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022-
【基础练习】
1.若黄赤交角由现状缩小为22°时,则( )
A.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扩大 B.热带范围缩小,寒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
2.某年3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分别沿其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架飞机飞行角速度最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乙飞机上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投影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能力提升】
3.下图为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β是66.5° B.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晨昏线的最大倾角等于黄赤交角 D.角α与角β呈互补关系
(2)假设角β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范围扩大 B.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变长
C.温带范围变小 D.夏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4.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航天员驻留期间,长治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并记录了当地11月份的日出、日落情况,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A.日出时间逐渐提前,日落时间逐渐推后 B.日出、日落时间都逐渐推后
C.日出时间逐渐推后,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D.日出、日落时间都逐渐提前
5.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
C.地球公转速度在B处最慢 D.地球公转速度在A处最慢
(2)当地球运行至A处时,北半球节气接近(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下图为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1年美洲杯足球赛于北京时间6月14日至7月11日在巴西举行。下图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比赛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比赛期间地球公转的轨道位置和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8.下面两图中,图1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图2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当地球运动到图1中标注的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图1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图2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_(序号表示);从c到d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图2的移动过程是__________(序号表示),地球公转速度变化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
A、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都变小,故不符合题意;
B、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都缩小,故正确;
C、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都变小,故不符合题意;
D、黄赤交角变小,热带范围也应该缩小,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答案:(1)C;(2)A
解析:(1)飞机以相同的速度飞行,在单位时间内飞过的距离相同,但由于纬度不同,其飞过的角度差异较大。低纬地区纬线圈长,飞过的角度小;高纬地区纬线圈短,飞过的角度大。故飞行角速度最慢的应为赤道上空的飞机,C项正确。
(2)乙地位于高纬度,从其上空看地球,形成的投影图应以高纬地区为中心,故选A项;B项为以赤道为中心的投影图,C、D两项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均不符合题意。
3.答案:(1)C; (2)D
解析:(1)读图可知。角β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23.5°,A错误;角α是是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不是黄赤交角,B错误;地轴与晨昏线的最大倾角等于黄赤交角,C正确;角α与角β呈互余关系,D错误。故选C。
(2)假设角β变小,即黄赤交角变小,则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变小,热带范围变小,A错误;太阳直射点南移幅度减小,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变短,B错误;回归线的度数变小,极圈的度数变大,回归线河极圈之间的温带范围变大,C错误;太阳直射点北移幅度也减小,夏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D正确。故选D。
4.答案:(1)A; (2)C
解析:
5.答案:(1)D; (2)B
解析:(1)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不符合题意。B、地球公转轨道是类似于正圆的椭圆,不符合题意。C、B处为近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在B处最快,不符合题意。D、A处为远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在A处最慢,故正确。故选D。
(2)由上题知,地球在A处时位于远日点,7月初,所以最接近北半球的夏至。故选B。
6.答案:(1)B;(2)C
解析:(1)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所以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23°26′N~23°26′S,如果黄赤交角变为24.24°,太阳直射的范围会变大,也就是热带的范围会扩大,那么极昼极夜的范围也会变大,也就是寒带范围会扩大,因而温带范围会缩小,故选B项。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其周期是一年;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太阳直射的点最小纬度是赤道,也就是0°纬度。故②③正确。
7.答案:(1)B;(2)C
解析:(1)由“二分二至”图,可以确定①为春分,②为夏至,③为秋分,④为冬至,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6月14日至7月11日地球位于②夏至日附近。
(2)6月—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8.答案:(1)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2)①;③;先变快后变慢
解析:(1)当地球运动到图1中标注的位置时,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日,即a是夏至,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冬至日,即c是冬至;结合公转方向,b位于由夏至向冬至运动过程中,应为秋分,d位于冬至向夏至运动过程中,应为春分。
(2)图1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赤道,在图2的移动过程是①;从c到d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到赤道,在图2的移动过程是③,此时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强化训练
一、单选题
1.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带变小,热带变小 B.热带变大,温带变小
C.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下图是北半球俯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半球自转方向是( )
A.顺时针自西向东 B.逆时针自东向西 C.顺时针自东向西 D.逆时针自西向东
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当地球运行至图中a点时,北半球最可能处于(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
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 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 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②③④⑤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②地 B.③地 C.④地 D.⑤地
7.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M点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②地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 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9.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北半球将迎来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1.2020年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13.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二、综合题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左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比较说明图左中A、B、N三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3)图右a、b、c、d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____,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____附近。
(4)近日点、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在时间上和公转轨道位置上有什么区别?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两个中学的天文爱好小组成员,分别在两学校附近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图甲为甲中学天文望远镜放置状况及其拍摄的星空照片,图乙为乙中学天文望远镜放置状况及其拍摄的星轨照片。
(1)比较甲、乙两中学纬度位置的高低,并说明判断理由。
(2)两个中学的天文爱好小组成员都发现恒星似乎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做圆周运动,而观察不到北极星做圆周运动,请解释该现象。
(3)乙中学天文爱好小组成员在整个观察期间发现某颗恒星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了90°。推测天文爱好小组此次观察星空活动所用的时间,并阐述理由。
一、单选题
1.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带变小,热带变小 B.热带变大,温带变小
C.温带变小,寒带变大 D.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答案】A
【解析】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热带变小,由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互余,所以寒带变小,温带变大。故选A。
下图是北半球俯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半球自转方向是( )
A.顺时针自西向东 B.逆时针自东向西 C.顺时针自东向西 D.逆时针自西向东
【答案】2.D
3.D
【解析】2.由所学知识可知,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由北半球俯视图可知,图中纬度由小到大是图中④③②①;所以④自转线速度最大,D正确。故选D。
3.由题目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BC错误。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当地球运行至图中a点时,北半球最可能处于(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5.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
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 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 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
【答案】4.B
5.A
【解析】4.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a点向东接近远日点,地球运行至a点时,北半球最可能处于夏至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最慢,A正确、C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其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无关,BD错误。故选A。
月初在近日点,太阳离地球最近,地球公转速度一年中最快。7月初在远日点,太阳离地球最远,地球公转速度一年中最慢。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②③④⑤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②地 B.③地 C.④地 D.⑤地
7.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M点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②地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 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答案】6.A
7.D
【解析】6.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图中纬度由小到大是②⑤③④,所以赤道地区②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A正确。故选A。
7.由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点是北极,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A错误。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②地所在经线为135°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它不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错误。结合经纬网可知,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9.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答案】8.A
9.D
【解析】8.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指地球某点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因此赤道上的线速度约40000km(赤道周长)÷24小时=1670km/小时。受纬线圈长度变化的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南北两极为0;读图可知,甲纬度为0°,乙纬度为23°26′,丙纬度为40°,丁纬度为66°34′,所以纬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丁>丙>乙>甲,所以其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丁,故选A。
9.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指地球表面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均为360°÷24小时=15°/小时。所以四地的角速度相等,故选D。
【点睛】地球上线速度分布规律:①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60°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线速度的一半。②两极点线速度为0。③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北半球将迎来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1.2020年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 )
A.A和B之间 B.B和C之间 C.C和D之间 D.D和A'之间
【答案】10.D
11.C
【解析】10.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北半球为北半球冬至,A、C为春秋分,B为北半球夏至,ABC错误,故选D。
11.2020年10月1日,为秋分过后,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南移,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C和D之间,C选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13.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这一天也是网购最集中的日子。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答案】12.A
13.A
【解析】12.从图中看出,P点在近日点附近。甲、乙、丙、丁四点将地球公转的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定甲→乙段地球经过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用时最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由图可知,P点在近日点附近,时间为1月初,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可知,甲、乙日期最接近1月初,而乙为1月初过后,甲为1月初之前,11月11日,为1月初之前大于一个多月,故11月11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最接近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在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 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 月初)时速度最慢,其平均速度约为30千米/秒。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同样是在不断变化的,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小,其平均角速度约为1°/日。
二、综合题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左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比较说明图左中A、B、N三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3)图右a、b、c、d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____,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____附近。
(4)近日点、远日点与冬至日、夏至日在时间上和公转轨道位置上有什么区别?
【答案】(1)
(2)角速度A=B>N=0,线速度A>B>N=0。
(3) a c
(4)在时间上,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在公转轨道位置上,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解析】本题以地球运动为情境,考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征,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图中极点为北极点,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如下图:
(2)极点N处自转角速度、线速度均为零,A、B两点角速度相等,约15°/小时,但线速度是A大于B(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即角速度A=B>N=0,线速度A>B>N=0。
(3)图右是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的示意图,a为冬至日,因此近日点时(1月初),地球位于a附近,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在远日点时最慢,7月初地球位于c附近(夏至日)。
(4)近日点和远日点对应的时间分别是1月初和7月初,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是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根据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可知,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两个中学的天文爱好小组成员,分别在两学校附近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图甲为甲中学天文望远镜放置状况及其拍摄的星空照片,图乙为乙中学天文望远镜放置状况及其拍摄的星轨照片。
(1)比较甲、乙两中学纬度位置的高低,并说明判断理由。
(2)两个中学的天文爱好小组成员都发现恒星似乎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做圆周运动,而观察不到北极星做圆周运动,请解释该现象。
(3)乙中学天文爱好小组成员在整个观察期间发现某颗恒星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呈逆时针方向转动了90°。推测天文爱好小组此次观察星空活动所用的时间,并阐述理由。
【答案】(1)甲中学纬度较低,乙中学纬度较高。原因:观察天文望远镜的放置状况,图甲中天文望远镜与地平面夹角较小,说明北极星高度较低,因此甲中学纬度较低;图乙中天文望远镜与地平面夹角较大,说明北极星高度较高,因此乙中学纬度较高。
(2)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某点,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在北半球观察,恒星似乎围绕该点做圆周运动;由于北极星距离恒星绕转的某点很近,看起来似乎位于地轴北端的延长线上,且北极星距离地球极其遥远,因此从地球上观察难以发现北极星做圆周运动。
(3)约6小时。理由:某颗恒星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呈逆时针方向转动,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映。因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小时,受其影响,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速度也是约15°/小时,因此,观察期间某恒星转动了90°,约6小时。
【解析】本大题以甲、乙两中学天文望远镜放置状况及拍摄的照片为情境,涉及与地球的自转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素养和地理实践力。
【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那么,为观察北极星附近的星空架设的天文望远镜与地平面的夹角就越大。根据天文望远镜与地平面夹角的大小就可以判断学校纬度的高低。根据图甲图乙观察天文望远镜的放置状况可知,图甲中天文望远镜与地平面夹角较小,说明北极星仰角较小,得出甲中学纬度较低;图乙中天文望远镜与地平面夹角较大,说明北极星的仰角较大,得出乙中学纬度较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且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并非正对北极星。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在北半球观察,恒星似乎围绕中心的该点做圆周运动;而北极星位于地轴北端指向的某点附近,距离恒星绕转的该点很近,由于视觉误差,看起来似乎位于地轴北端的延长线上,且北极星距离地球极其遥远,因此从地球上观察难以发现北极星做圆周运动。
(3)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与恒星绕转角速度相同的原理,可推测出观察星空活动所用的时间。据材料可知,某颗恒星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呈逆时针方向转动,这种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映。由于地球自转一周是360°,时间约24小时,因此角速度约为15°/小时,受其影响,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速度也是约15°/小时,因此,观察期间某恒星转动了90°,所用时间约6小时。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A组 学业基础
1.(2022·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2021·吉林·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高二期中)地球自转时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 )
①南、北两极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零;②赤道上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最大;③在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④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2021·吉林·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高二期中)下图示意黄赤交角,据此完成下题。
黄赤交角是( )
A.地轴与平面③之间的夹角 B.地轴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
C.平面③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 D.23°26′,且永远保持不变
4.(2021·吉林·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高二期中)地球公转方向与周期的正确组合是( )
A.逆时针1回归年 B.顺时针1恒星年
C.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 D.自西向东365日5时48分46秒
5.(2021·吉林·大安市第六中学校高二期中)我国“植树节”(3月12日),太阳直射点的地表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6.(2015·重庆·高二期中)下列四个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元旦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建军节
读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
8.昆仑站2014年12月30日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吉林·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高二期中)下图示意地球局部,图中字母均位于地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点是( )
A.A点 B.B点 C.E点 D.北极点
10.与C点相比,E点( )
A.线速度大 B.线速度小 C.角速度大 D.角速度小
B组 应考能力
(2021·吉林·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高二期末)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广东汕头·高二期末)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19年2月5日时中国传统节日的春节,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清明 B.小寒 C.立春 D.寒露
4.从立春到立夏,最可能出现在黄河流域的现象是( )
A.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B.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C.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D.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2022·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二期末)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可以通过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热水器集热板成一直角。下图为太阳能热水器在全球不同纬度年内的倾角调节幅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有关图中a、b、c、d数值正确的说法是( )
A.a>c B.a6.假如黄赤交角由23.5°变大到24°,a、b、c、d数值将如何变化( )
①a和b都变大②a变大,b变小③c和d都变大④c变大,d变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辽宁·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二期末)我国建设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内陆卫星发射基地后,又在海南文昌新建了航天发射基地, 如下图所示。通常来说,在火箭升空后,火箭助推器和部分箭体会被剥离,形成火箭残骸,火箭 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 000千米的范围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的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
A.酒泉地球自转角速度最大 B.西昌比太原地球自转角速度大
C.文昌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 D.西昌比酒泉地球自转线速度小
8.火箭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地区,主要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是球体 C.地球公转 D.地球不透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10.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C组 新素养 新题型
(2022·河南商丘·高二期末)我国某城市中学地理兴趣社团的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具体做法是:先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再以此杆直立点(甲)为圆心,以杆长为半径绘一半圆。学生绘制了观测当天的杆影日变化图(下左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下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测当天对应的节气最可能是( )
A.清明 B.夏至 C.秋分 D.小寒
2.该中学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乌鲁木齐
3.如果给杆影日变化图加一个指向标(箭头指北),合适的是( )
A.→ B.← C.↓ D.↑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4.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海拔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 D.d点地势比a点低
5.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XOF B.∠TOF C.∠FON D.∠TON
7.若黄赤交角增大,图中度数将增大的是( )
A.∠XON B.EF的纬度 C.ST的纬度 D.∠XOF
8.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在A、B、C、D、E、F六点中,处于近日点的是________,每年_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为________点,每年_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夏至日为________点,冬至日为________点,春分日为________点,秋分日为________点。
(3)按地球公转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顺次排列图中A、B、C、D、E五点:________。
(4)当地球在D、E之间运动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
(1)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2)材料一中A、B、C、D四点表示二分、二至,其各自表示的是哪个节气?
(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哪个范围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呢?
10.(2022·河南商丘·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神舟十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陆路运输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米,2014年10月,文昌航天发射场竣工,它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运载火箭表面涂有高反光率材料,在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时,通常利用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观察火箭飞行中的姿态和外部形象。一天中只有火箭箭体与天空背景亮度差异大时观察效果最好。下图示意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1)与我国早期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文昌发射基地的主要地理优势。
(2)从地面光学仪器跟踪观测的角度,推测一天中最适合发射运载火箭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A组 学业基础
1.(2022·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图显示该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自转,而图中为顺时针自转,排除A;B图显示该图为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自转,而图中为逆时针自转,排除B;C图显示该图为北极指向上的侧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从左至右自转,图中也为从左至右自转,选项C符合题意,D图显示该图为北极指向上的侧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从左至右自转,而图中为从右至左自转,排除D。故选C。
2.(2021·吉林·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高二期中)地球自转时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 )
①南、北两极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零;②赤道上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最大;③在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④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定义为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自转的角度。角速度在极点为零,地球上除极点外,任何地方的角速度都一样,约为15°/小时;计算地球上某点线速度大小的公式为:V=COSθ*(R+h)*2π/T,v是线速度,T是自转周期,R是赤道半径,h是海拔高度,θ为地理纬度,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①③④正确,A项正确。故选A。
3.(2021·吉林·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高二期中)下图示意黄赤交角,据此完成下题。
黄赤交角是( )
A.地轴与平面③之间的夹角 B.地轴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
C.平面③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 D.23°26′,且永远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图中③是黄道平面,④是赤道平面,因此黄赤交角是平面③与平面④之间的夹角,C正确,A、B错;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D错。故选C。
4.(2021·吉林·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高二期中)地球公转方向与周期的正确组合是( )
A.逆时针1回归年 B.顺时针1恒星年
C.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0秒 D.自西向东365日5时48分46秒
【答案】C
【解析】地球公转方向与其自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但不能笼统地说地球公转方向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只能说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公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公转,A、B错误;1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这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1恒星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C正确、D错误;故选C。
5.(2021·吉林·大安市第六中学校高二期中)我国“植树节”(3月12日),太阳直射点的地表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答案】C
【解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可知,3月1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2015·重庆·高二期中)下列四个节日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元旦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建军节
【答案】A
【解析】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近日点在1月初,四个节日中,元旦是1月1日,与近日点相距最近,公转速度最快,A对。劳动节是5月1日,国庆节是10月1日,建军节是8月1日,距近日点远,公转速度较慢,B、C、D错。
读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
8.昆仑站2014年12月30日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C 8.D
【解析】7.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根据所学知识,线速度的分布规律为: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0。四地中,长城站的纬度位置最低,因此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昆仑站于2014年12月30日建成,12月30日已过冬至日(12月22日),介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但未到达赤道,对应图乙中的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吉林·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高二期中)下图示意地球局部,图中字母均位于地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点是( )
A.A点 B.B点 C.E点 D.北极点
10.与C点相比,E点( )
A.线速度大 B.线速度小 C.角速度大 D.角速度小
【答案】9.A 10.B
【解析】9.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A点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A正确,B、C、D三项错,故本题选A项。
10.与C点相比,E点纬度较高,线速度较小,A错误、B正确;除极点外,地球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因此C、E两点角速度是相同的,C、D错。故本题选B项。
B组 应考能力
(2021·吉林·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高二期末)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1.当黄赤交角为24°1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B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A错误;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C错误;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D错误。故选B。
2.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故选C。
(2022·广东汕头·高二期末)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19年2月5日时中国传统节日的春节,这一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
A.清明 B.小寒 C.立春 D.寒露
4.从立春到立夏,最可能出现在黄河流域的现象是( )
A.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B.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C.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D.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答案】3.C 4.D
【解析】3.全年被划分成24个节气,相邻的两个节气相差15天;冬至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因此2月5日应接近冬至后第三个节气,即立春。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由图中信息可知,从立春到立夏,所经时间为我国春季。A对应的时间为夏季,B对应的时间为秋季,C对应的时间为秋季,D对应的时间为春季。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二期末)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可以通过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热水器集热板成一直角。下图为太阳能热水器在全球不同纬度年内的倾角调节幅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有关图中a、b、c、d数值正确的说法是( )
A.a>c B.a6.假如黄赤交角由23.5°变大到24°,a、b、c、d数值将如何变化( )
①a和b都变大②a变大,b变小③c和d都变大④c变大,d变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5.C 6.C
【解析】5.由材料信息可知,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可以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节幅度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则a为23°26′,b为66°34′,C为23°26′,d为46°52′,C正确;a=c,AB错误;b>d,D错误。故选C。
6.由所学知识可知,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因为回归线的度数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则极圈度数变小。结合上题可知,a为回归线,b为极圈,c的度数与回归线相同,d的度数是2倍回归线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由23.5°变大到24°,则a、c变大,b变小,d变大,①、④错误,ABD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故选C。
(2022·辽宁·建平县实验中学高二期末)我国建设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内陆卫星发射基地后,又在海南文昌新建了航天发射基地, 如下图所示。通常来说,在火箭升空后,火箭助推器和部分箭体会被剥离,形成火箭残骸,火箭 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 000千米的范围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的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
A.酒泉地球自转角速度最大 B.西昌比太原地球自转角速度大
C.文昌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 D.西昌比酒泉地球自转线速度小
8.火箭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地区,主要是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是球体 C.地球公转 D.地球不透明
【答案】7.C 8.A
【解析】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中,文昌的纬度位置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C正确;四地的自转角速度相同,AB错误;西昌的纬度位置地域酒泉,所以自转线速度大,D错误。所以选C。
8.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地面上的物体也在随着地球一起由西向东运动,所以火箭朝东发射可利用地球自转向东的惯力,提高飞行速度。火箭残骸在跟火箭分离只受,一般降落在发射点以东的位置,A正确。地球是球体、地球公转、地球不透明都不是导致火箭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地区的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10.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答案】9.A 10.C
【解析】9.读图分析,惊蛰在春分之前,日期是3月上旬,此时为春初,气温回升,作物正在成长,还处于农闲时期,A正确;华北地区一般6月初冬小麦成熟,东北地区是秋季收割春小麦,此时节无麦熟、晚稻等现象,B、D错误;我国3月份还处在冬季风(西北风)控制下,故东风、下雨现象可能性较小,C错误。故选A。
10.图示立春与立冬关于冬至日对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此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同一纬度上,故这两天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项正确;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直射点是在北半球,但直射的纬度数是一样的,这两天中,一天的昼长应该等于另一天的夜长,A项错误;小寒距离冬至日较大寒更近,昼长更短,日出时间应该更晚,B项错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冬半年)运行速度较快,故相同长度内经过的时间短,则冬半年的时间长度短于夏半年,D项错误。故选C。
C组 新素养 新题型
(2022·河南商丘·高二期末)我国某城市中学地理兴趣社团的学生对直立物日影变化进行观测,具体做法是:先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直立一根标杆,再以此杆直立点(甲)为圆心,以杆长为半径绘一半圆。学生绘制了观测当天的杆影日变化图(下左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标杆影子范围,下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测当天对应的节气最可能是( )
A.清明 B.夏至 C.秋分 D.小寒
2.该中学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乌鲁木齐
3.如果给杆影日变化图加一个指向标(箭头指北),合适的是( )
A.→ B.← C.↓ D.↑
【答案】1.C 2.D 3.C
【解析】1.由杆影日变化图可知,当天白昼太阳转动的角度为180°,即昼长为12小时。春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为12小时,故选C。
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秋分日,则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根据材料中描述,半圆以杆长为半径所绘,故可以得出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
可推得当地的纬度大约为45°N,据所学可知,广州位于北回归线上,上海位于30°N以北一点,北京位于40°N附近,乌鲁木齐在45°N附近,选项中的城市只有乌鲁木齐纬度最接近45°N。故选D。
3.当地纬度为45°N,其正午杆影指向正北。因此图中下方为北,故C正确,故选C。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4.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海拔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 D.d点地势比a点低
5.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答案】4.B 5.D
【解析】4.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海拔,b点对应的海拔比c点高,d点海拔高于a点,因此B正确,D错误;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读图可知,虽然c点海拔高于a点,但c点的线速度远大于a点,故c点纬度比a点低,A错误;图中显示,c点的线速度略小于d点,而c点的海拔比d点高,故c点纬度比d点高,C错误。故选B。
5.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受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两因素的影响,海拔高度相同、纬度位置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即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D正确,C错误;如果海拔高度不同,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也不同,A错误;除极点外全球各自转角速度均相同,因此同一经线地区自转角速度不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错误。故选D。
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XOF B.∠TOF C.∠FON D.∠TON
7.若黄赤交角增大,图中度数将增大的是( )
A.∠XON B.EF的纬度 C.ST的纬度 D.∠XOF
【答案】6.C 7.B
【解析】6.MN是赤道平面,EF是黄道平面,二者夹角是黄赤交角,即∠FON,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XON 是地轴和赤道平面的夹角,始终是90°,不随黄赤交角变化而变化,A错误。EF是北回归线,回归线度数和黄赤交角度数相同,若黄赤交角增大,EF的纬度变大,B正确。ST是北极圈,北极圈的纬度和回归线互余,若黄赤交角增大,ST的纬度变小,C错误。∠XOF角度和北极圈纬度相同,若黄赤交角增大,北极圈的纬度变小,∠XOF变小,D错误。故选B。
8.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在A、B、C、D、E、F六点中,处于近日点的是________,每年_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为________点,每年_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夏至日为________点,冬至日为________点,春分日为________点,秋分日为________点。
(3)按地球公转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顺次排列图中A、B、C、D、E五点:________。
(4)当地球在D、E之间运动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
【答案】(1)如下图:
(2) E 1月 B 7月 A D F C
(3)E>D>C>A>B。
(4)向北
【解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为逆时针方向。绘图如下:
(2)A、B、C、D、E、F六点中,近日点是1月初,D为12月22日,冬至前后,故处于近日点的是E,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处于远日点的是B点,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北半球夏至日为A点附近,北半球冬至日为D点附近。所以A为夏至,D为冬至,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知,C为秋分,F为春分。
(3)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按地球公转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图中A、B、C、D、E由慢到快依次为:E>D>C>A>B。
(4)当地球处在D、E之间运动时,即冬至日之后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冬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
(1)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2)材料一中A、B、C、D四点表示二分、二至,其各自表示的是哪个节气?
(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哪个范围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呢?
【答案】(1)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
(2)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最快,7月初在远日点最慢。因此由D到近日点时先变快,由近日点到远日点时再变慢,由远日点到C时再变快。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
(2)读图可知,材料一中B点地轴向公转轨道内侧倾斜,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由地球公转可知,A为春分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
(3)读图可知,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位置最北;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秋分日时到达赤道,之后继续南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位置最南;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由此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读图可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位置,南回归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10.(2022·河南商丘·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07秒,神舟十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22年6月5日20时50分,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陆路运输火箭直径不能超过3.35米,2014年10月,文昌航天发射场竣工,它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运载火箭表面涂有高反光率材料,在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时,通常利用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观察火箭飞行中的姿态和外部形象。一天中只有火箭箭体与天空背景亮度差异大时观察效果最好。下图示意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1)与我国早期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文昌发射基地的主要地理优势。
(2)从地面光学仪器跟踪观测的角度,推测一天中最适合发射运载火箭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答案】(1)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增加发射的初速度,节省燃料;文昌濒临南海,有海运优势,利于大型火箭等设备的运输;分离的火箭残骸坠入海洋,对地表人员造成危害的几率低。
(2)傍晚或黎明前。理由:因为这时太阳处在地平线附近,发射场区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天空比较暗淡;而火箭点火升空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受到阳光照射,使反光率高的箭体与背景天空形成较大的反差,从而使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可以清晰地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跟踪观测效果比较好。
【解析】(1)交通方便,大型运载火箭可以利用船舶运输,运输的火箭直径不受限制。在内陆建的卫星发射中心,因为受到铁道运输和隧洞的影响,火箭的运输尺寸有很多的限制。纬度低,卫星发射方向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则发射效率高,费用少,技术难度低并可延长卫星寿命。安全性好。大型运载火箭各级落区都是海洋,没有国土污染。发射同步轨道卫星,射向不经过人口稠密地区。
(2)傍晚或黎明前。理由:因为这时太阳处在地平线附近,天色逐渐变暗,光线变得微弱,发射场区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天空比较暗淡;但是高空处还是可以看到太阳,穿过云层后火箭点火升空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受到阳光照射,但是在地面此时看到的天空背景较暗,使反光率高的箭体与背景天空形成较大的反差,在地面上的观测者,观察光学跟踪测量仪器时的效果比较好,并且很清晰,对于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效果比较好。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考点基础练
考点一 地球的自转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海拔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 D.d点地势比a点低
3.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下图是“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5.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洼地或盆地
考点二 地球的公转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 B.
C. D.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下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9.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变慢 B.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快
C.太阳直射点一直自南向北移动 D.太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回归周期
考点三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下图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
A.20° B.23°26′ C.30° D.66°34′
11.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我国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
(1)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2)材料一中A、B、C、D四点表示二分、二至,其各自表示的是哪个节气?
(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哪个范围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呢?
提升综合练
1.下图是某拍摄团队将相机对淮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固定好,通过一段时间的曝光得到的星轨照片,图中A1一A2之间的白色弧线是拍摄期间某颗恒星曝光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关于图中照片的判读,正确的是( )
A.获得图中照片的曝光时间大约是10小时
B.要获得图中高清晰度的照片,最好在农历十五前后一周内拍照
C.图中照片曝光期间,就某颗恒星的弧线A1-A2而言,开始曝光的起点在A1的位置
D.要获得图中高清晰度的照片,最好在当地的盛夏季节拍照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M地纬度( )
A.10° B.30° C.45° D.60°
3.图中M、N、O和Q四地中( )
A.Q地线速度1670km/h B.N地线速度大于837km/h
C.M地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 D.O地自转周期约12小时
图为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图示区域相邻等线速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海拔
5.R、T两地等线速度出现显著差异,关键在于( )
A.海陆位置 B.人类活动 C.地球公转 D.海拔高低
6.T地所在实线最可能是( )
A.山脉 B.海沟 C.平原 D.盆地
二十四节气按起始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春分、清明、谷雨、主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小寒、大寒。它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持定节令,也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60°、165°、240°、330°时,分别对应的节气是( )
A.小满、白露、小雪、雨水 B.芒种、白露、霜降、雨水
C.立夏、白露、小雪、惊蛰 D.小满、处暑、小雪、惊接
8.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小暑,则该日(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太阳直射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极可见极光现象 D.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9.当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10°时,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在我国华北地区可能发生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接天莲叶无穷碧
C.西风萧瑟人船窗 D.天涯霜雪霁寒宵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各点分别是二分二至日)。完成下面小题。
10.当地球从公转轨道C处运行到D处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先变慢后变快 B.逐渐变快 C.先变快后变慢 D.逐渐变慢
11.在地球公转由A处向B处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赛龙舟,粽子飘香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长征五号火箭昵称“胖五”,直径达5米,由中国火箭研究院研制,在天津组装集成。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并于12月1日抵达月球。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据材料推测,本次发射任务没有选择酒泉等发射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安全 B.技术 C.纬度 D.交通
13.选择凌晨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的原因之一是( )
A.云量较少 B.地月较近 C.风力较大 D.气温较低
14.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时,地球位置最接近(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③ 处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B.位于①处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秋分日
C.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回归年
D.从②处移动到④处,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动
16.①②③④⑤中,一年中有2次阳光直射的是( )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①③
考点基础练
考点一 地球的自转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1. D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A错误;在北极上空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B错误;30°W和60°E相差90°,所以0°经线应该位于30°W和60°E之间,0°往东60°为60°E,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海拔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 D.d点地势比a点低
3.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答案】2.B 3.D
【解析】2.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海拔,b点对应的海拔比c点高,d点海拔高于a点,因此B正确,D错误;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读图可知,虽然c点海拔高于a点,但c点的线速度远大于a点,故c点纬度比a点低,A错误;图中显示,c点的线速度略小于d点,而c点的海拔比d点高,故c点纬度比d点高,C错误。故选B。
3.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受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两因素的影响,海拔高度相同、纬度位置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即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D正确,C错误;如果海拔高度不同,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也不同,A错误;除极点外全球各自转角速度均相同,因此同一经线地区自转角速度不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错误。故选D。
下图是“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5.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洼地或盆地
【答案】4.A 5.D
【解析】4.由于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递减,据图速度变化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由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670km/h,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447km/h,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km/h,可知当地应在0°~30°,即在低纬度,故BCD错误,选A。
5.R地线速度小于1480km/h,比同纬度的T地小,故若同以地心为圆心,该地自转半径偏小,即地势较低,ABC均为较高地势,错误, 洼地或盆地合适。故选D。
考点二 地球的公转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答案】6.D
【解析】6.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丁—甲段,因为丁—甲段是在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7.A
【解析】7.空间站绕地球在绕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快,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下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9.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变慢 B.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快
C.太阳直射点一直自南向北移动 D.太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回归周期
【答案】8.C 9.C
【解析】8.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甲位于远日点(7月初)附近,因此甲为夏至日,丙位于近日点(1月初)附近,应为冬至日,根据公转方向判断,丁为春分日,乙为秋分日。材料信息表明,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即从丙开始,至“九尽桃花开”,持续时间81天,不到三个月,数九结束时,还没有到春分日(丁),因此“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丙、丁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数九”期间,处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C正确;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经历了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因此在此期间,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AB错误;太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回归周期,时间是一年,D错误。故选C。
考点三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下图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
A.20° B.23°26′ C.30° D.66°34′
11.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我国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10.B 11.B
【解析】10.由材料可知,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P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Q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P点对应夏至日,Q点对应冬至日;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黄赤交角的度数,即23°26′。故选B。
11.由材料可知,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P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正值夏至日,B正确。故选B。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
(1)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2)材料一中A、B、C、D四点表示二分、二至,其各自表示的是哪个节气?
(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哪个范围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呢?
【答案】(1)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
(2)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解析】本题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和二分二至日公转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最快,7月初在远日点最慢。因此由D到近日点时先变快,由近日点到远日点时再变慢,由远日点到C时再变快。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
(2)读图可知,材料一中B点地轴向公转轨道内侧倾斜,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由地球公转可知,A为春分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
(3)读图可知,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位置最北;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秋分日时到达赤道,之后继续南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位置最南;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由此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读图可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位置,南回归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提升综合练
1.下图是某拍摄团队将相机对淮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固定好,通过一段时间的曝光得到的星轨照片,图中A1一A2之间的白色弧线是拍摄期间某颗恒星曝光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关于图中照片的判读,正确的是( )
A.获得图中照片的曝光时间大约是10小时
B.要获得图中高清晰度的照片,最好在农历十五前后一周内拍照
C.图中照片曝光期间,就某颗恒星的弧线A1-A2而言,开始曝光的起点在A1的位置
D.要获得图中高清晰度的照片,最好在当地的盛夏季节拍照
【答案】1.C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知,以北极星为圆心,每颗恒星运动一圈的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为360°,根据图中A1一A2之间的白色弧线是拍摄期间某颗恒星曝光的运动轨迹约为60°,所以获得图中照片的曝光时间大约是60°÷15=4小时,A错误。要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应该是天空比较黑暗的时候,最好在农历初一前后一周内拍照,十五前后月亮亮度大且在天空的时间长,B错误。地球自转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逆时针旋转,恒星视运动也是逆时针运动,所以开始曝光的起点在A1,C正确。要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最好在当地的冬季拍照,此时昼短夜长,D错误。故选C。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M地纬度( )
A.10° B.30° C.45° D.60°
3.图中M、N、O和Q四地中( )
A.Q地线速度1670km/h B.N地线速度大于837km/h
C.M地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 D.O地自转周期约12小时
【答案】2.D 3.C
【解析】2.读图可知,M地的自转线速值约为赤道处自转线速度的一半,因此该地的纬线长度为赤道处周长的一半,因此该地的纬度为6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读图可知,Q地线速度小于1670km/h,A错误;N地线速度小于837km/h,B错误;M地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C正确;O地自转周期约24小时,D错误。故选C。
图为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图示区域相邻等线速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海拔
5.R、T两地等线速度出现显著差异,关键在于( )
A.海陆位置 B.人类活动 C.地球公转 D.海拔高低
6.T地所在实线最可能是( )
A.山脉 B.海沟 C.平原 D.盆地
【答案】4.C 5.D 6.A
【解析】4.图示区域相邻等线速度南、北差异主要是由于纬度不同,纬度越大,自转线速度越大,C正确;南、北向差异受地形、经度、海拔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5.R、T两地纬度相同,但等线速度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海拔高低导致自转线速度出现差异,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D正确。地球自转等线速度与海陆位置、人类活动、地球公转无关,ABC错误。故选D。
6.T地所在实线处自转线速度大于同纬度东、西两侧,说明该地海拔高于东、西两侧,应为山脉,A正确;海沟、平原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小,BC错误;盆地自转线速度小于东、西两侧,D错误。故选A。
二十四节气按起始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春分、清明、谷雨、主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小寒、大寒。它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持定节令,也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60°、165°、240°、330°时,分别对应的节气是( )
A.小满、白露、小雪、雨水 B.芒种、白露、霜降、雨水
C.立夏、白露、小雪、惊蛰 D.小满、处暑、小雪、惊接
8.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小暑,则该日(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太阳直射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极可见极光现象 D.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9.当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10°时,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在我国华北地区可能发生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接天莲叶无穷碧
C.西风萧瑟人船窗 D.天涯霜雪霁寒宵
【答案】7.A 8.D 9.C
【解析】7.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每个节气之间相隔15°,因此60°的位置对应的是过了春分日的第四个节气,为小满;165°对应的是秋分的上一个节气,为白露;240°对应的是过了秋分的第四个节气,为小雪;330°对应的是与春分前的第二个节气,为雨水。故选A。
8.小暑对应的角度为105°,因此此时刚过夏至不久,地球此时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B错误;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有极昼现象,难以看见极光,C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靠近赤道,所以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D正确。故选D。
9.当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10°时的节气为霜降,为秋季。千里莺啼绿映红描述的是春夏季,A错误;接天莲叶无穷碧描述的是夏季,B错误;西风萧瑟人船窗描述的是秋季,并且符合华北的自然环境,C正确;天涯霜雪霁寒宵描述的是冬季,D错误。故选C。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各点分别是二分二至日)。完成下面小题。
10.当地球从公转轨道C处运行到D处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先变慢后变快 B.逐渐变快 C.先变快后变慢 D.逐渐变慢
11.在地球公转由A处向B处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赛龙舟,粽子飘香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答案】10.A 11.C
【解析】10.读图可知,由地轴北端倾向太阳为夏至,地轴南端倾向太阳为冬至;至当地球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位于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日期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地球从公转轨道C处运行到D处期间,是从夏至6月22日前后到秋分9月23日前后,7月初,太阳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此段时间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结合上题分析,在地球公转由A 处向B 处运动的过程中,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到3月21日前后之间,吃月饼,共庆团圆,是我国的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是9月份左右,不符合题意,A错误;赛龙舟,粽子飘香,是端午节前后人们喜欢的活动,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公历是6月份左右,不符合题意,B错误;放鞭炮,守岁迎春,是我国春节的庆祝活动,时间是公历1月底2月初,C正确;望双星,鹊桥相会,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美丽传说,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每年是8月份左右,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
长征五号火箭昵称“胖五”,直径达5米,由中国火箭研究院研制,在天津组装集成。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并于12月1日抵达月球。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据材料推测,本次发射任务没有选择酒泉等发射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安全 B.技术 C.纬度 D.交通
13.选择凌晨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的原因之一是( )
A.云量较少 B.地月较近 C.风力较大 D.气温较低
14.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时,地球位置最接近(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2.D 13.A 14.D
【解析】12.据材料“长征五号火箭昵称“胖五”,长征五号火箭直径5米,在天津组装集成”,可推知由于长征五号火箭体积大,很难进行陆路运输。只能通过海运运送到海南文昌发射,D正确。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是本次在海南文昌发射长征五号的原因之一,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与题干“据材料推测”不符,C错误。文昌发射基地在安全、技术方面与其他发射基地比并没有明显优势,A、B错误。故选D。
13.选择凌晨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的原因之一是凌晨温度低,大气对流弱,云量较少,便于目标追踪,A正确。火箭24日4时30分发射,12月1日抵达月球,7天时间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地月距离已发生很大变化,因此B错误。风力大不利于发射,C错误。火箭发射与气温无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A。
14.图2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乙丙之间的地球北极点偏向太阳,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再根据公转方向,丙丁之间的地球是秋分,因此丁处最接近11月24日,D正确。故选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③ 处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B.位于①处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秋分日
C.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回归年
D.从②处移动到④处,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动
16.①②③④⑤中,一年中有2次阳光直射的是( )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①③
【答案】15.C 16.D
【解析】15.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位于③ 处时,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故A项错误;位于③处时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故B项错误;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回归年,故C项正确;从②处移动到④处,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故D项错误。
16.热带地区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直射现象,温带和寒带地区没有阳光的直射现象,故D项正确。
(3)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实际上是绕恒星周转一年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
(4)根据地轴“左倾左冬,右倾右冬”的规律可知,①为夏至,②为春分,③为冬至,④为秋分。从③冬至到②春分这段时间,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会变快,之后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会变慢。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基础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 B.
C. D.
2021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环火星遥感探测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2022年2月4日,“天问一号”从火星祝贺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据此完成下面2-3题。
2.正在实施环火星遥感探测的“天问一号”环绕器属于( )
A.流星 B.彗星 C.卫星 D.陨星
3.“天问一号”从火星祝贺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时,地球公转速度( )
A.较大且逐渐增大 B.较大且逐渐减小
C.较小且逐渐减小 D.较小且逐渐增大
能力提升
邮票的方寸空间常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等。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二十四节气”特种纪念邮票。读图,完成下面4-5题。
4.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半球,向南移动 B.南半球,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北半球,向北移动
5.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 )
A.2月4日 B.2月8日 C.2月18日 D.3月5日
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面6-7题。
6.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北半球中纬度 B.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7.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谷地
难点突破
读“黄赤交角和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面8-9题。
8.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角β是黄赤交角 B.角α是黄赤交角 C.永远不会变化 D.目前为66°34'
9.若黄赤交角扩大1°,则( )
A.热带增加1° B.温带增加1° C.寒带增加1° D.温带减少4°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历时近10个月的飞行,“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由于火星距离地球遥远,地球对其控制信号单程需20分钟左右,在“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其速度由2万千米/小时降至0时的时段内,经历了“未知九分钟”,使“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更加艰难。读图完成下面10-12题。
10.当“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时,地球( )
A.公转速度正在加快 B.自转速度不断减小
C.昼夜长短差值加大 D.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11.“祝融号”着陆火星过程中,经历了“未知九分钟”,其主要风险来自( )
A.遍布环形山 B.通信延时长
C.高密度大气 D.沙尘暴天气
12.当“天问一号”出发时,天文爱好者肉眼观测到火星的主要时间段和方位( )
A.上半夜东方 B.上半夜西方
C.下半夜东方 D.下半夜西方
综合演练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表示夜半球。
(2)在右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3)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反应的是北半球________(节气名称),此时地球公转到图B中的____(填数字),日期是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
(4)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此时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图1为“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轨迹图”,图2为“某日全球光照示意图”,图中弧线BAC表示晨昏线,①②③④⑤为世界著名卫星发射基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太阳直射a位置时,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当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c位置,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为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从d移动到e期间,图2中各卫星发射基地中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的是_______地(填序号),昼长一直变长的是_______地(填序号)。
(3)图2中若AB为晨线,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_______(b或d)位置。
(4)图2中若AC为晨线,M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M地日出地方时是_______点。
(5)与③④⑤三地相比,①②两地作为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
基础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空间站绕地球在绕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由此可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与地球绕太阳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大致相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绕日公转1月初到达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到达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根据材料,在10月16日到4月16日期间,空间站先靠近近日点,后远离近日点,故速度先变快,后变慢,选A。
【要点】地球公转速度可简单记忆为:一近快,七远慢。
2021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环火星遥感探测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2022年2月4日,“天问一号”从火星祝贺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据此完成下面2-3题。
2.正在实施环火星遥感探测的“天问一号”环绕器属于( )
A.流星 B.彗星 C.卫星 D.陨星
3.“天问一号”从火星祝贺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时,地球公转速度( )
A.较大且逐渐增大 B.较大且逐渐减小
C.较小且逐渐减小 D.较小且逐渐增大
【答案】2.C 3.B
【解析】2.由题干可知环绕器进入的是环火星轨道,火星是行星,环绕器为人造卫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大。“天问一号”从火星祝贺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是2022年2月4日,所以地球公转速度较大且逐渐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要点】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大;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小。
能力提升
邮票的方寸空间常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貌等。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二十四节气”特种纪念邮票。读图,完成下面4-5题。
4.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
A.南半球,向南移动 B.南半球,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北半球,向北移动
5.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 )
A.2月4日 B.2月8日 C.2月18日 D.3月5日
【答案】4.B 5.A
【解析】4.一年24个节气,两个相邻的节气相隔大约15天,所以雨水在春分(3月21日)前一个月,大约是2月18-19号,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不断向北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根据上题,2023年是平年,2月份只有28天,立春距离雨水15天,2月18-19日前15天,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2月4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结合节气歌对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加强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面6-7题。
6.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北半球中纬度 B.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7.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谷地
【答案】6.C 7.D
【解析】6.线速度赤道地区最大,由赤道向两极线速度逐渐递减,由图可知,线速度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南半球纬度由北往南增大,推测此处位于南半球,赤道地区的线速度为1670千米每小时,30度的线速度大约是1446千米/小时,而中纬度的范围是30-60度,所以推测此处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由图可知,R地线速度比同纬度的T速度要小,线速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所以推测此处为海拔较低的谷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在赤道是1670KM/H,而在两极为0。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15度每小时,两极点除外。
难点突破
读“黄赤交角和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面8-9题。
8.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角β是黄赤交角 B.角α是黄赤交角 C.永远不会变化 D.目前为66°34'
9.若黄赤交角扩大1°,则( )
A.热带增加1° B.温带增加1° C.寒带增加1° D.温带减少4°
【答案】8.A 9.D
【解析】8.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中角β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所以角β为黄赤交角,故A正确,B项错误。黄赤交角并不是一直不变的, 它一直有着微小的变化,但由于变化太小了,所以人们一般对其忽略不计,现在地球的黄赤交角约为23° 26’,故C、D项错误。所以选A。
9.若黄赤交角扩大1°,则回归线度数为24° 26’,极圈度数为65° 34' ,热带增加2°,寒带增加2°,温带减少4°,故D项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要点】黄赤交角存在缓慢的变化,这是由于春分点位置的变化产生的。黄赤交角变化的范围在22°00′——24°30′,变化的周期约为4.1×104年。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成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历时近10个月的飞行,“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由于火星距离地球遥远,地球对其控制信号单程需20分钟左右,在“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其速度由2万千米/小时降至0时的时段内,经历了“未知九分钟”,使“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更加艰难。读图完成下面10-12题。
10.当“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时,地球( )
A.公转速度正在加快 B.自转速度不断减小
C.昼夜长短差值加大 D.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11.“祝融号”着陆火星过程中,经历了“未知九分钟”,其主要风险来自( )
A.遍布环形山 B.通信延时长
C.高密度大气 D.沙尘暴天气
12.当“天问一号”出发时,天文爱好者肉眼观测到火星的主要时间段和方位( )
A.上半夜东方 B.上半夜西方
C.下半夜东方 D.下半夜西方
【答案】10.C 11.B 12.C
【解析】10.根据材料可知,当“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时,日期接近2021年5月23日。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所以5月公转速度正在减慢,A错误。地球自转速度比较稳定,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在变长,夜在变短,南半球各地昼在变短,夜在变长,因此各地的昼夜长短差值正在加大,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区域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变大,而有些地区如南半球各地,其正午太阳高度正在变小,D错误。故选C。
11.“由于火星距离地球遥远,地球对其控制信号单程需20分钟左右”,据此可知,“祝融号”着陆火星过程中,经历了“未知九分钟”,其主要风险来自通信延时长,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B正确。材料并未显示火星“遍布环行山、高密度大气、沙尘暴天气”等信息,由教材知识可知,火星大气密度较小,月球上因无大气而多环形山,沙尘暴天气需要大风、沙源等,火星上不一定有沙尘暴天气,且假设有环形山、高密度大气、沙尘暴天气的影响,也肯定不止九分钟,ACD错误。故选B。
12.读图可知,当“天问一号”出发时,火星在地球公转轨道的东侧,所以在东方可以观测到火星;由于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天文爱好者肉眼在东方观测到火星的主要时间段为下半夜,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要点】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综合演练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表示夜半球。
(2)在右图中适当位置标出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
(3)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反应的是北半球________(节气名称),此时地球公转到图B中的____(填数字),日期是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
(4)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此时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3) 南回归线 冬至日 ④ 12月22日 快
(4) 昏 垂直 相切
【解析】(1)结合图可知,面对太阳的一面为昼半球,背对太阳的一面为夜半球,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连接乙、丙、丁三点的线为晨昏线,在晨昏线的右侧画上阴影斜线。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按逆时针方向运动,箭头画自西向东。
(3)据图,北极圈以北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地球公转到图B中的 ②的位置,日期是12月22日,地球接近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
(4)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为昏线,所以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垂直,此时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是相切。
14.图1为“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轨迹图”,图2为“某日全球光照示意图”,图中弧线BAC表示晨昏线,①②③④⑤为世界著名卫星发射基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太阳直射a位置时,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当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c位置,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为_______。
(2)当太阳直射点从d移动到e期间,图2中各卫星发射基地中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的是_______地(填序号),昼长一直变长的是_______地(填序号)。
(3)图2中若AB为晨线,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中_______(b或d)位置。
(4)图2中若AC为晨线,M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M地日出地方时是_______点。
(5)与③④⑤三地相比,①②两地作为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有_______。
【答案】
(1)秋分 先变快后变慢
(1)① ①
b
0° 4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地转偏向力小,节省燃料
【详解】
(1)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根据图1进行判断,a点位于赤道上,再结合直射点移动的方向判断,a为北半球的秋分日,b为冬至日,c为春分日,d为夏至日,a-c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经过近日点后逐渐变慢。
(2)当太阳直射点从d移动到e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少,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南半球昼长逐渐增长,据此判断五地中只有①地位于南半球。
(3)图2中若AB为晨线,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为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b。
(4)图2中若AC为晨线,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为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且M点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为0;此时C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地方时为6:00;M所在的经线与C点所在的经线相差30°,时间晚2小时,故M点时间为4:00.
(5)与③④⑤三地相比,①②两地位于赤道附近,作为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有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地转偏向力小,节省燃料。
【要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的判断及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试卷第1页,共3页1.1 地球自转与公转练习
一、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3.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4.地球公转轨道的实际形状是( )
A.正圆 B.椭圆 C.近似正圆的椭圆 D.不规则的圆
5.与A点相比,B点地球公转的( )
A.角速度快 B.角速度慢 C.线速度慢 D.速度与A点相同
6.若图示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则( )
A.A→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D→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C.C→D,地球公转所需时间多于D→C D.A→B,地球公转所需时间多于B→A
8月23~29日,中国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仪式,通过视频连线在北京主会场和湖北武汉分会场同步举行,今年活动周主题为“科技战疫 创新强国”。2020年是全国科技活动周举办20周年,20年来,全国科技活动周已发展成为公众参与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科普品牌活动。据此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8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8.2020年中国科技周活动期间,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 B.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
C.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 D.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
地球时刻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图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能正确反映地球公转真正周期的是( )
A.1个回归年 B.365日5时48分46秒
C.365日6时9分10秒 D.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
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图中O代表极点,圆圈表示纬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甲地和乙地都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12.与甲地相比,乙地地球自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D.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13.甲地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
A.23时56分4秒 B.24时 C.24时3分56秒 D.22时
14.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上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6.①②③④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17.在②地某天文台观测一恒星,于2018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 )
A.21时 B.21时3分56秒 C.20时3分56秒 D.20时56分4秒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8.有关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赤交角不会变化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是黄赤交角 D.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
19.若黄赤交角扩大1°,则角α为( )
A.66°34′ B.65°34′ C.67°34′ D.23°26′
20.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二、综合题
21.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____,纬度变化的范围是___。
(2)①点与②点相比,自转线速度大的是____。
(3)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在B位置时,地球公转至____(点)附近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位置出发再回到B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叫做一恒星年。
(5)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时段为____,在南半球的时段为___;北移的时段为____,向南移的时段为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地球自转与公转练习参考答案:
1.A 2.A 3.D
【解析】
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地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而与所处地点的经度无关。读图可得,甲所在的纬线是赤道,该地的人们最能体现“坐地日行八万里”现象。故选A。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递减。读图分析可知,甲位于赤道,乙位于北回归线,丙位于40°N,丁位于北极圈,因此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故选A。
3.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各地都相同,均为15°/小时。 读图,甲位于赤道,乙位于20°N,丙位于40°N,丁位于66°34′N,根据角速度的分布规律,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丁=丙=乙=甲。故选D。
4.C 5.A 6.C
【解析】
4.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从图上看是正圆,但实际上是近似正圆的椭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读图可知,B点位于近日点,A点位于远日点。地球在近日点位置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包括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在内,因此与A点相比,B点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要更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若图示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则顺着公转方向,A→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A错误;D→C,地球公转速度先逐渐变快,后逐渐变慢,B错误;C→D,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所需时间多于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的D→C,C正确;A→B为地球公转的加速段,B→A为地球公转的减速段,这两段地球公转所需时间大致相同,D错误;故选C。
7.B 8.A
【解析】
7.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②时,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③时,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所以8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约在②③之间。故选B。
8.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上题分析及材料可知,2020年中国科技周(8月23~29日)活动期间,已过夏至日未到秋分日,故太阳直射点一直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C 10.C
【解析】
9.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时,为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运行到远日点时为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据此,②③正确。故选C。
10.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年,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是平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中心自西向东沿黄道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据此分析C正确,故选C。
11.D 12.C 13.B
【解析】
11.据图可知,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O点为南极点,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和乙地都位于南半球,D正确,C错误。图中没有经度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两地所属的东西半球,AB错误。故选D。
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不考虑海拔因素,地球表面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读图可知,甲地比乙地距离极点更近,因此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所以两地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由所学知识可知,甲地的人们是以太阳为参考物的,故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一个太阳日,即24时,B正确,CD错误。23时56分4秒是一个恒星日,不符合题意,A错误。故选B。
1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从北极指向上的侧面看是自左向右自转。图A为北极指向上的侧视图,图中箭头自右指向左,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A错误;图B为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是逆时针方向,与图中箭头表示的自转方向相反,B错误;图C为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是顺时针方向,与图中箭头表示的自转方向相同,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经度向西递增,即逆着自转方向递增,图中标注的西经度呈逆时针方向递增,表明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而图中箭头表示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D错误。故选C。
15.A 16.A 17.D
【解析】
15.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A对B错;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C和D错。故本题选择A。
16.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图中四地①纬度最低,所以①线速度最大,A正确。故本题选择A。
17.要再见到该恒星应该是地球自转一周之后,因为恒星可以当成是不动的,而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秒,在前一天3月21日21时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也就是20时56分4秒。故本题选择D。
18.D 19.B
【解析】
18.黄赤交角的度数是有变化的,只不过变化的很小,A错误;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B错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是黄赤交角β,和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α相加等于90°。故D正确,C错误。故选D。
19.角β与角α相加等于90°,若黄赤交角扩大1°,即角β扩大1°,则角α缩小1°;目前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则角α为66°34′,故若黄赤交角扩大1°,则角α等于65°34′,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D
【详解】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D正确。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ABC错误,故选D。
21. 向北移动 0°~23°26′N ① 公转速度渐慢,经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或快—慢—快) 远日 365日6时9分10秒 A-B-C C-D-A D-A-B B-C-D
【解析】
(1)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可确定:B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D处太阳直南回归线,为冬至日。从北极点俯视,地球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结合冬夏至日的位置可判定可确定A代表春分、C代表秋分。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因此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向北移动,纬度变化的范围是0°~23°26′N。
(2)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可知,两点相比,①点纬度较低,因此自转线速度大的是①点。
(3)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是从夏至到秋分,即从6月22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先向远日点移动,再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公转速度渐慢,经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也可以说是快一慢一快。B位置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地球应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位置出发再回到B,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360°,用时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个恒星年。
(5)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可确定,B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D处太阳直南回归线,为冬至日。从北极点俯视,地球按逆时针方向绕太阳公转,结合冬夏至日的位置可判定可确定A代表春分、C代表秋分。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时段为A-B-C,在南半球的时段为 C-D-A;北移的时段为D-A-B,向南移的时段为B-C-D。
答案第1页,共2页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步练习)
1.下图所示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下图所示照片是我国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图中a星为北极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了( )
A.太阳运动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月球公转
5.摄影师拍摄a星的仰角为28°,据此推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长白山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山东丘陵
下图为广东省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观测者在进行观测时,望远镜镜头朝向为( )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7.小组成员经长时间观测发现,北极星周围各恒星绕北极星转动,这反映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8.观测者于某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对淮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若保持望远镜的位置和方向不变,则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是( )
A.20时3分56秒 B.20时56分4秒
C.19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下表为北半球夏至日四地夜长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 乙 丙 丁
8小时 15小时 10小时 17小时
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从北到南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甲、乙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四点坐标位置相同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图中①位于④地的( )
A.正东 B.东北 C.正西 D.西南
据悉:从2021年开始浙江省要重点推进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项目,右图为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航天基地,根据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宁波与已建成的四大航天基地相比,描述正确的是( )
A.与西昌相比,产业协作条件好,科技人才多
B.与文昌相比,发射时,可以节省更多燃料
C.与酒泉相比,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
D.与太原相比,线速度更大,发射安全性更好
14.关于已建成的四大航天基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文昌外,其他三大基地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B.四大基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C.夏季气温最高的是酒泉 D.年降水量最少的是西昌
“数九”又称冬九九。“数九”从每年冬至日零时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数九”开始时太阳直射( )
A.23°26′S B.20°N C.23°26′N D.20°S
16.“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 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
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 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
北斗七星几乎是夜空中最亮、最容易识别的恒星。我国古代先民不仅用它来指示方向,还能用它区分季节。下图为一年内四个日期的同一时刻看到的北斗七星位置的合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北斗七星斗柄的朝向变化是由于地球的( )
A.顺时针自转 B.逆时针自转
C.顺时针公转 D.逆时针公转
18.我们观察到一天内北斗七星的位置( )
A.固定不变 B.逆时针旋转每小时约15度
C.顺时针旋转每小时约15度 D.逆时针旋转每小时约30度
2019年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航天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圆满成功。如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移动方向和地球公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 北移 较慢 B.南半球 北移 较快
C.北半球 南移 较快 D.南半球 南移 较慢
21.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地球公转的方向为________时针方向。
(2)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3)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位置时最接近远日点,此时是________(日期)前后。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酒泉深居内陆,有航天发射的诸多优势,“神舟”系列均在此成功发射。除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中心外,我国还在海南文昌建设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
(1)描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特征,分析甲地日照时数多的原因。
(2)分析文昌与酒泉相比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2.A 3.A
4.B 5.C
6.A 7.A 8.D
9.D 10.B
11.A 12.D
13.A 14.C
15.A 16.C
17.D 18.B
19.B 20.A
21.(1)逆
(2) 赤道(0 纬线) 春分
(3) B 6月22日
22.(1)年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最小值位于东南部,低于2200小时,最大值在甲地,大于3600小时。甲地因深居内陆;位于柴达木盆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周围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文昌纬度更低,自转线速度更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位于海南岛,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周围海域广阔,发射更安全。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