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沁园春 雪》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沁园春 雪》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7 20:1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峰、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情境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题目解析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揭示了所写的内容。
词牌名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 曾被外戚窦宪夺取, 后文人作诗咏其事, 调名由此而来。
词 简 介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以两宋成就最高。
分 类 词大致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0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成为单调;有的分两段,成双调;有的分三段,称三叠或四叠。
流 派 词基本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风格特点;结构缜密,清新绮丽。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风格特点:题材广阔,气势恢宏。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1.初读,知内容。
2.细读,品语言。(重点)
3.感读,悟胸怀。(难点)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目标
沁园春( ) 莽莽( ) 妖ráo( ) 稍逊( ) 风骚( ) 滔滔( ) 折腰( ) 今朝( ) 分外( )
俱往矣( ) 一代天 ( )
成吉思汗( ) 红装素ɡuǒ( )
qìn
mǎnɡ
xùn
sāo
tāo
zhé
fèn
zhāo
hán

识字记音
jiāo



字词检测
1.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 )
A.鲁莽(měng ) 惊滔骇浪 妖饶 成吉思汉
B.骚首弄姿 娇艳 损兵折将(shé) 雕塑
C.略胜一筹(chóu) 天之骄子 逊色 银装素裹
D.文彩 声泪俱下 振耳欲聋 弛骋(chěng)
C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
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导人。主要作品有《矛盾论》《论持久战》
等,词作代表还有《沁园春·长沙》等。
作者简介
诗词朗读
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
把握重音与停顿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诗词范读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整体感知
2.上下两阕各以什么字领起来展开描述的?
上阕:望
下阕:惜
细读,品“北国风光”之美
自由朗读词的上阕,找出喜欢的语句后静心思考。
谈谈其“美”在何处?
(可从修辞、字词、色彩等角度入手)
诗歌炼字类题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①从词义入手,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
②从词性入手。“炼字”的“字”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动词可以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从而增加诗歌表现力;形容词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③从修辞手法入手。如果该字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可以先点明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④从表现手法入手,可以从动静、感官、联想想象等角度。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惟”是“只”的意思,强调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指立刻、马上,既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的壮阔气势。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表现了北国景色的壮阔、雄健、纯美,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上阕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阙小结
诗人先总写了北国雪景,然后具体描写长城、大河、山、原等雪中景物,最后描写想象中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
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热爱、赞美之情。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接上文。上片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
引出下文。 引出下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感读,悟“风流人物”之韵
1.作者用“惜”字领起,你认为这个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2.作者认为怎样的人称得上是“风流人物”?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有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惜”中含贬
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他们短于文治(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
“惜”并不是苛求古人,而是蕴含着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豪迈论今
点睛之笔
全词主旨句
(1)《沁园春·雪》中总写北国风光的句子是:
      ,      。
化静为动的句子是:       ,    。
(2)《沁园春·雪》中写词人的想象的句子是:
     ,       ,      。
(3)《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  。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拓展练习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拟写对联] 请你根据上联,从下面所给短语中选出合适的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
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2)[艺术鉴赏] 请从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一幅悬挂在活动会场,并结合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选甲。该幅作品使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端庄,体现了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严肃、庄重的主题。
示例二:我选乙。该幅作品使用隶书书写,典雅庄重,风格古朴,体现了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特点。
示例三:我选丙。该幅作品使用行书书写,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体现了“风流人物”昂扬的斗志,与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相符。
拓展阅读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下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