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分层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分层课时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17 06:5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
2.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4.影响图中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水热状况
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6.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读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8.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D.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该山南坡的垂直带谱复杂,而北坡较简单,原因主要是(  )
A.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B.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差异大
D.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充足
10.该山雪线分布规律与其他自然带明显不同,原因可能是(  )
A.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B.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D.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11.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     ;影响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的形成原因。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下图为跨越珠穆朗玛峰的10千米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  )
A.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
B.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相对高度近2 000米
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
D.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相同
4.下列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  )
A.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
B.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
C.农田—灌丛—裸地—冰川雪被
D.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为300~400米,常常表现为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米。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下图为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及某山块植被景观图。
(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山块顶部与缓坡沟谷植被差异的成因。
(3)分析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
2.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辽宁大连——“碧海蓝天”;内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新疆——“黄沙滚滚”。第2题,辽宁大连→内蒙古→新疆的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4.影响图中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水热状况
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从A到B,是从我国的热带到寒温带,热量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故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荒漠
6.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海拔 D.土壤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当地的陆地自然地带一致,即常绿阔叶林。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垂直带数目多,水分条件好,森林分布广;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差,以荒漠、草原为主。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读图,完成第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8.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D.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结合银杏树生长习性及北京的气候特征判断,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第8题,南京纬度较低,银杏树叶由绿变黄时间较北京晚,这是由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造成的,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该山南坡的垂直带谱复杂,而北坡较简单,原因主要是(  )
A.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B.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差异大
D.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充足
10.该山雪线分布规律与其他自然带明显不同,原因可能是(  )
A.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B.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D.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答案:9.C 10.A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南坡基带比北坡低很多,因此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差异大,垂直带数目更多。第10题,雪线的海拔主要与气温和降水相关。雪线海拔与气温呈正相关,同一山体,一般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其雪线高于阴坡。雪线海拔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同一山体,一般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
11.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
(2)A地气温年较差比B地     ;影响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明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4)简述C岛东部热带雨林的形成原因。
答案:(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4)C岛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为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并且横贯大陆东西。第(2)题,A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明显,气温年较差大;B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明显,气温年较差小。第(3)题,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影响造成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第(4)题,C岛东岸有暖流流经,又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从而形成热带雨林。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陆地自然地带。据图可知,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是森林带,A项错误;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项错误;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D项错误。第2题,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说明三地的光照、热量差别不会太大。由图可知,三地的海拔范围相差不大,故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引起的。
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下图为跨越珠穆朗玛峰的10千米宽矩形样带的土地覆被类型及其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南北两坡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点是(  )
A.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
B.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相对高度近2 000米
C.北坡比南坡少三种土地覆被类型
D.两坡草地分布的海拔相同
4.下列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  )
A.农田—森林—灌丛—冰川雪被
B.森林—草地—湿地—冰川雪被
C.农田—灌丛—裸地—冰川雪被
D.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直接得出,相同覆被类型下限的海拔南坡低于北坡,A项正确;两坡农田出现的最低海拔,相对高度要大于4000米,B项错误;北坡比南坡少森林和灌丛两种覆被类型,C项错误;比较两坡的草地分布,南坡上限更高,下限更低,D项错误。第4题,由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随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热量减少,降水也发生变化,南坡覆被组合符合垂直分异规律的是森林—灌丛—草地—冰川雪被。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为300~400米,常常表现为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米。在其独特的地貌影响下,形成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下图为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及某山块植被景观图。
(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山块顶部与缓坡沟谷植被差异的成因。
(3)分析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答案:(1)分异特征:呈环状分布;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或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或耐旱性增强)。
原因:山块中部土层平缓、较厚,保水性较好;由中部到边缘部位土层变薄,土壤含水量变少。
(2)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具有“干岛效应”,)山顶较干旱,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缓坡沟谷地带被山块围合,温度较高;地势较低,土壤较厚,水分充足;具有“热岛+湿岛效应”,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
(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资源丰富;沟谷、山顶、陡崖等地貌形态独特多样,局地水热、土壤状况差异大;当地山顶、陡坡、悬崖广布,人类活动干扰少。
解析:第(1)题,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这种地貌特征,导致山块植被呈环状分布。结合右图中注记,植被由中心向外围依次为乔木、灌木、旱生灌木—草本等。根据左图图例,植被从山顶向四周,依次是山顶型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山顶型亚热带硬叶灌木林、山顶型干旱灌丛或地被植物等,耐旱性增强。第(2)题,根据图例,与沟谷地区相比,山块顶部高耸,土层相对较薄,保水性相对较差;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形成“干岛效应”,所以山顶较干旱,主要发育耐旱的植物群落。缓坡沟谷地带形成“热岛+湿岛效应”,所以多发育偏暖湿的植物群落。第(3)题,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主要从水热条件好、地形差异大、受人类干扰少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