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
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C.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侵蚀
2.若甲区为含煤岩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是( )
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
C.瓦斯爆炸 D.塌方事故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向斜、背斜、断层
B.向斜、断层、向斜
C.背斜、向斜、断层
D.背斜、断层、背斜
4.M附近的岩层接近垂直方向,并与两侧的岩层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外力侵蚀 B.外力堆积
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略有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相向运动 ②相离运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6.下列地理现象与该实验模拟的现象相似的是( )
A.渭河平原的形成
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红海的形成
读图,完成第7题。
7.“黑烟囱”所在位置的海底地形为(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海岭
读下图,完成第8~9题。
8.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
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
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
D.发展沿线旅游业
9.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
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
D.增加了工程量
10.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甲 ,乙 ,a 。
(2)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地地壳受到了 方向的力的作用,属于 (填“张力”或“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 运动和 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 运动。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褶皱构造上覆盖的岩石是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 。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 地,原因是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该选择在 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 地,原因是 。
能力提升
下图是某区域岩层分布及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Y3岩层所在地属于(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谷 D.向斜山
2.依据地形和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与Y4岩层的形成最相似的是( )
A.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红砂岩地区
B.中国云南路南石林
C.埃及尼罗河三角洲
D.智利比亚里卡火山
读常见断层形态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 )
A.正断层主要是由于岩层受到张力和重力作用而形成的
B.受外力侵蚀,逆断层可转化为走向滑动断层
C.走向滑动断层常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
D.受外力侵蚀,正断层可转化为逆断层
4.大的断层往往出现在板块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相向运动使得在边界处形成正断层
B.逆断层的附近常有褶皱出现
C.海沟处多为正断层
D.大洋中脊线附近多为逆断层
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下图为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景观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形成图示幽深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6.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建设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噪声污染
B.提高通行效率
C.减少洪涝灾害
D.增加科技含量
7.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石油 说明原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
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
C.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
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侵蚀
2.若甲区为含煤岩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是( )
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
C.瓦斯爆炸 D.塌方事故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由岩层的弯曲形状可判断出甲为背斜,背斜顶部缺失主要是因为其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第2题,若甲区为含煤岩层,由于甲处为背斜,采煤时在矿井巷道内容易积存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遇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透水事故多发生在向斜构造的矿井里;井喷事故是一种有害的钻井事故,是钻井过程中地层流体(石油、天然气、水等)的压力大于井内压力而发生的现象。
下图为我国新疆天山西段伊犁谷地内某低山丘陵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不同时期形成的同类型岩层采用同一图例表示)。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向斜、背斜、断层
B.向斜、断层、向斜
C.背斜、向斜、断层
D.背斜、断层、背斜
4.M附近的岩层接近垂直方向,并与两侧的岩层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外力侵蚀 B.外力堆积
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处的岩层有断裂面,说明为断层。第4题,M附近的岩层接近垂直方向,并与两侧的岩层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说明地壳运动使该处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略有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①相向运动 ②相离运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6.下列地理现象与该实验模拟的现象相似的是( )
A.渭河平原的形成
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红海的形成
答案:5.D 6.D
解析:第5题,该实验中的海绵向两侧运动,说明是相离运动,为生长边界。第6题,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边界处,是由板块的相离运动形成的,与该实验模拟的现象相似。渭河平原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后经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青藏高原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日本福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被挟带出来的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形成了像“烟囱”一样的堆积地貌。读图,完成第7题。
7.“黑烟囱”所在位置的海底地形为(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海岭
答案:D
解析:“黑烟囱”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处,海底的板块生长边界处一般形成海岭。
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修筑八达岭段的铁路。读下图,完成第8~9题。
8.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
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
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
D.发展沿线旅游业
9.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
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
D.增加了工程量
答案:8.C 9.B
解析:第8题,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减小坡度,詹天佑主持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第9题,“人”字形铁路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降低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10.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甲 ,乙 ,a 。
(2)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该地地壳受到了 方向的力的作用,属于 (填“张力”或“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 运动和 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 运动。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褶皱构造上覆盖的岩石是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 。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 地,原因是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该选择在 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 地,原因是 。
答案:(1)背斜 向斜 断层
(2)南北 压力 水平 垂直 水平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 先是地壳运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然后地面隆起,受外力侵蚀;最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区域地壳抬升,接受外力堆积
(4)甲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可保持隧道干燥 乙 甲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解析:第(1)题,可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岩层的错位进行判断。第(2)题,可根据指向标、岩层的弯曲形态及错位进行分析。第(3)题,甲构造顶部缺失,说明曾受外力侵蚀作用,当时该地地势较高,后有新的沉积物,说明该地相对于周围又发生下沉运动。第(4)题,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考虑,隧道工程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即甲处。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打井应选在乙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钻探石油应选在甲处。
能力提升
下图是某区域岩层分布及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Y3岩层所在地属于( )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谷 D.向斜山
2.依据地形和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与Y4岩层的形成最相似的是( )
A.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红砂岩地区
B.中国云南路南石林
C.埃及尼罗河三角洲
D.智利比亚里卡火山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Y3处有河流发育,因此为谷地地形。Y3处中心岩层较两翼老,因此为背斜。第2题,从等高线来看,Y4处海拔高于其周围邻近区域,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该处岩层最新。由以上结论可知,该处因外力堆积作用形成新岩层的可能性不大,而外力侵蚀作用是对原有岩层的侵蚀,也不会形成新岩层。再结合图中Y4岩层的区域范围可判断,该处岩层最可能为岩浆活动形成,故选D项。
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种断层为走向滑动断层;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做上升或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其中,上盘相对下盘(断层面倾斜时,断层面上部的岩块被称为上盘,下部的被称为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反之是逆断层。读常见断层形态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断层,我们可以推断( )
A.正断层主要是由于岩层受到张力和重力作用而形成的
B.受外力侵蚀,逆断层可转化为走向滑动断层
C.走向滑动断层常形成裂谷和块状山地
D.受外力侵蚀,正断层可转化为逆断层
4.大的断层往往出现在板块边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相向运动使得在边界处形成正断层
B.逆断层的附近常有褶皱出现
C.海沟处多为正断层
D.大洋中脊线附近多为逆断层
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正断层处的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说明该处岩层受到张力作用断裂,上盘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断层面下滑,故正断层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岩层受到了张力和重力作用。走向滑动断层沿水平方向滑动,不会形成块状山地;正断层和逆断层都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与外力作用无关。第4题,形成正断层的岩层受到了张力作用,应属于板块的相离运动;逆断层处的上盘相对下盘向上运动,岩层受挤压容易发生弯曲,附近常有褶皱出现;海沟为板块相向运动形成,属于挤压力,故海沟处应多为逆断层;大洋中脊线附近,岩层受张力作用,多为正断层。
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下图为湖南省矮寨特大悬索桥景观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形成图示幽深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6.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建设主要是为了( )
A.减弱噪声污染
B.提高通行效率
C.减少洪涝灾害
D.增加科技含量
答案:5.B 6.B
解析:第5题,湖南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且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第6题,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建设缩短了峡谷两端的通行距离,可提高通行效率,避免了迂回前进,故选B项。
7.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石油 说明原因。
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作用,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受流水等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3)不能。原因:图示大陆架地区的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该岛屿是由岩层褶皱隆起露出海面而形成的。第(2)题,甲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抗侵蚀能力弱,在流水等外力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谷地。第(3)题,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而图示大陆架海域地质构造为向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