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循环 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2.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输送
下图为我国长江口附近地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图示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下图为不同形态的水体在不同圈层的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水体所在的圈层正确的是( )
A.甲—大气圈 B.乙—岩石圈
C.丙—水圈 D.丁—生物圈
6.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引水灌溉—水汽输送减少 B.砍伐森林—地表径流减少
C.修建水库—水汽蒸发增加 D.退耕还湖—地下径流减少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爱德华·利纳克尔发明了一套能在干旱条件下适用的灌溉系统。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读部分水循环过示意,图完下列小题。
7.该系统主要干预图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①②⑤⑥ B.③⑤⑥⑧ C.④⑤⑥⑧ D.③④⑦⑧
8.适宜推广该系统的地区图示水循环环节⑦往往规模过小或消失,主要原因是( )
A.环节①量过小 B.没有环节③
C.环节④理论值过大 D.环节⑥⑧量过大
日光蒸馏法的原理是太阳的照射使坑内沙子和空气温度升高,蒸发产生水汽,水汽逐渐饱和,与塑料薄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容器中。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实验揭示了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 )
①天体引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地热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该实验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水汽输送②蒸发③地下径流④降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城市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收集系统影响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12.关于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增强热岛效应 ②减轻城市内涝 ③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
④提供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 ⑤加重城市土壤盐渍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二、综合题
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④⑤⑥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 。
(2)向海洋源源不断输送有机物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字母);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 。
(3)说明图示城市内的湖泊可能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4)说明城市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层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图一示意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二示意砂田和裸田蒸发量。
(1)比较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2)说明砂石覆盖层对水循环的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下图
(1)填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H________。
(2)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导致路面硬化,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____(填上图中字母),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________(增大或减小),H________(增大或减小)。
材料二:我国西北新疆地区年降水量<50毫米,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下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据此完成下题。
(3)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________,坎儿井开挖暗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第一节 水循环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1.D 2.C
【分析】
1.由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间循环主要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组成。图中d表示海水蒸发,a表示水汽输送,e、f表示陆地水蒸发,h、c表示径流,g、b降水,所以d→a→b→c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所学知识可知,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A错误。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有关,B错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出现流水侵蚀、堆积地貌,C正确。d环节是蒸发,D错误。故选C。
【答案】3.B 4.A
【分析】
3.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夏季不仅气温高,蒸发旺盛,而且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所以水循环最活跃,B正确;其他季节水循环相对夏季较弱,ACD错误;故选B。
4.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东临太平洋,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丰沛的水汽,所以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5.A 6.C
【分析】
5.乙通过蒸腾作用进入甲,所以乙水体所在圈层为生物圈,甲水体所在圈层为大气圈;丙通过径流进入丁,所以丙水体所在圈层为岩石圈,丁水体所在圈层为水圈。B、C、D与题不符,排除。故选A。
6.引水灌溉会导致地表径流减少,与水汽输送无关,排除A;砍伐森林,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排除B;修建水库,水域面积增加,水汽蒸发增加,C正确;退耕还湖,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排除D。故选C。
【答案】7.B 8.C
【解析】
7.由材料可知,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输送空气干预了③水汽输送环节,水汽得到充分冷却而凝固干预了⑤降水环节;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干扰了⑥下渗和⑧地下径流环节,③⑤⑥⑧正确。故选B。
8.适宜推广该系统的地区为干旱地区,水循环环节⑦为地表径流,规模过小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地表蒸发强烈,即环节④理论值过大,C正确。海洋蒸发量较大,水汽输送少但不是没有,干旱地区下渗及地下径流较少,ABD错误。故选C。
【答案】9.B 10.D
【分析】
9.由材料可知,坑内沙子和空气温度升高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③正确;读图可知,塑料薄膜上冷凝的水珠,在地球重力作用下,下滑到容器中,②正确。A、C、D与题不符,排除。故选B。
10.太阳照射使坑内温度升高产生水汽,模拟的是蒸发环节,②正确;水汽遇塑料薄膜冷凝形成水珠,模拟的是大气降水环节,④正确。A、B、C与题不符,排除。故选D。
【答案】11.D 12.B
【分析】
11.雨水收集再利用,可减小地面雨水聚集量,故影响最明显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D项正确。雨水被收集再利用,普遍是存在管道之中,有部分进入到荷花池,中途也会影响到蒸发环节,但并不显著,A项错误。水汽输送主要是在高空气压差产生的水汽水平输送,该处的雨水收集对水汽输送没有影响,B项错误。城市活水公园主要是收集降水,但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大气的降水,C项错误。故选D。
12.该系统提高了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效率,增加了雨水的下渗,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②正确。该系统同时实现了雨水和城市污水的分流,有利于控制雨水径流污染,③正确。活水公园建造了景观鱼眼、荷花池等,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减轻了热岛效应,①错误。活水公园的水都是用于景观建造,而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是通过分流井分流出去的,④错误。城市土壤较少且盐渍化还受到当地的蒸发量影响,题目中并没有相应的信息,⑤错误。B项的②③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1【答案】(1)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⑤;海陆间大循环
(3)陆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
(4)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等。
【解析】
(1)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判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④雨水下渗下到地面以下,为下渗;⑤表示地表水的汇聚,为地表径流;⑥代表地下径流。
(2)水循环中通过地表径流⑤向海洋不断输送有机物;考查水循环的意义。海陆间大循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内的湖泊如果与有河道与海洋相联,则参与海陆间大循环,如果没有相连,为内流湖,则参加陆地内循环。据图可知,城市内的湖泊可能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既有陆上内循环又有海陆间大循环。
(4)考查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据图可知,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导致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弱,加剧城市的内涝灾害。同时由于植被破坏后悔导致植被的蒸腾作用减少。
2【答案】(1)4月末种植前同一深度土壤含水量,砂田大于裸田;随深度的变化,4月末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砂田小于裸田。
(2)砂石覆盖层透水性好,可以增加下渗,削减地表径流;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土壤,能够抑制蒸发。
【解析】
(1)读图一可知,与裸田相比,4月末种植前砂田不仅同一深度的土壤含水量较高,比如40cm处砂田含水量为16,裸地含水量为14;而且随深度的变化砂田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小,变动范围在12—16。
(2)读图一可知,砂田表层土壤含水量大于裸田,说明砂石覆盖层能够增加下渗,削减地表径流;读图二可知,砂田的蒸发量一直小于裸田,说明砂石覆盖层可以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
3【答案】
(1) 蒸发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下渗
(2) H 减小 增大
(3) 陆上内循环 夏 减少蒸发
【解析】
(1)地图结合水循环的过程判断,A表示海洋大气降水,B表示海水蒸发,C表示水汽输送,D表示大气降水,E表示陆地水体蒸发,F表示蒸腾,G表示地表径流,H表示下渗。
(2)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地面硬化,直接阻碍了地表水的下渗,对应H;森林植被增多,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H会增大,会导致地表径流G会减小。
(3)坎儿井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内陆,属于内流区,水循环类型为陆上内循环;该地夏季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补给量大,山地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是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暗渠将地表水引入地下,减少了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