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
2.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4.影响图中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水热状况
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6.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读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8.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D.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该山南坡的垂直带谱复杂,而北坡较简单,原因主要是( )
A.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B.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差异大
D.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充足
10.该山雪线分布规律与其他自然带明显不同,原因可能是( )
A.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B.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D.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11.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 ;影响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的形成原因。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下图为跨越珠穆朗玛峰的10千米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 )
A.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
B.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相对高度近2 000米
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
D.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相同
4.下列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 )
A.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
B.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
C.农田—灌丛—裸地—冰川雪被
D.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为300~400米,常常表现为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米。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下图为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及某山块植被景观图。
(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山块顶部与缓坡沟谷植被差异的成因。
(3)分析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B 2.D 3.B 4.B 5.B 6.A 7.A 8.C 9.C 10.A
11.(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4)C岛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为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
能力提升
1.C 2.B 3.A 4.D
5.(1)分异特征:呈环状分布;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或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或耐旱性增强)。
原因: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
(2)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具有“干岛效应”,)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缓坡沟谷地带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地势较低,土壤较厚,水分充足;具有“热岛+湿岛效应”,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019)第一册课时作业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一、选择题
读我国小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三地小麦品种不一样,主要原因是( )
A.居民的生产习惯差异 B.国家政策的差异
C.地形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2.③④两地纬度相当,但小麦品种却不一样,其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远近不一样导致降水量不一样
B.天气状况差异导致光热条件不一样
C.海拔高度差异导致温度条件不一样
D.主导产业差异导致生产方式不一样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地区退却。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4.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变化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变化不敏感
D.亚欧大陆北部降水最多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6.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读图完成下面7--8题。
甲 乙
7.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自然环境分异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②乙图反映了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③从A地到F地,经度发生变化④从①地到⑥地,纬度发生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地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可能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可能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垫状点地梅(图1)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在15~18℃,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减弱光合作用,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图2为“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9--10题。
图1 图2
9.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
A.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B.高山灌木林
C.高山草甸 D.常绿阔叶林
10.在海拔4900米垫状点地梅盖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气温适宜,降水较多
B.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C.晴天较多,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沙尘较少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
1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读针阔叶混交林在3个不同地点的山地上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13~14题。
地点 经、纬度 海拔高度
① 22°N,116°E 1 500~2 000 m
② 42°N,118°E 600~1 000 m
③ 41°N,90°E 2 200~2 600 m
13.①②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14.②③两地点比较,造成两地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降水量
下图是我国某山地东、西坡土壤垂直带谱图。漂灰土是我国寒温带湿润地区针叶林下发育形成的,暗棕壤是在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完成下面15--16题。
15.土壤的发育深受气候影响,该山地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土壤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西坡比东坡( )
A.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B.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C.降水较多,气温较高
D.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16.东坡从山地暗棕壤向上变化为亚高山漂灰土,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二、非选择题
17.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气候。
(2)图中________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的是,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4)H—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
18.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A、B、C自然带的名称。
(2)甲—A—B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分析C自然带狭长的原因。
(4)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带类型与甲地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体现了自然带的哪种分异规律?
(5)说出D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边的植物生存空间往往被挤压得非常有限。为了开辟新的栖居地,很多植物的种子与果实落入大海,随洋流漂泊流浪。能够通过洋流传播种子的植物有100多种,这些植物统称为海漂植物,其中最典型的是椰子。海漂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简称海漂种实)能够漂浮在海面随海水移动,在陌生的海岸登陆,在适宜的海岸生根、发芽、繁育。垦丁地区位于台湾岛南端,调查发现,垦丁海岸海漂种实丰富且复杂。下图示意垦丁的位置及其范围、轮廓。
(1)分析垦丁海岸海漂种实丰富且复杂的原因。
(2)与福建沿海相比,说明垦丁地区稀有植物种类更丰富的自然条件。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地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地域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根据自然地带分布规律,指出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指示的气候特点。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3)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地带发育季雨林的原因。
(4)在流水作用下,丹霞地貌山顶和沟谷植被出现垂直分异,试分析原因。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十分寒冷,小麦品种为春小麦;华北地区热量条件与南方地区不一样,使得冬小麦品种也不一样。
2.C
解析:青藏地区具有高寒的自然地理特点,由于地势高,终年气温较低,冬小麦无法生长,所以这里的粮食作物以青稞、春小麦为主。
3.D
解析:由材料可知,亚欧大陆苔原带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已经是陆地的最北了,不可能整体再向北移,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热量条件变好,理论上亚欧大陆苔原带应该是向北移,而不是向南移,B错误;亚欧大陆苔原带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再向北是海洋,所以其面积只会缩小,不会扩大,D正确,C错误。
4.B
解析: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B正确;亚欧大陆北部降水较少,降水最多的区域出现在南部,D错误;由材料可知,苔原植被一般生长在湿度较大的高纬度地区,对湿度变化和温度变化均较敏感,A、C错误。
5.A
解析:可从图中植被的演变判断出正确答案,沿着X轴,自左向右依次是森林、草原和荒漠的过渡,说明水分减少,干燥度增加;Y方向很明显反映的是海拔高度降低或纬度降低。
6.B
解析:也可从图中植被的演变判断出正确答案,沿着Y轴方向,自下向上依次是针叶林、温带阔叶林、M、热带雨林的过渡,说明M是介于热带和温带之间的森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我国江南丘陵有广泛分布。
7.A
解析:甲图A→F热量逐渐减少,是因为纬度逐渐升高,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从⑥→①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是因为距海洋越来越远,体现了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
8.B
解析:从图中可见D≥10℃年积温在4 000℃左右,④地区的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据水热状况可判断该地应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9.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分布区是青藏高寒区,其优势植被是高山草甸,C正确。
10.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具有很强的喜光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减弱其光合作用,不利于其生长;而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据此推测在海拔4 900米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多,适宜垫状点地梅生长,故该地区其盖度最大,A正确。
11.A
解析: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地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
12.C
解析: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为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 000~3 000米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
13.A
解析:①②两地比较,最明显的是纬度的差异,纬度的不同导致热量的不同,从而影响针阔叶混交林海拔高度差异。
14.D
解析:②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③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二者所处的纬度相当,热量的差别小,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降水量的不同。
15.A
解析:东西坡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主要是受水热等气候因素差异形成的不同植被下发育而成的。该山地3 000米以上西坡同类土壤带分布均高于东坡,说明西坡热量多于东坡,东坡本可属于暗棕壤带的3 300~3 700米部分,因低温潮湿环境(结合题干可知漂灰土分布在我国寒温带湿润地区)而形成漂灰土,可知西坡湿度小于东坡,因此同海拔西坡较东坡降水少,气温较高,故选A。
16.C
解析:东坡从山地暗棕壤向上变化为亚高山漂灰土,是水热因素随海拔变化的结果,故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
17.解析:第(1)题,根据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C、H两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两种不同气候类型下形成的同一自然带,在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G、H两自然带分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它们都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下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第(3)题,分析D—C—B—A自然带的更替,这些自然带都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域分异的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第(4)题,分析H—E—F自然带的更替,这些自然带南北方向上延伸,东西方向上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是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的。
答案:(1)C、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G、H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18.解析:图中自然带甲、乙为热带雨林带,A为热带草原带,B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为热带荒漠带。C由于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和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自然带非常狭长,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乙地纬度本应该为热带草原带,但由于处在迎风坡上,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带。D处由于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形成了温带荒漠带。
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3)沿岸秘鲁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原因:处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分异规律:地方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5)名称:温带荒漠带。原因:其处在安第斯山脉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量少,出现焚风效应,形成了荒漠景观。
19、答案:(1)多海湾,风浪较小,利于海漂种实登陆;海湾形状有利于拦截随洋流而来的海漂种实;洋流流经热带岛屿地区,物种复杂多样。
(2)纬度较低,受暖流影响大,不受寒潮影响,降水较多,水热条件更优越;洋流从热带岛屿带来的海漂种实更丰富,部分海漂种实能够在此生根、发芽、繁育。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漂种实随洋流漂泊流浪,在适宜的海岸生根、发芽,同时,解答该题需要注意垦丁海岸的位置和轮廓。首先,该地多海湾,所以风浪较小,有利于海漂种实登陆;其次,海湾形状有利于拦截随洋流而来的海漂种实;最后,洋流流经热带岛屿地区,热带地区植物种类繁多,所以垦丁海岸海漂种实丰富且复杂。
(2)注意“与……相比”,即要找出差异。相比于福建沿海地区,该地纬度较低,受暖流影响大,不受寒潮影响,降水较多,水热条件更优越,更适合植物的生长;其次,该地离热带海区更近,洋流从热带岛屿带来的海漂种实更丰富,所以垦丁地区稀有植物种类更多。
20、答案:(1)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土层较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硬叶植被。
(3)沟谷地势低,地表径流汇集;沟谷地形封闭,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水分充足,有利于发育喜湿的季雨林。
(4)在丹霞地貌的发育过程中,顶部受流水侵蚀,水土流失;沟谷受流水堆积作用,土层堆积,水土汇集,从而引起水土垂直分异,导致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异。
解析:第(1)题,我国东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2)题,水分、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会影响植被的生长。
第(3)题,季雨林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而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说明沟谷中水热条件的变化,适合季雨林的生长。
第(4)题,受流水侵蚀的影响,山顶土层流失,肥力降低,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沟谷地区泥沙堆积,土壤肥沃,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从而造成山顶、沟谷植被的垂直差异。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一、选择题(共17题)
1.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迦巴瓦峰地区位于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壳变形极强烈,历来以陡峭险峻著称。雅鲁藏布江下游绕南峰急拐弯南流,构成举世闻名的大拐弯峡谷。谷底的雅鲁藏布江畔是大片浓荫遮日的热带雨林,循着山坡往上,是各种阔叶树相互参差。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该地森林发育的原因是( )
A.纬度低,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有水汽通道,利于西南季风的深入
C.距海洋近,有利于太平洋水汽到达 D.北侧高山阻挡寒冷气流,终年炎热
2.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3.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 )
A.我国东部自南向北出现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景观
B.非洲从赤道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景观
C.珠穆朗玛峰北坡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荒漠--冰川景观
D.我国中纬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4.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
A.M湖是内流湖,N湖是外流湖 B.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C.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 D.两湖均位于西半球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6.2018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回答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7.读下图,回答甲、乙两地植被类型不同,乙地植被类型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草原 D.热带雨林
8.如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降水量分布,据图可知该区域自东向西植被的大致变化是( )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B.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D.森林-荒漠-草原
9.形成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10.读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下列关于四地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
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11.下图为中国上海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线路示意图,此趟班列采用“公铁联运”方式(“公铁联运”是指公路及铁路两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全长约11000千米。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中欧班列”沿线地理环境的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杜伊斯堡所在地区水田遍布,稻香阵阵
B.沿线城市中上海的年降水量最为丰富
C.在列车行驶沿线不会看到连绵的沙丘景观
D.沿途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2.下图所示树种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木质最利于储水,因为它有独特的“脱衣术”和“吸水法”。每当旱季来临,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一旦雨季来临,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躯和松软的木质代替根系,如同海绵一样大量吸收并贮存水分,待到干旱季节慢慢享用。据此回答下题
依据材料可以推测该树种可能主要分布在( )
A.东非高原 B.地中海沿岸 C.中亚 D.印度
13.我国北部由东向西的自然带分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种现象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14.我国内蒙古高原的出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体现地域分异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地域分异
15.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好
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
16.读“某大陆沿海向内陆地表景观变化示意”图,回答图中地表景观的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7.读我国主要农业分布简图图中①②③④四大牧区中畜种的分布能体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共5题)
18.在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双重制约下,如何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工矿型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①判断图1中甲地与乙地最有可能的自然植被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②东大河进入金昌市域后,地表径流量不断减少,分析其原因。
③列出1987年至2017年金昌市比重变化最大的自然植被类型,并评价这一变化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④列举金昌市有效利用废弃工矿用地可能采取的有效方式。
1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金沙江景观壮丽多彩,每年都会引来大量游客。游客在金沙江干流河谷拍下的照片(图甲)中,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
材料二: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乙)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横断山脉中段,东西两侧分别为金沙江谷地和澜沧江谷地。保护区内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在海拔2300m以下,为疏林灌丛草坡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海拔3000—3200m,分布着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3200—4000m分布着亚高山暗针叶林。图丙为白马雪山年降水量与海拔关系的示意图。
①分析河谷内气候干热的原因。
②推测疏林灌丛草坡、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出现的坡向并说明理由。
③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20.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判断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并描述该地的气候特征。
②说明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③简析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
④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图____,图乙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出哪种地域分异规律____?
21.芬兰素有“千湖之湖”的美称,地理环境南北各具特色。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中部以丘陵为主,南部沿海以平原为主。芬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6%,乳畜产品世界闻名。
①判断芬兰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所体现的地带性规律,并说明判断依据。
②分析芬兰亚寒带针叶林广泛分布的自然地理原因。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而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到了48°N。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情况。
③分析大兴安岭西坡泰加林分布明显偏南的原因。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四地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图。
①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A、B、C、D四座山脉,那么①应属____山脉;②应属____山脉;③应属____山脉;④应属____山脉。(填字母)
②.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 C.针阔叶混交林 D.落叶阔叶林
③.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①~④山地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___。
④.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
⑤.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地域分异规律。④→①→③基带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地域分异规律。
试卷第12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B2.C3.B4.B5.A6.B7.D8.B9.A10.C11.B12.A13.B14.B15.D16.A17.A
18.
(1)甲:温度草原乙:温度荒漠。甲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乙地区降水量小于200m
(2)东大河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流经地区为温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东大河进入金昌后径流量不断蒸发和下渗;金昌市人口和工农业需水量大,取水量大
(3)建设用地:说明金昌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增大,使其增幅最快;能够减少人地矛盾(荒漠化、盐碱化),为生态建设提供了资金,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
(4)加大废弃工矿用地的修复,进行重新复种和利用(增加耕地);对废弃工矿用地进行植被的恢复,美化环境,开发相关旅游;对废弃工矿用地进行平整,转化为城市用地,节约土地资源。
19.
(1)河谷距海相对较远,且有高大山脉阻挡,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山高谷深,暖湿气流越过山脉到达河谷后下沉增温,难以形成降水;河谷内人口、城镇集中,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干热程度。
(2)东坡。东坡随海拔的升高降水量的变化大,海拔2300m以下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疏林灌丛草坡带;海拔3000—3200m,降水较多,气温较高,分布着针叶阔叶混交林;海拔3200-4000m降水较多,气温低,蒸发微弱,分布着亚高山暗针叶林。而西坡降水量的变化较小。
(3)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和高原气候的交汇区,自然环境多样:海拔高,且相对高差大,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显著;受地形和坡向影响,降水条件差异大;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自然生态较原始。
20.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分布于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地形,洋流
(3)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巴西暖流影响;
(4) 乙 从赤道到两极
21.
(1)纬度地带性。随着纬度的升高,热量降低,农业生产方式由种植业向林业及狩猎业过渡。
(2)该地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时,多锋面雨;极地东风将北冰洋水汽输入,降水量较大,形成亚寒带针叶林带。
(3)大兴安岭海拔较高,气温较同纬度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在此聚集,气温低。
22.
(1) B D A C
(2)C
(3) 南坡降水丰富 ③④
(4)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
(5) 热量 纬度地带性 水分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答案第2页,共2页“一课一练”高二地理第一学期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中国许多地区习惯上把一年中最冷的时段称为“数九寒天”。从冬至(12月22日左右)那一天开始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过了九个“九”,即为“出九”。在我国流传甚广的“数九歌”,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数九歌”歌词并不完全相同。根据材料完成下题。
1.歌词“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最可能是指( )
A.江淮地区 华北地区 B.四川盆地 黄土高原
C.西北地区 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2.上题中两地歌词的不同,体现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地方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西成(西安—成都)高铁是国家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该线路穿越秦岭山区段总长135千米,隧道里程为127千米,桥隧比例高达94%。该铁路已于2017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图为西成铁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从西安到成都,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4.西成高铁桥隧比例高,主要原因是( )
A.保护野生动物 B.隧道内地质基础稳定
C.降低线路坡度 D.控制沿线山区的水土流失
肯尼亚山位于肯尼亚中部,是非洲第二高峰。下图示意肯尼亚山的地理位置及其垂直方向上的自然带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题。
5.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数目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 )
A.降水多 B.高差大 C.温差小 D.热量多
6.M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灌丛带 D.热带草原带
读“我国不同纬度两座山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题。
7.影响甲、乙两山高山草甸带分布的海拔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条件 B.纬度位置 C.经度位置 D.海陆位置
8.甲山A坡缺失云杉林带,其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小,云杉林难以生长 B.地处阴坡,热量不足
C.地处背风坡,降水少 D.土层浅,不利于云杉林生长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9.该山脉可能为( )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10.该山脉2900米以上植被覆盖度下降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水分 C.光照 D.热量
11.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 )
A.水热条件相似 B.人类活动相似 C.植被类型相似 D.地形地势相似
读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题。
12.下列大洲缺少①自然带的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亚洲
13.②自然带为(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常绿阔叶林带 D.常绿硬叶林带
14.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谷北坡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分布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河谷可能为( )
A.汾河谷地 B.汉水谷地
C.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D.伊犁河谷
16.该河谷海拔1200m以下,植物多样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坡度
17.与野果林相比,山地草原( )
①年均温较高 ②光照较弱
③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 ④群落生产力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到2000m,属中等高度的山体,是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位于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阴山山脉中部的大青山气候较为湿润。图1为阴山地理位置图,图2为大青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说出大青山垂直自然带数量少的原因。
(2)判断大青山山麓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3)一般把植被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种类型。指出与南坡相比,大青山北坡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特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D; (2)D
解析:(1)观察我国主要地形区。“河开”是指河流融冰,“雁来”是指候鸟大雁归来,符合歌词“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应是华北地区;而东北地区由于纬度相对较高,气温较低,故“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故D正确,ABC错误。
(2)考察自然环境分布规律。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所处纬度不同,冬季两地区温度相差较大,故D项正确,ABC错误。
2.答案:(1)D; (2)C
解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差异性的相关知识。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体现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影响的主要因素为热量,故D正确,ABC错误。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交通布局的相关知识。西成高铁穿过了秦岭、秦巴山地等多个自然障碍,地势起伏大,需要穿越山地、河流,修筑难度大,为了降低线路坡度,增加安全系数,沿线桥隧比例高,故C正确,ABD错误。
3.答案:(1)B; (2)D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肯尼亚山东南坡自然带个数明显多于西北坡,直接原因是东南坡高差大,水热条件变化大。
(2)肯尼亚山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基带是热带草原带。
4.答案:(1)B; (2)C
解析:(1)两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因而热量状况不同,导致同一自然带出现的海拔不同。
(2)森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该山A坡在草原带与草甸带之间未出现森林,说明该位置降水较少,位于背风坡。
5.答案:(1)C; (2)D; (3)B
解析:(1)根据材料图示显示4-10月不同海拔植被覆盖度状况, 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1000-3000米左右可达到90%以上,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在2000米以下的位置,南坡植被覆盖度高,说明在2000米以下的同海拔高度,南坡水热条件好,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其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故A错误;阴山海拔高度在400-2000米左右,南岭海拔最高处约为2000米,图示山脉接近4000米,故BD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则覆盖度较高,且秦岭海拔高度接近4000米,故该题选C。
(2)根据材料气候、地形地势、 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植被覆盖度,读图2900米以上的植被覆盖度南北两坡都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2900米以上的山区土壤随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小,所以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受土壤影响小,故A错误; 2900米以上的山区因水汽减少,降水较少,且变化不大,故其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受水分影响小,故B错误;海拔越高, 空气越稀薄,光照条件越好, 植被覆盖度应上升,与图示不符,故C错误;随海拔升高,气温下降,热量条件变差, 植被覆盖度应下降,故该题选D。
(3)据第一题,该山脉为秦岭,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所以南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甲处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北坡坡度较陡,南坡较缓,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南北两坡植被覆盖度应不会相同,故ACD错误,根据材料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因素还有人类活动,若南北两坡人类活动相似可能使植被覆盖度相同,故该题选B。
6.答案:(1)A;(2)D;(3)B。
解析:(1)①自然带所在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非洲无此自然带的分布。
(2)图中②自然带主要分布在40°N以南大陆西侧的地中海气候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甲处的自然带为荒漠带、乙处的自然带为草原带、丙处的自然带为森林带,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7.答案:(1)D; (2)A; (3)C
解析:(1)汾河谷地位于半湿润区,河谷底部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汉水谷地位于湿润区,河谷底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谷为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据该河谷底部为荒漠草原,判断其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伊犁河谷符合题意,故D正确,ABC错误。
(2)海拔1200m以下,海拔较低,热量充足;地势较低处土壤厚度较大,没有材料信息说明不同海拔存在坡度差异,海拔1200 m以下为河谷的基带,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分不足,未能形成森林,只能形成荒漠草原,故A正确,BCD错误。
(3)①与野果林相比,山地草原海拔较高,年均温较低,故①项错误;②草原缺乏植被冠层阻挡光照,太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地表,光照更强,故②项错误;③山地草原由于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土壤有机质分解较慢,故③项正确;④与森林相比,草原生物量较小,群落自然生产力较低,故④项正确;故C③④正确。
8.答案:(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相对高度小。
(2)温带草原带。阴山地处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而大青山气候较为湿润,水平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山麓自然带(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
(3)大青山北坡草原比南坡分布广,森林比南坡分布少;北坡森林分布上限海拔低,下限海拔高(或北坡山麓草原分布上限海拔高,亚高山草原分布下限海拔低)。
解析:第(1)问,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与纬度(纬度低,热量条件好)、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水热垂直变化大)有关。读图可知,大青山位于40°N附近,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大青山山体相对高度小,水热条件垂直变化不明显。因此大青山垂直自然带数量少。第(2)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由材料可知,阴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而阴山山脉中部的大青山气候较为湿润,降水相对较多,水平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所以大青山基带即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第(3)问,大青山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读图可知,大青山南北坡均只有草原和森林两种类型的植被,对此南坡,据图从草原、森林说明北坡植被垂直分布特点即可。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一、单选题
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它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趋势。植被覆盖度变化与气候干旱条件关系密切。下图为华北地区生态功能区划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不同季节的干旱对植被覆盖度均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小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列自然植被对干旱敏感度最高的是( )
A.典型草原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山地针叶林
3.研究发现,京津唐城镇与城郊农业生态区植被覆盖度与干旱的相关性最小,其原因在于( )
A.水源充足 B.自然植被少 C.植被耐旱 D.气候湿润
随着气温下降,我国各地分别入秋,树叶变红,读中国东部主要红叶景观省会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北京香山红叶于10月中旬变红,早于湖南长沙的岳麓山红叶和南京栖霞山红叶的原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海陆 D.洋流
5.湖南长沙的岳麓山红叶于11月中旬变红,南京栖霞山红叶变红时间为11月底。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海陆位置 D.洋流
下图为美国西部某山谷示意图,两侧山坡植被密度有明显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乙坡相比,甲坡植被稀疏的原因是( )
A.位于山地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B.位于山地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C.位于山地南坡,水汽到达少,水分少 D.位于山地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大
7.甲、乙两坡自然景观的差异反映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下图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下列关于图示地貌叙述,正确的有( )
①石林的形成主要受流水堆积作用影响②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③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该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祁连山脉
C.南岭 D.天山山脉
11.该山地东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 )
A.500米至1000米 B.1000米至2000米
C.2000米至3000米 D.3000米至4000米
秦岭山脉北临渭河平原(秦岭北坡断裂凹陷形成的),南靠汉水谷地(汉江的冲积作用形成),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下图为秦岭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①②自然带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坡向 B.海陆位置
C.相对高度 D.地形地势
13.与南坡相比,秦岭北坡( )
A.夏季降水多 B.自然带丰富
C.地势陡峻 D.光照条件好
硬叶常绿阔叶林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特有的植被类型。中新世后青藏高原大规模隆起,原有森林大幅消退,数量稀少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存活并繁衍,成为该地区优势植被。川滇高山栎是其建群种,从河谷至雪线均有分布,极低温下仍终年常绿。下图示意高山栎平均高度与海拔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青藏高原大规模隆起前,其东南边缘的优势植被最可能为( )
A.常绿阔叶林 B.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草甸
15.影响海拔3.2km以下地区川滇高山栎植株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条件 B.热量条件 C.河谷风速 D.人类干扰
16.为维持终年常绿,雪线附近高山栎与低海拔地区高山栎相比( )
A.叶片较厚 B.叶片宽阔 C.叶片较绿 D.枝干弯曲
扎西岗乡是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下属的一个牧业乡,当地牧民祖祖辈辈一边放牧,一边守土固边。每年1月初,牧民进入海拔4500多米冈底斯山南麓河谷地区的高山冬牧场;5月中旬至7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到海拔4200米左右的狮泉河谷的春秋牧场(冬季狮泉河谷里风更大,雪更厚,天更冷);到了7月中旬至9月下旬,牧民奔赴高山夏牧场(最高海拔6200米)。图示意扎西岗乡牧场与地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春秋牧场相比,扎西岗乡冬牧场利于冬季放牧的地形条件为( )
A.背风向阳 B.地势高 C.平坦开阔 D.河谷多
18.扎西岗乡夏牧场空间范围较广的主要原因是草场( )
A.地形开阔 B.产草量高 C.载畜量低 D.人工扩种
高山冻原是指在温带和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灌木构成的低矮植被。下图为我国某高山冻原带的一种植物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山地可能是( )
A.雪峰山 B.太行山 C.武夷山 D.长白山
20.图示植物多生长在石质山坡上,其生态习性表现为( )
A.株形高大 B.根系发达 C.生长周期短 D.花朵硕大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 )
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
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读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完成下面小题。
23.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
A.①位于新西兰某地 B.②位于欧洲某地 C.③位于亚洲某地 D.④位于非洲某地
24.下列关于四地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
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下图是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6.关于该地植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盛叶,冬季落叶 B.树干高大,有板状根
C.叶子坚硬,叶片不大 D.湿季葱绿,干季枯萎
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为温带,南方为亚热带,植被以森林为主。完成下面小题。
27.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28.造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用来分析被观测的目标区域植被覆盖程度的指标值,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科研机构对我国新疆天山和贵州天楼山进行研究,发现天楼山NDVI随坡向变化小,且近年来天楼山NDVI呈明显增加趋势。下图为“天山与天楼山北坡随海拔变化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值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形成天山800~1000米处NDVI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
A.坡度 B.水分 C.热量 D.光照
30.与天山相比,天楼山NDVI随坡向变化小主要是因为( )
A.人类活动少 B.土壤矿物质少 C.地势起伏大 D.水热状况差异小
31.推测近年来天楼山NDVI呈明显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 )
A.人口迁移,土地撂荒 B.气候变化,降水量增加 C.生态恢复 D.经济发展,开发力度加大
祁连山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新荒漠的交汇处,属高山深谷地貌,海拔在2000~4000m,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综合的特点,气温区域变化剧烈,雨量分配不均。祁连山东段哈溪林区的降水特征典型,下图示意哈溪林区1985~2007年不同垂直带年降水量变化(线性体现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祁连山气温区域变化剧烈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人类活动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33.1985~2007年,哈溪林区( )
A.森林带年降水量持续下降 B.森林带年降水量变化小于草原带
C.荒漠带年降水量变化最大 D.草原带年降水量均高于荒漠带
34.仅从自然环境变化角度推测,哈溪林区( )
A.森林带面积扩大 B.荒漠带面积扩大 C.森林带下限下移 D.植被覆盖率上升
二、填空题
35.不同的空间尺度的地域差异
空间 尺度 全球性的地域差异 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海陆分异 ____带差异
形成 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地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表现 形成____区和____区不同的景观 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36.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分别是:A________带,B_______带,C_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
37.家住上海的小明同学寒假期间(1月份)去北京旅游,出发前查看北京地区一周的气温状况,并绘制成气温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日期中白天气温最高的是______日,若只考虑云量多少对气温的影响,则该日白天云量较______;昼夜温差最小的是_______日。
(2)小明旅游期间,上海和北京相比,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小明家乡上海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京地区的自然带是_________带,这种分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3)结合北京的天气状况,说出小明应准备的日常生活用品 _____。
38.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带性的产生受____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特征在________地区表现得特别明显。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C自然带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的显著特点是____。
三、综合题
3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陇南位于西秦岭,是我国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个地形区交会区域。因中药材种类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陇南海拔2400-3500米的深山峡谷中的茂密竹林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大熊猫从不冬眠,体态肥硕、憨态可掬,有黑白相间的外表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视力较差,但是听觉极为灵敏。
材料二:下图是陇南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1)分析大熊猫的体貌特征与其栖息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分析陇南地区索有“天然药库”之称的原因。
(3)紫斑牡丹是一种耐旱、耐寒、耐瘠薄,且综合效益高的植物。你是否赞成在陇南山区大力推广紫斑牡丹的种植?请说明理由。
4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位于加拿大东部,哈得孙湾与拉布拉多海及圣劳伦斯湾之间。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300~900米的低高原,即拉布拉多高原。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海为苔原带,中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东部沿海有苔原植被分布。下图意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带分布。
(1)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有苔原植被分布,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拉布拉多半岛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C
6.D
7.D
8.B
9.B
10.D
11.C
12.A
13.C
14.A
15.D
16.A
17.A
18.B
19.D
20.B
21.D
22.C
23.C
24.C
25.B
26.C
27.B
28.B
29.B
30.D
31.C
32.A
33.D
34.B
35.温度 干旱 湿润
36.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温带季风
37.15 少 18 上海 温带落叶阔叶林 由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 防风、防寒保暖的衣物(如棉服、帽子)、常用药品等。
38.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干湿度地带 水分条件 温度条件 中纬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耐干旱、善奔跑
39.
(1)大熊猫栖息地为深山峡谷,冬季气温低,体型肥硕可以御寒;冬季山上竹林多积雪,大熊猫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藏,便于躲避天敌;陇南地区多山多树,大熊猫发达有力的前后肢,便于爬山和爬树;茂密的竹林光线很暗,又容易阻挡视线,导致大熊猫视力较差而听觉灵敏。
(2)垂直方向上,陇南位于我国三个地形区交会区域,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水平方向上,陇南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光照、气温、降水差异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因而药材种类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
(3)赞成:陇南山区面积大,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紫斑牡丹耐瘠薄,环境适应性强;经济收入高;增加就业。[或不赞成:大规模种植紫斑牡丹会导致陇南地区土质疏松,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大熊猫生存空间受到影响;山区地势起伏大,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40.
(1)东部海陆地轮廓利于拉布拉多寒流经过,拉布拉多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温作用;在其影响下,气候寒冷,生长着耐寒的苔原植被。
(2)拉布拉多半岛纬度差异大,由南向北,接受的太阳辆射逐渐减少;平缓的高原地形对纬向的气温和降水影响不大,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由南向北逐渐下降;中南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形成寒冷的苦原气候,在纬度差异显著的气候条件下,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2-3题。
2.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3.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 亚热带硬叶林
C.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 亚热带硬叶林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4-5题。
4.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5.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等物候线是指同一日期出现同一物候(如桃花始开)的地点连成的线。到了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绿色褪去,而呈黄色。下图示意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福州城区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推迟5天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 C.地形 D.人类活动
7.广西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等物候线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A.地处内陆 B.纬度低 C.地势高 D.降水多
8.11月28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是
A.武汉 B.南宁 C.海口 D.台北
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 mm,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第9题。
9.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1.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12.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②为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1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我国最大的一片泰加林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主要由树冠呈塔状、秋季落叶的兴安落叶松构成,林内树木分布稀疏且常见成片的天然倒木。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温度和降水条件下发育的主要植被类型。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示意泰加林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中常见成片的天然倒木,最可能是因为
A.生长速度慢,树木低矮 B.根系发育浅,易被大风吹倒
C.冬季虫害多,树干易折 D.林冠积雪多,易被积雪压倒
17.我国国土辽阔,跨经纬度大,海陆差异、地形起伏造就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景观。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某杂志社策划了“三纵一横”四条路线寻访秋天的活动,路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标注的日期为各地入秋时间(我国气象部门规定的“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小于等于22℃时的第一天)。
(1)图中②线路体现出了哪种地带性分异规律?说出其影响因素。
(2)“寻访秋天”活动计划驾驶越野车或自行车沿线路一路“追秋”,从四条线路行程安排的时序性角度考虑,不可行的是哪一条,试说明理由。
(3)归纳我国入秋时间的空间变化规律,并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角度解释原因。
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故C项正确。
第2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故D项正确。
第3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A项正确。
第4题:图示南部地区干燥度最小,说明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故C正确。
第5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燥度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故A正确。
第6题:城市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大量废热,造成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因而福州城区降温速度慢,银杏叶全部变色比郊区晚。福州城区与郊区海陆位置、纬度和地形等相差较小。故D正确。
第7题:广西北部地形以丘陵、高原为主,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银杏叶全部变色日期相应提前。广西南部濒临南海,海陆位置与广东相差不大;广西与广东纬度相当,两地降水都较丰富。故C正确。
第8题:秋季树叶中的叶绿素因为降温而分解,使树叶呈黄色。选项所列4个城市中,武汉的纬度最高,降温最早且气温最低,位于图中日期等物候线以北,因而是11月28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故A正确。
第9题:本题考查区域的典型植被。根据材料“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 mm”可知,该区域为半干旱区,典型植被应为草原,故B项正确。我国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一般以森林为主,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 mm,故A项错误。年降水量小于200 mm的地区植被一般以荒漠和荒漠草原为主,故C项错误。该区域为半干旱区,蒸发量大,不易形成湿地,故D项错误。
第10题,该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故A正确。
第11题,苔原带植被在夏季生长、开花,花型呈杯型,应该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光照,则B正确、C错误;植物吸收水分主要通过根系,而不是花,则A、D错误。故B正确。
第12题,“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即气温。而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说明这是气温升高所致,即全球气候变暖所致。故C正确。
13.大兴安岭以东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贺兰山以西则为温带荒漠。②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贺兰山以东,处于森林向荒漠的过渡地带,典型植被为草原。故选A。
14.我国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自南向北由宽变窄,与季风区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正是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湿润,从而发育森林植被。故选D。
第15题,泰加林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图中横坐标表示热量,纵坐标表示降水量,亚寒带针叶林所处地区应该是热量相对较少,降水也相对较少的地区,对应的是图中③,①、②平均气温较高,不符合条件,降水最少和热量最小的④植被是苔原带。故选C。
第16题,树木低矮不一定会倒,倒只要是因为根系不稳,该地区地下冻土发育,根系发育较浅,加上该地区距离亚洲高压比较近,冬季风力强,容易被大风吹到,冬季害虫少,因为低温,树冠积雪多一般会压倒枝丫,不会压倒树木,故选B。
17.解析:第(1)题,②线路沿线自南向北随纬度变化,植被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转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体现的是纬度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第(2)题,由图中时间可知③线路经过地区中青藏高原入秋较早,塔里木盆地入秋较晚,因此入秋时间先早后晚,随后由晚变早。故沿③线“追秋”不可行。第(3)题,由图中时间可知,我国入秋时间东部地区由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入秋较早,塔里木盆地入秋较晚。原因:东部地区相对地势低平,因此入秋时间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从南向北太阳辐射递减,气温逐渐降低,因此自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受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海拔高处气温低,入秋早,海拔低处,气温高,入秋晚。
答案:(1)纬度地带性。热量。
(2)③不可行。经过地区的入秋时间先早后晚,随后由晚变早。
(3)规律:东部地区由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入秋较早,塔里木盆地入秋较晚。
原因:东部地区相对地势低平,受纬度地带性影响,太阳辐射从南向北递减,因此自北向南依次入秋;西部地区受地形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海拔高处入秋早,海拔低处入秋晚。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同步练习)
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
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
C.位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
2.林芝附近的山地中,雪豹在迎风坡的活动范围比背风坡小,这是因为迎风坡( )
A.雪线低、林线低
B.雪线高、林线高
C.雪线低、林线高
D.雪线高、林线低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4.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5.该区域可能位于( )
A.日本本州岛 B.澳大利亚大陆东部
C.非洲马达加斯加岛 D.南美洲南部
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
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 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
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7.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土壤变化 D.坡度变化
8.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
A.气温条件 B.蒸发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下图为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据图分析①自然带的名称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高山草原(草甸)带
10.自然带沿a方向更替,其形成的基础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大气环流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2.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秋季,由于气温下降和昼长变短,叶片中叶绿素下降,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显现出来,这是落叶阔叶林变红的原因。下图为我国红叶常年最佳观赏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树叶变红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B.同纬度地区,最佳观赏期相同
C.新疆红叶常年最佳观赏期晚于北京 D.东部地区,由北向南最佳观赏期变晚
14.我国东部地区,红叶常年最佳观赏期不同,反映了( )
A.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各题。
15.该山地是( )
A.武夷山 B.长白山 C.天山 D.秦岭
16.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7.读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丙地区自然带为________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处到丁处自然带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其形成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乙两处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是什么?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加林是由耐寒的针叶树组成的植被类型,广泛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其北界标志着森林生长的极限。在泰加林内部河道附近有很多树高不足两米、形态也不挺拔的森林,被称为“老头儿林”。塔里亚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平均水深80厘米、平均河宽20米,河道弯曲,形成繁复的河曲。图甲为我国泰加林分布范围图,图乙示意塔里亚河河曲。
(1)分析我国泰加林生长的气候条件。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老头儿林”的形成原因。
(3)指出塔里亚河繁复河曲的形成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D
6.C 7.A 8.D
9.C 10.A
11.A 12.B
13.D 14.B
15.D 16.B
17.(1) 热带荒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南信风背风坡;寒流影响
(2) 自然带南北(经线)方向延伸,南北(经线)方向更替 热量 地形
(3)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的下限(雪线)高度不同;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18.(1)夏季温凉短促,冬季严寒漫长;年均温度较低;降水相对充沛(气候相对湿润)
(2)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冻土层使植被主根难以深入地下;冻土层上方的积水浸泡,植被根系呼吸作用受阻。
(3)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气候寒冷,永久冻土层广布,河流难以向下侵蚀;河流以侧蚀为主,凸岸泥沙堆积。答案第1页,共2页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同步练习
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甲表示的植被最可能是( )
A.针阔叶混交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4.造成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两山地属于( )
A.昆仑山脉 B.秦岭 C.祁连山脉 D.横断山脉
6.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 )
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 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
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 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
下图为某校地理教师暑期西藏研学途中拍摄的西藏山地照片,照片显示山顶依稀有雪,山上林木植被分布呈现马鬃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的植被主要是( )
A.落叶阔叶林 B.冷杉林 C.常绿阔叶林 D.高山草甸
8.山上林木分布呈马鬃状是因为( )
A.山脊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B.沟谷过于干热,不利植被生长
C.沟谷多冰雪融水,地温过低 D.沟谷被流水侵蚀,土层瘠薄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生物群落所属植被类型为( )
A.苔原 B.温带草原 C.冰原 D.亚寒带针叶林
10.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11.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下图为一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山地四类植被分布的海拔上限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13.③是香樟树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
A.东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4.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15.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异常茂密,对林下土壤保温、保湿作用明显。2015年1月9-11日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累计雪深约为50厘米,对森林破坏严重,林冠大面积受损。下图示意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
(1)据图描述正常年份森林内外土壤温度的季节差异。
(2)从植被特征角度分析哀牢山森林受极端降雪事件破坏严重的原因。
(3)降雪后的几天里,林内土壤温度大幅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4)2016年林内土壤昼夜温差比2014年明显变大,请解释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D 6.C
7.B 8.D
9.A 10.B 11.C
12.A 13.D
14.B 15.A
16.(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17.(1)林外土壤温度常年高于林内土壤温度,春夏季差异大,秋冬季差异小;林外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大,林内土壤温度季节变化小;林外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早于林内。
(2)哀牢山森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耐低温;森林茂密,树叶面积大且冬季不落,积雪多时,树冠易被大雪压断。
(3)极端降雪是强冷空气活动,降温幅度大;积雪覆盖地面和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烈;融雪吸收了大量土壤和大气中的热量;融化的雪水渗入土壤,使土壤降温。
(4)大雪导致林冠大面积受损,森林覆盖率减小;(林冠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作用减小,)白天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土壤温度升高快;夜晚森林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减弱,土壤温度下降快。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