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七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第18-19课)
【时空坐标】
【考点梳理】
考点一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课程标准: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1.九一八事变:
(1)背景: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发动侵华战争。
(2)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城。
(3)结果:
①日军占领沈阳,又相继占领东北三省。
②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4)局部抗战:
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②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③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5)影响:
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②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③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1)背景: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③张、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主张,要蒋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改革。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经过:1936年 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4)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易错点辨析
1.易错字:溥仪;伪满洲国;杨靖宇;兵谏。
2.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也揭开了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序幕,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4.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是周恩来。
考点二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
课程标准: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于北平卢沟桥。
(2)英雄壮举:佟麟阁、赵登禹壮烈殉国。
(3)事变影响: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步伐。
(2)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标志: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意义: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为中国人民最终战胜日本法西斯、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易错点辨析
易错字:卢沟桥;赵登禹;佟麟阁;叶挺;朱德。
考点三 南京大屠杀
课程标准: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1.时间: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
2.罪行:在占领南京六周内,日军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3.认识: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我们要反对战争,争取和平;日本歪曲、否定历史的行径,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易错点辨析
易错点:南京大屠杀人数是30万以上,不是30万整数。
【能力提升】
一、名词解释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二、联系比较
比较两次国共合作
内容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时期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1937-1946年)
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
方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结果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失败 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思维延伸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主要变化:
(1)社会矛盾: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国共关系: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合作。
(3)革命分期:由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
四、单元启示
1.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国共两党密切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
3.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4.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
5.我们要以民族利益为重,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我们要学习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
【图解历史】
1.图1是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攻占沈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该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2.图2是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两位爱国将领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主张,逼蒋联共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事变最终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图3是在七七事变中为国捐躯的赵登禹将军。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挑起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佟麟阁、赵登禹壮烈殉国。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4.图4是日本侵略者“杀人比赛”的新闻报道。淞沪会战失败后,日军于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在占领南京六周内,日军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真题回顾】
1.(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1932年3月8日,溥仪在“新京”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满洲国”成立.9日,溥仪举行了就职典礼。扶植这一伪政权的国家是( )
A.法国 B.俄国 C.日本 D.美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扶植下,1932年3月8日,溥仪在“新京”宣布就任“满洲国执政”,“满洲国”成立,C项正确;法国、 美国持反对态度,当时是苏联而不是俄国,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事变”,该“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请问该“事变”是(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皖南事变 D.西安事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题干“事变”是西安事变,D项正确;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B项;皖南事变发生在194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队伍是( )
A.工农革命军 B.抗日游击队 C.抗日义勇军 D.东北抗日联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结合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从此开始,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成抗日义勇军,C项正确;工农革命军是南昌起义后建立的,排除A项;抗日游击队在九一八事变后,很多地方都出现,不符题意,排除B项;1936年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四川凉山·中考真题)1935年的一天,数千名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一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一二 九运动 D.九一八事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数千名学生聚集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情愿。这就是著名的一二 九运动,C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排除A项;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排除B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山西晋中·中考真题)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由此可以推断出( )
A.洋务运动期间,以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
B.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C.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D.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可知这是南洋烟草公司利用民众的爱国心理进行广告宣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这一年九一八事变发爆发,所以这是九一八事变后,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表现,D项正确;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就宣布破产,此时已经不存在南京临时政府,排除AB项;1918年一战结束后列强对华侵略卷土重来,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就已经宣告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标语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达到某种宣传目的。下列宣传标语出现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
“兵民是胜利之本”强调军队的作用,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B项正确;“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排除A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C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2·陕西·中考真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答案】D
【解析】
【详解】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项正确;中共三大的召开提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A项;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是正式建立的标志,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1·江苏中考真题)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流亡到内地的东北作家,创作了一批描写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利于激发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国民抗战
【答案】D
【详解】
根据“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可知这些作品能够激发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意志,所以有利于激发国民抗战,故选D;ABC都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排除。
9.(2020年山东聊城)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诞生了《木兰从军》、《文天祥》、《史可法》等一大批赞美英雄人物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反映了
A.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B.历史研究水平提高
C.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D.民众关注国家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最早产生于英国的广播剧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广泛流行,中国此时诞生了一大批宣传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日本的侵华,中国文学艺术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的结果,这主要反映了民众关注国家,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只是说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广播剧,并没有体现出崇洋媚外思潮泛起,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内容都是广播剧,没有说明历史研究水平提高,排除;C项九一八事变后,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排除。故选D。
10.(2020年湖北孝感)小军同学对如图年代尺相关信息点的记录错误的是
A.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国民政府积极抗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D.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人民积极抗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A记录错误,A符合题意;BCD记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2022·河北·中考真题)过春节时,人们常通过贴年画寄予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下面年画应张贴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局部抗战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年画中“军民合作,抗战胜利”可知是全面抗战时期,因此,全面抗战时期军民通力合作抗日,C项正确;北伐战争主要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排除A项;局部抗战时期军民尚未完全合作,排除B项;人民解放战争不符合图片中“抗日”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国家公祭鼎铭文:“国家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国家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可知,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民众超过30万以上,为祭奠这些逝去的民众,国家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D项正确;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排除A项;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排除B项;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C项排除。故选D项。
13.(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A.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B.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C.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D.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反映了人民的伟大力量,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美英盟军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战,没有涉及正面战场,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多种斗争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1·四川绵阳市·中考真题)下图是某事件形势示意图。该事件是( )
A.华北危机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北平、卢沟桥、宛平城及中日军队的作战路线”可以判断出这是日军方面发动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C项正确;华北危机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A项排除;九一八事变发生于沈阳,B项排除;八一三事变发生于上海,D项排除。故选C。
15.(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爱国青年张楚准备奔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投身革命事业,他的目的地是( )
A.广州 B.延安 C.重庆 D.南京
【答案】B
【详解】
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
16.(2021·安徽中考真题)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
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 D.结束国共十年内战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年是全面抗日战争前夕,此时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故选A;中共的这一做法是为了团结抗日,BCD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
17.(2021·重庆中考真题)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后,与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和民族工商界人士等广交朋友。这是为了( )
A.组织工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C.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确立重庆的金融中心地位
【答案】C
【详解】
由材料信息“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可知,此时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此可知,南方局“与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和民族工商界人士等广交朋友”是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C正确;组织工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故A错误;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是土地革命时期,故B错误;这和确立重庆的金融中心地位无关,故D错误。
18.(2020年浙江嘉兴)从如图展示的时代强音中可以领悟到那个时代的一大特征是
内忧与外患
落后与变革
变法与图强
D.屈辱与抗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名言,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②“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反映了《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誓死收回台湾的决心;③“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是佟麟阁的说的,反映了热爱祖国,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佟麟阁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由此可知,每次外来侵略,都遭到了中国人民誓死的反抗。D正确;图片没有反映中国内忧、没有涉及到变法的内容。ABC排除,故选D。
19.(2020年四川凉山)下列事件与其标志性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始
B.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南昌起义——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进行长征
D.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选D;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始,排除A;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B;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C。故选D。
20.(2020年湖北鄂州)历史动因带来历史结果,追寻动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动因与结果之间的关联不正确的是
A.中共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一南昌起义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秋收起义
C.日本摆脱经济政治困境一九一八事变
D.实行全民族抗战一西安事变
【答案】D
【解析】
考查点:七七事变。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繁荣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D项符合题意;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掌握革命武装的开始,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结束后,发动了秋收起义,B不符合题意,排除;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了转嫁危机,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爆发了九一八事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21.(2021·湖南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我们党(中国共产党)一条宝贵经验。
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难。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摘自李颖等《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北京日报》(2013年3月4日)
材料二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孵小鸡”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分析“陕变事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变局中开新局,促成“陕变事起”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党史,多少跌宕起伏,几多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总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靠的是什么?
【答案】(1)发动武装起义。
(2)战略转移:长征。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背景:华北危机出现、一二·九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意义: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靠的是坚强的信念(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我们)被人家(蒋介石)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开始发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战略转移:根据材料二“第五次‘围剿’”“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指的是长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方面进行回答。
(3)背景:根据材料三中“陕变事起”“1936年12月”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从华北危机出现、一二·九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等方面分析其背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等方面进行回答。
(4)结合材料中国民党的屠杀政策、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靠的是坚强的信念;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等角度进行回答。
16.(2020年贵州黔西南)习近平书记在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中国近代史上武汉有许多英雄事迹也曾载入史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次起义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 (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
——摘编自张军《血战大武汉》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哪个政权被推翻?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新的出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答案】(1)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政权:清政府。
(2)道路:工衣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地位;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分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辛亥革命及其结果、中国革命道路和武汉会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解答】(1)由材料一图片中的信息“武昌”“楚望台”等可知,这反映的是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由材料二“(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可知,材料二中“新的出路”指的是工衣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由材料三“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可知,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故答案为:
(1)事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政权:清政府。
(2)道路:工衣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地位;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