.沉积岩中有化石 ,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沉积岩是在特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科学家可以根据地层和化石的特征,了解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的环境特点,B正确,ACD错误,选B。
10.地质年代分为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根据这个,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1.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D正确;白垩纪、侏罗纪为中生代,AB错误;古近纪为新生代,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地质年代分为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12.C
13.A
【解析】12.恐龙是爬行动物,根据图示地质年代表可知,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所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根据图示地质年代表可知,表中所示地质年代时期有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重要的成煤物质,A正确。三叶虫兴盛时期是在早古生代,蕨类植物兴盛时期是在晚古生代,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在新生代,不符合题意 ,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14.A
15.D
【分析】14.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出现的最早生物为蓝藻等原核生物,蓝藻等原核生物出现在前寒武纪时期,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等均较前寒武纪时期晚。故选A。
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先呈现上升,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后期稳定,略有增长),A错。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B错。寒武纪时氧气含量低,C错。随着植物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进化,氧气的含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后期稳定,略有增长),植物的进化与氧气的含量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D。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
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 鱼类时代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动物 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16.(1) 最早是A,最晚是G 根据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下老上新。
(2) B对应W,C对应X,F对应Y,G对应Z 理由:BFG分别对应WYZ是因为地层中所含有的化石一致;C对应X是应为地层的先后顺序以及岩层属性一致。
(3) A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所以是古生代 D岩层含有恐龙化石,所以是中生代。
【分析】本题以岩层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历史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
读甲两地岩层分布图可知该地岩层有明显的分层,属于沉积岩,且没有明显的错乱和倒置。地层的沉降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在沉积岩中,下层岩石年龄老,上层岩石年龄新,所以形成时间最早的是A,形成时间最晚的是G。
(2)
根据图中图例可知,岩层中包含一定的化石,地层中所含有的化石一直则对应的形成年代一般是相同的,因此B对应W,C对应X,F对应Y;C对应X是由于地层的先后顺序和以及岩石属性都属于喷出岩。
(3)
由图中图例观察可知,A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繁盛于古生代早期,因此是古生代。D岩层含有恐龙足迹化石,恐龙繁盛于中生代,所以是中生代。
17.(1)①地理环境②生物③地层④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2)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3)①为地理环境,生物的生长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即地理环境的特征与化石特征之间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4)③内容为地层,地层与化石间的关系:化石是地层的一部分;同一地层内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根据生物进化的这一特点,可以推测地层的先后时间顺序。
【分析】本题以化石与地质年代表的内容逻辑示意图为情境,多角度、多层次设问化石(生物)与地质年代表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感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感知地质年代表的建构方法,体会科学家编制地质年代表的过程与方法。
【详解】(1)属于基础性问题,基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判断,①为地理环境,②为生物,③为地层,④为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2)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演化“时间”的整体掌握情况,也是对地球历史的整体把握。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中,时间最长的是宙,从地球诞生到现在,地球演化经历了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3)说明地理环境与化石之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思维链为地理环境特点影响生物特点,生物特点决定化石特点,即地理环境的特征与化石特征之间具有一致性。
(4)说明地层与化石之间的关系。首先,化石是地层的一部分;其次,生物的演化是有规律的,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演化;第三,根据化石(生物)的特点就可以推测地层的先后时间顺序;第四,由于地层的层理结构一般都是先沉积的层在下(老),后沉积的层在上(新),这样就为进一步确定地球的历史演变奠定了基础。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练习题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下图为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蓝细菌
2.地球上生物出现后大气中的( )
A.氧气含量持续上升 B.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下降
C.氧气含量波动上升 D.二氧化碳含量波动下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4.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变迁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变迁只会导致生物灭绝,不会导致生物进化
B.生物衰退和灭绝与环境变迁有直接关系
C.生物灭绝是孤立事件,与地理环境其他要素没有关系
D.生物灭绝在地质历史时期只有一次
6.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往往存在的地层是( )
A.前寒武纪地层 B.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读“联合古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联合古陆形成的时间(代)( )
A.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 B.是重要的成矿时期
C.生物由海洋发展到陆地 D.裸子植物空前繁盛
8.联合古陆最终解体的时间(代)( )
①开始出现人类②形成现代地势起伏基本面貌③哺乳动物快速发展④是“远古的生物时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10.下列叙述中,反映古生代自然环境重要特征的是( )
A.蕨类植物全部衰退 B.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
C.人类发展的重要时期 D.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
山东诸城是中生代地层较为发育的小型盆地,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下图是诸城发掘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化石所在岩层( )
A.上部岩层老 B.多气孔构造
C.没有明显层理结构 D.属于沉积岩
12.推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特征为( )
A.温暖湿润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低温湿润
二、综合题
1.读下面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下面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
(1)根据图示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2)说明表格中A、B所示两次生物灭绝事件的内容。
(3)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
2.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读“地质年代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中期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 动物, 植物繁盛;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 动物, 植物开始出现。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 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 纪,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 ,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 期。
(3)请从古老地层的动物化石方面,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佐证。
(4)推测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如何引起环境变化的。
3.下图为地球主要地质年代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质历史时期为________,该时期原核生物出现,并缓慢演化出________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图中乙地质年代为________,该时期鱼类依次进化出两栖动物和________动物,说明气候变得________;该时期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其主要原因是当时________植物繁盛。
(3)图中丙地质历史时期跨越地质年代表中的________代和________代,简述判断依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1.D 2.A
【分析】
1.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出现最早的生物是距今35亿年出现的蓝细菌,D正确;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出现都是在距今三亿年之内,远没有蓝细菌出现早,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上的实线表示的是氧气,虚线表示的是二氧化碳,可看出地球上生物出现后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持续上升,A正确,C错误;二氧化碳含量前期持续上升,后期波动下降,BD错误。故选A。
【答案】3.C 4.C 5.B 6.A
【分析】
3.从古生代到新生代,距今越来越近。由图可知,与其他生物相比,鱼类出现的时间最早,故选C。
4.由图可知,与古生代、新生代相比,中生代爬行类动物最多,C正确、AD错误;元古代晚期才开始出现原始动物,B错误。故选C。
5.环境变迁可以导致生物进化和衰退,也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灭绝,A错误、B正确;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生物灭绝不是孤立事件,C错误;地球环境不断变化,环境变迁容易引起生物灭绝,生物灭绝发生过多次,D错误。故选B。
6.元古宙是一个重要成矿期,主要矿产有铁、金、铀、锰、铜、硼、磷、菱镁矿等。元古宙划分为3个代。25-18亿年为古元古代,18-10亿年为中元古代,10-6(5.7)亿年为新元古代。前寒武纪,包括元古宙古元古代,故选A。
【答案】7.C 8.A
【分析】
7.根据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为统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生物由海洋发展到陆地,C项正确;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出现在新生代,A项错误;此时是重要的成煤时期,B项错误。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D项错误。故选C。
8.大陆漂移说认为,晚古生代时期全球所有大陆连成一体的超级大陆,中生代以来逐步解体,到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形成,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时出现了人类,①②③正确,远古的生物时代指的是古生代,④错误,A项正确。故选A。
【答案】9.D 10.B
【分析】
9.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
10.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且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A错误,B正确;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C错误;中生代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盛行,D错误。故选B。
【答案】11.D 12.A
【分析】
11.根据图示信息不能推知该岩层上下部的岩层年龄,A错;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多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气孔构造是喷出岩的特点,D正确,BC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根据材料,该地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由此推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森林茂密,且林木更新较快,据此进一步推知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适宜林木生长更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答案】(1)海生藻类时代一陆上孢子植物时代一裸子植物时代一被子植物时代。
(2)A: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B: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
(3)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
【分析】
(1)从图的地质年代与生物的进化可知,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为:海生藻类时代一陆上孢子植物时代一裸子植物时代一被子植物时代。
(2)A为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B为公元前6500万年白垩纪末期,发生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一亿六千三百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 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3)成煤的物质基础是森林,推测当时的特点是气候温暖,森林密布。
2.【答案】(1)两栖类;蕨类;爬行;裸子。
(2)中生(代);白垩(纪);开始解体;成煤(期)。
(3)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增长;出现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化石;动物化石的生物结构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4)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扩散至全球),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无法光合作用而大量枯萎,气候剧烈变化。
【分析】
(1)晚古生代早期,海洋面积缩小,为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生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一些鱼类进化为两栖类,蕨类植物大量繁殖;晚古生代晚期,气候干旱,出现适应气候变化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2)根据所学知识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包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纪以后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 开始解体,各大陆开始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3)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已经有了生物,但演化速度慢,数量少,而在寒武纪这个时期是地球上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时期,寒武纪出现了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无脊椎动物和大量的高等藻类植物。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快速增加,出现了有骨骼或硬壳的动物化石,表明生物种类、数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愈来愈复杂。
(4)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形成的尘埃颗粒漂浮于大气层中----- 阻挡太阳辐射射向地面- 地面的气温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3.【答案】(1)前寒武纪 真核
(2)古生代 爬行 干旱 蕨类
(3)中生 新生 动物由爬行动物进化到哺乳动物,出现了人类;植物由裸子植物进化到被子植物。
【分析】
(1)甲地质历史时期为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冥古宙时期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太古宙时期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时期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生命从无到有,原核生物出现后缓慢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乙地质年代为古生代,晚古生代,鱼类逐渐进化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气候变得干旱;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3)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裸子植物繁盛,“爬行动物的时代” 中后期,开始向鸟类转化,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而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被子植物高度繁盛,由此推断丙地质历史时期跨越中生代和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