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16 20:0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单选题(60分)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5日9时26分在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北纬38度52分,东经97度33分)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2.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的波速变化是( )
A.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增加
B.纵波完全消失,横波的速度突然下降
C.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均明显降低
D.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要间隔约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推断“12秒”存在的依据是( )
A.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下图为地球外部圈层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圈层( )
A.没有生物 B.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
C.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D.厚度很薄
5.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外部圈层与岩石圈没有联系
B.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C.水圈的主体是海洋
D.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密切相关
6.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圈层关系的是( )
A. B.C. D.
下图为地球各圈层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字母a、b、c、d代表地球外部各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B.b是最活跃的大气圈
C.c属于地球外部的生物圈 D.d是厚度最大的岩石圈
8.范仲淹有词曰“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词中涉及的地球圈层有( )
A.ab B.cd C.abd D.abcd
9.下列会渗透到其他圈层中的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地理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
A.地壳 B.内核 C.外核 D.软流层
1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④代表的行星分别是( )
A.土星火星 B.火星木星 C.土星地球 D.木星水星
1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①②曲线之间表示的层次及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A.光球层耀斑 B.日冕层太阳风 C.光球层太阳黑子 D.日冕层日珥
《地心游记》讲述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里登布罗克教授决心也作同样的旅行,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种种奇观,经历迷路、缺水、史前生物等种种险情,经过三个月的旅行,最后回到了地面。下图为郑同学画的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结合所学完成下面小题。
13.其中阴影所在的位置应该是( )
A.岩石圈 B.软流层 C.岩石 D.沉积岩
14.若估计教授下落速度为每小时九十公里,他们从上午六点开始下落,最后开始往上升时是“晚上十来点钟”那么他们一行人可能到达的位置是( )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地核
15.地震发生时产生地震波你认为地震波横波无法穿越(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 D.下地幔
二、综合题(4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1年6月2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南部的埃特纳火山再度喷发,火山灰柱高度达到了5000至6000米。下图示意火山景观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
(1)图中E线、F线表示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其中E线表示____波的传播情况,F线表示____波的传播情况,判断的依据是____。(6分)
(2)图中____(填字母)为莫霍界面,该界面以上为____(地球内部圈层名称)。(4分)
(3)图中B处,地震波E完全消失,地震波F的传播速度突然____(下降、增加)并继续往深处传播。(2分)
(4)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于右图中的____层。(填字母)(2分)
(5)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2分)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联系
17.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4分)
材料一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09月0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多地震感强烈。
材料二2022年6月17日,由于特大暴雨袭击,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古都村群旦屯发生泥石流灾害,道路严重塌方,5名失联者全部遇难。无独有偶,国际上,从8月5日开始,巴基斯坦印控克什米尔遭遇暴雨袭击,截至8日,暴雨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132人死亡,其中包括5名在当地旅游的外国人。此外,洪灾还造成500多人受伤。在遭遇泥石流的山区村镇,目前依然有500名村民失踪。
材料三下面左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是“中国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中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的地震震源应位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的( )
A.D层 B.E层 C.F层 D.G层
(2)若遇地震来袭,下列应对措施相对来说不妥当的是( )
A.若在高层楼内来不及跑出,就要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面或墙角处,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的地方,如厨房、厕所等
B.若在街上行走,要躲避建筑物、高压线(杆)等易伤人的东西落下,迅速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C.若在行驶的车辆中,乘客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
D.若在户外活动,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要赶快扶靠门柱墙壁等,防止跌倒
(3)观察“中国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分布”示意图,扼要说明我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广的原因。(6分)
(4)泥石流的强度主要与地质环境、地形地貌、____等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2分)
(5)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泥石流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目前,根治泥石流的难度极大,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6分)
参考答案
1.B 2.A 3.B
【解析】1.读图根据深度和高度可知,①是大气圈,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此次震源深度为10千米,位于地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此次震源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地震波向下通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波速度均会明显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根据所学可知,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先感受的是纵波,上下颠簸,对建筑物影响较小,然后感受到的是横波,左右摇晃,建筑物容易倒塌,B正确。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与"黄金12秒"无关,故A、D项错误。对于同一地点而言,同一个地震释放的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是相同的,不会形成黄金12秒”,C错误。故选B。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横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中传播。
4.B 5.A 6.C
【解析】4.读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的是大气圈,大气圈的下部有生物分布,A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如O2、N2、CO2、气体杂质等,B正确,C错误;大气层的厚度可达3000km左右,厚度较大,D错误。故选B。
5.结合所学可知,地球内外部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A错误,符合题意;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B正确,不符合题意;在水圈中,海洋水占96.526%,是水圈的主体,C正确,不符合题意;人类生存的环境与四大圈层都关系非常密切,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6.结合所学可知,图中①为大气圈,②为水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岩石圈,其中生物圈包括了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故生物圈占有大气层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选项的图示符合实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是地球上很薄的一个圈层,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A 8.D 9.D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有供水、渗透和蒸发功能,为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正确;d能够提供养分和氧气,为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a水圈的水可以渗透至c,d生物圈向c提供养分,b向c降水,由此可知c为岩石圈;b产生降水,同时a水圈蒸发水汽输送至b,可知b为大气圈,大气圈是厚度最大的圈层,BCD错误。本题应选A。
8.由上题可知,a为水圈,b为大气圈,c为岩石圈,d为生物圈,词中描写了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碧云天”为大气圈,“黄叶地”为生物圈和岩石圈,“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为水圈。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
9.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故与图中其他圈层联系最密切且会渗透到其他圈层中的是生物圈,结合小题一可知应是d,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10.A 11.C 12.B
【解析】10.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又分外核和内核,软流层位于地幔顶部。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地壳,A正确;外核位于③④之间,内核位于④以下,软流层位于阴影部分的顶部,BCD错误。故选A。
1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轨道由内到外分布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之间,图中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②③分别是木星和火星,那么曲线①④代表的行星分别是土星和地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太阳大气由内到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①②曲线之间表示的层次及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分别是日冕层和太阳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轨道由内到外分布着: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前四个行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称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称为远日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木星之间。
13.B 14.C 15.B
【解析】13.据图可知,该阴影位于莫霍面以下,为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项正确;A项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说法错误;C项D项岩石和沉积岩均位于岩石圈中,显然不对,故说法错误;本题选B。
14.据题干可计算教授下落的时间约为16个小时,每小时下落90公里,可计算下落的距离大致为1440公里,结合所学,可知该位置位于地幔,C项正确,ABD项错误,本题选C。
15.结合所学可知横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传播,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传播,古登堡面以下的地核外核为液态,所以地震波横波无法穿越古登堡界面,B项正确;A项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都有固态介质,横波可以穿越,A项错误;C项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为固态物质,横波可以穿越,C项错误;下地幔物质为可塑性固态,横波可以穿越,D项错误,所以本题选B。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壳与地幔的界面是莫霍面,约在地下17km深处,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约在地下2900km深处。地幔又可分为下地慢、上地幔。地核的厚度约是3400km。
16.(1) 横 纵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2) A 地壳
(3)下降
(4)C
(5)B
【分析】本题以火山景观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问题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根据所学,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两种类型,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读图可知,E波在地表传播速度为4 千米/秒,速度慢,因此为横波,F传播速度为接近9千米/秒,速度快,为纵波。
(2)
根据所学,地球内部圈层从地表向下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其界面之上是地壳。
(3)
读图可知,B为古登堡面,横波E消失,纵波F到此突然减速,说明其下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变为液态。
(4)
岩浆发源于软流层,根据所学,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下面,位于上地幔,图中A为莫霍面,其下C为地幔圈层。
(5)
大气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都是由大气组成,生物圈就位于其底部,A错误;根据所学,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生物圈并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而是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有密切联系,D错误。故选B。
17.(1)A
(2)D
(3)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坡度大;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剧烈;岩层破碎,地表松散物多;位于季风气候范围,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强度大;人口总量大、分布密集,人类活动影响大。
(4)水文气象
(5)工程措施如修建堤坝、加固坡体、植树种草、加固房屋、水库蓄水、修建蓄排水工程等;非工程措施如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预警预报、颁布减灾法规、制订减灾规划、进行减灾教育、灾后重建管理等
【分析】本题以地质灾害为背景,设置5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防灾减灾、自然灾害的成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可达39~41千米。泸定县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应发生在地壳中(D层),A正确;E层为地幔,F层为地核,G为岩石圈,BCD错误,故选A。
(2)
地震来袭时,若在户外活动,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不要扶靠门柱、墙壁等,以防止门柱、墙壁等倒塌而造成伤亡,D符合题意,ABC选项措施在地震来袭时较为妥当。故选D。
(3)
通过观察“中国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地形角度分析,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坡度大,泥石流滑坡多分布在二三阶梯交界处和山脉处;从板块运动角度,西南地区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剧烈;从地表岩层分析,岩层破碎,地表松散物多,且植被覆盖较少,对滑坡泥石流阻滞作用小;从气候角度分析,我国位于季风气候范围,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强度大,为泥石流滑坡提供大量土壤水分;从人口分布分析,人口总量大、分布密集,人类活动影响大,对植被的破坏等为滑坡泥石流的产生提供条件。
(4)
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参与,水文气象条件是影响泥石流活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泥石流的强度主要与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5)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方面考虑,工程措施如修建堤坝、加固坡体,增强对滑坡,泥石流的阻挡;植树种草,减少岩层土壤松动;加固房屋,减少财产损失、水库蓄水、修建蓄排水工程等;非工程措施如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预警预报,及时进行灾害防治、颁布减灾法规、制订减灾规划、进行减灾教育,提高应对灾害的意识与手段、灾后重建管理,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