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5)
授课:南师大附校 谷贺玲 什么是外交?
外交(diplomacy):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阅读思考:
新中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如何认识这些外交方针政策?
建国初期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外交成就?
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学习任务
1、新中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建国初期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外交成就?
解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治上独立自主。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维护独立与主权
交往中不至于被孤立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苏美二战以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十字路口 —— 一边倒 中国为什么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 1949年4月,国民党政府远迁广州,美国大使馆却稳坐南京。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提出,美国政府准备向共产党政府提供四十亿美圆贷款,以示友好。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批判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美国虽推出“灵活”政策,但又始终不愿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终将中共推向与苏结盟的“一边倒”轨道。
1949年6月刘少奇秘密访苏,斯大林极其热情地接待了他,几乎答应了他所提出的一切要求。为了表明中共与苏联结盟的决心,毛泽东接到刘少奇的报告后,于6月30日决定公开发表“一边倒”的声明。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
聪明的你,从中找到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原因了吗?
毛泽东访问苏联以后,美国当局担心中苏结成同盟调整了策略。其策略之一就是有意让中共占领台湾,以换取中国对苏联疏远。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美国对福摩萨(台湾)和其他任何中国领土没有掠夺性意向。美国目前无意在福摩萨获取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政府将不向福摩萨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建议。”
——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探究: 中国有没有可能倒向美国?如果倒向美国,有助于什么问题的解决?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了战争,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又把美国与蒋介石集团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愤慨,使得本来有希望进一步发展的美国与新中国的关系彻底中断。
——沈志华《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
【探究】既要“独立自主”又要“一边倒”岂不矛盾?不矛盾。“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 “一边倒”是维护“独立自主”的手段、策略。当苏联侵犯中国国家利益,侵犯中国独立自主夙愿时,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材料一: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 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
——《当代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有损中国主权的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联合潜艇舰队的主张。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一边倒”建国第一年与以苏联为首的11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一边倒”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到了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
“一边倒”使新中国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方面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为敌,人为地划上一道与发达国家的屏障。在回忆中感悟:倒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 在回忆中感悟:中苏关系的破裂
1958年4月18日,苏联建议在中国设长波电台。7月21日苏大使又提出建立联合舰队,遭到拒绝后,赫鲁晓夫就开始向我国施加压力。
1959年6月20日苏军单方面撕毁了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技术资料。
1960年苏联撤退在华苏联专家、中苏分歧公开化时,中苏同盟解体的命运实际上已经注定。
——沈志华《试论中苏同盟破裂的内在原因 》 实力决定地位、利益影响方针
国家利益和实力>所谓的同志情感
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新 兴 民 族 独 立 国 家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苏美 突破重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突破重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问题探究】1、站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如何看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原则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
促成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主权平等
保证全体会员国……权益。
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领土完整或 政治独立。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不得……干涉……任何国家国内之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意识形态国家利益革命外交和平合作和谐国防安全经济发展封闭半封闭全方位步入世界——促和平发展日内瓦会议——崭露头角
亚非会议——力挽狂澜
步入世界——促和平发展 日内瓦会议——崭露头角
时 间:
参加国家:
会议主题:
会议成果:
意 义:
1954年
中美苏英法五大国
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
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
的殖民战争。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
国际会议。为解决印支问题发挥重要作用。步入世界——促和平发展 亚非会议——力挽狂澜
时 间:
地 点:
参加国家:
会议主题:
会议成果:
意 义:
1955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
29个亚非发展中国家
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发展经济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步入世界——促和平发展 伊拉克法迪尔·贾马利疯狂攻击共产主义是扰乱和平的第三股力量。
菲律宾罗慕洛劝说亚非人民同美国合作反对共产主义。
美国策略:第一,希望各友好国家能参加会议;第二,派出最得力的人赴会 ……;第四,只要非共产党国家代表团结有效合作,即可以挫败共产党人,而取得建设性的结果。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1955年)
周恩来的发言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亚非会议——力挽狂澜 同:相同的遭遇;
相同的任务与要求
异: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探究】 “同”与“异”各指什么?
材料一 :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中找共同基础 ……”
材料二 :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步入世界——促和平发展亚非会议——求同存异精彩瞬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一边倒”的选择,是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特殊的历史环境相适应的,是当时中共领导人在面临复杂局势下能作出的最佳选择。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拓展提升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
意识形态或国家性质
国际局势与外交政策
依据方针知 识 框 架原则成就 建国初期的外交留给我们哪些宝贵的财富?对我们的个人成长有哪些启迪?独立、自主、和平、
尊重、宽容、合作、
正义、和谐 ……
…… 拓展提升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一边倒”C “求同存异”D 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1、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课堂检测 2、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C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4、(2008年测试9)“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死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5、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B6、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时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B.改善与港澳台的关系促进国家统一
C.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D.缓和美国的敌对关系C7、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B“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毛主席真幸运,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就好了。”?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 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楷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的化身,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是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多的人说