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7 10:52:38

文档简介

2022一2023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童话叙事文学包括历史悠久的民间童话和现当代作家创作的艺术童话、童话小说。在人类
文明史上,童话是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文学样式之一。相关研究表明,最早的文字记述童话当
属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故事“命有劫难的王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童话叙事文学不仅承载着人类的历史经验和文化记忆,而且越来越
多地融入了作者独具的人生体验、生活感悟。作为传统童话的历史发展和艺术升华,“童话小
说”是童话本体精神与现代小说艺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复杂多样
的态势,但它的内核因素始终由童话本质所规定。其基本特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本质特征:爱的礼物(刘易斯·卡罗尔语)。人们一旦认识到童话最适宜儿童时,它就必然
要承载人类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关爱。这种爱的意识要体现童话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和
价值。
精神美学特质:“石超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童话的幻想性(非写实性与荒诞性)和美丽
动人是童话内含的“珠玉”,其解放心智和想象力的乌托邦精神,使“童话山水”变得绮丽动人。
艺术特质:亦真亦幻的叙述艺术(设幻为文,以实写虚,以实写幻,用最自然随意的语气和方
式讲述最异乎寻常的遭遇和故事),是神奇性(奔放不羁的神话思雏与想象)与写实性(日臻精湛
的小说艺术手法)的完美结合。
作为人类个体生命中一个特殊的初始阶段,童年本身具有与成年迥然不同的特殊性,尤其
体现在生理发育程度及心智与精神活动的差异等方面。“道德的基础是美好的情感而不是理性
规范”,对少年儿童尤其如此。事实证明,对于幼年期的孩子,基于“规范伦理学”的理性教育总
是收效甚微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内心体验缺乏逻辑秩序和理性秩序,无法像成人
一样去理解和认识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而把“不相信悬置起来”的童话叙事文学,具有卓越
的心理真实性,通过独特的审美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儿童跨越现实世界与理想的生活状态之间
的差距,在满足他们追求生活理想的种种愿望的同时,将有关基本人性、基本伦理和基本现实认
知的命题传递给他们。
(摘编自舒伟《童话为何历久弥新?》)
材料二:
童话的意义有二,一是让孩子明白应该保存什么和舍弃什么,二是成人在其创作和欣赏中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3-170B+2022~2023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童话”扩大范围,应为有文字记述的童话。B项,“我们只要介入童话这种叙述艺术就能取得根本上
的突破”绝对化。C项,“中国是一个不太注重概念或理论建设的国家”推断无据)
2.C(从文本看,“声音和视觉优势”属于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与画横线的“童话精神”无关)
3.B(童话的艺术特质指的是亦真亦幻的叙述艺术,是神奇性与写实性的完美结合。B项“女娲补天”是神话
故事)
4.材料一从“是什么”的角度介绍了童话的起源和基本特质:(1分)材料二从“为什么”的角度阐释了童话的现
实意义;(1分)材料三则从阅读现状引出中国本土童话发展的建设途径,即“怎么样”。(1分)所以三则材料
整体遵循的是一个层层递进式的逻辑组合思路。(1分)(意思答对即可)
5.示例:这类“黑童话”现实、晦暗、绝望,体现的是一种非正常的“成人的心态”,有悖于传统童话充满真、善、美
的基本特质;(2分)同时,作为人类个体生命中一个特殊的初始阶段,儿童的内心体验缺乏逻辑秩序和理性
秩序,无法像成人一样去理解和认识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在接触到模棱两可的事物时,往往会吸收其中
负能量的部分,不利于孩童的成长。(2分)(意思答对即可)
6.B(“批评了赵大刀热血激进的性格”分析有误,小说并没有批评赵大刀之意)
7.C(“还通过与反革命形象的对比来反面烘托”分析错误,小说没有使用对比手法)
8.①在见识了南昌起义胜利并自己组织队伍后,赵大刀认为革命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吃大户,革了大户人家的
命,让穷人吃饱穿暖,不理解革命的真实含义。②在遭到保安队镇压、革命失败后,赵大刀认识到敌人的凶
残,革命者要付出代价,革命是残酷的,初步理解了革命。③在坚守无名高地时,赵大刀认识到革命就是为了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克服一切困难去坚守阵地,同敌人斗争到底,真正理解了革命。(每点2
分,意思答对即可)
9.①回忆和现实相结合(插叙手法)。运用插叙手法,将现实的阻击场景和赵大刀的回忆穿插在一起,时间上的
深远和空间上的广阔,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加深读者对革命内涵的理解。②采用第三人称叙事
视角(全知视角)。运用全知视角,客观的叙述事件,使人物形象真实立体,主题更鲜明突出。(每点3分,意
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原文标点: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11,D(“寡人,意为寡头”错误。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春秋战国时诸侯常如此谦称自己)
12.D(“还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错误。原文“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只是说攻打
蜀国,不会招致恶名,而不是“还能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另外“天下人”扩大范围)
13.(1)我们据有传国之宝,再依据地图户籍,假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没有谁敢不听我们的命令。(关
键点“按”“挟”“莫”每点1分,大意1分)
(2)蜀国是西方一个偏僻小国,而且是落后部族的首领,它怡好有像夏桀、商纣时期一样的内乱。(关键点
“辟”,“长”和判断句每点1分,大意1分)
14.①攻打蜀国容易取胜。②攻占蜀国可以扩大秦国版图,使秦国富强,且不会背负不好的名声。③攻打韩国
既会落下不仁不义的坏名声,结局又很危险。(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的情给分)
【参考译文】
司马错跟张仪在秦惑王面前争论战事。司马错主张秦国应该先去攻打蜀国,可是张仪却反对说:“不如先
去攻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
张仪回答说:“我们先跟魏、楚两国结盟,然后再出兵到三川,塔住轩辕、缑氏山的通口,挡住屯留的孤道,这
样魏国和南阳就断绝了交通,楚军逼近南郑,秦兵再攻打新城、宜阳,这样我们便兵临东西周的城外,惩司二周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3-170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