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专项】2022-2023学年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1.水到哪里去了
小林是二年级的学生,他的水缸装满了水。几天后,他发现水缸里的水少了一大截。他想知道水去哪儿了,于是他设计了以下实验。
(1)如图,小林选取了两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水杯,装入________量的水(选填“相同”或“不同”),并在起始水位做上标记。
(2)2号杯盖上透明玻璃片,1号杯不盖,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两天后,小林发现________号杯的水位下降较多,________号杯的水位几乎没变化。
(3)小林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他的科学老师请教。原来,水会变成________跑到空气中,因此水缸里的水少了一大截。
(4)小林还发现2号杯的玻璃片朝________(选填“上”或“下”)的一面有很多________,这是由________遇冷凝结而成的。
2.小科在做“水沸腾了”的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在括号中填入各仪器的名称。
(2)我们通常使用( )进行加热。
A.焰心 B.外焰 C.内焰
(3)加热过程中需要用到石棉网,它的最主要作用是( )。
A.加热的更快
B.让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C.不让烧杯底部被烧黑
(4)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我们不能直接整理仪器
B.实验中时不小心将酒精洒了出去并且燃烧,我们应该浇水扑灭它
C.温度计太长,碰到底部没有关系
在探究水在什么温度结冰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在试管中加入10mL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中水的温度。
②拿一只保温杯,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③在碎冰中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中的温度变化。
3.该同学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下图所示,请将温度计的读数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 0分钟 3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温度 25℃ _______ 4℃ _______ 0℃
状态 水 水 水 冰水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
4.在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时,我们应该________温度计上的读数。A.仰视 B.平视 C.俯视
5.由实验记录表可知:水结冰时的温度为________℃。
6.水在结冰过程中由________态变成了________态(填水的形态)。
下面是某小组探究冰块在什么条件下能融化成水的实验记录,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问题。
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实验记录表:
时间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温度 -7℃ -3℃ 0℃ 0℃ 0℃
冰在温度超过( )时开始融化。
A.-7℃ B.-3℃ C.0℃
8.冰融化的时候,试管壁上( )。
A.出现小水珠 B.没有变化 C.结冰
9.实验中热水的温度会( )。
A.升高 B.降低 C.没有变化
10.冰融化成水后,体积(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11.实验结论: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_____________摄氏度;在这个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_____________;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_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直到和周围的温度一样。
以下是小明关于“小苏打和食盐谁的溶解能力更大”的探究实验。
①将20克食盐和20克小苏打平均分成8份。
②将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倒入50毫升水中,并用搅拌棒充分搅拌,等完全溶解再加入第二份,继续搅拌……
12.小明对这个实验有几点想法,下列你觉得不合理的是( )。
A.每一份要充分溶解后再加下一份,不然无法判断能溶解的到底是几份。
B.最后需要比较各溶解了几份,才知道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谁多谁少。
C.两份水如果有多有少,也可以进行比较。
13.实验中小苏打溶解了2份而食盐溶解了7份,小苏打和食盐的溶解能力更大的是( )。
A.食盐 B.小苏打 C.差不多
14.判断食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的依据是( )。
A.搅拌几次看到杯底有剩余 B.不管搅拌多久,杯中都有剩余 C.水变得浑浊了
15.做实验时,发现有食盐不能溶解时,应该( )。
A.加水,直至食盐溶解 B.加热至食盐全部溶解 C.停止实验,并进行记录
16.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让小苏打继续溶解,他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
A.往杯中继续加水 B.加快搅拌 C.将溶液静置一段时间
小明想在家里做一个有趣的科学探究实验。在厨房里,小明找到了妈妈常用的调味品——食盐,他发现家里用的盐有两种,一种是粗盐,一种是细盐。这两种盐都是固态物质,但它们的颗粒粗细不同。
17.研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力时,要等第一份食盐( ),再加第二份食盐。
A.溶解到一半后 B.溶解大部分后 C.完全溶解后
18.在做溶解实验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加热时要注意安全 B.仪器摔破了及时用手捡起并扔掉 C.搅拌时尽量不要碰到杯壁
19.除了食盐能溶解在水中,下列( )也可以溶解在水中。
A.面粉、沙子 B.白糖、味精 C.味精、食用油
20.下列方法不能加快物质溶解的是( )。
A.给水升温 B.搅拌 C.给水降温
21.小明在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细盐”的实验时,水的温度要选择( )
A.和做粗盐实验时的温度相同 B.比做粗盐实验时的温度高 C.比做粗盐实验时的温度低
22.为了弄清粗盐和细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小明决定做“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小明应该选择的加盐方法是( )。
A.20克20克地加 B.2克2克地加 C.10克10克地加
23.小明把粗盐和细盐同时放入温水中,都不搅拌,溶解速度( )。
A.粗盐快 B.细盐快 C.一样快
24.小明在一杯水中不小心加多了食盐,杯底还有未溶解的细盐,能让底部的细盐完全溶解的方法是( )。
A.搅拌 B.蒸发 C.加水
25.图甲 乙中序号对应的实验仪器的名称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填字母)
A.漏斗 B.铁架台 C.三脚架 D.蒸发皿 E.酒精灯 F.玻璃棒 G.烧杯
26.小明在实验室分离食盐和沙时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为图________(填“甲”或“乙”)
27.小明在实验室分离食盐和水时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为图________(填“甲”或“乙”)
28.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分离食盐和水时,目的是( )
A.让食盐蒸发 B.让水蒸发 C.让食盐和水一起蒸发
小花周末在家和妈妈一起学习包饺子,可是不小心将面粉酒在地上了,她吃力地将面粉从地上收起来,可是调皮的弟弟又抓了一把盐放在她刚收好的面粉里,小花非常苦恼,要怎么做才能帮小花把面粉、食盐、沙土区分开?请你根据溶解与分离的知识,帮助小花解答以下问题。
29.如果把食盐、面粉和沙子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那么( )能溶解于水中。
A.食盐 B.面粉 C.沙子
30.要把混合后的食盐和水分离开,选择下面图( )的实验装置比较合理。
A. B.
31.小花弟弟不小心把食盐和沙子放入同一杯水中,要把食盐分离出来,你会帮他选择上图中的实验装置( )把______过滤掉,再将盐水混合物放入上图中的实验装置( )把水蒸发掉。
32.你在用A装置进行蒸发盐水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可以随时熄灭酒精灯 B.水全部烧干之后熄灭酒精灯
C.还剩一点点水时熄灭酒精灯,用余温将食盐烘干
33.有许多方法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请你动脑筋想一想,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实验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研究空气时,小明同学用两只注射器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
第二步: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最后观察到了以下现象,如图。
34.由上图实验现象可知,第一只注射器中装的是( )。
A.空气 B.水
35.用力压这两个注射器的活塞,最后两个都( )压到最底端。
A.不能 B.能
36.小明发现装有空气的注射器停止用力向下压,松开手后活塞会( )。
A.弹回来一些 B.原位置不动
37.小明又把装了水的注射器活塞往后拉,则( )。
A.轻松拉起 B.拉不动
38.这个实验主要是说明空气和水( )。
A.都有重量 B.都有固定的形状 C.空气能被压缩,水不能被压缩
39.小明同学为了研究“空气和水能否被压缩”,进行了如下实验。
初始状态 向下压 向上拉
① ②
③ ④
(1)请将正确的实验现象序号填在表格中。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2)向上拉或者向下压装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如果放手,活塞会( )。A.不动 B.恢复到原来位置 C.会弹出注射器外
(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空气( ),水( )。
40.为了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我们可以借助实验室的天平进行实验,请根据提示步骤,完成实验:
①打气筒 ②天平 ③蜡烛 ④小桶 ⑤绿豆 ⑥注射器 ⑦皮球
(1)选择需要的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2)准备一个简易的__________。
(3)在天平的一边放一个空的皮球,另一边放适量的绿豆,使天平平衡。
(3)往皮球里面用________打入10筒空气后,天平会向________这边倾斜。
(4)继续给皮球打10筒空气,我们会发现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亮在实验室找来一个简易天平,还准备了一个大的塑料袋和打气筒,以及其他一些材料,做了以下实验。请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41.下列不同的天平状态中,亮亮可以直接使用的是哪一个?( )
A.天平向左倾斜 B.天平两边平衡 C.天平向右倾斜
42.亮亮用打气筒往崭新的塑料袋里打了50筒空气,扎紧袋口,用手一摸感觉鼓鼓的,双手用力一按,塑料袋扁了一点下去,这说明了什么?( )
A.空气被压缩了 B.空气质量减少了 C.塑料袋被压缩了
43.如果用“○”表示空气微粒,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解释上题现象的是哪一组? ( )
A. B. C.
44.亮亮将充了气的塑料袋放到已经调平的简易天平的左边,将没有充气的塑料袋放到简易天平的右边,这时天平会发生什么?( )
A.天平仍然平衡 B.天平向右倾斜 C.天平向左倾斜
45.上面第4小题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 )
A.空气没有质量 B.空气有质量 C.空气能被压缩
46.亮亮分别在第4小题天平的右边放入一些物品,都能让天平保持原来平衡的状态,数量记录如下表。他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
物品名称 回形针 绿豆 小螺母 大头针
数量 2枚 36颗 1个 26个
A.测出这袋空气的质量
B.观察空气是不是会流动
C.测出这袋空气的体积
47.由上表可知,1颗绿豆与1枚回形针相比,质量比较大的是哪一个?( )
A.一样重 B.绿豆 C.回形针
48.通过测量发现1个小螺母的质量约为2克,由此可知,这样的100筒空气的质量约为多少克?( )
A.2克 B.4克 C.100克
如图所示,用一只又长又大的塑料袋装满一袋空气,袋口朝下,用手拉住塑料袋的上角,放在侧面有圆洞的纸筒上,保持稳定。请完成下面小题。
49.点燃蜡烛,用手贴住塑料袋外壁,过一会儿观察到( )。
A.外壁变热,袋子更鼓 B.外壁变热,袋子更瘪 C.外壁没变化,大小不变
50.袋中空气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后,松开双手,我们观察到了( )。
A.袋子往下掉 B.袋子会上升 C.袋子待在原位置
51.取相同体积加热前后的空气比较质量,那么( )。
A.加热前的较轻 B.加热后的较轻 C.加热后的较重
52.在实验中上升到空中的袋子,最终还是下降了,因为( )。
A.袋中的空气跑了,体积变小了,质量变轻了
B.袋中的空气变凉了,体积变小了,质量变轻了
C.袋中的空气变凉了,体积变小了,质量变重了
53.如果不用塑料袋,在圆筒上密封粘住有圆洞的纸片,在侧面圆洞点燃蚊香,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一会儿看到( )。
A.烟从侧面圆洞和上面圆洞进去
B.烟从侧面圆洞出来,上面圆洞进去
C.烟从侧面圆洞进去,上面圆洞出来
空气无色 无味,摸不着,但是它确实存在于我们身边 风的形成其实与空气有一定联系,为此,小强决定用实验来研究风的成因
54.如图,这个实验装置一般用来研究( )
A.风向 B.风速 C.风的成因
55.由于空气是( ),所以我们需要点燃蚊香产生看得见的烟雾
A.会流动的 B.有质量的 C.看不见的
56.点燃蜡烛前,蚊香产生的烟雾会向________飘
57.我的解释:蜡烛点燃后,火焰周围的空气受热会________,从________口流出;外界空气就会从________口流入,形成了风
58.请你在图中用明显的箭头画出:蜡烛点燃后蚊香产生的烟雾经过的路线
59.气温计是测量天气现象的重要仪器,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和使用气温计吧。
(1)如甲图所示,读取气温计的读数时正确的是操作是_________(填序号)。
(2)如乙图所示,气温计显示的温度写作_________________。
(3)如丙图所示,气温计显示的温度读 _________________。
(4)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是室外_________________处,并且要在气温计液柱_________________后再读数。
学习天气单元后,兰兰在家做“一个月的小区气温测量”活动。
60.兰兰测量小区的气温,应该选择的测量地点是( )。
A.地下车库
B.广场树荫下
C.广场阳光下
61.兰兰测量气温时,正确的做法是每天( )。
A.不固定地点测量
B.不固定时间测量
C.定时、定点测量
62.某天兰兰发现小区里的彩旗正微微向南面展开,这时的风向是( )。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
63.这是兰兰绘制的该月前两周的气温统计图。
①兰兰测得该月13日的气温为9℃,请你帮助她把条形统计图画完整 ________。
②这两周有________天气温高于15℃。
③这两周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_。
④兰兰测量气温时,摄氏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如上图,应写作________。
64.根据柱状图填写表格。
时间 清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气温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2℃ 17℃
65.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如图,这是风的形成实验箱。请回忆课堂上做过的实验,完成后面的习题。
66.在蚊香座上放一段点燃的蚊香,不点燃蜡烛。蚊香烟雾是怎样流动的?( )。
A.从进风口流进,从出风管流出 B.往蚊香座上方流动 C.往蚊香座下方流动
67.点燃蜡烛,然后在蚊香座上放一段点燃的蚊香。蚊香烟雾会( )。
A.从进风口流进,从出风管流出 B.往蚊香座上方流动 C.往蚊香座下方流动
68.点燃蜡烛前,箱子里面的空气与箱子外围的空气相比较,冷热情况是( )。
A.箱子里面的空气比较热 B.箱子外围的空气比较热 C.一样的
69.点燃蜡烛后,箱子里面的空气与箱子外围的空气相比较,冷热情况是( )。
A.箱子里面的空气比较热 B.箱子外围的空气比较热 C.一样的
70.你认为上面模拟实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清在下面框图中的四条线段上画四个“→”,表示大自然中白天海陆风的流向。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水、空气,也观测了天气,在学习过程中你做过哪些实验?用过那些器材?观察到哪些现象?认真回忆,完成下面问题。
72.将实验材料和对应的名称连起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风向仪 气温计 简易天平 注射器 酒精灯 水温计
73.将下列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按上题(简答题)中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格子里。
实验名称 所用器材(序号) 实验名称 所用器材(序号)
研究水结冰时的温度 ( ) 测量气温 ( )
给水加热 ( ) 研究空气有质量吗 ( )
研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吗 ( ) 观测风的方向 ( )
74.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表”,绘制出气温柱状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时间 八点 10点 12点 14点 16点
气温 7℃ 9℃ 12℃ 15℃ 11℃
1.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
2.一天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参考答案:
答:相同 1 2 水蒸气 下 小水珠 水蒸气
答:(1)
(2)B
(3)B
(4)A
答: 10℃ 0℃
4.答:B
5.答:0
答:液 固
7.答:C
8.答:A
9.答:B
10.答:B
11.答:0 热量 上升
12.答:C
13.答:A
14.答:B
15.答:C
16.答:A
17. 答:C
18.答:B
19.答:B
20.答:C
21.答:A
22.答:B
23.答:B
24.答:C
25. 答:D C F A
26.答:乙
27.答:甲
28.答:B
29.答:A
30.答:A
31.答:B 沙子 A
32.答:C
33. 答:略 略(合理即可) 空气存在
34.答:B
35.答:A
36.答:A
37.答:B
38.答:C
39. 答:(1) ① ② ⑤ ⑥
(2)B
(3) 可以被压缩或扩展 不可以被压缩或扩展
40. 答:(1)①②④⑤⑦
(2)天平
(3) 打气筒 皮球
(4)天平会向皮球这边倾斜更多
(5)空气是质量的,但是很轻
41.答:B
42.答:A
43.答:A
44.答:C
45.答:B
46.答:A
47.答:C
48.答:B
49.答:A
50.答:B
51.答:B
52.答:C
53.答:C
54.答:C
55.答:C
56.答:上
57.答:上升 B A
58.答:
59. 答:B 37℃ 零下四摄氏度 阴凉通风 不再上升或不再下降或稳定或不动
60.答:B
61.答:C
62.答:D
63.答: 三 20℃ 7℃ 17℃
64.答:15℃ 20℃ 25℃
65.答: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中午,清晨温度最低(或上午的温度比下午的低)
66.答:B
67.答:A
68.答:C
69.答:A
70.答:箱子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从进风口流入,由于箱子里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71.答:
72. 答:
73 .答:② ④ ① ⑥ ③ ⑤
74.答:(1)
(2)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逐渐下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