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欣赏 阿拉木汗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 欣赏 阿拉木汗 人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2-17 15:1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拉木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阿拉木汗》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五十六朵花”。《阿拉木汗》是一首流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也是中国著名的维吾尔族民歌。被改编成多种表演形式,如:男声四重唱、无伴奏合唱、民乐合奏等,教材中所呈现的《阿拉木汗》就是一首民乐合奏曲,乐曲以连续十六分音符、欢快跳跃的旋律唱出了阿拉木汗的美丽和可爱。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身心可塑性较高,对知识的渴望和理解也逐渐提升,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意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在活动中感受学习音乐,在活动中能积累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
视觉图像法﹑体验法﹑音乐表演法等。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新疆地区音乐对的同时,切身感受到祖国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价值观。
2、通过听赏《阿拉木汗》,认识新疆特有打击乐器,掌握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型,感受节奏特点。
3、初步掌握歌曲旋律,根据乐曲进行打击乐器的演奏,舞蹈。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情绪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型,
六、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进场、播放歌曲《阿拉木汗》伴奏,教师带领学生律动。(设计意图:学生在音乐的氛围影响下快乐、自由的发挥着自己的肢体动作和音乐想象。)
(二)、 歌曲导入
播放幻灯片,展示图片,用情景法及谈话法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三)、节奏学习
1、出示歌谱,引导学生练习节奏。
2、播放歌曲,学生小声哼唱并随音乐拍打节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听多感受,为后面的打击乐器伴奏做好铺垫。)
(四)、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演唱歌曲。
2、教师示范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练习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和舞蹈,深入感受新疆歌舞的特点。)
(五)、乐曲欣赏
1、教师播放民乐合奏曲《阿拉木汗》并引导学生听辨乐器。 2、 2、播放图片,认识相关乐器,认识相关乐器并为它们分类。
3、播放女子十二乐坊《阿拉木汗》现场视频,学生欣赏视频,并跟随视频做模仿动作。 4、
4、教师出示《阿拉木汗》打击乐伴奏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打击乐器为乐曲配伴奏。
(设计意图: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教师多种教学方法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熟知乐曲,了解相关音乐知识。)
(六)、表现活动
1、将学生分为铃鼓组和响板组,并选代表上台展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秩序的分组参与演奏。
2、全班同学在音乐中用打击乐器和舞蹈参与本课活动。
(设计意图:音乐实践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乐于展现的机会,富有舞蹈性的旋律更容易带动孩子们的舞蹈情绪,仿佛身临其境,深刻感受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