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了解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教学重难点
元素的概念。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59~P64有关“元素”部分,并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做上记号。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知识点1:元素
【设问】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叫元素呢?
【提问】回忆原子的构成。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种碳原子?你认为有没有其他的碳原子?
【投影展示】
质子数6,中子数7;质子数6,中子数6;
质子数8,中子数9;质子数8,中子数10。
提问:上述每组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交流与讨论】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并进行规纳订正。
【小结】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不同元素之间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3.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1)联系: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
(2)区别: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归纳与板书】元素及其与原子的关系。
【强调】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质子数”是决定原子属于哪种元素的依据。
【讲解】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
【提问】以电解水实验为例,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改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教师配合演示此反应的微观活动图片。
【交流与总结】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都不变。
知识点2:元素存在和分类
【讲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目前知道110多种元素,组成了三千多万种物质。
【提问】怎样表示这110多种元素呢?
【讲解】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
【创设情景】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劝人们“补铁”、“补钙”的广告,这里的“铁”、“钙”指的就是元素,那么,元素在自然界是怎样存在的?各种元素含量如何?
【引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P60第一段并认识图3-17。
【归纳小结】地壳中各元素按质量计,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
【提问】水占人体体重的70%左右,能否猜想一下,我们人体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哪些?
【讨论回答】有氧元素等。
【评价诱思】说的很对!那么还含不含其他元素?
【创设情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药品或一些商品贴有标签,不知你注意过没有,标签上都写了些什么?
【引导探究】①请各小组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拿出来,你能否从上面找出该药品或商品所含元素呢?②请用图表表示该药品或商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从标签上获取信息,并绘制图表。
【引导探究】观察偏旁与它们组成的单质种类、状态之间的联系,并将元素分类。
【学生活动】一起整理。
【引导发现规律】书写几个字:氦、氧、氢、碳、铁、溴,引导发现元素汉字偏旁与它们组成单质的种类或状态之间的联系。
【归纳】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固、液、气)、稀有气体元素。
知识点3:元素符号
【提问】为了交流方便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如:N、P、O、Ca等,阅读教材说说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含义呢?
①Fe ②3Fe ③nFe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宏观:表示这种元素,微观: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归纳】元素表示的含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元素的一个原子。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1-P62内容。
【布置任务】熟记P62表3-4中元素符号
【小结】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3.元素符号前面的数:表示原子的个数。
【归纳与板书】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知识点4:元素周期表
【创设情境】投影展示门捷列夫头像和元素周期表,简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结合附录(元素周期表)完成教材P63的探究。
【提问】元素周期是根据什么进行排序的?每一横行叫什么?共有多少横行?每一纵行叫什么?共有多少纵行?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小格中有哪些内容?一般把元素分为哪几类?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小结】1.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进行科学排序的。
2.元素周期表的特点:“七横十八纵”,“七个周期十六个族”。
3.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4.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归纳与板书】认识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依据。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特点。
(3)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信息。
(4)元素的分类。
知识点5: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展示】向同学们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横着看有什么规律?纵着看有什么规律?(提示:从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元素的种类、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与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订正。
【小结】
横行:
(1)电子层数相等,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2)除第1周期外,以金属元素开头过渡到非金属元素,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3)由易失去电子过渡到易得到电子,最后化学性质稳定。
纵行:
(1)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每一纵行的化学性质相似。
【归纳与板书】元素周期表的一般规律。
【强调】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