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后小练
1.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小林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2.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颠倒了位置,若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g和10g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2g,则物体的质量应该是( )
A.112g B.111g C.110g D.108g
3.一钢瓶中氧气的密度为8kg/m3,当被用去1/2瓶后此时密度为 。
4.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质量为750克,改装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总质量为( )
A. 650克 B. 750克 C.850克 D.875克
5.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
6.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③②①④⑥ B.⑤③②①⑥
C.②④①⑤⑥ D.⑤③②④①⑥
7.郑女士购买了一尊“金佛”,她用天平和量筒,测得 “金佛”质量为4450克,体积为500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
8.有关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B.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温度、质量都无关
9.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甲、乙和丙三个物体,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的质量为2kg。将三个物体的温度都升高1℃,吸收的热量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柱状图。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乙和丙的比热容相等
B.甲的比热容是乙的2倍
C.丙的比热容是乙的2倍
D.甲、乙和丙的比热容都相同
10.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固态物质熔化时,都要吸热
B.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C.任何固态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熔点
D.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不变,但仍然要吸收热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B.露是大量水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大量小水珠
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
D.用压缩体积的办法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13.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 B.夏天,剥开冰棍看到“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14.下列现象中属于水蒸气凝华的是 ( )
A.春天,河面上的冰解冻
B.冬天的早晨,在枯草树枝上常有霜
C.江河、湖面上常见的大雾
D.夏天的早晨,植物叶子上的露珠
15.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参考答案
D 2.D 3.4kg/m3 4.A 5.C 6.A
7.ρ=m/V=4450克/500厘米3=8.9克/厘米3
查密度表可知,黄金的密度为19.3克/厘米3,所以不是真金的。
8.D 9.B 10.D 11.C 12.C 13.B 14.B 15.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第四单元复习
浙教版 七年级上
复习导入
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构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固体
液体
气体
<
<
水<冰<水蒸气
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微观上:
宏观上:
分子运动:
影响因素:温度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质量的测量:
1.估计
2.调平
放平: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
归零:用镊子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调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哪高哪调”平衡螺母,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刻度线,或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左右摆动的格数相等。
注:横梁平衡后天平位置不能移动,平衡螺母在下面的操作中也不再使用。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
“先大后小”的原则取用砝码,再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3.称量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质量数
4.读数
复习导入
物质的特性
质量的测量:
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密度:
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定义:
公式:
密度
质量
体积
=
ρ=
m
V
1g/cm3 =________kg/m3
换算:
1000
常用单位:
( kg/m3 或kg·m-3 )
g/cm3或g·cm-3
千克/米3
水的密度:ρ水=1.0 103 千克/米3
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 千克
克/厘米3 ( )
特性
气体的密度必须考虑温度、压强等影响
ρ
V=
m
m=ρV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需要的吸收(或放出)热量并不相同的。
比热容
特性
定义:
物体的质量、物体变化的温度、物质的种类(物质的比热)
影响因素:
热量:
热传递:
1.温差
2.接触的物体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定义:
Q=cm t
c水 = 4.2×103 J / kg ℃
复习导入
液
气
固
熔
化
凝
固
汽 化
液化
升
华
凝
华
吸
吸
吸
放
放
放
物质的特性
质量的测量
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密度
比热容
热量
热传递
①
温度/℃
时间/min
A
B
C
D
①熔化:
①AB段物质处于 态,物质 热(吸或放),温度 。
②BC段物质处于 态,物质 热(吸或放), 温度 。
③CD段物质处于 态,物质 热(吸或放), 温度 。
④ 段表示物质的熔化过程。
固
升高
固液共存
不变
液
升高
吸
吸
吸
BC
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物质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物质先变软再变稀。
晶体
非晶体
物态变化
复习导入
物质的特性
质量的测量
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密度
比热容
热量
热传递
②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_____现象,都要_____热量 不 同 点 特 点
影响因素
汽化
吸收
3.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1.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1.液体温度的高低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液体表面上气流的快慢
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3.只在一定温度(沸点)发生
2.缓慢平和
2.剧烈
沸点受气压的影响
(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②汽化:
③液化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③
天气现象:
云
(液化或凝华)
雾
(液化)
露
(液化)
雪
(凝华)
霜
(凝华)
雨
(熔化)
复习导入
变化:强调一个过程或现象
性质:强调某一“能力”和“特性”,常用:能、可以、难、具有、易、会等词语进行描述。
物质的特性
质量的测量
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密度
比热容
热量
热传递
天气现象
物态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状态、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等。
包括:物质的酸碱性、腐蚀性、助燃性和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发生,
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课堂练习
1.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
2.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这说明冰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水中的要_____.
大
课堂练习
3.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几个步骤:
(A)调节横梁平衡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
(D)把物体放在左盘
(E)在右盘内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F)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G)记录称量结果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B)(C)(A)(D)(E)(G)(F)
课堂练习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将天平调节平衡后,估计这物体的质量约为50g,就把物体和砝码分别正确地放入盘中,发现指针明显地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那么他应该( )
A.减少小砝码
B.增加小砝码
C.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D.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B
课堂练习
5.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心线的右侧,它表示横梁 端下沉,为使天平平衡,应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向 边移动。当天平平衡后进行称量,左盘放 ,右盘放 调节 位置如图所示时,横梁再次平衡,则被测物体质量为 。
右
左
物体
砝码
游码
66.4克
课堂练习
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3×10-5t=_________kg=_______mg.
(2)4.2×106g=_ _______kg=_______t.
(3)30ml= cm3 = m3
(4)5.5g/cm3 = kg/m3
(5)7.9×103kg/m3 = g/cm3
4.2×103
3×10-2
3×104
4.2
30
3×10-5
5.5×103
7.9
7. 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由下图可知( )
A. ρA>ρB
B. ρA<ρB
C. ρA=ρB
D. 无法确定 ρA与ρB 的大小
B
课堂练习
8.一个气球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时,气体的( )
A.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质量和密度都变小
C.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D
9.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c物质的密度最大
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A
课堂练习
10.用天平和量筒测某品牌牛奶的密度(先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g),下列的操作正确是( )
A.测量前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向右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B.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体积为40 L
C.如图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60.2g
D.若不慎有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偏大
D
课堂练习
11.在“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将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小杯子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若小杯子的质量为20g,则小杯子中液体的质量为______g,然后将小杯子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
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
由此可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3)按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液体
密度值偏大,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右
16.4
20
0.82×103
杯子内壁上有少量的残留液体,测得的体积偏小。
课堂练习
12.如图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
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
中加热。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
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 10℃,
每隔 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
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如图 4-39乙所示。在
牛奶放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
的过程中,水 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牛奶 _____ 热量,温度_______。在前 10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 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
放出
降低
吸收
升高
大于
课堂练习
13.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判断出___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熔化时间是_____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_____________。
乙
210℃
非晶体
3
(2)温度升高的是________段,温度不变的是______段,AB段处于_______状态,BC段处于________状态,CD段处于_______状态,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段 。
AB、CD
BC
固体
固液共存
液体
AB、BC、CD
课堂练习
14.教室内气温为25 ℃,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下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15.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上吸热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B
C
课堂练习
16.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水,把它放入大烧杯中,不接触烧杯底和侧壁,然后给大烧杯中的水加热,则在加热过程中( )
A.烧杯中的水先沸腾
B.烧杯中的水与试管中的水同时沸腾
C.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D.试管中的水先沸腾
C
课堂练习
17.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
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B
课堂练习
①粉笔折断 ②木材燃烧 ③玻璃破碎
④火药爆炸 ⑤冰雪消融 ⑥食物腐败
⑦气球爆炸 ⑧海波熔化 ⑨日光灯管通电发光⑩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18.下列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