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及强化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环节一:
第三单元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需要达到以下两个基本要求:
1.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让我们通过本课去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强化记忆,彻底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吧!
单元主题回顾
《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3篇,接下来,让我们盘点课文知识,为自己查缺补漏吧……
课文知识梳理
《古诗三首》中《暮江吟》主要描绘的是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题西林壁》通过诗人漫步庐山,领略到庐山不同的姿态,揭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启迪人们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雪梅》通过描写雪和梅的争春,比较二者的长短,告诫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懂得谦逊。
《爬山虎的脚》一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爬墙的过程,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蟋蟀的住宅》一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这个新奇的题目展开,通过描写蟋蟀住宅的特点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表现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赏。
本单元的会写字及重点词语主要集中在《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课,其他诸如多音字、形近字等知识老师已经通过课件列举了出来,让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字词知识梳理
生字盘点
暮江吟 题目 侧面 山峰 庐山 缘故 投降 下降 阁楼 浪费 必须 逊色 输赢 爬山虎 操场 嫩叶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反面 触角 弯曲 细小 痕迹 瞧不起 牢固 休想 占用 顺序 花茎 枯萎 住宅 临时 功夫 随遇而安 慎重 选择 住址 优良 洞穴 大厅 卧室 专家 分寸 平整 清洁
卫生 较大 疲劳
多音字盘点
侧 cè(侧着) zhāi(侧歪)
降 jiàng(下降) xiáng(投降)
曲 qū(曲折) qǔ(曲谱)
空 kōng(天空) kòng(空隙)
弹 tán(弹指) dàn(枪林弹雨)
钻 zuān(钻研) zuàn(钻石)
近义词盘点
面目—面容 均匀—匀称 重叠—重复
空隙—间隙 出名—有名 挖掘—发掘
慎重—谨慎 临时—暂时 宽敞—宽阔
简朴—朴素 柔弱—脆弱 随遇而安—入乡随俗
反义词盘点
可怜—可恨 新鲜—腐烂 弯曲—伸直
牢固—脆弱 粗糙—光滑 柔弱—刚强
干燥—湿润 简朴—奢华 平坦—崎岖
隐蔽—显露 隐藏—公开
重点词语盘点
四字词语
引人注意 随遇而安 山峦起伏 绿水青山 崇山峻岭 连绵不断 蔚为壮观 高耸入云
词语搭配
(嫩红)的叶子 (嫩绿)的叶子
(一脚一脚)地爬 (细小)的脚
(灰色)的脚 (临时)的隐蔽所
(慎重)地选择 (温和)的阳光
(现成)的洞穴 (舒服)的住宅
(倾斜)的隧道 (粗糙)的地方
(简朴)的住所 (强有力)的后足
(绿)得新鲜 (铺)得均匀
一(片)地方 一(阵)风
一(墙)叶子 一(根)茎
一(座)门 一(丛)草
重点句子是我们学习路上的拦路虎,而第三单元需要掌握的句子知识点颇多,诸如修辞方法、名言警句等类型的句子更是不胜枚举,老师拣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而后去“反三”吧!
句子知识梳理
比喻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判断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比喻句分析
1.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生动地描绘了细丝的形状。
2.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生动地写出了草的作用。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句话是说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对比句是指位于中含有比较词语或比较格式的句子,在结构上由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词、比较点、比较值等成分构成。
对比句分析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将雪和梅对比。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拟人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拟人句分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夸张句分析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动作描写分析
1.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反问句分析
3.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设问句就是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设问句分析
1.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引用句就是指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
引用句分析
1.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关联句分析
1.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句子。假设你在仔细观察后会发现什么。
2.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句子,写出了隧道的作用。
关联句分析
3.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句子,写出了蟋蟀很勤奋。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句子,写出了气候温和时蟋蟀的活动。
文学常识是语文检测的重点内容之一,需要我们牢固的深刻入我们聪明的头脑,对于第三单元的文学常识,老师从多个方面总结归纳,让我们去课件中看一看,有没有你没注意到的地方?让我们去记一记,攻克这个难题吧!
文学常识知识
梳理
日积月累
必背格言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课文主旨探究
1.《暮江吟》的感情基调是沉醉和喜悦,此诗哪个字用的好呢
铺字好。一是切景:铺字形象而又准确的表现了此时残阳斜照的角度和强度。二是切情:照字力度太强,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温柔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2.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3.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4.《爬山虎的脚》一文,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课文开始要描写叶子呢,它和脚有什么联系呢?
由于爬山虎的脚由直变弯,缩短了距离,产生了拉力,使爬山虎的茎紧紧贴在墙上,所以那些叶子铺的均匀,没有重叠,不留一点空虚,因为爬山虎的“脚”的力量才使叶子变得美丽。这也是先写叶子为介绍它的脚而做铺垫。
5.《蟋蟀的住宅》中,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另外蟋蟀住宅的选址,住宅内外的设计,如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等。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学了第三单元的课文,我们基本达到了单元引导页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并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了补益,更全面的掌握了课本的知识。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呢?让我们做个深呼吸,然后进行本课的强化环节吧!
大家来总结
第三单元强化练习
环节2:
学了本组课文,通过仔细观察的事物,我们发现的不同世界会让我们满心欢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么有意思的世界吧!
强化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继续 连续 陆续
(1)雌燕子在窝里产下了蛋,它们的邻居( )飞到窝边送去祝贺。
(2)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 )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3)我( )在花盆边观察了好几天,终于看到种子发芽了。
陆续
连续
继续
2.按要求写句子。
①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仿写句子)
②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扩句,至少两处)
聪明的蟋蟀飞快地钻到土底下干活。
一排排杨树在向我们招手。
③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修改病句)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④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改为设问句)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嫩红的。
3.根据所学课文填写。
①《暮江吟》一二句写的是( )的景色,三、四句写的是( )江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 )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②诗人游庐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 。”这是因为诗人游览时看到“ , ”。
入夜
热爱
傍晚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露似真珠月似弓。
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
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___________,十月还有小阳春。
可怜九月初三夜
雪却输梅一段香
③日积月累填空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场秋雨一场寒
九月温
感谢欣赏哦,学不可以已,继续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