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二十九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21课,九下第5、6课)【中考历史总复习讲练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9第二十九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21课,九下第5、6课)【中考历史总复习讲练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6 16:3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九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兴起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1.时空背景:
(1)含义:生产领域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革命性变化。
(2)时间地点: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从英国开始,18世纪后期向法美德等西方国家传播。
(3)最早发生在英国棉纺织业的原因。
①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治)
②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棉纺织品需求增长。(经济)
③英国通过殖民掠夺,获得了资本和原料。
④手工工场积累了生产技术,比如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经过:
(1)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棉纺织业的生产效率。
(2)标志性发明:1785年,英国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意义:
①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②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3)交通运输业发明: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火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影响:
(1)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英国资产阶级为开拓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侵略扩张,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建立现代工厂制度,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妇女地位提高、大众教育推广。
(4)形成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社会矛盾激化,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条件。
(5)带来环境污染、城市病等社会问题。
易错点辨析
1.易错点:瓦特是改进蒸汽机,而不是发明蒸汽机。
2.易混点:瓦特改进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考点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时空背景: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美国、德国领先。
2.特点: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重大成就:
(1)标志性发明: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成就。
①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人们据此发明了发电机和电动机。
②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火力发电站、输电网;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应用技术领域另一重大成就。
①1876年,德国人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德国人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②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发明了汽车;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③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轮船、拖拉机等陆续出现。
(3)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
②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无烟炸药,广泛应用军事、工程。
③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④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纺织品生产新领域。
4.影响:
(1)生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
(2)生产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世界: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列强瓜分世界,矛盾加剧,引发一战)
5.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3)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4)社会问题。
①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②社会矛盾激化:随着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易错点辨析
1.易错字:戴姆勒中的“戴”“勒”,狄塞尔中的“狄”“塞”,海厄特中的“厄”,赛璐珞。
2.易混点: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4.历史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5.知识联系:1917俄国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1949新中国成立,1956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易错点辨析
易错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能力提升】
一、思维延伸
1.推动西方社会进步的三次“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革命使西欧在思想文化领域从封建社会的专制思想、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资产阶级革命则使西欧在政治领域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两次工业革命则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是“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领先,遍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遍地开花”。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联系比较
三次工业革命之比较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原子能
新动力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核动力
重要发明 珍妮机、改进蒸汽机、火车 电灯、电话、电报、汽车、飞机、炸药、塑料、人造纤维等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工程、生物工程
影响 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三、单元启示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繁荣富强。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技的时候也要关注科技带来的负面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解历史】
1.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图1)。标志性发明是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图2),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传统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火车(图3),标志着铁路时代开始。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图4)发明了电灯等,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德国人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图5),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图6),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现代化学工业、新材料产生,诺贝尔(图7)发明了现代炸药,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3.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真题回顾】
1.(2021·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来城里工作和生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 B.英国殖民扩张及其掠夺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D.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英国的城市近代化过程,这是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带来的影响,工业革命后,人口大量从农村涌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所以上述材料最可以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D项正确;ABC不是材料中现象变化的原因,排除。
2.(2021·贵州铜仁·中考真题)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B.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的客观评价,“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属于历史事实,不属于历史解释,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2·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西方“步入近代”的过程: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是器物(技术)方面的变革,以下符合这一变革顺序的是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
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属于精神层面的变革;资产阶级革命属于制度层面变革,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属于器物层面变革。A项正确;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4.(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19世纪初期,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创作了诗歌《郊游》,发出了图中的感叹。据此判断,诗人描绘的景象应该出现在(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世纪初期,由村庄变成大城镇,同时带来环境污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出现废气、废水污染,带来环境问题。因此诗人描绘的景象应该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后期,排除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观察图,分析1750-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君主专制的建立 C.文艺复兴的兴起 D.宗教改革的推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使英国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图中数据是英国资本总额,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增加,A项正确;1689年的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排除B项 ;文艺复兴的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排除C项; 16世纪到17世纪的宗教改革与英国资本总额变化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某电视剧需要设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场景。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
A.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图纸 B.牛顿在电脑前推演万有引力定律
C.本茨试驾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 D.达尔文在野外用手机与家人联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成就。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人卡尔 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C项正确;火车发明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脑、手机发明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排除ABD项。故选C项。
7.(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阅读如表,结合所学,请判断导致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万吨) 400 2100 4600 9400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发明 C.内燃机的不断增加 D.电灯的广泛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二次科技革命中除了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以外又一项重要发明,这直接刺激了石油产量的提升,C项正确;蒸汽机的改良应用,引起了煤炭的开采量的猛增,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火车的动力机器是蒸汽机,以煤炭为燃料,引起煤炭的开采量的增加,排除B项;电灯消耗的是电能,与石油无关,排除D项。故选C。
8.(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其结论对应正确的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B 莫斯科保卫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 工业革命 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D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莫斯科保卫战打败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排除B项;工业革命完成后,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2·四川凉山·中考真题)“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人了( )
A.电气时代 B.蒸汽时代 C.信息时代 D.经济全球化时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 蒸汽时代,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 信息时代,现在处于经济全球化时代,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2022·云南·中考真题)开工业文明先河的国家是( )
A.荷兰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答案】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起来。1865年,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同时,英国也是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故开工业文明先河的国家是英国,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下图是创作于1858年的漫画《泰晤士老爹的子女》。该漫画反映了
A.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D.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飞速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给伦敦的泰晤士河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使泰晤士河充满了大量的传染病菌,给伦敦市带来了威胁,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工业革命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排除A项;“1858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飞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上述观点出自(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观点出自《共产党宣言》,C项正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联合国家宣言》都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根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截至2019年,共授予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两次获奖、1个团体三次获奖。为该奖项奠定基础的科技发明出现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答案】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现代炸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诺贝尔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被用来设立奖励基金,这就是诺贝尔奖。由此可知,为诺贝尔奖奠定基础的科技发明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还未发明现代炸药,排除A项;为诺贝尔奖奠定基础的科技发明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D项。故选B项。
14.(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共产党宣言》自发表以来已经有200多种文字译本,传遍世界各个国家。《共产党宣言》既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必读经典,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下面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共产党宣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所取代
C.《共产党宣言》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不曾起到革命作用,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
产阶级统治
D.《共产党宣言》号召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指出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所取代;《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作用;同时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项正确;ABD说法正确,不符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2022·四川遂宁·中考真题)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是与马克思主义直接关联的。下列事件与马克思主义直接相关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巴黎公社建立 C.俄国1861年改革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 立起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巴黎公社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项正确;印度民族大起义是1857-1859年由印度封建主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排除A项;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第一国际的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A项;第一国际的的成立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
17.(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与此相关的时代是
A.电气时代 B.信息时代 C.原子能时代 D.蒸汽时代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爱迪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学家,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电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其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此他点燃世界的因素是电,A项正确;信息时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排除B项;二十世纪,被人们称为“原子时代”,与核武器相关,排除B项;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18.(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图为英国1750—187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知英国( )
A.农村人口呈上升趋势
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
C.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D.城市化不断推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分析可知,1750年,城市人口比例小于农村。随着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故D正确;农村人口呈下降趋势,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故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城市数量增加,故C错误。故选D。
19.(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下图为1860-1900年英、法、德、美四国年平均工业增长率情况。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A.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占有的殖民地比英法更多 D.城市化进程早于英法两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各国的工业水平,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表明德、美两国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A项正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法的殖民地比美德两国家多,排除C项;英法两国城市化进程早于美德,排除D项。故选A。
20.(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下图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示意图”,对①时段描述正确的是( )
A.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
B.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发明火车,铁路时代开始
D.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人类进入“铁路时代”,C符合①时段的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AB属于②时段的描述;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间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广泛应用,D属于③时段的描述。综上故选C。
21.(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过分。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人类也由此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新能源。
材料二 1830年,乔治·史蒂芬孙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14英里的时速行驶了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驶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就因为它能够以比公路或运河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而支配了长途运输。
——材料一、二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1750年 1851年 1870年
农业人口 84% 46% 30%
城市人口 16% 54% 70%
——根据《世界历史》编制材料四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英]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对19世纪中期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述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2)上述变化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变化: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近代铁路时代到来;社会流动性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2)道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改变人类生活和世界面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人类也由此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依赖,获得了一个巨大的新能源。”可归纳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根据材料二“短短数年内,铁路就因为它能够以比公路或运河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而支配了长途运输”可归纳出近代铁路时代到来;社会流动性增强;根据材料三“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数据可归纳出城市化进程加快(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根据材料四“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可归纳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2)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改变人类生活和世界面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体制机制创新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22.(2022·江苏泰州·中考真题)东西方的思想智慧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来自各诸侯国活跃了一百余年的儒家王者师、道家传人、法家骨干、朗阳家领袖,他们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共同培养了特殊的理想人格民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
——摘编自王立《百家争鸣与大一统》
(1)根据材料说明各思想流派之间的关系。写出儒家代表示范后世的一句良言。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断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卷)
(2)材料中“新的时代精神”指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一运动的实质。以上两场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 马克思主又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3)阅读上面示意图,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在俄国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哪些特点使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答案】(1)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人文主义;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促进思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先进性、辩证性、实践性。
【解析】
(1)
根据材料“他们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共同培养了特殊的理想人格民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可知,各思想流派之间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儒家代表名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等等。
(2)
根据材料“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程格下解放出来”可知这是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的时代精神”指的就是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不管是百家争鸣还是文艺复兴都属于思想领域的变革,他们宣传的进步思想,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3)
根据材料示意图,再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指导;根据材料在俄国的革命实践活动指的是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指,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手段,对社会历史领域最基本的问题、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等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先进性,在于它揭示了人尤其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指出了私有制的本质,明白无误的确定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性在于它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在于以实践为基础,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