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鸟仔》
一、教学内容:学唱《一只鸟仔》 二、教材分析:
歌曲《一只鸟仔》是流传在台湾的一首儿歌。在两段歌词中,分别表现了一只失去鸟巢、找不到家的鸟仔和一只失去伙伴找不到伴的水鸡在水沟、天地间鸣叫的情形。歌曲采用了下滑音和衬词,使得这首歌显得非常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诙谐的风格。 三、教学目标:
1、鸟是人类的朋友,鸟类美妙的鸣啼声给音乐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源泉。以唱鸟、爱鸟、护鸟为主线,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想像。
2、引导学生用亲切、跳跃的声音演唱《一只鸟仔》。感受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诙谐风格的台湾民歌。
3、唱准歌曲的衬词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四、教学重点:
1、通过不同的速度演唱来表现歌曲。 2、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
改变歌曲的速度和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六、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蜗牛与黄鹂鸟》 走进教室,边唱歌曲边拍手。 二、节奏练习
1、师:你能模仿黄鹂鸟的叫声吗? 2、练习歌曲基本节奏。
(1) x x | x x x x | x o x x | x o o ||
哩 哩 哩哩 哩哩 哩 哩哩 哩 (黄鹂)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鸟仔和水鸡的叫声,你能按节奏读一读吗? (2) x x | x x x x | x x x | x o o || 啁 啁 啁啁 啁啁 啁 啁啁 啁 (鸟仔) (3) x x | x x x x | x x x | x x || 噘 噘 噘噘 噘噘 噘 噘噘 噘 噘 (水鸡)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鸟叫声来按节奏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律动及歌曲中的主要节奏来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百鸟齐鸣的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解决歌曲学唱中的节奏问题和识字问题。 三、新歌教学
1、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台湾的民歌,也是与小鸟有关的。(点击课件出示课题——《一只鸟仔》)
2、初听,说说听完带给你什么感受?歌曲唱了什么?(生回答歌曲的内容和情绪)
3、出示歌词,分辨歌曲的歌词和衬词,分别读一读衬词和歌词。 师:《一只鸟仔》是流传在台湾的一首儿歌。主要唱出了了一只找不到鸟巢的鸟仔和一只找不到伙伴的水鸡在水沟边和田地间鸣叫。 4、师跟着伴奏读歌词,生找出和前面的黄鹂、鸟仔、水鸡的节奏一样的乐句。
5、师生跟伴奏接龙读歌词。
6、第二遍聆听歌曲,找出歌曲里下滑音记号。
7、课件出示下滑音记号,生找出歌曲中下滑音的乐句比一比、跟琴唱一唱。
师:衬词和下滑音的加入,使歌曲更具台湾民歌的浓郁的地方色彩。【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教师下滑音的示范让学生体验到歌曲的特别之处(下滑音、衬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台湾民歌上午特点。同时在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注重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这样的聆听能使学生全神贯注,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 8、跟着录音小声跟唱。 9、学唱歌曲
(1)放慢速度跟琴伴奏唱歌曲
(2)回原速完整地跟琴演唱歌曲,唱好衬词和下滑音。 (3)跟伴奏演唱,看看谁唱的最准、诙谐、风趣?
【设计意图】在演唱过程中,通过放慢速度唱会歌曲,原速唱准歌曲,跟伴奏唱好歌曲,让学生有一遍比一遍唱得好的转变。 10、出示第一段合唱歌谱,找一找二声部与一声部的不同。 11、分别唱一唱两个声部 12、第一段两个声部轮唱。
13、生随教师指挥,进行第一段轮唱,第二段放慢速度唱练习。 14、完成表演歌曲。(轮唱第一段—放慢速度唱第二段—回原速齐唱第一段。) 四、拓展、总结
1、师:我们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除了书本上所唱的鸟,你们还知道那些鸟呢?(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学生常见的鸟类) 2、(出示课件)在7000万年前,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鸟,而且数量极多,据说存在过16万种鸟类。可是现在鸟类的种数却在急剧下降。到现在,地球上仅剩下8700多种,我国只有1183种。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大规模开发,给鸟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他们的处境更加令人担忧。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 师:每年的4月1日至7日是我省法定的“爱鸟周”,请同学们有空走入大自然去聆听鸟的歌唱,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小鸟。爱鸟,护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鸟、护鸟意识,再通过让学生讲讲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能保护鸟类的问题来加深学生爱鸟、护鸟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